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羅忠毅
對不起,廖海濤的照片,尚未找到。
血戰塘馬——紀念新四軍抗日陣亡將領旅長羅忠毅,旅政委廖海濤
血戰塘馬
陳華興
1941年11月28日,在新四軍第六師的戰史上是悲壯的一天。
在茅山塘馬戰鬥中,六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羅忠毅和16旅政委廖海濤先後壯烈犧牲。
1941年7月1日,日寇與汪精衛偽政權聯合在華中發起了曠日持久的“清鄉”行動。茅山一帶作為新四軍在江南最早開辟的抗日根據地,成為敵偽“清鄉”的重點地區。
為了保存抗日力量,六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羅忠毅和16旅政委廖海濤率16旅旅部、地方政府機關和教導大隊在48團2營4連、6連的保衛下,采取運動戰的方式與敵周旋。
11月25日,部隊轉移至塘馬。因其地處偏僻且地形有利(丘陵山區),羅忠毅、廖海濤命令部隊休整。
11月28日晨,羅忠毅、廖海濤決定率部隊向東轉移。未及出發,即與日寇大股“清鄉”部隊遭遇。
戰鬥開始後,廖海濤即率48團2營4連、6連占領村西麵的亂墳崗阻擊敵人。緊接著,我教導大隊在村南麵與日寇騎兵連打響。
羅忠毅旅長亦親上火線。經與廖海濤政委緊急協商決定,由廖政委繼續率48團部隊阻擊敵人,羅旅長負責指揮機關和其餘部隊突圍。
地方機關及教導大隊向長蕩湖方向突圍後,羅忠毅旅長毅然決定率警衛連繼續在村東麵展開阻擊戰,掩護地方機關及教導大隊順利突圍。
激戰至中午,羅旅長身邊隻剩下幾名戰士。此時,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羅旅長的頭部,羅忠毅旅長壯烈殉國。
廖海濤政委得知羅旅長犧牲的噩耗,十分悲憤,繼續率部隊英勇阻擊敵人,給日寇以重大殺傷。
下午2點,廖海濤政委組織阻擊部隊突圍。在部隊即將突破敵人的最後一道封鎖線時,廖政委不幸腹部中彈,身負重傷。
部隊用擔架將他抬到一位老鄉家裏隱蔽起來,準備突出重圍之後再帶軍醫來接他。但廖政委終因傷勢過重,未及搶救即英勇犧牲。
塘馬戰鬥使新四軍第六師遭受重大損失。
剛剛率18旅突出日寇“清鄉”重圍、到達新四軍軍部的六師師長譚震林為羅忠毅、廖海濤同誌的犧牲而悲痛欲絕。
在經過陳毅、劉少奇等軍部首長同意後,譚震林於1942年初到達茅山,親自兼任16旅旅長,整頓部隊,繼續與日寇作殊死的鬥爭。
16旅重振雄風,英勇作戰,使日寇的“清鄉”陰謀始終未能得逞。
塘馬戰鬥,就日偽方麵來講,是對茅山“清鄉”的一部分,其行動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
從軍事意義上講,達到了集中優勢兵力和戰役突然性這兩點,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果,給我軍造成了一定的被動和損失(是役我軍羅忠毅旅長、廖海濤政委以下270餘名將士殉國)。
就我軍方麵來說,由於沒有及時分析出“清鄉”較之“掃蕩”的新特點,采取更有效的戰術,保存力量,打擊敵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但是,我軍將士英勇抗日的精神仍令敵偽膽寒,我軍亦給敵人以重大殺傷。
同時,我軍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采取了遊擊戰術與秘密鬥爭相結合的戰法,突破了敵人“清鄉”的包圍圈,從側麵有力地打擊了日偽軍。
後記:
1943年,新四軍第一師、第六師合並。
年底,第2旅旅長王必成率2旅主力南渡長江與16旅合並,繼任16旅旅長,原18旅旅長江渭清繼任16旅政委,繼續在江南堅持抗戰。
1945年1月,新四軍一師主力在粟裕、葉飛等人率領下南渡長江,與16旅會師於浙江長興仰峰峁。
2月5日,蘇浙軍區成立,16旅改編為蘇浙軍區第一縱隊,王必成、江渭清分別擔任司令員和政委。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8日 17:38
“平靜的塘馬,變成了血腥的戰場。我們的羅廖首長,身先士卒,英勇頑強,沉著指揮,馳騁疆場……”
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6師16旅官兵創作的歌頌在塘馬戰鬥中犧牲的旅長羅忠毅、政委廖海濤的詩歌。
羅忠毅是新四軍抗日名將。1907年生於湖北省襄陽縣一個貧民家庭。早年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27年投身馮玉祥部當兵。
1931年,他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被蔣介石調往江西進攻紅軍。這年12月,26路軍17000餘名官兵在董振堂、趙博生的領導下,舉行寧都起義,羅忠毅隨起義部隊被編入紅5軍團。
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1932年便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還送他到瑞金中央紅軍學校學習,並成長為一名基層指揮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他任閩西南遊擊隊第1縱隊司令員、閩西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員等職,在閩西南地區堅持開展極其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羅忠毅擔任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他和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並肩戰鬥,粉碎了日偽軍的多次“清鄉”和“掃蕩”,在江蘇與安徽交界的橫山地區開辟了抗日遊擊根據地。
