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半塔保衛戰——先有半塔,後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2006-08-22 20:33:32) 下一個
半塔保衛戰——先有半塔,後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半塔保衛戰   1940年3月的皖東半塔保衛戰,是在劉少奇、張雲逸等領導的指揮下展開的。是新四軍江北部隊粉碎國民黨頑固派進攻的一場自衛戰。這一戰役的勝利,不僅鞏固了剛剛建立的以半塔集為中心的皖東津浦路東敵後抗日遊擊根據地,而且也為以後創建和發展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   1938年10月,侵華日軍占領廣州、武漢以後,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日軍停止對國民黨戰場的戰略進攻,而將其主力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解放區戰場。日寇對國民黨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以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於1938年12月公開投敵,組織全國性的偽政權;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親美派卻推行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政策。   中共中央為了保持抗日陣地和打退反共頑固派的進攻,於1939年7月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口號。毛主席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   從1939年12月到1940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對共產黨的政治壓迫和軍事進攻達到了高潮。   從1939年秋天,皖東抗日遊擊根據地已經初具規模,新四軍第四支隊開辟了以定遠縣藕塘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遊擊根據地,第五支隊開辟了以來安縣半塔集為中心的津浦路東抗日遊擊根據地。   1940年初春,國民黨頑固派在華北反共磨擦中遭到嚴重失敗後,便將磨擦中心移至華中,企圖隔斷我八路軍與新四軍的聯係,以達到各個消滅的目的。   2月,國民黨頑固派命令江北新四軍到江南蕪湖至南京一帶。其時,這一地區已經有新四軍一、二、三支隊活動,若再加上江北四、五支隊,不但發揮不了抗日作用,相反隻會給日軍更多地打擊我軍的機會,而且長江沿線日軍封鎖嚴密,如果大軍橫渡,很有被殲的可能。中共中央拒絕頑固派這一無理命令,並予以徹底揭露其陰謀,明確指示中原局及江北部隊;“蔣令4、5支隊南開……我們對於此類命令(不但南開一事,凡屬此類無理命令)應一概置之不理”。頑固派便借口新四軍不服從命令討而殲之,還誣指江北新四軍為“偽軍”,什麽真新四軍已“服從命令去江南了”!   3月,經蔣介石親自批準,由國民黨軍令部製定“肅清淮河流域及隴海路東段以南附近地區非法活動之異黨指導方案”,何應欽將文中的“新四軍”一律改稱為“偽軍”。