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上海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 - 林明珍

(2007-11-21 14:03:04) 下一個

莫斯科的冬天是寒冷的,尤其是在中蘇關係正在凍僵的六十年代.但是克裏姆林宮內卻是溫暖如春,燈火輝煌. 前蘇聯第一號人物赫魯曉夫第一次在圓柱大廳裏為一位來自中國的歌唱家舉辦音樂會.

北京的冬天也是寒冷的, 尤其是在風雲突變的前夕.但是北京機場的侯機室內卻是熱氣騰騰,盛況空前. 中國總理周恩來第一次率領四位副總理: 陳毅, 李先念, 羅瑞卿, 習忠勳正在等候著從莫斯科飛來的班機. 他們等候的不是總統總理, 不是主席首相, 而是一個平民百姓, 一位年僅二十多歲的歌唱家.

在古老的克裏姆林宮裏, 這是首開先河; 在年青的共和國的歷史上, 也是沒有先例. 在而後的歷史長河裏, 很可能, 孤帆遠影, 不見來者. 這位歌唱家就是林明珍.

1961年秋, 林明珍和才丹卓瑪, 胡鬆華等歌唱家正在深圳為香港的觀眾演出, 連演一個月, 場場爆滿. 未等帷幕最後降下, 林明珍就立即被接送到北京, 隨同由當時的人大秘書長張蘇帶領的中國國家政府代表團訪問蘇聯. 因為是由陳毅推薦, 總理點頭, 於是林明珍便以唯一的黨外人士, 唯一的演唱家加入了這個由政府官員和科學家組成的代表團. 一下飛機, 莫斯科電臺和電視臺就自然而然地將焦點集聚在亭亭玉立,風華正茂的林明珍身上. 但是當莫斯科吃驚地發現這位女高音早就登上過莫斯科大劇院的舞臺, 早就以十六歲純情少女的歌聲震動了當時不可震動的斯大林; 發現這位女高音能用準確流利的俄語唱柴可夫斯基, 用德語唱舒伯特, 用意大利語唱普奇尼; 發現這位女高音的老師是蘇聯聲樂大師米德維契夫(Medvedev).

莫斯科轟動了, 人們歡呼著 “中國的夜鶯”, 家家戶戶, 上上下下, 包括蘇聯的總書記赫魯曉夫. 於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音樂會在克裏姆林宮的圓柱大廳內舉行, 兩國歌唱家連袂登臺, 而且是全蘇聯實況轉播. 第一位是蘇聯著名的女高音, 唱完四首, 掌聲響起; 第二位是蘇聯傑出的男中音, 唱完四首, 掌聲不斷, 加唱兩首; 下半場是中國女高音林明珍, 連唱八首, 掌聲雷動, 加唱兩首, 下不了場. 當然.

那甜美清脆的金屬聲, 那高昂挺拔的穿透力, 那聲情並茂的表現力, 那風格獨特的創造力, 還有那雍容華貴的大家風範使林明珍脫穎而出, 天籟之聲幾回聞?一鳴驚人天下知! 於是赫魯曉夫將請帖送到當時駐蘇聯大使劉曉手中: 宴請林明珍, 由大使和代表團陪同, 在克裏姆林宮, 當然. 總書記請客,克裏姆林宮大餐, 皆大歡喜. 但這對劉曉大使而言則是鴻門宴的蘇聯版, 而且是精裝版. 因為赫魯曉夫已借此機會以蘇聯政府名義正式要求林明珍留在莫斯科深造. 劉曉感到國家尊嚴,事關重要, 趕緊請示周總理. 總理在電話裏的指示簡單明了: 留下還是回家, 讓小鬼自己決定.

小鬼也不客氣就自己決定了. 去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 她何嘗不想; 在歐洲大國裏生活, 唱歌, 她何嘗不願. 但是她還是拒絕赫魯曉夫的盛情挽留,選擇了回家的路. 她對赫魯曉夫說: “我愛人還在中國, 等我回去跟他商量以後再說”.

這句樸素自然的回答閃亮著一種深厚的愛國情操, 這句普通委婉的謝絕凝聚著對故土親人的赤子深情. 周總理如釋重負,感動不已. 劉曉大使親眼目睹, 激動萬分. 是的, 林明珍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 無論在天涯還是在海角. 她內心深處清清楚楚: 是神奇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她, 是神奇的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歌劇院培育了她. 所以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澳州的音樂會上, “我愛你, 中國” 是首選, 是必唱, 而且每次都唱得海外的炎黃子孫老淚縱橫.

