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張文木:美國的戰略能力在衰落

(2008-05-02 01:20:00) 下一個
美國的戰略能力在衰落

2008年05月02日 環球時報 作者:張文木


●美國正在自毀二戰後已在雅爾塔體係中確立的有利於美國世界霸權的基礎

●目前西方是在漫天罵街的同時,手中既無製約中國的絕對武器又離不開與中國的戰略合作

戰略文化屬於軟實力範疇。在這方麵,東西方各有各的特點,不同的特點使東西方大國產生不同特色的國家戰略能力,並引導這些國家出現不同的國運變遷。

有了統一文化,近世中國才有馬克思說的“一天等於20年”的發展

西方是形而上學的故鄉。在東方人擅長的辯證法上,西方人往往顯得笨拙。形而上學解決問題,更多是依靠增量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我們看小布什打伊拉克,其戰略重形式,輕變化,一根筋打到底;用成噸黃金去砸那些數不清的目標。除了食洋不化者,真正的東方人是不會這樣的。東方人知道“少則得,多則惑”,知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以我為主,用孟子的話說就是:“萬物皆備於我”。

不同的文化給不同的國家帶來不同的國運。中國近世發展起點低,但崛起速度在世界各國中是罕見的。這與我們五千年曆史形成的積澱深厚的文化優勢有很大的關係。且不說從1901年《辛醜條約》時的中國到北伐勝利這二十多年中國的快速變化,大家隻要看看太平洋戰爭前後的曆史就足以說明問題。1940年中國已分成若幹個政治實體,那時中國在同盟國中起點最低,可1945年中國就合並為兩個政治實體並一躍成為四大戰勝國之一;到1949年中國除台灣外基本實現國家統一;1953年中國在朝鮮戰場上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人;1964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有核國家,而中國完成這奇跡般的轉變隻用了24年的時間。

同樣的情形也曾出現在歐洲,但結果則正好相反。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將歐洲統為一體,其意義相當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可在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簽訂一紙《凡爾登條約》將歐洲一分為三,此後歐洲地理版塊像“微積分”一樣越分越碎。這為歐洲大陸的地緣政治深埋了一個迄今仍極難修複和英、俄、美等可以操縱的破碎根基。為什麽會這樣呢,這就是思維差異。西方人重分析,並且是形而上學式的“微積分”;東方人重綜合,而且是大一統式的綜合。這是東方哲學的要義,也是東方精神的要義。

正是有了這種重統一、反分裂的人文精神,1945年在南方,馬 歇 爾叫蔣 介 石不要過江北時,蔣寧可下野也要北上統一中國;在北方,斯 大 林不讓毛 澤 東南下過江,毛 澤 東更是不聽,他拿下東北後,“不可沽名學霸王”,一氣打過江南統一了中國。這就是中國人的大哲學:自家再打也不分家。正是有這種統一文化,近世中國才有馬 克 思說的“一天等於20年”的發展。靠什麽?靠的主要不是物質力量———那時物質力量最弱,而是東方人特有的基於大曆史和大哲學底蘊的重統一、反分裂的人文精神。斯 大 林曾告訴蔣 經 國:“隻要你們中國能夠統一,比任何國家的進步都要快。”可見,東方文化中的在統一前提下的辯證思維應當是我們戰略研究中最深刻的基礎。

美國角色日益從世界的操縱者向他國的“戰略清道夫”轉變

蘇聯解體之初,美國在中亞的布局是有利於美國的。當時塔利班在北麵製衡蘇聯五個加盟共和國,在西麵製衡伊朗;塔利班治下的阿富汗和薩達姆治下的伊拉克都是遜尼派,伊朗是什葉派,塔利班和薩達姆分別從東麵和西麵牽製著美國人的重要對手伊朗。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打敗又保留了薩達姆,用它製約伊朗;又用解放了的科威特從南部製約著薩達姆。美國從中用最小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在中東的戰略利益。可小 布 什上台後,美國打敗了塔利班,俄國的力量反而南下進入阿富汗;打倒了薩達姆,伊拉克什葉派獲勝,伊朗的地盤反而擴大。

