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西方諜戰“基地”的困惑 zt

(2008-04-11 15:14:11) 下一個
西方諜戰“基地”的困惑

2008年04月10日 《環球》雜誌


早在10年前,“基地”組織就已經宣布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開戰。6年前,“9·11”事件爆發,隨後西方軍事打擊不斷,本·拉丹被迫躲進深山,阿富汗 也實現了政權更替。

然而,這麽多年過去了,美歐等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發現,他們與“基地”組織之間的間諜戰,遠遠沒有他們在冷戰時對付克裏姆林宮那樣得心應手,他們根本就沒能向恐怖組織內部進行有價值的間諜滲透,更不用打入說“基地”組織的核心了。

金錢收買收效式微

冷戰時期,西方積累了豐富的間諜戰經驗,其中重點的經驗之一就是現金收買。那時,中央情報局經常能夠成功招募克格勃“鼴鼠”遊說蘇聯官員叛國。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成功地用成箱成箱的現金收買阿富汗軍閥打擊蘇軍,並在“9·11”發生後與塔利班作戰。“9·11”事件後,美國宣布將對提供情報能夠逮捕或殺死“基地”組織領袖的人提供巨額賞金,一號人物本·拉丹和二號人物紮瓦希裏標價高達2500萬美元。

利用這種辦法,中情局在伊拉克有一些收獲:2006年,他們根據一名線人提供的情報炸死“基地”組織領導人紮卡維;聯邦調查局FBI和歐洲執法部門以重金招募到一些線人,並利用這些線人破獲了邁阿密、紐約、倫敦和哥本哈根的恐怖小組。

中情局一度以為憑借金錢的優勢,用這種老辦法摧毀“基地”組織指日可待。但現實卻表明,金錢收買對宗教激進分子收效甚微。

金錢這一誘惑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近乎無用。“基地”組織不斷加強內部防範,越來越傾向於強調用個人和部落忠誠這兩個指標來決定這些人是否能接近“基地”組織領導人。“基地”組織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中央領導層並未受影響,並且還進一步加強了對西方的防範。自從“9·11”事件策劃者哈利德2003年3月在拉瓦爾品第被逮捕後,人們就再也沒有聽到發放賞金的消息。

美歐情報部門已認識到,金錢和其他傳統誘惑根本不能勸說激進分子背叛他們的“宗教事業”。這些辦法可能對“基地”組織外圍的武器提供者、毒品走私犯和敵對的極端分子有效,但卻基本上沒有機會接近“基地”組織指揮鏈條的前端。

某歐洲國家一位情報官員在反省時說,“我們還在堅持冷戰時期的辦法,然而現在的敵人遠比蘇聯人難對付。他們是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靠其信仰而活,並不期望過奢侈的生活”。

間諜滲透難度大

在冷戰末期,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可能沒有想到,這股曾在冷戰時期多次被他們“利用”的勢力,會在十多年後成為西方的對手。而最令西方情報人員頭疼的是,他們發現,利用間諜方式滲透到“基地”組織內部,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首先,美歐等西方國家情報部門麵對的是一個非常有紀律的恐怖組織,“基地”組織十分清楚,他們已經成為西方情報部門滲透的目標,因而采取了複雜的防範辦法。

現在,“基地”新招募的人員訓練一般在其他激進組織的訓練營進行,例如塔利班營地。新招募人員都要經過嚴格的背景審查,一般都要有同情“基地”組織人員的推薦信,加入組織後都有特定任務,很難有機會與“基地”高層人員接觸。據稱,部落和家庭聯係非常重要,其他加入成員則可能受到懷疑。幾年來,“基地”組織已不再招募阿富汗人,因為他們認為阿富汗恐怖組織已經遭到該國情報部門滲透。

其次,歐美等西方情報機構在對“基地”組織進行間諜戰時,重科技輕人力,想要重新調整難度很大。“基地”組織駐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核心部門密不透風,很難對其進行滲透,一個原因就是中情局和FBI缺乏能說阿拉伯語並且能夠控製或招募線人的官員。他們沒有優先發展人力資源,而是將希望寄托在間諜衛星和其他高科技裝備上。但如果沒有人員配合,這些裝備是不可能接近恐怖分子頭目的。

第三,阿拉伯國家和巴基斯坦等國的情報機構忙於應付國內事務和其他威脅,對美國中情局和FBI的幫助也不大。

中情局官員邁克·休伊退休前,曾於1992年至2004年負責中情局本·拉丹工作小組。他說:“中情局曾肩並肩地與埃及和約旦人合作,他們差不多已是最出色的阿拉伯情報部門了,但他們卻未能招募到一個能夠提供有關‘基地’情報的人員。”

此外,西方國家內部缺乏協調溝通,他們的一些做法也進一步加大了對“基地”組織進行間諜滲透的難度。

2008年1月,西班牙警方逮捕了14名準備對歐洲城市地鐵係統進行恐怖襲擊的嫌犯,調查官在法庭上公開宣稱,西班牙警方之所以能查獲此案,是因為一名為法國情報部門工作的巴基斯坦線人提供了情報,這就直接暴露了那名巴基斯坦線人的身份。對此,法國官員十分震怒,被迫撤回巴基斯坦線人,好不容易滲透進巴基斯坦境內恐怖訓練營的努力就此前功盡棄。

西班牙當局對此表示遺憾,但卻表示他們別無選擇,因為他們未能在嫌犯住處發現炸彈或其他證據,定罪主要靠巴基斯坦線人提供的證詞。

另外,西方情報部門也很難對“基地”組織實行“以黑製黑”的辦法。美國和歐洲國家對招募有劣跡的線人都有嚴格限製。例如,中央情報局在1995年明確規定,招募有嚴重刑事犯罪和濫用人權記錄的線人,都要經過特別批準。而且,與這種人合作搞不好會引火燒身。

2008年2月,比利時情報部門雇傭的線人在摩洛哥被捕,並被查出曾於受雇期間在歐洲製造多起謀殺和搶劫案,此案已成為一大醜聞。

西方情報機構不死心

不過,西方情報部門對打入“基地”組織還未死心,他們仍然相信能夠向“基地”組織安插人員。的確,“基地”網絡也有其弱點,該組織需要不斷有新鮮血液補充,這樣間諜就有打入的可能。

2008年3月6日,“基地”組織一名“指揮官”穆斯塔法·阿布·亞茲德在互聯網上發布了一段錄音廣告,稱要招募人員在阿富汗與北約和美軍作戰,特別需要工程師和醫生。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名出生於摩洛哥、為法國情報部門工作的線人曾滲透進阿富汗的兩個恐怖訓練營,並與“基地”組織的幾個高層人員建立了私人關係。後來,他匿名奧馬爾·納斯裏寫了一本名為《聖戰內幕》的書,將他打入“基地”組織的經曆都寫了出來,並於2006年出版。歐洲情報官員承認他曾為情報部門工作,但卻拒絕提供細節。

該書作者透露,線人在南亞打入“基地”組織雖然十分困難,但卻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過去經曆的每一時刻都是挑戰,你必須顯示出對聖戰事業的全身心投入,隻要這樣做了,就能遲早贏得他們的信任。”

正是有些成功的案例,讓西方情報部門不願放棄。可以預料,隻要反恐戰爭一天不結束,西方對“基地”組織策劃的間諜戰不管難度有多大,都會想方設法進行下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傅小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