“方案”規定:“第二十一集團軍須派出有力之一部(至少一個師)及地方遊擊團隊,進出於津浦、淮南兩路中間地區,驅逐該地區內的新四軍第四支隊後,推進至洪澤湖以南地區,與第八十九軍及李明揚所部,協力肅清該地區內非法活動之異黨。對其在洪澤湖南北策立之根據地徹底消滅之”,“將該地區內非法活動之異黨壓迫於長江以南或相機殲滅之,要務須截斷新四軍與十八集團軍(1937年9月八路軍改為十八集團軍)南北之聯係”。在何應欽給李品仙的電報中露骨地寫道:“把新四軍壓迫於大江之南或一舉殲滅之,或將其向日寇較多之地區壓迫。”隨之,安徽桂頑李品仙和江蘇頑軍韓德勤部,對我皖東地區進行東西夾擊,妄圖消滅我江北部隊,嚴重威脅我軍的生存和發展。黨中央、毛主席及時指示江北部隊:應以淮南鐵路為界,在此線以西避免武裝鬥爭,此線以東我應堅決控製,徹底肅清地方反動武裝,廣泛發動群眾,建立政權。對桂頑主力力求緩和;對韓頑則待其向我進攻時,在有理、有利條件下,堅決消滅之。   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兼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調集兵力五千餘,向駐定遠縣大橋地區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及四支隊司令部發起進攻。在劉少奇及張雲逸、賴傳珠、羅炳輝、徐海東、戴季英等率領下,調集四、五支隊主力於路西對桂頑軍作戰。   就在我路東主力西援作戰、後方兵力的時候,江蘇省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調集主力117師349旅之697團、698團約3000人,於3月18日開進到半塔集團東北40華裏的張公鋪一帶待命;獨立6旅之13團、16團約2000人,駐半塔東南方向約40餘華裏的汊澗到東王廟、馬集一線;18團約1400人,駐汊澗及其附近;江蘇省常備第10旅之19團、20團約2000人進至崗村;盱眙縣縣長兼常備旅旅長秦慶霖部約2000人,駐盱眙縣城河稍橋、柘桑、馬壩一帶;嘉山縣周少藩一個中隊隨秦部行動。六合縣常備隊約600餘人,駐黃泥壩;儀征、天長等縣常備隊,各有200――500人。以上共約兵力萬餘人,向我五支隊後方機關所在地――半塔集及附近地區發動大規模的圍攻。我路東軍民無不義憤填膺,奮起反擊,開展了以保衛半塔集為中心的反磨擦戰鬥,這就是著名的半塔保衛戰。   半塔集地處蘇皖兩省五縣交界處,是一個山區小集鎮,四周有一條無水的淺溝和一道年久失修、殘缺不全的矮牆。我駐守半塔的教導大隊,就在這條淺溝和殘牆的基礎上構築工事,鎮四角還有炮樓四座。半塔西南10華裏的蘇郢、馮郢是五支隊司令部和政治部駐地,西北1華裏的頭道光山是個製高點,背後二道光山,左側賈大山,南麵地勢較低,自西向東有一條小河,東和東北是一片亂墳崗和小樹林。   在半塔地區的我軍部有:半塔集駐五支隊教導大隊6個隊(內3個軍事隊、2個學生隊、1個女生、少年隊)約500人;白沙王、仇集、澗溪一帶,駐10團團部及兩個營約1200人;竹鎮、雷官集一帶,駐15團的兩個連約160人和一個剛改編的遊擊隊約200餘人;四十裏橋、西高廟一帶,駐特務營1、4連和機槍連一部;高山集駐特務營3連(遊擊隊剛改編的);特務營2連和機槍連一部駐蘇郢,為機動部隊,政治部執法隊30餘人駐馮郢。以上總兵力約3000人,新戰士較多,武器裝備較差。   3月21日淩晨5時許,頑軍697團為第一梯隊,698團為第二梯隊,從半塔集的東南、東北、西北三麵突然發起進攻。駐守半塔集的五支隊教導大隊,在黃一平大隊長、唐克教導員的指揮下,立即投入戰鬥。從東北方向進攻的頑軍697團第2營,在炮火掩護下,向半塔集逼近。8時30分,頑軍抵達圩外100公尺左右,頑軍一部占領半塔集東南約2華裏的大高郢。兩路頑軍同時發起衝鋒,我軍沉著應戰,在陣地前100公尺以內,以密集火力殺傷大量敵人,頑軍受到重創,退了下去。