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轉貼】唱軍歌 憶鄭律成 - 博客 | 文學城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唱軍歌 憶鄭律成

(2009-10-07 17:39:27) 下一個
唱軍歌 憶鄭律成
作者:孟蘭英 來源:音樂周報


<>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首威武雄壯、高亢嘹亮的戰歌,誕生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很快就唱遍中華大地。解放戰爭時期由《八路軍進行曲》改稱《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八一”建軍節前夕,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這首歌的曲作者鄭律成,1933年就告別了故鄉來到中國,之後又輾轉來到延安,從此將他的全部才華、熱情以至生命,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從而成為一位傑出的人民音樂家,在共和國和解放軍的光輝史冊上,已深深地鐫刻下了他的英名。 
  鄭律成,1918年8月出生在朝鮮全羅南道的一個貧寒家庭。原名鄭富恩,後因酷愛音樂,改名律成。


  1933年,年僅15歲的鄭律成跟隨三哥離開養育他的故鄉,乘船到達中國南京,進入朝鮮抗日團體“義烈團”舉辦的“朝鮮革命幹部學校”學習。
  1934年,鄭律成畢業,留在南京從事秘密抗日活動,但他從未放棄對音樂的摯愛。1936年春,鄭律成譜寫了他音樂生涯中的處女作———《五月之歌》。離弦之箭,一發而不可收拾。自此,他的音樂才思如湧泉水,得以淋漓發揮。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了“八一三事變”。也就在這一天。19歲的鄭律成結識了音樂家冼星海。在與冼星海交往中,鄭律成為這位年輕的音樂家的愛國風範所折服,從而更加堅定了他用美妙的音符堅持抗戰的決心。鄭律成來到炮火隆隆的上海,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中,也就在此時,他結識了中國共產黨人杜慧君,他第一次了解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抗日根據地的情況,深感這是自己所向往的地方。在中共地下黨的安排下,鄭律成背著曼陀鈴,懷揣《世界名曲集》,踏上奔赴延安的征程。
  1937年10月,鄭律成到達向往已久的延安,進入陝北公學。次年,又進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係學習。
  1938年春天的一個晚上,延安城裏禮堂開晚會,第一個節目就是《歌頌延安》(即《歌唱延安》),由鄭律成和女高音歌唱家唐榮枚齊唱。毛主席和中央首長們微笑地傾聽著。唱完後,毛主席高興地鼓了掌。這首歌,在當時雖然沒有正式出版,但卻迅速廣泛地傳唱開來,有多少熱血青年就是唱著這首歌奔赴延安的!當時鄭律成也沒有想到這首《延安頌》有如此魅力。他後來回憶說:“我沒有想到它卻像長了翅膀一樣,從延安飛到前方,從解放區飛到國統區,直到南洋和東南亞。” 此時,鄭律成剛滿20歲。
  1938年8月,鄭律成從魯藝畢業,來到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擔任音樂指導。不久,又創作了著名的《延水謠》,這是繼《延安頌》之後又一首優秀的抒情歌曲。他以陝北民間音樂為基礎,譜寫出這首唱來既親切,又新穎的歌曲。這首歌一經傳唱,風靡延安,直至全國。
  第二年春天,鄭律成和新分配到抗大搞時事政策宣傳的詩人公木一道去探望來延安養傷的光未然同誌。光未然興致勃勃地向他們講到正在和冼星海合作創作《黃河大合唱》的情況。鄭律成聽後很受鼓舞,並從中得到啟發。訪問歸來,他激動地向公木建議:“咱們也合作寫部大合唱!”“什麽大合唱?”公木問。“當然是《八路軍大合唱》啦!”年僅21歲的鄭律成滿腔熱情一心想謳歌八路軍,因為隻有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才是堅決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中堅力量。他的建議正中公木的下懷,兩個人擊掌為誓。不過當時他們都很忙,鄭律成忙於到抗大各個大隊教歌;公木忙於到各個連隊或大隊去作時事報告,有時他們相偕同行。鄭律成就像一粒火種,走到哪裏,哪裏就爆發出烈火般熾熱的歌聲。每次集會,總是由他領著先唱,唱得群情激憤了,才由公木開講;講完後又唱,唱得盡興了,方才散會。
     1939年7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抗日軍政大學總校5000多人的隊伍在副校長羅瑞卿的帶領下,浩浩蕩蕩開往前方,延安留下一部分人另組抗大三分校。往日人聲沸騰的抗大校舍頓時靜寂下來。兩個留在延安的年輕人就利用這段空隙醞釀寫作《八路軍大合唱》。此前鄭律成曾為公木既成的詩歌《子夜崗兵頌》譜過曲,現在則由鄭律成向公木提出命意,點出題目:“大合唱要寫這麽幾個部分———軍歌、進行曲、騎兵歌、炮兵歌,再寫一篇《快樂的八路軍》,加上已有的《子夜崗兵頌》,總共有個七八篇就行了。”鄭律成還向公木提出具體要求。《騎兵歌》要寫出嗒嗒前進的馬蹄聲;《炮兵歌》要寫出轟隆隆震天響的氣勢;《進行曲》要長短相間,韻律諧和,節奏響亮,中間還要並排安插上幾個四字短句,如此等等。富有才華為人又敦厚的公木立刻提筆創作,隻要鄭律成滿意,就算拍板定案。

