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提琴獨奏: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演奏:基諾·佛朗西斯卡帝

(2006-11-29 18:39:03) 下一個

(注:文字資料轉自網友萬家述評的同名貼)

 



   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薩拉薩蒂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腸蕩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 

  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但都是從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作者薩拉薩蒂運用十分恰當的手筆描寫了這一民族性格的幾個側麵,並使小提琴的旋律性與技巧性得到相當完美的結合。本曲中的管弦樂伴奏部分,也是作者親自編配的。 

  全曲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中板,C小調,4/4拍子。由強而有力的管弦樂齊奏作為開始,然後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滿憂傷的旋律。這一部分很短,隻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緩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種美麗的憂鬱,以變奏和反複做技巧性極強的發展,輕巧的泛音和華麗的左手撥弦顯示出這一主題的豐富內涵。在這部分,管弦樂並不太明顯,始終是以小提琴的輕柔旋律為主題。 

  第三部分:稍為緩慢的緩板,2/4拍子。小提琴裝上弱音器,"極有表情地"奏出充滿感傷情調的旋律,悲傷的情緒達到極點。這一旋律廣為人知。 

  第四部分:2/4拍子,急變為極快的快板, 有與第二、三部分形成明顯對比的豪邁性,反映出吉普賽民族性格的另一麵能歌善舞。以管弦樂的強奏作為先導,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歡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撥奏與高音區的滑奏無比歡愉;這一旋律告一段落後,又用小提琴的撥奏開始新的旋律,接著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斷奏所構成的像遊絲般的旋律,充滿舞蹈氣氛;然後以更具技巧性的撥奏再現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漸朝氣蓬勃地趨於高潮,最後像閃電般結束樂曲。 

  這裏選錄的是弗朗塞斯卡蒂演奏的小提琴獨奏曲。 







Zino Francescatti 弗朗塞斯卡蒂(1905- )

 

法國小提琴家,5歲登台,被稱為神童,1918年在馬賽演奏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獲非凡成功,1924年去巴黎拜蒂博為師.1826,弗蘭切斯卡蒂與拉威爾一起訪問英國,贏得國際聲譽,回法國後,任巴黎音樂師範學院教授,音樂界稱他為僅次於蒂博的偉大演奏家.弗蘭切斯卡蒂的演奏高貴、典雅,有極柔美的音色,他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聖桑的第三協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一協奏曲,都被認為是最有味道的演奏。




 


帕布羅·薩拉薩蒂(Pablo Sarasate 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時即學習小提琴,十歲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後在歐美各地巡回演出並大受歡迎。其演奏技藝精湛,音色甜美純淨,因而它被後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與他同一時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魯赫、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創作小提琴作品題獻給他。被同時代人譽為小提琴家中的夜鶯。
他出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納一戶貧寒之家,父親是軍樂隊的小提琴手。5歲,薩拉薩蒂開始向父親學習小提琴,8歲即公開表演,10歲到馬德裏拜師求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召到宮廷演奏,獲得女王的讚賞,得到一筆獎學金赴法留學。1856年,他到巴黎音樂學院師從阿拉爾學琴,1859年結業時囊括小提琴、和聲和視唱三門學科的一等獎,創該院有史以來學生成績的最佳紀錄。
  離開巴黎音樂學院以後,薩拉薩蒂開始了長期的旅行演出生涯。他的演奏風格輕靈飄逸,音質純淨,音色甜美,技巧完善,刻劃盡致。弗萊什認為他完全代表著嶄新的演奏家類型。他積極宣傳音樂創作的新成就,對小提琴演奏的發展起了重大影響。許多小提琴作品都是受了他的演奏慣力的感染,根據他的風格特點創作的。比如,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和《f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聖·桑的第一和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引子與回旋隨想曲》和《哈瓦納斯》、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和《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維尼亞夫斯基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德沃夏克的《瑪祖卡舞曲》等等都是題獻給他的名作。

  薩拉薩蒂自己創作的《流浪者之歌》和《卡門幻想曲》位於古今中外最流行的小提琴曲前列。他的8首西班牙民間舞曲是小提琴炫技派樂曲中價值連城的珠寶。另外,還有力度非凡的《巴斯克隨想曲》和清秀活潑的《引子和塔蘭泰拉舞曲》等名作傳世。薩拉薩蒂最擅長表演炫技派樂曲和他自己的創作。他留下的唱片有,巴赫E大調獨奏組曲中的前奏曲,和他自已創作的《流浪者之歌》、《引子和塔蘭泰拉舞曲》、《巴斯克隨想曲》等幾張。錄製這些唱片時,他已經將近60歲。可以說。技藝仍然不減當年。輕盈活潑、細膩雅致的藝術趣味透過朦朧的錄音清晰可辨。他的演奏風格與約阿希姆完全不同,在作品的解釋上兩人各持己見,樂壇曾有過熱烈的爭論。一般認為,他演奏的門德爾鬆協奏曲再好沒有,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他拉起來則清秀有餘,氣魄不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brb 回複 悄悄話 蕭兄辛苦。讚個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