軍事隊和學生隊都投入戰鬥,女生、少年隊和民兵參加搶修工事,街上居民也組織起來,投入戰地服務。中午時分,頑軍697團一營的兩個連搶占半塔西北製高點頭道光山,完成對半塔的四麵包圍,並以重機槍封鎖了半塔與支隊司令部駐地蘇郢間的道路。在蘇郢指揮所五支隊副司令員周駿鳴見此情況,當機立斷,抓住敵人立足未穩的戰機,率特務營2連,由半塔西北山後,隱蔽接近頑軍,教導大隊從下麵發起攻擊。二連從山後突然發起衝鋒,頑軍受到兩麵夾擊,四處逃竄,我軍奪回山頭陣地。駐守半塔的教導大隊,一天之內打退頑軍三次進攻,並控製半塔集西北的製高點,打通了與蘇郢的通路。   同時,頑軍16、13團各一部和六合縣常備隊約2000人,由16團團長石佐民率領,向我駐竹鎮的15團的兩個連發起攻擊,我15團參謀長胡定千率部與頑軍激戰6小時,後退至石澗子設防,又遭頑軍重兵攻擊,終因眾寡懸殊,我軍傷亡重大,9連失去聯絡,遊擊隊被打散。   在半塔西北方向的四十裏橋,我特務營兩個連遭遇秦慶霖部襲擊,我軍棄守退至西高廟。黃昏時頑軍以獨6旅兩個營、秦慶霖部兩個營,向西高廟猛撲,我軍堅決抵抗,配合半塔戰鬥。   同時,頑軍一部向王集發起進攻,雙方激戰終日,我軍打退頑軍多次衝鋒。   在半塔保衛戰中,胡服(劉少奇)、張雲逸、鄧子恢多次電報中央。3月21日,中央書記處至胡服等電報中指出;“你們鞏固皖東根據地的決心及布置均是正確的,望發動新四軍全部官兵的積極性,發動皖東、定遠、鳳陽、合肥、無為、含山、全椒、和縣、滁縣、嘉山、來安、盱眙、天長、江都、六合、江浦等15縣數百萬民眾的積極性,肅清反共勢力,建立民主政權,爭取中間勢力,爭取一切進步的及中間的國民黨……在民族敵人深入國土的時期,反共派的進攻,是沒有人民援助的。你們的自衛戰爭是能夠勝利的。”   同日,中央軍委在給胡(服)、項(英)等電報中指出:“李品仙奉某方令,實行全部反動政策,堅決進攻皖東、淮北新四軍,欲將我張雲逸、彭雪楓等全部消滅,切斷新四軍、八路軍聯係,並使我江南新四軍處於無路境地。在此種情況下,我八路軍應堅決迅速援助新四軍,打破李品仙的反動進攻,創立皖東、淮北、蘇北的抗日根據地,鞏固新四軍與八路軍聯係這一緊急任務。……徹底戰勝進攻部隊,鞏固這一極端重大的抗戰戰略地區。”   在戰鬥打響的當天,留守半塔的江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鄧子恢和五支隊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員周駿鳴、參謀長趙啟民、政治部主任張勁夫及路東省委書記方毅等,認真研究了形勢,並將韓德勤進攻各地的情況電報中原局和江北指揮部。22日,中原局和江北指揮部回電指示:“動員和組織一切力量,堅守半塔,待路西主力揮戈東援,殲滅韓頑。”根據這一指示精神,留守半塔的首長認為,我軍隻有固守七天以上,才能刻必需的時間。因此,決定重新調整部署:1、半塔集守備部隊固守陣地,組織有效火力,殺傷進攻之敵;2、組織特等射手,包括地方的獵手,以冷槍擊斃敵軍指揮官,發揮僅有的一挺輕機槍的作用,流動發射火力,大量殺傷正麵攻擊之敵,以迷惑敵人;3、調整半塔外圍部隊的部署,分出一部兵力拖住敵人,以分散敵人兵力,其餘向半塔集靠攏。為此,命令10團兩個營趕至西高廟,接替特務營,再由澗溪、仇集白沙王向半塔靠攏,配合古城遊擊隊,擊退進攻古城的敵人。爾後,特務營擔任機動任務。10團一部進到半塔東北約8華裏的大田郢,阻擊西高廟增援半塔的頑軍,威脅頑軍側背,並與半塔南我15團的兩個連和遊擊隊相呼應,形成南北鉗擊的形勢。   圍攻半塔集的頑軍,22日從東、北兩麵向我攻擊數次,均被擊退。頑獨6旅的18團向我高山集的特務營3連發起猛攻,3連傷亡較大,高山集陣地失守。   