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專家談如何欣賞小提琴比賽

(2006-12-21 23:56:31) 下一個


  今天,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鍾獎的各項賽事在廣州星海音樂廳和紅線女藝術中心拉開帷幕。由於本屆“金鍾獎”所有比賽都對市民免費開放,主辦方通過各種途徑向廣州市民贈送了觀摩票3萬7千餘張,開幕第一天各比賽現場觀摩觀眾爆滿。但是小提琴比賽現場,麵對陌生的曲目,選手們選擇相同或相近的樂章,聽眾們出現了如何欣賞這種高水平專業比賽的疑問。記者就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采訪了有關專業人士。

  一、關於小提琴

  小提琴屬於弦樂器,音域至少三個八度。小提琴是管弦樂隊中最重要的樂器,也是至高的室內樂器,許多作曲家為它精心譜寫了樂曲。

  一般人在提到所知的樂器時,幾乎不可避免地都會把小提琴擺在僅次於鋼琴的地位。她清脆的聲音,人人耳熟能詳。她的音質富於變化,在管弦樂團占有主導地位。

  小提琴是所有樂器中最為人喜愛的一種,優美的音色和出色的情感表現,是獨奏最理想的樂器。近幾世紀來,小提琴一直大受演奏家和聽眾歡迎。此外它在交響樂和室內演奏器中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小提琴也是最能表達感情的樂器之一,許多作曲家用它來喚起聽眾的共鳴。借著不同的演奏方式,小提琴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以弓拉琴弦,可以產生柔和的琴聲,營造安靜詳和的氣氛,亦可發出如童聲高音般的純淨音色;以弓擦琴弦,可以產生充滿怒意的刺耳效果,用來描繪暴風雨掃過或暴亂場麵。

  二、關於比賽曲目

  根據本次“金鍾獎”評選組委會的要求,在第一輪比賽中,小提琴選手的曲目要從下列曲目中選擇:

  1、任選巴赫g小調、a小調無伴奏奏鳴曲的第一、二樂章。

  2、任選帕格尼尼Op.1隨想曲或維尼亞夫斯基Op.10隨想曲一曲

  3、任選下列作曲家的無伴奏奏鳴曲一首:巴托克第一樂章;亨德米特Op.31之一第1、2、5樂章;普羅柯費耶夫Op.115第1、2樂章獲第2、3樂章;雷格爾Op.91任何一首的1、2樂章;伊薩伊第三首。

  在上述曲目中,巴赫g小調、a小調無伴奏奏鳴曲作為古典音樂的代表作家的作品,考驗的是選手對於古典音樂作品風格的掌握和對曲目內涵的深刻理解。而上述第二類作品則在小提琴部分音樂作品中屬於炫耀演奏者精彩高超演奏技藝的曲目,考驗的是選手的演奏能力和教師訓練的成果。第三類作品均屬於現代作家(二十世紀)代表作品,考驗選手對於現代派作家風格的掌握和對他們音樂構思的演繹。

  總之,通過這一組曲目的演奏,評委能夠初步對該選手的技術能力、音樂表達以及作品風格的掌握有一個基礎的了解。

  三、如何欣賞比賽

  首先,由於音樂或演奏動作很難用文字來描述,而且音樂也是依靠個人主觀判斷,這個問題很難用一句話說清。但是聽眾們可以從選手們的演奏中間,從小提琴婉轉、優美、富有魅力的音色中,從作品優美的旋律和強烈的對比中感覺到小提琴如詩如畫,富於歌唱性的魅力。

  正因為如此,聽眾們可以通過對小提琴比賽的觀摩,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品,把音樂欣賞溶入自己的生活中。建議對小提琴經典曲目比較陌生的聽眾,可以在家聽取一些熟悉音樂背景、較易接受的曲子,再走進音樂大廳,靜下心來,排除雜念,去欣賞完全的現場效果。這樣才能使音樂從心底激發感應,甚至獲得更深的領悟。

  相關資料: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685-1750)

  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篤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眾多讚歌和教會樂器管風琴當作創作素材和音樂構思核心,又深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使他的宗教作品明顯地突破了教會音樂的規範,具有豐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膽的革新精神。其創作以複調手法為主,構思嚴密,感情內在,富於哲理性和邏輯性,並在德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集十六世紀以來尼德蘭、意大利和法國等國音樂之大成,是巴洛克音樂發展的頂峰。

  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全人類音樂的進步和發展指明了寬廣的遠景,為世界古典音樂樹立了豐碑,巴赫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煙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幹部宗教《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創意曲集》、《古鋼琴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布蘭登堡協奏曲》六首、《樂隊組曲》四首和大量管風琴曲及晚年所著《賦格的藝術》一書。

  尼科羅·帕格尼尼(1782-1840)

  偉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歲旅行演出,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他的演奏將小提琴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為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係去世後出版。

  其主要作品有《降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

  貝拉·巴托克 (1881-1945)

  現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生於匈牙利的納吉聖米克洛斯,自幼學習音樂,十歲登台演奏自作鋼琴曲。1903年畢業於布達佩斯音樂學院,1907年任該院鋼琴教授。

  1905年開始從事匈牙利民歌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並將研究範圍擴大到東歐各國、北非和土耳其,收集民歌達三萬首以上。並對民歌的結構來源作了科學的分析,寫了三部論著和數篇文章。這對他的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形成了以民間特點為主,充滿節奏活力與豐富想象的獨特風格。

  主要作品有歌劇《藍胡子公爵的城堡》,舞劇《奇異的滿大人》,樂隊曲《舞蹈組曲》、《弦樂打擊樂與鋼片琴的音樂》、《樂隊協奏曲》,三部鋼琴協奏曲,六部弦樂四重奏以及許多樂曲、鋼琴曲。

  伊薩伊(1858-1931)

  比利時小提琴家、作曲家。他曾任教於布魯塞爾音樂學院有12年之久,並致力於發展法國與比利時的音樂。在1918-22年間,他曾任美國辛辛那提交響樂團的指揮,他同時也將法國與比利時的音樂帶到這裏,讓當時僅演出德國作品的樂團也能嚐試法、比的音樂。

  除了一首歌劇他還作了六首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為大提琴與管弦樂團所作的瞑想曲(Op.16)及夜曲(Op.22)、八首小提琴協奏曲及一些為小提琴所寫的作品。


                               來自:人民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