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著名的提琴收藏家的故事 [zt]

(2006-11-20 14:14:56) 下一個
來源: weston 於 06-11-18 08:19:26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名貴的提琴不單是一件藝術品,還是一件可作投資的古董。假如能正確地選擇收藏一些精品提琴作為投資。那回報率將會是很可觀的。美國辛辛那堤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比較了三種投資工具的增值情況,即美國國債券、股票和古董小提琴。假設在1960 投資 5000 美元,36 年後,國債券的增值為四萬七千美元,股票為五萬二千美元,而小提琴則為二十四萬三千美元。所以一直以來,人們不單隻是為了使用和愛好,還有是為了投資而收藏優秀的提琴。因此湧現了很多提琴收藏家。這些收藏家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演奏家,第二類是提琴商人,第三類是提琴愛好者和私人或國家基金等機構。讓我們先談第一類。


提琴作為演奏家表演的利器,因此他們對提琴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大多數演奏家收藏提琴純粹是基於對提琴本身的熱愛,並不一定以此作為投資。早期著名的意大利提琴演奏家維奧迪就曾經擁有超過十把斯特拉地瓦利小提琴。而偉大的帕格尼尼不單收藏了多把瓜乃利名琴,還收藏了斯特拉地瓦利的一組弦樂四重奏 (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另外,帕格尼尼也是法國著名製琴家維奧姆所作提琴的捧場客。他曾以維奧姆所仿製自己的瓜乃利名琴“大炮”在台上演奏,巧妙地征服了台下無數聽眾。


另一位有名的提琴大師兼收藏家是約西姆。不計他收藏的瓜乃利琴,光是以他命名的斯特拉地瓦利琴便有十二把之多,其中包括那著名的“克萊蒙那人”(Cremonese) 小提琴,它原來也是約西姆的收藏品之一。在克萊蒙那市政府得到這琴後,才將它改名為“克萊蒙那人”。


近代最喜歡收藏提琴的提琴大師則非梅紐茵莫屬。他不單擁有著名的瓜乃利小提琴“威爾頓勳爵”及斯特拉地瓦利的“斯依爾”,而且還廣泛收集了許多其它流派以及現代製琴家的作品。在他去逝後,著名拍賣行蘇富比(Sotheby) 還特地開了個拍賣會。


第二類的收藏家是提琴商人。曆史上第一位這類的收藏家是米蘭人塔利西歐 (Tarisio), 而繼他之後的便是法國人維奧姆和英國的希爾父子 (Hills and Sons) 。這類收藏家不單熱愛提琴,更看準了這些名貴提琴是一種有利可圖的投資工具。無數的名琴到了他們於裏經調整一下便轉手賣出,為他們帶來相當可觀的利潤。當然有些提琴會令他們鍾愛有加,至死也不肯放手出讓。好像維奧姆那把有名的斯特拉地瓦利琴“彌賽亞”及另一把名琴“白朗夫人”


(Lady Blunt),其中“彌賽亞”更是他多年提琴製作的楷模。近代及當今的收藏家大多數都集中在美國。當中著名的有赫瑪 (Emil Hermann)、胡力茲(Rembert Wurlitzer) 及最近不久剛去世的傑克一弗朗賽 (Jacques Francais)。後者過世後遺留下多少把斯特拉地瓦利琴給他妻子卻沒有人知道。


最後一類提琴收藏家是一些提琴愛好者。在曆史上我們首推意大利的薩拉布伯爵,因為他從斯特拉地瓦利的兒子手中買下多把珍貴的斯特拉地瓦利琴及其生前使用的工具等遺物。在他之後,歐洲湧現了一批有名的收藏家,他們當中的代表有阿秦度伯爵 (Count Archinto)、卡斯特巴羅伯爵 (Count Castelbareo)、坎波色利斯(Duc de Composelice)、培克(W.T.Parke) 、克奴帕 (Baron knoop) 和吉魯特 (Joseph Gillott) 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將近一半的斯特拉地瓦利及瓜乃利名琴流入美國,造就了另一批著名的私人收藏家。第一位最有名的是哈利 (Royal de Forest Hawley) 以及後來一點的何堤格 (Henry Hottinger)。後者曾收藏過至少十二把斯特拉地瓦利琴、五把以上的德吉蘇瓜乃利琴。還有眾多其它的意大利名貴古琴。他所擁有的提琴恐怕是曆史上最豐富及最有名的私人收藏。由於名琴的價格不斷往上漲,漸近天價,而且現在有些名琴己散落在歐洲和亞洲的日本、韓國以及中國的香港、台灣等地,所以近代的收藏家當中能同時擁有多把斯氏琴或瓜氏琴的已經越來越少。現在隻剩下前微軟副總裁大衛·富頓 (David Fulton) 能夠同時擁有超過十二把非常有名的斯氏及瓜氏琴,可堪稱世界第一。除了富頓先生之外,當今著名的收藏者還有奧地利銀行(Austrian National Bank) 和瑪其尼基金 (Maggini Foundation) 等。在美國有以芝加哥為據點的斯特拉地瓦利協會。該協會由一批頗具學識的收藏家組成。且他們大都擁有斯特拉地瓦利等級的名琴。經常舉辦各種與小提琴音樂有關的活動,包括很多非牟利的公益活動。令人高興的是:他們對中國音樂家十分友好,經常借琴給青年的華人提琴家。2002 年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的最高獎得主陳曦到了美國科迪斯音樂學院之後,協會借了一把斯特拉地瓦利琴供陳曦使用。他們的主席威廉-史龍先生是居住在洛杉磯的一位泌尿科專家。他擁有的 1714 年斯特拉地瓦利琴和 1743 年瓜乃利琴是現今世界上最好的幾把名琴之一,他還收藏有幾乎所有法國製弓大師的精品琴弓。史龍醫生經常去中國旅行,愛吃中國菜,會拉二胡。他與多位華人提琴界人士如鄭奎、劉國正、張立國、呂思清、趙世全、洪風等人都是過從甚密的好朋友。他也經常借琴給華人小提琴家演奏。