當天中午,我10團兩個營由澗溪、白沙王趕到古城,配合王麟章同誌率領的遊擊隊,擊退嘉山周少藩的常備大隊和秦慶霖常備旅一部,俘敵一個排。   同日晚,我五支隊參謀長趙啟民進入半塔集,向教導大隊傳達了中原局、江北指揮部的指示和支隊的決定,並研究製定了具體措施:1、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2、動員組織自衛隊(民兵)參戰,解決兵力不足問題;3、節省子彈,嚴禁隨意打槍;4、配齊大刀、長矛、手榴彈,準備近戰,白刃殲敵;5、派出若幹戰鬥小組,夜間襲擾、消耗和疲勞敵人;6、開展政治攻勢,在戰鬥間隙,向頑軍喊話:“我們是抗日的新四軍!”“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你們是中國人,為什麽打我們!”“弟兄們,調轉槍口,留著子彈去打日本鬼子吧”!   占我竹鎮的獨立6旅18團增援半塔,路經橋王,遭我遊擊隊的頑強阻擊。這支40餘人的小遊擊隊,在民運組長兼遊擊隊隊長、指導員劉潔(女)的帶領下,憑借堅固的工事,與頑軍激戰一天一夜,牽製頑軍一個團的兵力。24日上午10左右,該部頑軍被迫繞道增援半塔。   23日淩晨,秦慶霖之主力洪(端)營趁我10團離開白沙王、仇集馳援半塔之機,包圍白米崗的10團衛生隊。衛生隊長趙瑞生(趙鋒)帶領不足50人的醫務人員、傷病員,用兩支步槍、一支短槍、一門土炮(裝碎石子)和木棍等,機智、勇敢地與頑軍奮戰三天三夜。軍需處長張鐵生同誌帶一名通訊員衝出包圍圈,向團部報告情況,團部急派9連連長周傳學率部配合汪道涵率領的遊擊隊,解救了白米崗之圍。   23日,挺進縱隊副司令員葉飛,奉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陳毅電令,率挺進縱隊1、2團各兩個營和特務營,從蘇中吳橋出發,西渡運河,穿越天揚公路,晝夜兼程,馳援半塔。   24日晚,頑固派從運河東增調常備10旅19、20團前來增援,配合陣地之敵,共約二千餘人,於次日再次發起總攻,企圖一舉攻占半塔。可是,頑軍連日進攻失利,進攻勢頭大為減弱。加上我軍的政治攻勢,頑軍士氣低落,本來他們就不明白為什麽不打日軍,而來進攻新四軍,官兵均不願意再打,屢次叫部隊衝鋒,均無人來衝,在受到我堅強抵抗後,愈攻愈使他們喪失戰鬥意誌。頑軍698團1營1連在大田郢遭到沉重打擊,傷亡慘重,我軍占領大田郢及後山製高點。在賈大山、童子山、新莊等地頑軍都遇到頑強抵抗,激戰終日。   23日,葉飛部過天揚公路時,與一小隊日軍和幾十名偽軍相遇,將其大部消滅,活捉日軍士兵兩名。24日,發現前方約30華裏的村莊,駐有忠義救國軍行動總隊千餘人。25日,我軍主動出擊,殲其大部。26日,在馬集附近與前來阻擊的獨立6旅13、16團激戰3個多小時,殲其一個營,我軍也傷亡80餘人。葉飛部四日之內,連打三個勝仗,占領馬集一線,並繼續向半塔挺進,對頑軍震動很大。   這時,我軍路西的反頑戰鬥已經取得勝利,在劉少奇、張雲逸、羅炳輝等率領下,星夜兼程,揮師路東。我蘇皖支隊1營撤出大馬廠,經黃泥崗趕到古城、王店集增援半塔。   26日淩晨,頑軍前線指揮官獨6旅旅長翁達手諭進攻半塔的頑軍雲:“查匪偽大部盤踞半塔西南一帶山地,我軍宜以智取,不應力攻。”並命令697團將防備交698團,黃昏後,退至張公鋪、泥沛灣、大鍾營、權墩子一帶。事後該團不得不承認“半塔集為匪偽政治與軍事根據地,以致附近之貧苦農民受染較深。本團攻擊數日,屢次衝入街口,都遭該匪頑強抵抗。”   27日,我路西東援的先頭部隊到達張山集,東麵葉飛部在馬集、竹鎮一線布防,遂成全線反擊態勢。於是,進攻半塔的頑軍全線動搖,倉惶後撤,前來增援的常備10旅兩個團,也在三河北岸停滯不前。   28日,我軍在半塔周圍地區集結。   