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造一把價值連城的小提琴

(2006-12-21 23:38:49) 下一個

 

            

造一把價值連城的小提琴

來源:《中國商人》雜誌

一把小提琴200萬美元

2005年4月22日在紐約的一場拍賣會上,一把出自於意大利著名小提琴製作家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裏之手、具有300多年曆史的小提琴拍出了200萬美元的高價,成為世界拍賣史上售出的價格最高的樂器。

“我就是要製作一把價值連城的小提琴。”鄭荃說。

1988年,當38歲的鄭荃回國,拿到中國第一筆資助留學生歸國創業資金的時候(由國家教委、輕工業部、文化部聯合撥款),他的夢想就是盡快地將自己在意大利學到的最先進的提琴製造理論和技法利用起來,建立中國的提琴製作學校,進而創建出一個中國的提琴製作流派。當時,鄭荃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提琴製作界的影響力都非常大,但是,他並沒有創立屬於自己的產業,而是投入到中國提琴製作教育事業中。在他看來,自己的選擇是損失了一大筆財富,但一流的小提琴製作技術卻傳到了中國。

作為中國第一位赴意大利學習提琴製作的留學生,鄭荃先後完成了在意大利克雷蒙那國際提琴製作學校和帕爾瑪音樂學院提琴修造係的學業。為了積累經驗和提高技藝,留學期間他還曾在意大利的大師工作室工作,並且在完成學業後,專門花了一年時間在意大利參加國際提琴製造比賽。他一共在13次比賽中獲獎,其中有3枚金質獎章。在意大利學成回國時,學校為鄭荃開了一個300多人的演唱會歡送他,鄭荃的成功令世界提琴製作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取得這樣的成功,鄭荃的歸國之路本應非常順利,但是,在信息交流不是很發達的當時,關於鄭荃滯留國外、不願回來的傳言影響了他的回程。在一位了解鄭筌在海外情況的原國家教委官員的介入,鄭才得以回家。
“製作一把產自中國的名琴,這是我的夢想。”鄭荃說。

生活如造琴
生活如造琴,兢兢業業者方能為之。
提琴製作是一門藝術,提琴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所以它才具有商業與藝術的雙重魅力。

鄭荃不但自己醉心於這門藝術,更希望能為中國培養出新一代的藝術提琴製作人才。因此他回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了中央音樂學院提琴製作研究中心。提琴製作學科包含了藝術性和科學性的雙重特點,根據鄭荃多年的研究,他發現歐洲的提琴製作比較重視對藝術性的挖掘,發展趨於保守,中國的學科建設可以在提琴製作的科學性方麵有所突破。多年來,中央音樂學院的提琴製作專業保持了這種前瞻性,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至今已有50多名提琴製作專業的本科、研究生和大師班進修學員從這裏學成畢業。鄭荃創業的初級目標已經完成,但是,要形成中國的提琴製作流派,決非易事。
鄭荃的小提琴製作剛剛建立起來時,由於國家提供的科研經費有限,鄭荃不得不為他的科研與教學經費尋找新的出路。
鄭荃說:“生活如造琴,有順利的時候,也有曲折的日子,我不得不為未來著想。”

1995年,一位日本友人出於對鄭荃藝術追求的敬佩,捐贈了5萬美元。鄭荃認為,應該讓這5萬美元發揮它的商業價值。

通過協商,鄭荃決定以他在提琴製作界的影響作為無形資產、中央音樂學院也以部分有效資源入股,共同成立北京弦藝樂器有限公司,進行提琴加工、銷售等方麵的貿易。那時,鄭荃的很多學生在全國各地從事提琴的設計生產工作,他們都願意將產品拿到“弦藝”來,共同銷售。這樣一來,公司既可以幫助這些學生銷售產品,每年還可以得到幾十萬元的收入。

“弦藝”的經濟效益為提琴製作研究中心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資金支持。

這樣一來,鄭荃可以請更多的高水平教師,中心還儲備了價值幾百萬元人民幣的提琴製作木料,這在當時國家教委沒有能力保證音樂學院充足科研資金的情況下,這種運作的確給了鄭荃的提琴製作中心很大的幫助。

但是,鄭荃的注意力始終在小提琴的製作上,他對待商業利潤抱著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公司經營了一段時間後,各方麵對產權利益的分配出現了分歧,這種為商業利益的爭吵令鄭荃深感苦惱,也幹擾了他的教學科研工作,這與他創辦公司的初衷完全相悖。鄭荃說:“弦藝是與北京大學推倒南牆開辦校辦企業同時代的產物,是為解決大學院校科研經費緊張的無奈之舉。”
不久,“弦藝”就關閉了。
樹上的猴子成了他的朋友
開創中國製琴流派,造世界珍“琴”。

