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推薦——《五邑華僑的抗日救國運動》
(2006-08-22 20:33:32)
下一個
鄭重推薦————————————《五邑華僑的抗日救國運動》
五邑華僑的抗日救國運動
www.XINHUANET.com??2005年05月30日 11:38:51??來源∶華聲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標?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從這時起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8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在這個時期,五邑籍華僑煥發出極大的民族熱忱,以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全力支持祖國的抗日戰爭,把抗日救國運動推向高潮,為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廣泛組織抗日救國團體
“七七”事變後,五邑籍華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精誠團結的精神,組織了許多更具規模的抗日團體。其中最具意義的是“旅美華僑抗日統一義捐救國總會”的成立。
1936年,舊金山有兩個抗日救國會,即“華僑拒日救國後援總會”和“中華民國國民抗日救國總會”,前者以中華會館為主體,會同各社團組成,主持人為陳敦樸、李聖庭、何少漢、黃錦添等;後者以個人為單位,主持人為鄺炳舜、尤永增等。中華會館當時曾出麵同雙方洽談,設法合並但未成功。“七七”事變後,7月29日,8月2日和16日,中華會館多次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團結抗日事宜。台山籍僑領、寧陽總會館主席黃仁俊等提議成立“旅美華僑抗日統一義捐救國總會”。國民抗日救國總會及國民黨右派均不參加。後經黃調琴總領事出麵調解,雙方以團結抗日大局為重,同意組織統一的抗日救國團體。8月21日,中華會館召開全僑大會,僑團僑校參加者91個,共100多人。大會透過成立“旅美華僑抗日統一義捐救國總會”(簡稱“義捐救國總會”),選出鄺炳舜為主席,何少漢、李雲煦為副主席,陳敦樸、黃君迪、司徒有惠為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該會的統屬分會47個,遍布美國、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大小城市300餘處。其中美國有29個,墨西哥15個,中南美洲3個。“此為全美洲各地華僑抗日救國會之規模最龐大者。”它顯示了美洲華僑大團結的精神大發揚,是美洲華僑抗日救國運動走向高漲的重要標?之
“七七”後,美國華僑組織的救國會,有據可查者,計92處。“凡聚居華僑一二百人之埠,便有救國會之組織,人數較少不易組織者,則隸屬於鄰埠或鄰州之救國會”,其數目之多、分布之廣,由此可見。為了向國際上顯示華人之大團結,梅友卓及芝加哥救國後援會於1938年6月2日在芝城舉行“中國團結日”大巡行,芝城華埠停業一天,全體華僑上街遊行,參加者達4000多人,西人也前來觀看,熱鬧非凡,“西人譽為芝加哥立埠以來,外僑巡行之最大規模者”。
在東南亞地區,開平籍僑領司徒讚、台山籍僑領黃潔、新會籍僑領黃一飛都是當地抗日後援會的領導人之一。1937年8月2日,巴達維亞(即雅加達)成立了“巴達維亞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委員會”,其前身是“華僑救國後援會”,因荷屬印尼當局懼怕日本帝國主義,而不許使用含有敵意的字眼,故用此名。司徒讚被選為文書主任,其夫人劉金端被選為該會婦女組副主任,協助籌款和救濟等工作。夫婦二人為抗日救國出生人死,忘我工作。珍珠港事件後,印尼危在旦夕,荷印殖民政府為保住自己的統治地位,向巴達維亞中華總會提出要求,聯合華僑力量組織“抗敵後援會”,共同禦敵。司徒讚作為總會文書主任,負責起草了“抗敵宣言”。1942年3月5日,日軍占領印尼,荷印殖民政府投降。4月4日,司徒讚和爪哇愛國僑領及知名人士540餘人,以“敵性華僑”的莫須有罪名被投入西爪哇西泠獄中。司徒讚因曾起草“抗敵宣言”,不僅遭追查毒打,而且慘遭抄家之禍,最後被監禁在芝馬墟最大的國際集中營裏。1943年3月,劉金端也因暗中籌款接濟國內派來的工作人員,被日寇發覺而遭逮捕,以“叛逆華僑”的罪名被日本軍事法庭判處10年徒刑。司徒讚夫婦在獄中堅貞不屈,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才恢複了自由。他們的鬥爭精神受到僑胞的熱情讚揚。
黃一飛的事跡也很感人,他是巨港油區工會副主席,巨港淪陷前夕,為了不讓日軍得到戰略物資,他親手炸毀了勿拉柔油廠,被工人們稱為“孤膽英雄”。
