個人資料
正文

D65(6-23),10.6K,宿營5024M

(2010-10-24 21:21:15) 下一個
  昨夜,身體非常不適,熬到淩晨兩點入睡。醒得較晚,八點,見大地凍得非常硬,令人無法相信的是河水退去的隻剩底子,青石裸露,溪水潺潺,冰淩充斥,輕鬆踮腳就可以過河,神助。沒吃飯,趁著水退地硬趕路。走在硬邦邦的河床上,對比過去幾日,太不可思議了。硬地堅持一個多小時就開化了,前兩小時走了3.5公裏,剩下6公裏耗到晚上,一直跟沼澤掙紮。
    中午到了可可西裏山脈“山口”?連綿的大丘陵,殺機四伏。見過爛地,沒見過如此爛的,那種爛不在視覺上,而在每一次落腳之後。看似正常的地麵,一腳下去就像踩在豆腐渣裏。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凍土消融?見過,但沒見過這種。整片大地都是外焦裏嫩的豆腐渣,野生動物也仿佛瞬間消失,不見一個,很恐怖的感覺。
    經驗歸納,表麵有碎石的沙礫地最陷,反而看上去水汪汪的稀草地是硬底,如果遇上表麵有龜裂的紅土就得小心了,它可能是妝術高明的稠性泥沼,陷過膝蓋就難以逃脫了。過凍土消融地帶,必須先用腳探,太軟的不行,稠性大的反而有過去的可能,以前山地經驗發揮了作用,就是短距離衝刺,飄腳,膽大心細。重點是控製距離和身體瞬間的平衡性,如果一口氣沒衝過去,不好意思,有的折騰了。(無路繞的情況下嚐試,有危險。)有個案例,羌塘之前和朋友去林芝,一道浸水沼澤,四米左右吧,我在前輕鬆過去,鞋麵都未沾泥,並告誡後來者要快,不要思前想後的。一個朋友很勇敢的做了反麵教材,陷在沼澤裏,人拉不出,後被木板搭出。這個案例說明什麽?沼澤裏沒有支點,低頭找下腳點是大忌,挑來挑去都一樣,時間稍長就加速了重力下陷,再一掙紮,完了,形成重力怪圈,兩腳越陷越深。
    車子屢次被陷,說嚴重的一次,糾結到底。繞陷地,見一塊幹硬的平坦地表,迅速把車推過去,完了,一腳陷腳踝,二腳陷半小腿,三腳棄車撤人,粘性太大了,再不撤來不及了。隨後試著靠近拖車,無效,反而把地越踩越爛,地下水都踩了出來。再試著靠近自行車連邊都摸不上了,周邊也被踩得走樣。折騰夠嗆,都考慮棄車了。但裝備要弄出來,找了那十塊錢的救生毯和兩個防雨罩鋪在地上,一番折騰,好歹把包弄出來了。再看墊腳物早沒影了,光救生毯鋪開就兩平方。這時,自行車遠遠的就不能靠近了,放馱包的地方踩了幾腳後也無法立足。轉移馱包後,用鐵絲套上繩子圈在自行車上,拉拽,車子移動了,後輪卻被拖出……總算把自行車弄出來。
    遇到大麵積深度沼澤就沒辦法了,沒有技巧可言。途中兩次大窪地,都對自己說過不去了,等明天上凍再走吧。經過反複試探,還是稀裏糊塗過去了。遇過幾次險,總之一陷到膝蓋,利馬倒地匍匐出來。這種沼澤是典型的凍土消融加雪水浸泡,其凍土表層融化,深處依然是常年凍土,所以那種《可可西裏》流沙性質的很難存在,但一樣致命,陷過膝蓋就不要掙紮了,伏地出來。
    過了五點開始下山,真正到了可可西裏山脈另一端,依然是條混濁的河,岸邊、山野極度陷人,順著一條野犛牛安全通道才下來。天色晚了,紮營地難覓,地太軟太爛,不經踩。

[ 本帖最後由 柴嗑了威士忌 於 2010-10-12 21:50 編輯 ]

附件

001.jpg (163.49 KB)

2010-10-12 21:50

大折騰,弄出自行車,還能發現之前的墊腳物嗎?

001.jp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