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的“長舌”
2008年04月21日 解放日報
2003年5月1日,布什總統站在美國海軍“林肯”號航空母艦甲板上宣布:“伊拉克主要作戰任務行動已經結束。”布什身後懸掛著一麵紅、白、藍三色相間的橫幅,上麵寫著“任務完成”的標語,如今這已經成為巨大諷刺與笑柄。
一向標榜“新聞自由”、“獨立”和“客觀”、“公正”的西方新聞準則,無疑正在接受令人尷尬的拷問。可以說,權力和利益的介入,正在使它發生令人失望的異化。
最新的報道稱,五角大樓為控製輿論宣傳,對一些媒體軍事分析師進行“日夜灌輸”,以在大庭廣眾之下營造有利於軍方伊拉克戰爭和反恐行動的輿論氛圍,而一些評論員也“愜意地”利用這層關係,當起“掮客”,幫助一些公司從軍方那裏獲得伊戰等軍事行動中的商業大單。
西方媒體與利益集團的糾纏,早已不是新鮮事。新聞從業人員與利益集團有染的例子隻可謂冰山一角,從本質上而言,由於大多數西方新聞媒體的所有權被商業機構所控製,這也讓它們很難逃脫被資本和利益集團所左右的命運。與此同時,更值得關注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媒體對政府保持懷疑的獨立精神也正漸漸遠去。
某種程度上,對伊拉克戰爭的報道過程,正是媒體日益為政府所操控的縮影———憑借戰場上的“嵌入式”記者、電視演播室中的退休將軍、五角大樓公共事務官員的電話采訪以及白宮聯絡官員的策劃,這場戰爭報道幾乎成了白宮“長舌善舞”的舞台。無論是開戰前、戰爭中,抑或戰爭後,美國政府對媒體的影響和控製無處不在。為伊戰“預熱”,美國在“9·11”後成立了“全球宣傳辦公室”,美國媒體亦對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危險性進行了大量報道;開戰後,美國又專門邀請了世界各國200多家媒體的550多名記者隨軍“嵌入式”采訪,采訪規則由五角大樓製定,它對哪些信息“應該”被傳播有著生殺大權,在這個過程中,至少有3名記者因為違規而被驅逐……
事實上,越戰之後,美國政府的“反思”之一,便是如何才能有效融合媒體的力量來為國家利益服務。因為白宮“認識”到,導致越戰最終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當時沒有自覺有效地控製媒體的報道,而造成了國內外反戰的輿論環境。此後,這種對媒體報道控製的嚐試,經由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的摸索,可以說在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了最大的實踐。
通過對媒體的掌控,白宮無疑順利地向公眾傳達了它所希望散發的信息,進而影響輿論,並獲得“話語霸權”。但是公眾希望的客觀、公正、沒有偏見的報道又在哪裏呢? 而此類帶有強烈主觀價值觀意誌的報道,又何嚐不是在誤導和愚弄民意?(楊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