林明珍凱旋而歸. 她不會忘記: 回國之前, 在賓館的電梯裏碰上了正在訪蘇的鄧小平. 小平熱情爽朗, 贊揚她的金嗓子. 而後, 在中南海懷仁堂的一次演唱會上, 鄧小平還特地要求林明珍加唱一首四川民歌: …. 聽完後還和朱德一起大聲連連叫好.在林明珍訪美演出的申請報告上最後是鄧小平留下了他的大名.

飛機徐徐降落, 代表團走出機艙, 看見五位總理在迎接他們, 不禁欣喜萬分. 周總理對他們開詹脊? “我不是來接你們的, 我是來接林明珍的. 小鬼在哪裏?” 林明珍最後走下飛機. “你就是林明珍?” “是啊, 我是林明珍”. “是你啊, 小鬼”! 是的, 就是這個小鬼林明珍驚動了中蘇最高領導層, 就是這個小鬼林明珍為中國爭了光, 為中國爭了氣! 周總理笑了, 四位副總理也笑了, 接著真的就把林明珍一個人接走了.

轎車直驅中南海紫光閣. 在接風宴席上, 周總理問林明珍: “怎麽不入黨”? “他們說我隻專不紅”. “小鬼, 我看你是又專又紅! 這裏沒酒, 我以水代酒, 敬你一杯!” 總理站起來,走到林明珍麵前, 跟她幹了一杯. 陳毅在旁用手拍了一下林明珍的頭: “小鬼, 謝謝總理!” “謝謝總理” 小鬼輕輕地重復著陳總的指令. “這孩子一點都不懂” 陳老總對周總理說.

的確, 林明珍一點都不懂. 不懂經濟, 不懂金錢, 所以她把在莫斯科電臺和電視臺錄音錄像所得的一大堆盧布通通上交給張蘇團長;不懂政治, 不懂關係, 雖然身邊左右盡是不平常人物, 卻以平常心待之如平常人; 不懂享受, 不懂休閑,總理親自為她安排到北戴河療養兩周, 她卻心不在山水之間, 隻在音樂之夢. 的確, 林明珍一點都不懂. 因為她不需要懂.

林明珍隻懂唱歌, 唱好歌, 隻懂做人, 做好人, 做好一個作為人的人. 不能更少, 無需更多, 就這些. 林明珍隻想早點回上海, 因為她的家人在等著他, 還有 <<蝴蝶夫人>> 也在等著她.

當時上海歌劇院正以最新, 最強的陣容籌劃排練普西尼的名劇- <<蝴蝶夫人>>.這是中國第一次排練西洋歌劇, 全套人馬由中國人擔綱, 正宗國產洋劇. 領銜主演林明珍(飾喬喬桑), 饒餘鑒(飾平克頓), 導演張拓. 提起張拓, 林明珍心裏充滿敬意. 這位來自歌劇院前身 “新安旅行團” 的新四軍幹部將畢生的精力無私地獻給了中國的歌劇事業. 排練 “蝴蝶夫人” 整整花了八個月 的時間, 張拓嘔心瀝血整整八個月. 從表演排戲到舞臺背景, 美術布置, 燈光樂隊, 事無巨細, 無微不至. 有時臉也不洗, 頭也不梳, 有時左腳穿著鞋, 右腳穿著襪來排練場排戲.他滿腦子都是戲, 全部的生活就是戲.他忘記了自我, 他超越了自我, 沉醉於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他導演的<<蝴蝶夫人>>充滿著色彩, 充滿著創意,充滿著生命.

1962年年底, <<蝴蝶夫人>>正式在 上海人民大舞臺上演. 連演十一場, 場場爆滿. 轟動了當時的大上海. 外國人包括日本人也都紛紛寫賀信, 送鏡框. 有一位英國評論家聲稱: 那是他看到的最好最美的<<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的巨大成功凝聚著上海歌劇院集體的心血,集體的魄力和集體的智慧; 書寫了中國西洋歌劇史上輝煌的第一頁; 奠定了歌劇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其中包括林明珍: 光彩照人的中國第一<<蝴蝶夫人>>.

1980年, 林明珍又要出國了. 她曾以迷人的豐采和挺直的脊梁站立在世界舞臺上, 在莫斯科, 在布拉格, 在維也那,在柏林, 在奧克蘭. 她也是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女高音早在七十年代就唱響了悉尼(雪梨)歌劇院. 這次, 中國的夜鶯將飛向美國. 她不會忘記: 最後是鄧小平親自批準了她出國, 這位中國的巨人並沒有忘記十九年前的莫斯科, 沒有忘記懷仁堂的四川民歌, 沒有忘記集藝術與人格魅力於一身的歌唱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