<>     當時的延安連一架鋼琴也沒有,鄭律成隻能淺吟低唱,搖頭晃腦,邊哼哼邊打手勢,或者圍著窯洞裏那張木桌踱步轉悠。有時又走出窯洞爬上山坡,躲到嶺畔上去 “創作”。到8月底9月間,這部洋洋大觀的大合唱終於譜成,鄭律成一首一首唱給公木聽,並高興地說:“給詞作曲,如同為虎添翼”。
      到了這年9月,公木調到抗大三分校繼續搞時事政策教育工作,鄭律成則調回魯藝音樂係任教。但是他還常回抗大教唱歌曲。於是無論在行軍途中,或是在集會場合,到處都在唱《進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或是唱《軍歌》:“鐵流兩萬五千裏,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當年10月,在延安中央大禮堂組織過一次公演,由鄭律成指揮舉行專場演出,公木也被邀去參加。當時既未宣布誰寫詞,也沒說明誰作曲。公木後來回憶道:“那時我們從不計較名利,在台下聽聽,聽完就走了。也沒認為自己寫的東西有多麽了不起。”此後,不隻抗大學員唱,各機關部隊、學校也都傳唱起來。正像鄭律成預言的,他的歌確實長了翅膀,不隻在延安的山山嶺嶺間回環蕩漾,又很快傳到了前方。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記者愛潑斯坦曾講過他到解放區時,第一次聽到八路軍軍歌的情形:“我不知道這麽美的歌是什麽內容。我對一個同誌說我想知道歌詞。我們一路騎馬,我就一路翻譯並在一張折疊的紙上記下來。那天晚上我寫消息時,就引用了幾句歌詞”。
      不久,《八路軍大合唱》即得到我軍政機關的肯定和讚揚。1940年5月,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蕭向榮把這兩個年輕人請到文化溝青年食堂,吃了頓延安的美味佳肴———紅燒肉和三不沾。同時告訴他們,這些有關八路軍的歌曲已由抗大學員傳唱到各個根據地,並期望他們更認真地向工農群眾學習,再接再厲地寫兵,為士兵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歌曲。後來這部大合唱中的進行曲和軍歌正式刊登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表明軍委正式認可了它們。
      鄭律成和公木兩位親密戰友在合作完組歌的詞曲任務後,因為工作調動,暫時終止了合作。鄭律成調到魯藝音樂係做教員去了。1939年秋冬,《八路軍大合唱》正式油印成冊,並在中央大禮堂組織過一次專場演唱會,鄭律成親自指揮,雄壯的軍歌震撼了大禮堂,人們沸騰了。
      1940年,延安各界紀念“五四”青年節,籌備委員會發起“五四”中國青年節征文活動。征文評委的陣容相當可觀,囊括了延安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有吳玉章、蕭三、範文瀾、艾思奇、周揚、丁玲、艾青、何其芳、蕭軍、江豐、呂驥等人。次年評出結果,鄭律成譜曲、公木作詞的《八路軍大合唱》,以《獻給八路軍的軍歌合唱集》為名,榮獲征文音樂類的甲等獎。獎金是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吳玉章、董必武等人捐贈的,足見黨中央對此次評選的重視。
 《八路軍大合唱》中的進行曲之能久唱不衰,是因為它氣勢雄偉,格調豪邁,富有一種陽剛之美。它塑造的是一支大兵團的形象,一支無堅不摧的鐵軍的形象。盡管抗日戰爭爆發時,我軍才隻有5萬人左右的兵力,在數量和裝備上,既不能和武裝到牙齒的日寇相比,也不能和擁有百萬兵員的國民黨軍隊相比。作戰形式也是以遊擊戰為主,“三個五個,一群兩群,在平原上,在高山頂”,和敵人周旋,集小勝為大勝,逐步擴大抗日武裝和根據地。但是,鄭律成以銳敏的政治洞察力,豐富的藝術想象力,看出敵人雖暫時強大,卻終非正義之師,我軍雖弱小,卻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必將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他堅信抗日戰爭必勝。正是這種理念,在他創作歌曲時,化為一種一往無前、排山倒海般的樂句。