更有甚者,在卸任前夕,小布什在為俄國和伊朗南下搬掉了塔利班和薩達姆後,又從中亞來到歐洲,積極支持科索沃獨立,這又進一步為歐洲的崛起清除戰略障礙。如果我們再考慮到歐元對美元的撼動作用,美國正在自毀二戰後已在雅爾塔體係中確立的有利於美國世界霸 權的基礎。二戰中美國人不僅要擊敗德日法西斯,還要利用這場戰爭摧毀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霸 權。為此,羅斯福支持馬歇爾通過在大西洋東岸的諾曼底而不是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開辟第二戰場,這樣便自然而然地將東歐放給蘇聯。諾曼底登陸造成的後果,是蘇聯勢力上升和蘇聯對歐洲的戰略空間的大幅擠壓。此後,曆史上的大歐洲,現在變成夾在蘇聯和美國之間的“西歐”。西歐由此就成了美國的政治附庸。

蘇聯解體後,這時的美國人像小孩一樣得意忘形,不自覺地再次為歐洲幹起“戰略清道夫”的活兒。1999年,美國推動波蘭、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約,同年又領導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將科索沃從塞爾維亞剝離開來。2004年,歐盟實現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東擴,成員國從15個增加到25個。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議會通過獨立宣言,美國隨後宣布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如果我們看一眼地圖,就會驚訝地發現,如果科索沃最終獲得了“獨立”或事實獨立,那麽,歐洲力量及其依托的地理基礎又接近與二戰前的大版圖歐洲重合,羅斯福、馬歇爾為擠壓歐洲而設計出的“小歐洲”地緣政治布局已喪失殆盡。

如果將科索沃問題納入戰後雅爾塔大格局中研究,就會發現科索沃事件為歐洲恢複二戰之前的北大西洋政治版圖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歐洲的新崛起將對美國再次形成類似於二戰前的戰略壓力。這種壓力將迫使美國從北太平洋西岸進一步實行尼 克 鬆式的戰略收縮———如果再考慮到美國在中東的慘敗及由此帶來的歐元的崛起和美元衰落,那麽就有理由認為這種收縮的幅度還會相當大。北大西洋兩岸發生的這些變化必然又為中國———當然還有目前地緣政治形勢異常脆弱的日本———在西太平洋海區留下更大的伸展空間;這同樣也為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留下更為主動、從容和寬鬆的地緣政治環境。

西方不合時宜的反華做法,說明西方人沒了以往的自信

現在美國的國家戰略能力在下降,相反,經曆過前些年困惑和困難的中國和俄國,其國家戰略能力正在上升。中國的崛起再次惹起曾經羨慕中華文明的西方人妒忌狹隘的複雜心理,他們這種老城住戶特有的小家子心態在這次奧 運 火 炬傳遞途中終於按捺不住並轉成了市 井謾罵。通觀曆史,我們發現,罵街,著急了還要打人,這對歐洲人並不是什麽新奇的事,當年歐洲人就是以這種市 井態度來對待美國的,結果硬是逼著美國成為世界強國。有意思的是,今天美國人也有了歐洲人的同種心態。西方這種不合時宜且非常失態的做法,說明西方人真沒了以往的自信,以致連奧運會這種機會也舍不得放過。有效的外交,是嘴上說得好聽,而手裏攥著製敵的武器。目前西方是在漫 天 罵 街的同時,手中既無製約中國的絕對武器又離不開與中國的戰略合作。這說明:目前西方反華外交,如果不是弱 智的話,那它上演的就是“空城計”。

1897年7月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對來訪的德皇威廉二世談到美國時說:“要不了多久,歐洲就會變成一個被文人雅士仰慕過的曾經美似天仙而現在已經老態龍鍾、步履艱難的婦人了。”老婦人總是要對“灰姑娘”說三道四的,這是因為她已失去了少婦時的自信。現在看來,今天的美國離這一天也不遠了。(作者張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原文刊於2008年4月30日《環球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