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該學民族還是美聲

(2008-12-19 13:47:33) 下一個
現在聲樂界已不在強調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而是將三種唱法溶為一體,講究科學的發聲方法,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不要太在意唱法的區分,不論是美聲還是民族都要有正確的歌唱方法。

歌唱的狀態是最為重要的!!音色,歌唱的管道,共鳴。。。。。。這些方麵可以考慮什麽唱法,當然終於重要的還是個人。

唱法沒有一樣的,不同的發聲方法唱不同的作品。雖說都是唱,唱歌的唱京劇就不行。清靈小姐選唱法要看自己的個性和更適合哪類風格的東西。前不久看電視上李穀一專場音樂會很有啟發。她獨唱間隙,主持人邀請了不少她的歌迷上台與她交流。一個上音學美聲的女人模唱她的《妹妹找哥》。李穀一糾正說“你這是洋哥哥找洋妹妹,氣息太重,民族唱法要亮,再靠上一點,輕一點,甜一點。”可見民族唱法甚至也不能容忍美聲的處理方式。氣息足、氣息重、聲音渾厚是唱歌劇詠歎調的唱法,民族唱法要的是輕柔,聲音要亮,哪怕尖一點,要唱甜,口型必然扁,共鳴區往上集中,這就是為什麽民族唱法沒聽說有男中音、女中音的。按音色分,他們清一色都是高聲區的歌者。

我認為民族唱法就象Tenore說的那樣著重於甜美、比較細、尖,而美聲強調宏厚、大氣;民族就好比江南的秀氣,而美聲好比北方的粗獷。

我們應該有美聲的通道、民族的念字、通俗的感情,你的歌聲會更美妙!!!

民族的念字,通俗的感情,歌聲可能會美妙。如果是美聲的通道,我想就有可能出問題。美聲的通道比民族的通道要大,恐怕在咬字上就不會很清楚,這一點還需要慎重考慮。

糾正前麵有位朋友說的:音色不是你固有的。音質才是你固有的。不同的唱法有不同的音色。

民族唱法聲音明亮,甜美,可是氣息淺,聲音窄,往外推的成分多,如果是用唱美聲的狀態來唱民族歌曲,那麽聲音出來相比民族唱法柔和,不那麽尖,那麽燥,氣息穩定,還有就是我覺得聲樂唱法本身就沒有什麽民族美聲通俗之分,隻要是科學的唱法狀態都是一樣的,位置都是一樣的,氣息都是一樣的,隻是在不同的歌曲裏麵處理不同罷了,就像人有了身體這個狀態,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衣服一樣,西裝,中山裝,休閑裝,喜歡穿啥就穿啥,需要穿啥就穿啥,身體本身不會變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