二、采用多種形式宣傳抗日救國
全麵抗戰爆發後,五邑籍華僑抗日救國宣傳的形式更加多樣,除了原有的報刊、文藝形式外,還創辦了電台,使抗日救國宣傳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在這個階段裏,五邑籍華僑新創辦的報刊中,影響最大的是唐明照、梅參天等人創辦的《美洲華僑日報》。
唐明照,1910年生於思平縣聖堂塘龍村。1920年隨家人移居美國舊金山。1927年回國人讀天津南開大學,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1931年加人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北平(今北京)市委組織部長。1933年返美上加州大學,成為該校美共支部負責入。1937年在紐約華僑“衣聯會”任英文幹事。抗戰初期,唐明照就以《先鋒》周報(1934年改稱《先鋒報》)為基地,不斷著文抨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號召華僑團結起來,聲援祖國抗戰。1940年7月7日,唐明照同梅參天、冀貢泉、徐永英及紐約華僑“衣聯會”負責人等創辦(美洲華僑日報》,唐明照為首任報社社長。1942年,唐明照應徵人伍後,梅參天接任社長一職。
《美洲華僑日報》選在“七七”紀念日創刊,意在提醒全體華僑勿忘國恥,勿忘天職。該報每天對開8版,內容豐富,有中國新聞、美國和國際新聞、華僑社區新聞,深受僑胞喜愛,不僅在紐約發行,還發行到美國西海岸、加拿大及南美洲。在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初,其發行量平日可達4000多份,為當地華文報紙之冠。1941年“皖南事變”後,該報率先揭露事實真相,不斷抨擊國民黨當局的消極抗戰行徑,並與司徒美堂的《紐約公報》、舊金山的《世界日報》等報刊聯合發表“十報宣言”,強烈聲討蔣介石國民黨當局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分裂、投降、倒退行徑,表達了廣大僑胞要求團結、抗日、進步的心聲。這個“宣言”在美洲產生很大的震動,使《美洲華僑日報》的影。向進一步擴大。它是美洲華僑社會第一家以左派立場出現,積極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日根據地軍民英勇頑強鬥爭事跡的華文報紙。該報還積極維護華僑的正當權益,是廣大華僑的“代言人”。
“衣聯會”除利用發通電、聲明的方式表達對抗日救國的態度外,還專門編印了數10萬份抗日傳單,發給數千家洗衣館,由會員們放在洗幹淨的衣服口袋裏,向廣大中外顧客宣傳中國抗日的必要性和正義性,爭取他們的同情和支援。這種宣傳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黃仁俊擔任社長的《國民日報》,台山籍古巴僑領朱家兆參與工作的《開明公報》,也為抗戰救國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
在緬甸,台山籍華僑音樂家李 協助光未然主辦《新知周報》,出任主編,大力宣傳抗日救國。
在文藝宣傳方麵,黃文湘、梁朝傑、胡景南等人寫作的通訊報道、小說、新聞評論,膾炙人口,影響很大。
台山旅美華僑畫家餘亞所利用畫筆作武器宣傳抗日救國的事跡感人肺腑。餘亞所雙腿殘疾,隻能用凳子支著行走。為了支援祖國抗戰,他從美國回到祖國,努力作畫,在國內的《救亡日報》、《新道理》、《半月文粹》,香港的《大眾日報》,越南的《南洋日報》上發表,起到了教育群眾、打擊敵人的積極作用。
台山籍華僑黃柏旋自幼喜愛音樂,抗戰時,他在舊金山成立了“叱吒音樂社”,自任社長,編印了《叱吒風雨集》,收集的全是抗日歌曲。音樂社經常公開演出,用歌聲激發僑胞的愛國熱情。音樂社的歌聲感動了美國著名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裏,他在美國到處演唱中國抗戰歌曲,聲援中國人民的正義鬥爭。
在緬甸,李 是緬甸華僑戰時工作隊的組織者和音樂指導,他同光未然、趙諷等著名音樂家一起,譜寫抗戰歌曲,“在全緬甸的每個角落裏,要把抗日歌聲傳遍。”
創辦電台宣傳抗日,這是五邑籍華僑宣傳抗日救國的創舉。其創辦人是唐憲才。
唐憲才,祖籍恩平聖堂琅珂村,1912年生於上海,兩歲時隨母親赴美國舊金山。他的父親唐瓊昌是美國洪門領袖、孫中山的摯友。1937年抗戰爆發時,唐憲才正值血氣方剛之年,對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怒不可遏,決心報效祖國,為抗日戰爭盡一分力。1938年4月,他在夫人陳杏媚的支援下,在舊金山辦起了“金星公司電台”,自任總經理兼總編輯,唐金源為副總編輯,胡景南為新聞評論員,播音員是陳杏媚。陳杏媚出生在美國,從小酷愛中華文化,對廣東粵劇、四邑民歌更是情有獨鍾。她知識淵博,口齒伶俐,音質圓潤,藝術素質好,深為僑胞稱讚。