29日,毛(澤東)、王(稼祥)在給胡(服)、項(英)等電報中指出:“華中武裝磨擦中,我應經淮河、淮南鐵路為界,在此線以西應避免武裝鬥爭,在此線以東地區,則應堅決控製在我手中,先肅清地方頑固派,對韓德勤部在有利、有理條件下,即當其進到我軍駐地時堅決消滅之。”遵照這一指示,在劉少奇、張雲逸的指揮下,我軍分三路向頑軍發起全線反擊。我軍中路,由五支隊司令羅炳輝率新、老8團及特務營與陶勇、蘆勝、梅嘉生率領的蘇皖支隊配合,從古城直插半塔集東北的王店集。兵分兩路,一路由蓮塘、一路由張公鋪向馬壩匯合,再向觀音寺追擊從半塔潰逃的頑軍。   我軍西北路,由10團兩個營會同原駐防部隊,向白米崗、澗溪、河稍橋追擊秦慶霖部,直副盱眙縣城。   我軍東南路,由四支隊 7團在馬集、竹鎮與葉飛部會合,向汊澗、銅城、黎城追擊獨6旅;15團兩個連會同1、3營,向釜山攻擊前進。   此時,頑軍獨6旅13團1營集結張公鋪,其餘駐汊澗,16、18團集結竹鎮,東旺廟、馬集一帶;349旅698團在龍口澗、大鍾郢一帶;補充旅一部附嘉山國民兵團在王店集附近,一部在澗溪,一部守盱眙城;常備10旅向張公鋪、汊澗馳援中;盱眙、六合、天長、儀征等地方部隊隨其主力行動;水警總團除一部位於高良澗、黃家集外,其餘分駐觀音寺、金溝、黎城及老子山擔任警戒;第三遊擊分區直屬第1支隊魏誌新部位於順河集一帶。   31日夜,我軍中路部隊一舉攻克王店集,頑軍被迫退至泥沛灣。次日中午,我軍攻占舊鋪後,一部進至蓮塘,另一部向南進至張洪郢,截斷汊澗以南的頑軍退路。傍晚,羅炳輝司令在舊鋪指揮我軍在新鋪以西地區與常備10旅19團展開激戰。   4月1日,我軍東南路攻克興隆集、竹鎮集,一部向西釜山、高山集、蕭大郢的頑軍697團攻擊;另一部在汊澗西南的、曹旗郢與獨6旅16團激戰。我軍西北路在官莊、澗溪與頑軍激戰。   3日,頑軍兩個團兵力向舊匍我軍中路側北反擊,我軍一部進攻蓮塘,頑軍不戰而逃,我遂占蓮塘。黃昏時,頑軍一個營又一個連向我進行反撲,激戰至次日中午,頑軍傷亡過百,逃向盱眙城。21時許,頑軍13、16、18、698團集結葛家巷附近,準備與我決戰,我軍西北路,在岡村以西與10常備旅展開激戰。我軍東南路,攻占東旺廟、西釜山、直逼汊澗。   4日,我軍西北路攻占穆家店後,在西高廟、河稍橋一線與頑軍激戰。我軍中路繼續挺進。此時,頑軍士氣大降,“連日士兵疲憊萬狀,寢食俱廢,彈藥缺乏,軍食無從購置。”   5日,頑軍各路再次進行反撲,均被我軍擊退。   6日,頑軍韓德勤見大勢已去,急令各部撤至三河沿岸。   8日拂曉,頑軍全部後撤到三河以北,封鎖河麵,阻我北渡。   9日,我軍推進至三河南岸。至此,半塔保衛戰勝利結束。   我軍經過20天的艱苦奮戰,終於打退韓德勤萬餘兵力的進攻,取得了華中反磨擦的首戰勝利。   半塔保衛戰的勝利,是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一個起點。此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先後建立了來安、嘉山、盱眙、天長、六合、高郵、高寶等8縣抗日民主政權,進而開辟了淮寶地區,為實現從華北到江南打成一片的方針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半塔保衛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葉飛同誌說過:在後來的郭村戰鬥中,就運用了半塔保衛戰的經驗。陳毅同誌曾高度評價半塔保衛戰的勝利說:在華中,先有半塔,後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 來源:滁州先鋒網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