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闋】《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許多學習音樂的中國學生前往西方深造,在讀書之外,西方也提供了工作機會。 曾跟著前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葛瑞夫曼(Gary Graffman)學習的郎朗表示:“美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你可以在紐約找到各種風格的音樂,我如果留在中國,將不會擁有像現在的事業以及藝術發展。中國是打基礎的好地方,對孩童來說也是好地方,我們講紀律、我們有偉大的傳統,但我們沒有像朱麗亞以及柯蒂斯音樂學院這樣的傳統。” 郎朗在西方的成功,促進了他在中國的事業。郎朗表示:“在過去五年間,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我的名字基本上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 不過,不論是像郎朗這樣的天才,或是在音樂領域上默默耕耘的演奏者,許多中國音樂家相信,吸收西方古典音樂的精神是學習音樂的重點。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師研究室主任林耀基,為了讓自己的聰穎學生能夠前往海外深造、獲得最早開放的機會,做了許多努力,廣東出生的林耀基因此被稱作“采礦大師”;從1980年起,林耀基的學生便不斷在世界級小提琴比賽中獲獎;師從中國第一代小提琴大師馬思聰的林耀基,讓小提琴界獲國際大獎的中國學生中,有90%是他的學生,因此也有人稱林耀基為“冠軍教授”。 林耀基表示:“這不是隻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所以我們不能讓學生覺得這是他們自己的音樂,也因此,他們需要到海外學習。”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在柯蒂斯音樂學院,20位鋼琴學生裏有7位是在中國出生。仍在該學院教書的前院長葛瑞夫曼指出,自己目前的5名學生中,就有4名是中國人,其中包括與著名管弦樂隊一同做世界巡回演出的王羽佳,以及16歲的上海學生張昊辰。 張昊辰曾在聖誕假期期間演奏了拉克曼尼諾夫(Rachmaninoff)的23號前奏曲。此外,3歲半起先後拜師吳子傑、王建中等人學習鋼琴的張昊辰,5歲就受到寶鋼高雅藝術獎勵基金理事會資助,在上海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6歲參加上海交響樂團音樂會演奏莫紮特鋼琴協奏曲K467。2005年3月,在來自全球115名考生中,他成為唯一被柯蒂斯音樂學院錄取的中國學生。 葛瑞夫曼說:“這不是在說笑,老實說,這些孩子在一星期之內學到的,是我和我同事們三個月才能知道的東西。” | 點 擊 圖 片 看 原 圖 |
林耀基檔案照。(資料圖片) 去年參加全國“布朗特-史羅森青年音樂大賽”(The Blount-Slawson Young Artists Competition),從全美80多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奪得首獎的孟雨晴,也是顆閃耀的明日之星。目前居住在美國新澤西州北部麥迪森市(Madison)的17歲孟雨晴,4歲半開始學琴,7歲考入茱麗亞音樂學院預科部,過去幾年來於許多音樂比賽中奪得佳績,現在孟雨晴師從茱麗亞學院預科學院院長、鋼琴部係主任卡普林斯基(Yoheved Kaplinsky)。 此外,在中國出生、目前15歲的龔天鵬,從一歲多開始彈鋼琴,龔天鵬父親是名鋼琴教師,龔天鵬則在5歲正式開始學鋼琴,一年後,龔天鵬在江蘇青年鋼琴比賽中獲獎;2002年,龔天鵬與廈門管弦交響樂團合奏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成為他的首次協奏曲公開演出。 2006年,龔天鵬與另一名華裔鋼琴神童陶康瑞於舊金山灣區的藝術中心共同舉辦了演奏會。 1994年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陶康瑞,3歲開始正式學琴,7歲時,陶康瑞應邀為佛羅裏達州舉行的世界鋼琴教學會議上作公開演出。 目前陶康瑞和龔天鵬皆在茱麗亞音樂學院預科班學習,師從卡普林斯基。 《國際先驅論壇報》指出,雖然這些嶄露頭角的中國“礦源”為西方帶來驚奇,但他們也有黑暗的一麵。許多中國音樂家成為了高度競爭以及過度向外展示成果下的犧牲品,這樣的過度展示,包括為了獲獎所做的種種奮鬥。 報導指出,朱麗亞音樂學院鋼琴係係主任、美籍猶太裔的卡普林斯基也有同樣的憂慮,她擔心空間的不足,讓這群優秀的年輕演奏家沒辦法登上音樂會舞台。但在高度競爭下,“如此將會造成衝突,也會有摩擦。” 另一方麵,不是所有的天才都都選擇鋼琴和小提琴專業,其中一名朱麗亞音樂學院大學預科部的明日之星,便是1991年出生於西安的16歲單簧管音樂家王偉雄,王偉雄目前為紐約專業兒童學校(Professional Children’s School)11年級學生。 10歲開始學習單簧管的王偉雄,在上海當地的音樂學校求學時,遇見了朱麗亞音樂學院的單簧管教師,受到該位教師邀請,在13歲時前往紐約念書。就像許多年輕的中國學生,王偉雄的母親也陪同前往,兩人目前住在紐約皇後區艾姆赫斯特(Elmhurst)的一間兩人房中。王偉雄的母親在購物中心為人畫人像,他的父親則在五年前死於一場車禍。 | 點 擊 圖 片 看 原 圖 |
茱麗亞學院預科學院院長卡普林斯基(Yoheved Kaplinsky)正在指導學生。(資料圖片) 王偉雄目前的指導教授凱(Alan R. Kay)稱讚王偉雄擁有“無窮的天分”,是個天生的演奏家,同時是凱教學20年來5名最優秀的學生之一。“想要找到另一位跟他同齡的傑出表演者很難,他無疑是個優異的音樂家。” 王偉雄目前已得過4項當地競賽獎項,包括朱麗亞學院的協奏比賽。“當我11歲時,我的夢想是去美國,我希望能盡全力練習,這樣我才能成為一名獨奏家。” 在一個2月的周六,王偉雄在朱麗亞學院舉辦了一場小演奏會,隻有約15人前往,王偉雄的母親因為當天需幫朋友搬家,不克出席。 演奏會上,王偉雄穿了一身深色西裝,蓬鬆的頭發垂在眼前。他吹奏了需要高度技巧的德彪西(Debussy)第一狂想曲(Première Rhapsodie),王偉雄的技巧成熟、樂聲飽滿、音樂和諧。 在下一首曲目中,王偉雄吹奏了奧裔英國作曲家郝洛維茨(Joseph Horovitz)的單簧管奏鳴曲。王偉雄的指導教授凱表示:“我的挑戰就是需要讓他慢下來,否則他會過份表現。” 演奏會外頭,在朱麗亞音樂學院的大廳中,則擠滿了家長以及攜帶各式樂器的學生。 其中一名與10歲女兒一同自香港前來的母親,正與家長會會員交談,這名母親希望讓她女兒在朱麗亞學習鋼琴。“他們是世界最好的。在香港,她無法找到合適的教師。” 為了讓女兒上最好的音院學院,女孩的父親已找到一份額外的工作,好寄錢給這對母女,不過母親仍表示他們什麽事都不做的話,無法長久待在這。“我們正在找讚助。” 然而從另一方麵來說,藉著這些家庭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所做的努力,可隱約看出古典音樂的未來。 就像郎朗所說的:“兩百年前是歐洲,一百年前是美國,五十年前是日本,現在,是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