金星電台每天播音9小時,對內以粵語、對外以英語報道中國抗戰最新消息,並有娛樂專輯節目,甚受聽眾歡迎。金星電台的廣播對激勵華僑團結抗日起了極好的作用,如發起“一碗飯”募捐運動,獲得廣大僑胞甚至西人的熱烈回應,募得不少錢匯回祖國援助抗戰。電台為維護華僑權益,作出很大努力,如邀請政府官員解釋有關法令,幫助不少華人在移民案中坦白更正自己的姓名從而獲得合法的居留權。
二戰末期,美國總統杜魯門、副總統華萊士、史迪威將軍、宋美齡等都曾到金星電台廣播。1945年聯合國成立期間,電台印製了一本中英文對照的聯合國成立手冊,刊有當時許多政要人物包括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的董必武為金星電台的親筆題詞。當時中國代表團的主要成員也常在金星電台廣播。金星電台為聯合國的成立作出了積極貢獻。
僑領鄺炳舜、劉光福以親身經曆宣傳抗日援華,令人感佩。1941年夏,鄺炳舜回國慰勞抗戰軍民返回美國後,不辭辛勞,走遍美國26個州的廣大城鄉,行程11260多公裏,所到之處,發表演說,宣傳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聆聽其演說的僑胞達20多萬人次。劉光福1931年回國時結識了蔡廷鍇,被邀出任十九路軍秘書,負責同西方國家打交道。他回到澳洲後,或著文或發表演說,宣傳十九路軍抗日英雄們的事跡,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他還聯合僑界及進步人士發動華僑捐款支援中國抗戰。
三、慷慨捐輸支援抗戰
抗日戰爭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麵對的是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很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但貧弱的中國堅持了14年,最終打敗了強大的日本,其原因是多方麵的,海外廣大華僑的慷慨捐助,無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五邑籍華僑更是功不可沒,他們在捐款、認購公債、僑匯和獻物等方麵都作出了無私而巨大的貢獻。
(一)捐款
華僑的捐款活動都是在抗日救國會的領導下進行的,有的地區還專門成立了籌餉組織,如紐約華僑在1939年10月13日成立了“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簡稱“紐約籌餉總會”),由54個僑團組成。為了動員華僑更多地輸財出力,同時顯示華僑的大團結,1943年9月5日,在鄺炳舜、梅友卓等的推動與主持下,“全美華僑抗日救國籌餉機關代表大會”在紐約舉行,參加者有36個救國會,代表71人,會期7天。大會議程除聽取各埠救國會工作報告外,主要討論改善僑匯、鼓勵購買公債、統一捐款辦法、救濟粵災、懲戒避捐之富僑等。出席大會的代表即席義捐11650美元,匯回祖國慰勞前線將士。這次大會,“集全美華僑於一堂,步調之一致,意誌之集中,與範圍之廣泛,洵為美國華僑百年來破天荒之義舉,空前之大團結與大合作。”
抗戰時期,五邑籍華僑捐款的名目繁多,如一日捐、一月捐、新年捐、“七七”獻金、“雙十”獻金等,此外,還有棉花捐、遊藝捐、勞軍捐、演戲捐、賣花捐、“一碗飯”捐、勸售紀念章捐、航空獻機捐等。僑胞們提出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逃避義捐,非我族類,捐而不力,不算愛國”的口號。我們要對世界各地的五邑籍華僑的捐款作一個精確的統計,是很困難的事情。有材料說,從1937-1945年的8年間,美國華僑的捐款總額為5600萬美元以上,加拿大500萬美元以上,墨西哥200萬美元以上,古巴240萬美元以上,其他國家估計一個僑胞平均每月約捐美金1元。全美洲8年合計捐款約在69156115美元以上。抗戰後期,歐亞兩洲大部分地區已淪入“軸心國”之手,因此,這一時期的華僑捐款,大部分為美洲各國華僑所捐獻,其中,五邑籍華僑的捐資最多。例如,五邑籍華僑積極回應宋慶齡的倡議,開展“一碗飯”捐獻運動,旅美國台山華僑女青年人人在衣服襟上掛上“我是中國人”的徽章,在街頭作演講宣傳及募捐。僅1938年7月17日這一天,美洲2000多個城市籌得的“一碗飯”捐款就達100多萬美元。
在美洲的捐款活動中,各地僑領起了帶頭作用。台山籍美國致公堂領袖阮本萬捐資30萬美元,他還不顧年邁,到各埠做宣傳發動,共籌款3500多萬美元。鄺炳舜捐10萬美元,他領導的“統一義捐總會”8年間共籌捐500萬美元。梅友卓捐10萬美元,他領導的“芝加哥華僑救國後援會”8年間共籌捐240萬美元。新會“旅美柯利近省華僑救國統一會”主席李廷棟,共籌捐36.3萬多美元。“羅省華僑救國會”副主席、新會籍華僑趙寶光募得22.5萬美元。紐約“衣聯會”的台山籍僑領陳金堅,是個洗衣工人,每周工資隻有6美元,也毫不吝惜地捐出自己的積蓄。“衣聯會”在各洗衣館裏設置“捐款箱”,以方便工人們捐獻。
