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提琴大師---列奧尼德·柯崗 -- 轉自weston的博客

(2007-02-09 00:16:10) 下一個

柯崗在西方知名度遠不如奧伊斯特拉赫,雖比後者小十四歲,他們是好友。當年蘇聯政府推崇奧氏,讓他頻頻出訪。對為人低調的柯崗很是忽視。因此他在西方留下極少的錄音。但很多樂迷的對他倆懷有同樣的尊重。
他的太太Elizaveta 本人是個出色的小提琴家,她是鋼琴大師Gilels的妹子。不過這哥倆合作過一次就沒第二次了。

[ZT]列奧尼德·柯崗是繼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之後最重要的蘇聯小提琴家。他生於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6歲開始在當地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10歲考取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特殊兒童班,隨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奠基人之一A·揚波爾斯基教授學琴。1940年他16歲時,便在莫斯科交響樂隊的協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947年,柯崗獲第一屆世界民主青年聯歡節小提琴比賽一等獎,1951年在布魯塞爾獲伊麗莎白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和金質獎章,由此引起世人矚目。柯崗作為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重要代表,其藝術個性卻與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別擅長演奏戲劇性的音樂,動作潑辣明快,感情悲壯激昂,音樂對比鮮明,氣勢剛強雄勁,這些獨特的個性,被人成為“柯崗式”的手法,與海菲茲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崗的演奏生涯中,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演奏炫技性的樂曲為主,第二階段在前階段的基礎上,重點移到涉獵廣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麵,因此柯崗不僅有輝煌的技術,更有廣泛的曲目積累。
我發現前蘇聯的小提琴家的演奏,通常會表現出一種“堅定的意誌”出來,具體表現在對於樂句的處理和運弓之上。Kogan持弓與眾不同——他持弓的位置比一般人偏上,因此其演奏的音色特別亮麗,中氣十足,穿透性也特別強;特別是高音區的時候小提琴的聲音猶如銀鈴一般泛著迷人的光澤,這種特性十分適合演奏類如Brahms、Tchaikovsky小協這些技巧與思想性並重的浪漫主義作品。Kogan的揉弦要比Oistrakh快,因此Oistrakh的琴聲深沉濃鬱,耐人尋味;而Kogan的琴聲卻親切直率,有如春風撲麵。Kogan因為演奏基礎特別紮實,技巧十分了得同時對作品領會相當深刻,因此有人評論Kogan的技巧是類似約阿西姆的,而並非帕格尼尼型。

目錄:
1.帕格尼尼的《如歌》

2.瓦格斯曼《卡門幻想曲》([ZT]瓦格斯曼生於波蘭,音樂事業始於柏林小咖啡館裏的鋼琴演奏員, 1934 年旅居美國後立即走上了成功之路。作為一個曾多次榮獲奧斯卡獎 ( 如 1950 年的《日落大道》、 1951 年的《陽光照耀之地》又名《郎心如鐵》 ) 的頂尖電影音樂作曲家,他還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家,有時也順便寫一些“嚴肅”音樂。這首《卡門幻想曲》作於 1947 年,本是音樂電影《幽默曲》的配樂,獻給作曲家在好萊塢的鄰居小提琴大師海菲茨。盡管比才的歌劇《卡門》從 1875 年首演後就不斷被折騰成各種演出形式(從鋼琴到打擊樂無奇不有,僅小提琴與樂隊的版本就能列出一長串,如薩拉薩蒂、胡貝等),但瓦格斯曼的這首改編作品依然值得一聽,其中充滿了海菲茨式的富有想象力的輝煌技巧,除了將歌劇中的許多經典曲調(如哈巴涅拉、塞吉迪亞舞曲和間奏曲等)演繹得令人耳目一新外,還加入了一些其它改編曲中不常見的選段,如第三幕中的“紙牌之歌”等
3.肖斯塔科維奇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4.帕格尼尼
由 拜謝羅歌劇主題改編的變奏曲《我已不再奢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