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金一南:災難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2008-05-21 21:54:26) 下一個
金一南:災難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2008年05月22日 新華網


編者按:2008年對中國人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經曆了冰雪災害之後,突如其來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又一次對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曆次的重災救援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都發揮了核心的作用,此次抗震救災尤其如此。新華軍事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教授進行了專訪,剖析軍隊在這次抗震救災的危機處理中具體表現,展望國人的輝煌未來。

專家簡介:金一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家安全戰略,國際衝突與危機處理。


5月13日晨,空軍空降兵某部4500餘名官兵在開封某機場登機,奔赴汶川地震重災區參加搶險救援工作。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5月17日,一位解放軍戰士將一個小女孩抱著轉移出映秀鎮。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災難救援行動中,軍隊因具有高度集中、統一指揮和廣泛分布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其是國家突擊性最強的救援力量。任何國家在發生大的災難的時候都要投入軍隊。但軍隊本身具有的這些特性並不能保證它就一定能夠優異地完成任務,比如說卡特裏娜颶風災害發生後,美國也動用了大量的軍隊進行救援,但行動過晚,效果也不很明顯,最後到底運用了多少武裝力量,竟然也沒有一個清晰一些的統計。。

可貴的被動反應能力

這次汶川大地震,我們的軍隊表現出非常強的反應速度和突擊能力。人們經常講到搶救生命的黃金72小時,反應速度不快就意味著很多生命的喪失。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地震發生,14分鍾之後的2點42分,總參作戰部就發出了第一道命令,要求北京軍區某集團軍的工兵團作好集結救援的準備,充分反應了軍隊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機製建立之後實際運行效果。

作為理想的危機處理來說,首先應該做出和獲得預警。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包括美國的911危機、俄羅斯的別斯蘭事件危機以及其他眾多自然災害在內,獲得準確的預測實際上很難。比如今年初中國南方的冰雪災害,最初普降大雪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是瑞雪兆豐年,沒有意識到是一場大災難來臨。這次超過唐山地震震極的汶川地震,也是突如其來。我們能不能做出快速的有效反應,無疑是一個巨大考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對一個危機處理機製來說,最寶貴的能力是被動反應能力。如果事先得到預報,能夠有條不紊地主動反應,當然最好。但是更可貴的是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麵前做出迅速的被動反應。所以危機運行機製中,被動反應能力是最為難得、也是最為珍貴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在國防大學學員中一些軍區領導、集團軍指揮者以及部分地方的省部領導幹部,12日下午還在學習,晚上到13日淩晨就一個接一個奔赴救災前線,速度同樣很快。地震發生後,信息阻斷、交通阻斷,給部隊的機動帶來很大的困難。震中情況到底怎樣?怎麽進去?如何把消息傳出來?如何把救援力量投送進去?都非常難。尤其是汶川地區的地理位置不利於救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發生在華北平原地區,雖然道路被阻斷,但是新的通路容易開出,我們四麵八方的力量能夠有效地匯集起來,這些都和唐山地區的地形有很大的關係,沒有大的山川河流的障礙。這次發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震級已經超過唐山大地震,達到了8級,特別是發生在山區,大量的山體滑坡、泥石流阻斷了河流和道路,為救援帶來很大的困難。麵對這種環境,局外人很難體會到一線救災部隊的艱難。武警部隊師參謀長王義率部首先進入汶川,真是一條好漢!。某集團軍軍長帶領30名突擊隊員挺進震中,也不知克服了多少險阻和艱難。他們把震中汶川的消息傳出來,對組織整個救援工作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我們看到在隔絕了40多個小時之後,我軍第一架直升機飛臨汶川上空之時,當地百姓從四麵八方跑過來,向著直升機跪下來,說吉祥鳥來了,我們有救了,這是一個多麽動人的場景。因為有飛機來了,意味著在這樣一個與外界失去聯係的地方,全國人民知道了汶川的災難,中央已經送來了救援力量,對受災民眾的精神鼓舞,絕非物質力量所能達到的。


某陸航團的“黑鷹”直升機頻繁往返搶救傷員 新華網記者 李剛攝

陸航表現出色


陸航最適合應用於這類公路交通被大麵積阻斷的救援。在陸路交通發生嚴重問題的情況下,我們軍隊傳統的公路機動無法有效運行,摩托化輸送被阻斷了、鐵路輸送被阻斷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隻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徒步強行軍,像我們紅軍兩萬五千裏長征的傳統;另外一種就是跨越障礙的空中輸送。我軍進行現代化建設多年,必須要也應該能實現近程和中程的超越地形障礙實現力量投送的能力,其中陸軍航空兵在這裏扮演的角色就十分重要而且關鍵了。把救援的人員和物資送進去,把傷員轉移出來,陸軍航空兵能夠做到這一點。大家都看到了,在後續的求援中陸航很好地發揮了作用。陸航實現的機降,比空投更加精確,攜帶的物資也比傘降要大許多,所以後來救災指揮部先後調集近百架直升機,很多大企業都把自己的直升機調了過去。

空中輸送能力是發展
重點

一線官兵非常辛苦和危險,他們的獻身精神讓我們看到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的反應能力已經提高很多,但是我們還要更快,也應該更快。救災就像戰爭,如何更加有效地快速反應,是我們以後需要加強的。也就是說我們軍隊以後要進一步強化超越地表障礙的空中機動能力和中遠程投送能力。在這次地震中,我們盡可能多地集中了直升機,但總體來看還是太少,能力還是有待提高。


5月21日,感恩的孩子們在向救災車輛和救援人員招手

2008,我們注定邁向輝煌


很多人都在講2008年天災人禍的問題。2008年首先有一場大的冰雪災害,接著就是藏獨分子在拉薩等地組織的騷亂,然後是奧運火炬傳遞在西方國家受阻,西方媒體掀起一股新的反華浪潮;國內還有東突恐怖分子企圖劫持飛機,然後是膠濟鐵路火車相撞,現在又是建國以來空前嚴重的一場大地震。這些事情的發生有些可以阻止,比如火車相撞屬於責任事故,但更多屬於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必然要發生,這時候關鍵就看我們的應對,如何處置,如何變被動為主動。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在問題不可避免地發生之後,有沒有能力將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轉換,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國家今年是多事之秋,但是我個人感到,我們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團結,這樣親近,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獲得空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國民的精神狀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一種共同攜手、共渡難關的精神所充滿!我們前所未有地感覺到了我們共同的責任和共同的目標。為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可以貢獻我們的所有。這就是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從災難中的奮起。

我們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多種幹擾因素,包括祖國統一問題、內部發展不平衡問題等,收入差距過大問題等等,因此西方有人預言:中國將在進一步發展中崩潰。今天,在這場一個接一個的災難考驗麵前,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國家潛力的迸發。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形形色色的困難和災難,而且我們中國肯定可以成功地舉辦這次奧運會!通過2008年的這些嚴重考驗,我們可以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人。這些重新認識今天已經正在進行。同時經過今年的磨難,我們國人也對自己有了重新的審視。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的軍隊沒有被災難擊到,而是勇敢的麵對。在災難救助中煥發出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把我們緊緊地連在一起。這是極其珍貴的。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獲得這種力量,就沒有任何苦難能夠阻擋它發展的步伐。這也是我們邁向富強的最根本的力量。災難中的團結與奮發,我們真正看到了中華民族複興的不可阻擋。(記者 王楠楠)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