華僑中的工人、店員、職員、教師等,收入低微,為了支援祖國抗戰,個個節衣縮食,將自己的“血汗錢”也捐了出來。台山附城籍的一位姓葉的女華僑,是個寡婦,她典當了全部首飾,連同自己多年的積蓄共3萬多美元,親自送到救國會,之後她到聖母院當了修女。台山海宴籍的農牧場主顏廣禮,戰前每天抽雪茄煙十幾支,全麵抗戰爆發後他戒了煙,8年如一日,將省下來的錢悉數捐給祖國抗戰事業。台山衝蔞籍一位姓伍的老華僑,年逾古稀已退休在家,為了支援抗戰,重又回到洗衣館,將每月工資全部獻給祖國。
東南亞地區的五邑籍華僑回應陳嘉庚“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的號召,積極參加義捐和募捐,其中賣花捐和鄭潮炯“賣子救國”的事跡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印尼開展的賣花捐主要由華僑學校的師生進行,司徒讚是僑校教師公會主席,他親自帶領師生們開展這一活動。當年,“先生,買朵花吧!這是愛國花呀!買了花,救國家!”的震撼人們心靈的叫賣聲響徹城鄉,喚起了同胞們的愛國心,對籌集抗日救國捐款起了很好作用。司徒讚還組織巴城華僑慈善會的僑胞們廣募捐款。新加坡南僑總會成立時,司徒讚代表印尼華僑出席,並表示巴城華僑要舉行月捐,為祖國抗戰作貢獻。陳嘉庚對巴城華僑的捐獻曾大加讚揚,他在回憶錄中說∶“唯常月捐,巴城承認國幣30萬元┅┅萬隆數萬元,┅┅迨後巴城、萬隆均如數履行,且或常有超過者┅┅。荷印華僑160萬人,如月捐輸平均國幣160萬元,每人平均1元。”印尼華僑捐輸救國能有這樣良好的成績,是很不容易的,司徒讚實屬勞苦功高。
鄭潮炯是旅居北婆羅洲的新會籍華僑。當他得知家鄉淪陷、老父親慘遭日寇殺害的消息後,國仇家恨,義憤難平,即與夫人鍾彩合商量,一邊義賣瓜子,一邊發動僑胞捐獻。從1937—1942年,他走遍南洋許多城鎮,共籌集捐款18萬元,全部交給“南僑總會”。1940年,他們把剛出生的男嬰賣給一位祖籍廣東肇慶的華僑商人,得款80元,悉數獻給祖國。鄭潮炯“賣子救國”的愛國壯舉,轟動了南洋地區,認為這是“抗戰史上僑胞救國之可歌可泣的一頁”,國民政府僑委會為此給予褒獎。褒獎鄭潮炯的有關檔案材料,至今仍保存在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裏。
大洋洲的五邑籍華僑也踴躍捐款援助祖國抗戰。據新西蘭華僑總會統計,8年抗戰中,新西蘭華僑共捐款3209020鎊。1936年時新西蘭華僑隻有2943人,按人口計算,其捐款數應居各洲之冠。1937年7月至1939年6月,澳大利亞華僑捐給祖國37.5萬元。悉尼和墨爾本華僑從1941年1月至9月寄到中國的節約建國儲蓄團的捐款達1911766.37元。在這兩個國家裏,五邑籍華僑都居多數,他們作出的貢獻尤大。
(二)認購公債
認購公債是五邑籍華僑在輸財助戰方麵對祖國抗戰的又一重大貢獻。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為了解決浩大的軍事開支造成的財政困難,先後發行了6期救國公債,總額達30億元。海外華僑一共認購了11.1億元。五邑籍華僑每次都爭先認購(見圖17)。如在美國,開平籍僑領周銳一人認購1萬美元,是全美華僑中認購公債數額達1萬美元的三人之一。周銳的這張債券現仍保存在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內。在開平華僑博物館裏,展示有該市塘口華僑方良基、加拿大華僑吳基永珍藏的在國外的購買救國公債券及各種義捐紀念章。
抗戰期間,旅居美國的新會華僑認購的救國公債、航空公債達3630萬美元。
在加拿大,五邑人聚居的溫哥華,1938年初成立了“公債推銷會”。該會在章程中規定,溫哥華華人社區的每個成年男子至少購買國幣50元(約合16加元)的中國戰時公債。去年初,恩平市牛江鎮蓮華村加拿大歸僑馮金雅,將自己珍藏多年的在加拿大認購的抗戰救國公債債券共10張獻給恩平博物館。馮伯回憶說∶當年他在加國的報紙上看到報道,日本鬼子侵略我國,同胞們飽嚐苦難,為了以實際行動支援祖國同胞的抗日救國鬥爭,我當時分兩次認購了這批救國公債,並將債券妥善保存至今。這一珍貴文物體現了廣大五邑籍華僑崇高的愛國精神。
在印度,新會華僑海員陳振聲,當時的月薪為印幣300多盧比,僅可維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為了支援祖國抗戰,他把多年的積蓄購買了近5000元的愛國儲蓄券(折合當時的國幣1.5萬元)。
(三)僑匯
僑匯本是旅居國外的華僑從事勞動和各種職業所得,用以贍養國內親屬的匯款,它是國家的重要外匯收入。據估計,1914-1937年間,僑匯占中國國際收入的15.7%。抗戰期間,僑匯不僅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且對增加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穩定幣值、補充軍費開支、抵償外貿逆差等都起著特殊的作用。