雖然鄭荃對製琴如癡如醉,但是在他創作生涯的黃金階段——38歲剛回國時,他還是選擇了另一種理想,開創中國製琴流派。

這裏麵的得與失,個中滋味隻有鄭荃自己知道。鄭荃為了給他的提琴選材,多次跑進四川的深山老林中,此時蚊、蟲等就成了他的旅伴,樹上的猴子成了他的朋友。對於這種選擇,鄭荃並不後悔,他認為能夠把先進的製琴技術帶到中國,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東西。
“如果能開創一個新的小提琴製作流派,那麽此生無憾了。”鄭荃說。
小提琴的商業價值

世界上最昂貴的具有收藏價值的名琴,主要指17至18世紀的阿馬蒂斯特拉迪瓦裏和瓜納裏幾家意大利提琴製作家族製作的提琴。斯氏琴世界上僅存300多把,瓜氏琴現存47把,每把琴價值在200至400萬美元之間。同時代同級別的作品中,法國手工製琴價位是意大利同類琴價值的一半,德國的琴都是工廠製琴,其價值不及意大利琴的1/4。在收藏者眼中,作為收藏品的名琴其價值不在於樂器的使用價值,而是作為一件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和它的增值潛力。名琴在外觀造型、製作材料、工藝、油漆等方麵都十分考究,而聲音品質並非體現其價值最重要的因素。名琴的商品價值的依據主要是製作者的聲望,其次是保存的狀態。先後使用、收藏的藝術家也構成了一把琴的曆史,成為它的增值點。提琴一般被認為是增值較快的藝術品。1978年文化部以12.5萬美金買進4把小提琴,其中一把3.5萬美金的意大利琴今天已增值到25萬;一把2.8萬美金的法國琴今天增值到8萬。一個製琴家做學生時的提琴作品價值1000至2000元美金,而幾年後成名的作品價值可增長10倍,所以,不少收藏者很關注有潛質的年輕製琴師。

國外的小提琴收藏有多種形式:一種是博物館收藏,一種是私人或團體收藏,還有一種是政府收藏。博物館收藏規模比較大,如美國大都會圖書館所屬的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名提琴,法國巴黎音樂學院成立了一個巴黎樂器博物館,收藏了14把意大利斯特拉迪瓦裏名琴。這個新建的樂器博物館具有現代化的設備,每件提琴藏品都附帶一個錄音機,觀眾在參觀一件藏品的同時也能欣賞到用這把琴演奏的樂曲,從而對名琴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和了解。意大利克雷莫那的斯特拉地瓦裏博物館專門收藏曆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的獲獎琴。歐美各大博物館、著名音樂學院一般都有名琴收藏。私人收藏根據財力大小規模不同,收藏最多者可擁有200—300把提琴。如美國的一個牙醫收藏了狀態極佳的一把斯特拉地瓦裏小提琴,一把瓜納裏小提琴,堪稱極品;韓國的一個公司老板也收藏了多把意大利小提琴。不少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也是提琴玩家,如意大利小提琴大師阿卡多手裏有一把意大利琴“火鳥”,價值不菲,他既用來演奏也作為收藏品。財團買琴是為保值,私人收藏琴也是為了增值,政府收藏多是顯示一種文化品位和政府形象,博物館收藏則是一種文化的保護、宣傳和展示。

提琴的製作和收藏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琴文化”,是指提琴發展的文脈和沉澱。所謂文化,是有源頭、不斷延續並繼續發展的一種現象;它是時間的累積,記錄了很多人的藝術奉獻。“文化”的概念就是一條鏈,一條河,是一種延續。“琴文化”是在藝術家對小提琴不斷研究、有師承、有創新、有發展,出現代表人物、出現作品、形成流派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

提琴收藏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經濟實力,一是文化意識。國內提琴收藏從長遠看前景樂觀,但目前不太成熟。一是能以上百萬美金買一把琴的中國收藏者寥寥無幾;博物館收藏財力也有限,大多投資到文物、書畫等方麵,少量的樂器收藏也僅限於民族樂器,提琴收藏的曆史等於零。二是大多數國人對於提琴收藏的文化屬性還沒有認識,因此很少有人能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投資於提琴收藏。我們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個對琴文化有認識、對提琴收藏有欣賞能力和鑒別能力的群體。隻有當大家都懂琴,才具備收藏的基礎。樂器收藏是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需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接觸實物,培養感性的經驗。目前在中國尚不具備這樣的環境和氛圍,沒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名琴,因此對提琴鑒定人才的培養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一把名琴,就是一朵藝術的奇葩。不僅體現在它的藝術價值上,同樣,更直接地體現在商業價值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