值得一提的還有我們中國的收藏家。早年有司徒夢岩、譚抒真等前輩以小提琴家、提琴製作師及提琴發燒友之愛好天性收藏有不少小提琴。而另有一少為人知的提琴收藏家是持華北地區中藥業牛耳的著名中藥鋪“同仁堂”東主樂家,樂達仁父子。樂家原籍浙江寧波慈水鎮,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就遷到北京。遠祖是位搖串鈴的走方郎中,因脈理精邃而聞名遐逛。清朝康熙年間,有樂家之少君名梧崗者,屢失意於科場,便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門框胡同正對麵開了一間中藥店“同仁堂”。試想,中藥店的買賣是用上百斤的大秤大麻袋成堆買進,再用小戥子論錢算分賣出。隻要規規矩矩地做生意,能不賺錢嗎? 用不到多少年。樂家的殷實富裕就非一般可比了。並且在平津滬漢都開了分號。可喜的是“同仁堂”樂家幾代家教甚嚴,後代子女都要送去德、法兩國留學。那樂達仁便是樂家後人中佼佼者之一。他從德國留學回來後,不僅學通中西,還幹練敏實。除了把祖業經營得蒸蒸日上之外,也收藏古董字畫。又因當時的天津、上海為十裏洋場,頗多舶來之物。而且在俄國大革命之後,有大批自俄貴族及猶太人為逃避戰亂而流亡於天津、上海兩地,其中有些音樂家便組織起樂隊,或在餐廳、舞廳伴舞助興。然物離鄉則貴,人離鄉則賤。洋人在華地流浪謀生也非易事。在貧窮潦倒之時,就隻好把帶來的金銀珠寶甚至樂器或古玩,拿來典當換錢。所以樂達仁父子不但收買中國古董,也收藏洋古董及樂器。他們是真正有錢的買主,又曾經在國外生活過,眼光見識不同於國內的土財主,不幾年就藏品頗豐了。於是就在天津樂家公館及上海紹興路私宅裏特辟一室,專門陳放提琴。由於舊提琴之鑒藏,當需專門研究,所以上海的前輩譚抒真先生常被樂家禮邀幫眼識鑒。在數十年經營之餘,雖沒有第一二流的名琴,但在中國當時,藏品也算頗為可觀了。後來文革時期,江青搞革命樣板戲。樂家收藏的這些樂器就都如黃鶴,飛到樣板劇組去了。


另有居於香港的洗祖銘先生曾經擁有過多把斯特拉地瓦利琴及瓜乃利琴。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譽為世上個人收藏名琴最多的收藏家。但是在八九十年代,他卻陸陸續續地把這些名器賣掉換錢,現在於上己所餘無多了。還有一位旅美香港商人羅肇光先生,有實力,有氣派,又十分謙遜好學,也因熱愛音樂而有誌於收藏一些真正的名琴。可惜英年早逝,剛剛開始搜集的藏品又很快失散了,令人思之扼腕。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起飛,也出現了一批新的收藏家。可惜固於學識,多以字畫古董為限。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有一些遊走於收藏與買賣之間的愛樂者,這當然是一個好的苗頭,是真正的收藏家出現之前的開路人。但是對於撲朔迷離的舊琴領域,尚無足夠的鑒賞功力,常以“西貝貨”示人而不自知,令人心中暗暗為之歎息。假以時日,希望不久之後也能見到一批有財力、有氣派、又有學識的收藏家展示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好琴而非膺品。
           


注:原文連接: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usic&MsgID=23313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