1937-1945年,全國的僑匯收入約為7.5億美元,美洲約為5.95億美元,占79%。美洲華僑人數雖隻及東南亞地區的3%,但因美金匯率高,美洲(尤其美國)的生活水準較高,故美洲僑匯能占全球僑匯總額很高的百分比。在3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期間,其僑匯仍占總額的1/3—2/3。五邑籍華僑所占的份額,雖未見有具體統計數字,但四邑“金山伯”多,財氣很旺,所以僑匯的數額是巨大的。有材料說,抗戰前,台山年均接收僑匯3600萬美元,抗戰爆發後的1938年,台山僑匯達1.8億美元,為曆年之最。一般而言,台山每年的僑匯收入約占廣東省的一半左右。若再加上其他幾個邑,這個數額就更大了。因此,抗戰期間,五邑籍華僑透過僑匯對祖國抗戰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
(四)獻物
抗戰期間,旅居世界各地的五邑籍華僑還捐獻了大量戰時物資,如布匹、衣服、軍鞋、槍械、藥品、汽車、飛機等。抗戰初期,紐約華僑就捐獻了汽車100輛。鄺炳舜一次就捐贈醫院解剖儀器10副(價值15萬美元),可供10所醫院使用。1938年,紐約“衣聯會”捐獻救護車4輛供抗日前線醫院使用(其中兩輛捐給八路軍),每輛車身都印有“衣聯會”的名稱。這些車輛運回祖國前,先在紐約市巡遊,以激發僑胞的愛國情懷。“衣聯會”還將一大批藥品、衣物交給宋慶齡的“保衛中國大同盟”轉給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波士頓開餐館的台山籍華僑李兆煥,捐贈價值1.7萬美元的物資給前方將士,還捐數萬美元在延安辦一所托兒所。至今,他仍珍藏著宋慶齡簽署的收據。僅1938年的一次捐物中,台山籍華僑就捐獻衣服10萬套、藥品50多種,還有大批糧食、布料、棉氈、蚊帳、雨衣、鞋襪、防毒麵具等。全麵抗戰開始後頭3年,包括五邑籍華僑在內,美洲華僑捐獻的物資折合國幣為250萬元。
在印尼,司徒讚同著名僑領柯全壽、洪淵源等人組織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負責購買急救藥品、救護車。從1937年7月至1942年12月,該委員會共募捐到5000萬港元,連同各類物資,先後寄(運)至貴陽紅十字會收轉救護傷病員及災民。
抗戰期間,五邑籍華僑捐獻的各種抗戰急需物資,既補充了抗日戰場的需要,又救濟了戰火中的傷兵和難民,不僅從物質上而且從精神上有力地支援了祖國的抗戰。
四、發起“不供給運動”
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國政府執行扶日侵華的政策,積極向日本輸送了大量的軍需物資,主要是汽油、鋼鐵、飛機、卡車、彈藥等。有許多軍需物資被運到日本占領下的我國東北、上海和廣東等地,屠殺我國同胞。據統計,日本侵華戰爭頭3年內消耗的4000萬噸汽油,有70%是美國供給的。1938年美國輸往日本的作戰物資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
“七七”事變後,我旅美僑胞發起“不供給運動”(通稱“杯葛”),憤怒譴責美國政府扶日侵華的政策,堅決反對日本或外籍船蘋裝運鋼鐵、汽油等戰略物資運往日本。各地的“拒日後援會”、“抗日救國會”領導了這場鬥爭。五邑籍華僑(包括婦孺)高唱《義勇軍進行曲》,走上街頭或湧向港口碼頭,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阻止日本籍或其他外籍船蘋進出港口,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如舊金山華僑為阻止裝有軍械及廢鐵2100噸、價值6.5萬美元的“廣源號”輪船開赴日本,從1937-1941年,堅持4年艱苦複雜的鬥爭。他們組織起來,實行糾察,風雨無阻,使該輪在碼頭上停泊4年,無法啟航,終因風雨侵蝕,船身自壞,不得不將廢鐵轉售給當地的鋼鐵廠。1938年12月16日,舊金山5000多名僑胞在碼頭示威,抗議希臘貨船“施拜羅司號”將2500噸廢鋼鐵運往日本。1939年1月和5月,洛杉磯華僑先後阻止載運廢鋼鐵的挪威輪兩艘及日輪“明宇丸號”啟航。在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的一些港口,華僑也成功地阻止載運廢鋼鐵的輪船開往日本。美國華僑開展的“不供給運動”,以加州的規模最大,有55個救亡團體參與組織,他們的鬥爭轟動當地人士,得到他們的同情和支援,很多西人亦加入鬥爭行列,加州州長親自下令不許將1.2萬噸廢鋼鐵運往日本。“當年華僑民氣之盛,可謂達於巔峰”,從而大長了全體僑胞的誌氣,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巨大的鼓舞。
