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D71(6-29),16.7K,宿營4916M
(2010-10-24 21:14:11)
下一個
順著車印進入峽穀,逆水而上,車印都被衝了或在水底沉寂著。終於開始翻越昆侖山,沒有想象的高偉,最高海拔也5016M,山口也是渾圓,過了山口也不知。昆侖山西陡東緩,克裏雅山口是西昆侖山進入羌塘的一個重要通道,也是老外最早用自行車方式穿越,特別說的是國內杜一,帶了幾個饢九天時間就翻過了克裏雅山口,體能和氣魄都令人驚羨,這也是國內最早用自行車方式穿越羌塘。另說克裏雅山口也是我十分向往的地方,那裏有羌塘僅存的活火山,(上世紀中葉冒過煙,最早的新藏線因此被迫改道。)
昆侖山北坡,峽穀裏的水增大,過河遇到些麻煩,但比預想的好很多,水也不是那麽渾濁。天氣越發糟糕,迎麵,密集的雪子和大風,不支,紮帳篷。到了下午八點,天氣神奇的晴朗,昆侖山完全是另一副模樣了。回首來處,感歎進入阿爾金地界了。如果運氣非常好的話,明天就能到達阿爾金最大的湖——鯨魚湖,在當時的臆想中,那裏可能會遇到人,過去幾天所有的動力都來源於此。即便遇不到人,也會有傳說中的硬路。糌粑就剩一斤左右,為最後的衝刺多吃了點,又多加了些鹽。
在荒原中控製食物,的確很難,尤其四五十天後,那種食物的欲望非常折磨人。所以前期控製非常重要,是為了留給失控期一個較大的空間。如何控製食物?最簡單、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每頓吃多少,這靠記憶和感覺是不行的。有個舀糌粑的碗,能裝多少糌粑精準到克數,大蒜按瓣數買,鹽按每天十多克的標準配,酥油用刀劃線……所有的食物是按理論極限80天配置的,(最大攜帶量,提供基本熱量)。雖然未達到理論值,但也非常滿意了,算是一次有益的嚐試。(每個人的食物理論值都不一樣,僅供參考。)
為什麽沒有達到食物的理論極限值?關鍵就在於節奏亂了,若非深入羌塘雨季,若每天都保持有節奏的運動狀態,那麽對食物的消耗會少很多。節奏看似作用於身體,其實是對心態的控製,這就像在打遊戲的最緊張關頭,忽然被賈君鵬媽媽喊回家吃飯,你說惱不惱。動了氣,亂心智,沒過關,下次打遊戲一定要找家賈媽媽找不到的網吧。再延伸,一次艱苦的旅行前,越少人知道越好,否則隨便被誰過度關心下,在心態上都可能有微妙的變化,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節奏。很多被讚助登山遇難的就如此,條件不允許上,可後麵有眼睛盯著,再則失敗了以後讚助商也不好找了……一想到這些,完了,節奏沒了,脫離了旅行的心態,那注定難以維持在旅行的路上。
補衣服的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0NDAzMzIw.html[
本帖最後由 柴嗑了威士忌 於 2010-10-14 20:34 編輯 ]
附件
- 001.jpg (110.51 KB)
2010-10-14 20:34
翻越昆侖,一天都很糟糕的天氣,黃昏,天氣驀然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