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停留

從一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從一個城市移到另一個城市,飄來飄去地,在漂泊的歲月裏學會接受無奈,在漂泊的歲月裏學會欣賞精彩。
個人資料
正文

開始自行隔離了

(2020-02-12 08:04:59) 下一個

       看來鼠年可以被定義為隔離年了。春節過後在北京除了買菜就沒逛過商店,沒見過朋友,沒去過餐館;回來前一周除了倒垃圾就沒出過門。但是依然感到海外朋友的緊張,對於他們來說,大概從北京出來跟從武漢出來沒什麽區別。

       看看我上飛機前的裝備:手套,紙巾,酒精試紙,吸管,口罩若幹(長途旅行真不建議N95,我戴了半個小時就摘了,雖然戴上不至於感染病毒,但是把自己憋死更不值當,可以戴兩個外科口罩。)老公建議我帶浴帽被我一口回絕了。O同學讓我別帶多餘的衣服,少帶物品,人不回來也沒意見。手機可以用食品袋包著,除了照相和付款其他功能可以操作,就是有點兒白內障的感覺。

      從家門口到登機口隻用了一個小時十分鍾。托運行李,過海關,安檢都不用排隊,太奢侈的享受了。原來機場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呀。

        既然機場人少,就加個大餐吧。

       長途旅行還是別把飯省了,雖然又少又不好吃,但是餓著對免疫力沒好處,蓋著點兒就行。水少喝,最好用有蓋的杯子,插上插管。廁所真是盡量別上了,空間過於狹小,你哪知道之前的人有沒有摘口罩,有沒有咳嗽打噴嚏,衝馬桶有沒有蓋蓋子。考驗腎功能的時刻到了。

      終於到了加拿大,不得不說海關太鬆了,連個測體溫的裝置都沒有。

       回家以前換衣服換鞋,就差換本尊了,行李現在還在車庫呢。進門啥也別碰,直接被送入隔離區。回來以前老公做好一切準備,買了大量手套口罩和各式各樣的消毒劑,一副嚴防死守的姿態。拜拜了您呢,兩周以後見,有事微信聯係。其他各項措施很嚴格,萬不得已進入非隔離區,要換衣服鞋子,帶口罩手套,而且哪怕手套碰過的地方也要全部消毒。這讓我這個搞了二十多年病毒研究的人很是詫異,咱這是要在家裏建個P5?

      好處是熬到了飯來張口的日子:)

       貓咪穿越隔離區。真愛!

       最後還是想多囉嗦幾句。媒體一般是不會報道歲月靜好的消息,他們感興趣的一定是不好的消息,集中和連續的報道會影響讀者的情緒和心態。希望大家可以保持冷靜,盡量閱讀專家的專業報道,通過微信向當地的人了解他們周圍的情況。要自己對數據有所分析。舉個例子:綠燈過馬路,還是有可能碰到闖紅燈的車:酒駕的,吸毒的,恐怖分子或是剛學車的把油門當成刹車踩的,但是這一切會讓你終生不過馬路嗎?肯定不會,因為碰到的概率非常小,你要做的是過馬路前兩邊仔細看看。再舉個例子:愛幹淨是好的,但是潔癖是個病,為什麽?為什麽會老覺得髒?老覺得有細菌?不是邏輯的問題,而是忽視了概率問題,把極少出現的可能性擴大做為正常狀態處理,從而影響了日常生活。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碰到幾次已知的和未知的病毒大規模傳播的事件,大家要盡快掌握自身防護的技能,不要恐慌,恐慌於事無補,反而降低免疫係統的功能,要不怎麽說好多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呢。

(2)作死的節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brandnew 回複 悄悄話 https://www.ottawapublichealth.ca/en/public-health-topics/novel-coronavirus.aspx
素月-200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野樵夫那誰' 的評論 : 是自己隔離,因為感覺不隔離也沒人理我,老公要求去酒店住兩周。
素月-200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多謝
山野樵夫那誰 回複 悄悄話 在加拿大,從國內回來後,是官方要求隔離,還是你自我隔離的?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平安無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