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僑胞成立了抵抗協會,也開展了“不供給運動”。在1937—1941年間,他們同美國太平洋沿岸各港口城市的華僑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加、美船蘋為日本裝運廢鋼鐵。不少白人也同華僑一起參加“不供給運動”,迫使船主們不敢裝運這些貨物。
美洲華僑的“不供給運動”,同南洋華僑開展的抵製日貨運動遙相呼應,是華僑抗日救國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直接削弱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有力地援助了祖國的抗日戰爭。
五、“航空救國”的新發展
全麵抗戰時期,五邑籍華僑為祖國空軍對日作戰和航空建設,作出了新的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捐款購買新飛機
五邑籍華僑最集中的美國,僅航空救國的捐款就達200萬美元。當時紐約和薩克拉門托等地華僑抗日救國會規定,每人每月應交最低購機捐款10—50美元。波特蘭的華僑為慶賀台山籍華僑戰鷹陳瑞鈿擊落日機而立下的戰功,當即募集到3萬美元,加上美國軍部撥款共10萬美元,從波音公司買了3架教練機,分別命名“民族”、“民生”、“民權”號,獻給祖國。
從1937—1945年,美國華僑捐款購買的飛機至少在62架以上,其中半數以上是台山籍華僑所捐獻。南洋地區華僑的捐機活動成績同樣卓著。淞滬抗戰爆發不久,菲律賓華僑即獻機30架送給十九路軍。1941年8月14日,印尼雅加達僑胞舉行集會,慶祝中國空軍節,當場募得購機款項100萬元。在緬甸,中國航空建設協會直屬仰光支會領導僑胞開展的獻機運動,共獻機19架,名譽會長、開乎籍僑領張瑞隆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開辦飛機製造廠
抗戰期間,五邑籍華僑開辦的飛機製造廠,有在國外的,也有在國內的。在國外的,有鄺炳舜率先捐資10萬美元,並發動僑胞捐資15萬美元,在美國開辦的“中國飛機廠”。該廠把生產的飛機和機件運回祖國。1943年,留美航空工程專家胡聲求博士(江蘇人)等,在舊金山開辦“中國飛機製造廠”,鄺炳舜出任總經理。該廠1944年開始生產,約1年時間,共生產1000架轟炸機的後段機身獻給祖國,裝備空軍機隊。
五邑籍華僑在國內開辦的飛機製造廠,最著名的要數台山籍華僑梅龍安和開平籍華僑周寶衡、林福如在韶關開辦的飛機製造廠。全廠職工500餘人,工程技術人員主要是五邑歸僑和華裔青年,並聘請兩位美國王程師指導。1935年開始生產,在周寶衡和梅龍安任廠長的8年裏,共生產“羊城”號各種飛機27架、“複興”號飛機42架。林福如接任廠長後,除繼續批量生產“複興”號外,還裝配了“波音281型”、“霍克Ⅱ型”戰鬥機,為我國空軍建設及對日空戰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踴躍回國參加空戰
全麵抗戰爆發後,旅居世界各地的五邑籍愛國華僑青年,懷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紛紛回國參戰,其積極性空前高漲。同抗戰初期相比,參戰人員更多,戰鬥更激烈,作出的犧牲更大,譜寫了一曲曲彪炳史冊的壯麗詩篇。
有材料說,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空軍飛行員34人共擊落日機63架,其中僅台山籍飛行員黃新瑞、陳瑞鈿、黃泮揚、馬庭槐、蘇英祥、朱均球、馬國廉、伍國培、餘平想等9人,共擊落日機22架,另與僚機合作擊落8架,創造了輝煌戰績。下麵,我們介紹幾位在對日空戰中建立殊勳或壯烈殉國的五邑籍華僑飛行員的英雄事跡。
黃新瑞,台山籍華僑。他在多次空戰中擊落敵機8架。1938年4月13日,在廣州空戰中,他1人擊落敵機3架,被譽為“空中虎將”,曾受到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的接見。他是在1941年3月14日四川雙流空戰中殉國的,時年27歲。
容廣成,台山籍華僑。1938年3月8日在 西渭南空戰中犧牲,年僅27歲,被迫贈中尉軍銜。他回國參戰時寫給親人的信裏說∶“男兒報國,千載一時,熱血頭顱,必取得相當代價。”其愛國情懷,躍然紙上。
陳瑞鈿,台山籍華僑。1937年8月14日,在南京句容空戰中,他與黃新瑞、蘇英祥、雷炎均、黃泮揚等,同被譽為“王牌”的日本木更津轟炸機隊作戰,擊落敵機6架,自己無一傷亡,取得開戰以來的空前大捷,宋美齡等親自到句容機場慰問祝捷。為了紀念這一輝煌戰果,國民政府將“8.14”定為“空軍節”。以後,在太原、粵北、武漢等地空戰中,他又多次擊落敵機。在昆侖關空戰中受重傷,被送回美國就醫。他凱旋歸來時,美國華僑前往機場熱烈歡迎,歡呼“我們的英雄回來了!”陳瑞鈿共擊落敵機6架,戰功顯赫,積功升至大隊長,被稱為“空中虎將”。他的英雄事跡被載人美國教科書,還編成青少年讀物到處傳誦,俄勒岡州航空博物館裏珍藏著他的作戰記錄。
