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任大國不是對某個國家負責
2008年01月03日 環球時報 作者:劉建飛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03/xinsrc_39201050319343432993224.jpg)
2007年3月17日,六方會談朝鮮半島無核化工作組在北京舉行首次會議。工作組組長、六方會談中方代表團團長武大偉主持會議。新華社記者王建華攝
中國的快速發展使世界出現了一股“中國熱”,同時,要中國做“負責任大國”的呼聲也此起彼伏。按說,作為一個實力不斷增強的大國,中國應當在國際事務中做出更多的貢獻,承擔更大的責任。
中國近些年的外交實踐也表現出,中國願意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就拿2005年來說,從對南亞地震和海嘯災區的援助,到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宣布中國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援助的五項重大措施;從對新安全觀的進一步闡釋,到提出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從積極促成朝核六方會談,到提出自己關於聯合國改革的原則、立場,都體現出中國正在扮演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角色。
在美國,近來也出現了讓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的呼聲。美國戰略界經過一場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大辯論後,基本上形成共識:美國應當同一個和平發展的中國合作,而不是對抗。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還提出讓中國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這與“負責任大國”的呼聲不謀而合。
可是,如果仔細分析,可以洞見,美國心目中的“負責任”是有特殊含義的。要“負責任”,不僅不能挑戰現存的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而且還應當事事同美國保持一致,服從美國的“領導”,否則就是不負責任,就是“搗亂分子”。照此邏輯,中國不應當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不應當同美國所認定的所謂“無賴國家”、“暴政前哨”以及其他反美國家保持一定的關係;不應當在國際事務中高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旗幟……
所謂“負責任”,並不應該是隻對某個國家負責,即使這個國家是世界的“老大”。其實,那些將傍住“老大”作為對外戰略最高原則並隻對“老大”負責、甘當別國附庸的國家,本身就沒有一個大國的心態和氣質。
弄清了對誰負責後,就比較容易搞清“應該怎樣做負責任大國”了。對國際社會來說,最重大的事情莫過於實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實際上就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這兩大問題解決了,世界也就和諧了。
所以,“負責任大國”所應擔負的責任首先就是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建設和諧世界上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凡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就讚成,就支持;凡不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就反對,就抵製。援助受災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是國際責任;主持朝核六方會談,維護朝鮮半島穩定,防止核擴散,是國際責任;關心聯合國改革,力爭通過改革維護聯合國的權威與團結,是國際責任;同國際社會一道打擊恐怖主義是國際責任;反對有損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行為,也是國際責任;反對日本右翼勢力歪曲曆史,傷害亞洲人民的感情,為軍國主義招魂,更是國際責任。
做“負責任大國”需要行善舉,當“好人”;但也需要堅持原則,同不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行為做鬥爭。“負責任大國”一定是向整個國際社會負責,同時也是向本民族負責,其對外政策既要麵向整個世界,也要基於本民族的長遠利益。(劉建飛,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國際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