他解釋說:“我們八路軍那麽大的一支隊伍,開向前方和日本鬼子作戰,得拿出點氣魄來,就加上了‘向前,向前,向前!’……這一下子抓住了主題,氣魄就出來了。這麽寫是因為生活裏有那麽一股激情。一個人熟悉生活,寫出來的東西氣魄就不一樣”。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在延安的朝鮮同誌,終於盼望到能夠回到離別許久的祖國懷抱。鄭律成思鄉心切,心兒早已飛向祖國。全體朝鮮同誌在離開延安前在羅家坪合影留念。鄭律成夫婦簡單地收拾行李,帶著兩歲多的女兒,隨大隊人馬,披星戴月,晝夜兼程,風塵仆仆奔向祖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鄭律成回到他戰鬥過的中國,隨即加入中國國籍,定居北京,繼續從事音樂創作。從50年代到60年代,他以空前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音樂創作中。抗日戰爭時期,他把簡單的音符組合成震撼心靈的雄壯樂曲,鼓舞著全國人民奮勇抗敵。而此時的鄭律成仍然用美妙的樂曲歌頌著新中國的建設所取得的成就。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大量樂曲,這些樂曲幾乎占他全部作品的3/4。正當他滿懷壯誌,全身心地投入創作的激情中,“文化大革命”扼殺了他全部創作靈感。
  1976年10月,一場噩夢終於結束。鄭律成欣喜萬分,長期積壓的創作激情如同火山噴發,他竭盡全力挽回過去的損失。然而,他卻倒下了,與他鍾愛的音樂永遠分別。1976年12月7日,當他冒著風雪從張家口看完京劇回到北京後,突發腦溢血,帶著他那壯誌未酬的一腔宏願與世長辭。(完)



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歌詞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人民的子弟,
我們是人民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英勇戰鬥,
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幹淨,
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
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革命歌聲多嘹亮!
同誌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誌們整齊步伐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
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最後的勝利,
向全國的解放!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工農的子弟,
我們是人民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英勇戰鬥,
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幹淨,
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
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
革命歌聲多嘹亮!
同誌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誌們整齊步伐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
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最後的勝利,
向全國的解放!
衝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