黃泮揚,台山籍華僑。他從美國回來後,與陳瑞鈿等一起參加過杭州、南京、句容等地空戰,後又參加衡陽、南雄、漢口、廣州、重慶等地對日空戰,擊落敵機多架,晉升為大隊長。1939年2月22日廣州空戰中,他率隊擊落日機15架。被譽為“空中虎將”。
馬儉進,旅加拿大台山籍華僑飛行員。1940年10月2日,他同3名戰友一起奇襲山西運城日軍機場,一舉炸毀敵機35架,取得輝煌的戰果,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最成功的奇襲轟炸。1940年初夏,馬儉進護送9名“飛虎隊”員由緬甸飛返雲南,因遇敵機攔截被迫降落致使雙臂骨折,治愈後成半殘廢人員。
1938年5月19日,中國空軍首次空襲日本,在久留米、福岡、佐進保和大阪等城市空投日文傳單,向日本人民控訴日軍侵華暴行。這次行動證明中國空軍有空襲日本的能力。執行這次空襲任務的空軍勇士8人,領航員是台山籍飛行員劉榮光。
抗戰後期,中美兩國開辟的從雲南到印度、緬甸的“駝峰”空中運輸線,飛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自然條件極其惡劣,有時還會遇到敵機攔截,是世界戰爭史上飛行條件最險惡的空中運輸線,被稱為“死亡運輸線”。五邑籍華僑飛行員在這條運輸線上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戰歌。除馬儉進外,張澤博、馬國廉、陳錫庭等,因飛機失事殉職,陳章林、關榮、陳文寬、盧傳銘等人在這條運輸線上,執行過運送戰時物資或護送國民黨要員等重任。
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園內,1996年4月建成了一座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上麵刻有881位抗日航空烈土的英名,其中原籍廣東的135人,占全國的15.3%;原籍五邑的57人,占廣東的42.2%,全國的6.5%。五邑航空烈士不少是華僑子弟,共有23人,占五邑航空烈士的40%。他們是∶馬國廉、馮星航、劉福慶、陳錫庭、蘇英祥、林覺天、林聯清、容廣成、黃毓全、黃新瑞、黃波、黃普倫、黃榮發、雷國來、廖兆瓊、譚笑儼、譚壽(以上均為台山籍華僑)、關萬崧、張益民、張澤博、張森、黃元波(以上均為開平籍華僑)、李其嘉(鶴山籍華僑)。
六、回國參軍上戰場
全麵抗戰爆發後,許多五邑籍愛國華僑青年回國參軍,有的加入國民政府的軍隊,有的參加八路軍、新四軍,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不少人為國捐軀。
“七七”事變後,約有8000名留日熱血青年學生回國,有六七百人參加了國民政府組織的訓練班集訓。四邑有30多人組成“四邑留日同學赴渝受訓團”,台山李民成、開平譚國標受訓後返家鄉參加地方抗日鬥爭,後被國民黨軍隊殺害。泰國台山籍華僑溫金堂組織27人回國參戰。開平旅緬甸僑領張瑞隆自己出錢招募愛國華僑青年160多人,組成“緬甸華僑救國義勇軍”,回到廣州後編人張發奎將軍所屬國民黨軍第4軍張德能師,開赴抗戰前線。司徒讚在印尼組織100多名醫務人員和汽車司機回國服務。越南華僑子弟梁和洲、梁月詹兄妹回到新會家鄉參加抗日鬥爭。開平旅美國華僑謝創,1935年受共產國際派遣回國抗日,足跡遍及廣東大地。他先後任開平和海豐縣委書記、四邑工委書記、海陸豐中心縣委書記、東江前線特委書記、粵中區特委書記、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海外工作組組長等要職,為抗日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1938年初加入“菲律賓華僑義勇隊”的台山籍華僑蔡建華(餘誌堅),後來回國投奔新四軍。在從軍的五邑籍愛國華僑青年中,最負盛名的是林基路。
林基路,原名林為梁,1916年生於台山都斛。1933年加人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春赴日本東京留學,期間,他受黨組織的指派,領導中國留學生運動。“七七”事變前夕,林基路回國參加抗日戰爭,來到革命聖地延安。1938年2月由黨中央派去新疆工作,曾任新疆學院教務長、庫車縣縣長等職,為在新疆傳播馬列主義、擴大愛國統一戰線、擴大黨的影響力,做了許多工作,建立了卓著功勳,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和領導幹部。1941年,新疆軍閥盛世才配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反共高潮,將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中共領導人和很多革命誌士逮捕。在獄中,林基路寧死不屈,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1943年9月,他與陳潭秋、毛澤民等同誌同時壯烈犧牲。
砍頭槍斃,告老還鄉;
嚴刑拷打,便飯家常。
囚徒,新的囚徒,堅定信念,貞守立場!