1939年11月,新四軍成立了江南指揮部,陳毅、粟裕任正副總指揮,羅忠毅任參謀長,他率部在蘇南句容地區建立黨的組織,培訓抗日骨幹,動員群眾開展抗日救國活動,積極參與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
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主力北上執行開辟蘇北根據地的戰略任務,羅忠毅擔任重建的江南指揮部指揮,留在蘇南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指揮部隊多次挫敗日偽軍和頑軍的進攻。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羅忠毅在各縣自衛武裝和秘密交通員的協助下,把皖南黨政機關和新四軍撤退人員,以及在事變中失散的同誌共9000餘人,先後安全轉移到蘇北,為保留和壯大新四軍的力量作出了傑出貢獻。
4月,羅忠毅任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率部轉戰於句容、丹陽、武進、溧水地區。
其時,國民黨40師結集幾個團的兵力,4天內先後三次向黃金山新四軍駐地發起猛攻。羅忠毅率部迎戰,4天內三戰三捷,共殲敵4個營,擊潰7個營,繳獲機槍、步槍800多支,還有18門炮及10萬發子彈,成為新四軍挺進蘇南以來一次戰果輝煌的運動戰。
這年11月28日,日偽軍3000餘人襲擊溧陽塘馬村,為了掩護正在塘馬村開會的蘇南根據地黨、政、軍幹部安全轉移,羅忠毅和政治委員廖海濤在主力部隊遠在溧水一帶來不及回援的情況下,率領不足300人的兵力與4000多日偽軍展開血戰,打退日偽軍8次衝鋒,打死700多日偽軍。在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中,羅忠毅與廖海濤先後壯烈犧牲,他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烈士生平紀事
新四軍旅長,政委。殉難前在江蘇溧陽休整,死後有日軍指揮(留日同學)安葬於別橋—當時的日軍指揮部所在地,解放後,遷至市仙人山,建烈士陵園 。
※烈士殉難經過
在江蘇溧陽的塘馬休整期間,遭日軍三麵包圍,隻有東麵(別橋方向)有退路,退至王家莊塘馬山全軍覆沒,隻有少數戰士幸存。現在後周塘馬山有戰士烈士陵園。
羅忠毅 生平簡介
羅忠毅是新四軍抗日名將。1907年生,湖北襄陽人。早年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27年入馮玉祥部當兵。1931年隨國民黨軍第26路軍到江西,同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
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從班長晉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後到瑞金入紅軍學校學習。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起任福建軍區司令部作戰科科長、連(城)寧(化)(龍)岩軍分區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任福建軍區第3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閩西南第1作戰分區司令員、閩西南遊擊隊第1縱隊司令員、閩西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員,在閩西南地區堅持極其艱苦的3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任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江南指揮部參謀長,參與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水陽伏擊戰、官徒門奇襲戰等戰鬥。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渡長江後,任重建的江南指揮部指揮,留蘇南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指揮部隊多次挫敗日偽軍“掃蕩”“清鄉”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曾率部艱苦作戰,接應新四軍突圍北撤人員。在西池塘戰鬥中,他的新婚妻子柳肇珍犧牲。4月任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率部轉戰於句容、丹陽、武進、溧水地區。曾指揮部隊在黃金山地區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作戰,三戰三捷,打退了頑軍的進攻。同年11月28日,日偽軍3000餘人襲擊溧陽塘馬村,為了掩護正在塘馬村開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幹部安全轉移,他與第16旅政治委員廖海濤率部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壯烈犧牲,時年34歲。
廖海濤 生平簡介
1909年生,福建上杭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領導上杭地區軍民堅持3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政治處主任,參加開辟蘇南抗日根據地,後任團長、第二支隊副司令員兼政治部主任。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和蘇南抗日軍政委員會主任,率部轉戰於句容、丹陽、武進、溧水地區。同年11月28日在江蘇溧陽塘馬戰鬥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