擲我們的頭顱,奠築自由的金字塔,
灑我們的鮮血,染成紅旗,萬載飄揚!林基路在獄中寫的《囚徒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有為青年,為信念、為自由、為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戰鬥。林基路犧牲後,庫車縣各族人民在原縣府設立林基路烈士紀念館,並保留他的故居。在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裏,他的墓同陳潭秋、毛澤民的墓並列,墓碑上刻著國家副主席董必武手書的“林基路烈士之墓”。
(摘自《五邑華人華僑史》)
(責任編輯:高穎)
相關新聞/圖片∶
· 重慶市將建中國首座華人華僑死難烈士紀念碑
· 旅法僑學界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籌委會成立
· 馬來西亞抗日老英雄哀悼檳島抗日烈士
· 旅美華僑欲在華盛頓籌建“二戰浩劫紀念館”
· 汕頭金平區僑聯幹部祭掃海外抗日僑領蟻光炎
· 美灣區眾華團將舉辦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音樂會
· 廈門舉行華僑英烈李林紀念館複館儀式 [組圖]
· 達拉斯華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 [組圖]
· 三百餘華人六月在黃河壺口“共唱一首歌”
· “日本八路”∶抗戰中的“在華日人反戰同盟”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請注意∶
· 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 頻道精選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點
? 凡本網注明“來源∶新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新華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注明“來源∶新華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點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新華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聯係方式∶新華網管理協調部 電話∶010--63073424
華 人 故 事
傾心祖國艾滋病防治——雞尾酒療法發明者何大一
??何大一,天生一張娃娃臉,使年過半百的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尤其他穿西裝不打領帶,肩挎著背包,更像一個靦腆的大學生。近5年來,何大一在中國艾滋病高發地區往來奔波,對中國艾滋病防治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
更多...
出 國 常 識
· 牛津大學再次壓倒強敵康橋大學 成英國最佳大學
· 回頭再看清華——一位中國留學生眼中的中美大學
· 馬來西亞寬赦非法外勞 持旅遊或社交簽證可入境
· 女生留學日記∶在英國 你要把自尊放到最底線
· 泰國為吸引中國遊客將保證金提高二十倍
· 出國留學人員可辦北京集體戶口 國內尚屬首次
· 留學生在美求職竅門∶學以致用 易就業獲簽證
· 優惠政策不同——各國留學政策向高學曆靠攏
更多...
華 人 動 態
· 美國舊金山舉辦中國人屍體展觸怒當地華人
· 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外國留學生眼中的鄭和
· 管製中國學生使用科研儀器美國眾多學校提出異議
· 探尋鄭和之路∶走進福建長樂“海員之鄉”
· 菲律賓移民局宣布放寬華文教師特別工作簽證
· 疑患上憂鬱症離家出走 紐約華埠一華婦下落不明
· 多倫多一天才華生17歲大學畢業 獲多項榮譽 [圖]
· 白蟻給靈感 美華裔科學家朱棣文擬用植物發電 圖
更多...
海 外 生 活
· 在國外的某些中國人,你們就真缺那厶一點錢嗎?
· 留學生故事∶我的男友在國內已有了老婆和孩子
· 由加拿大留學生的猝死而引發的思考
· 十年之癢——一個真實留學人的愛情故事
· 前人植樹後人乘涼——給法國男孩做“保姆”
· 漂泊是種成熟——陪老公留學鍛造一個全新自我
· 回頭再看清華——一位中國留學生眼中的中美大學
· 留學生閃婚族∶沒有時間談戀愛卻有時間嚐苦果
更多...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路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