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軍人處處是戰場---新時代的中國軍人劉向軍 zt

(2008-01-21 15:18:10) 下一個
劉向軍:一腔熱血為打贏奠基

2008年01月21日 解放軍報第1版 作者:王一帆 周勇 蔡年遲


  2007年9月10日淩晨,海後軍港機場營房部海防工程處處長劉向軍因勞累過度,倒在了他傾注滿腔熱血的崗位上,年僅37歲。消息傳開,一封封唁電,從軍港、機場、軍營飛到北京。送行那天,原定300人參加,一下子來了700多人。現場,從將軍到士兵,無不眼噙熱淚。

  “軍人字典裏,永遠沒有‘退卻’”

白浪滔天的南中國海,見證了劉向軍的忠誠,考驗著他的意誌。

16年前,劉向軍畢業在即,他奮筆疾書,向學校領導力陳“海防一線需要我”的種種理由……劉向軍如願了,他被分到了負責西沙南沙建設的某工程指揮部,真正的海防第一線。

上南沙的第一天,台風挾著巨浪,猛烈地衝擊著工棚,發出令人心驚肉跳的轟鳴,劉向軍和民工們坐在工棚內,手中緊緊地抓著救生衣。台風過後,火辣辣的太陽又向他們發起了進攻。頂著烈日,劉向軍帶領民工扛水泥、挑碎石。

“不幹了!”因為太艱苦,一些民工提出回去。4天後,運送建材的船來了,民工們抱著行李上了船。望著曬得又黑又瘦的劉向軍,工程總指揮劉布良心軟了:“你也回去吧,後方需要一個備料的!”劉向軍堅決地搖了搖頭:“軍人字典裏,永遠沒有‘退卻’!”他轉身拎起一把大錘就要走。

劉布良一把拉住他的手,驚奇地發現:這手與劉向軍的年齡極不相稱,手背,傷痕累累;手心,老繭重疊,像一把銼刀……

一天中午,台風突襲,碼頭工棚被掀翻。棚內存放著34噸水泥和其它物資,如果被雨水淋濕,直接影響施工進度。危急關頭,劉向軍二話沒說,第一個衝向工棚,拉起帆布遮蓋建材。

“不好!小艇要斷纜了!”劉向軍一個箭步躍向小艇。雙腳剛落至小艇上,係著小艇的纜繩就“嘭”的一聲斷了。劉向軍的身體隨著小艇像蕩秋千似的甩來甩去,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到犬牙交錯的礁石上。

“快拋鋼纜!”劉向軍大吼。接住鋼纜,他死死地抓在手裏……

曆經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小艇脫韁的危險解除了,施工部隊在南沙淺水區的運載工具保住了。劉向軍雙手卻被鋼纜勒得血肉模糊。

“戰場建設質量全優,就是對我最好的獎賞”

2000年,因工作需要,劉向軍被調到海後軍港機場營房部海防工程處工作。

南沙某礁遍布羊角珊瑚,4個施工點分布在礁盤的四角。4個點走一遍需要近10個小時。劉向軍每天一大早就帶著幹糧出發,踏著羊角珊瑚到各個點進行現場查驗,天黑才回到指揮部。20天下來,他帶來的4雙鋼板鞋全部磨破,不得不向戰友和民工們借鞋穿。

某項工程一開工,劉向軍盯著工程進度抓質量監控,先後56次到現場檢查督導。工程竣工驗收時,專家們評價該工程填補了25項國內工程技術空白。大家把劉向軍團團圍住:“向軍你功不可沒,應該給你記功!”劉向軍舒心地笑了:“立功就免了,戰場建設質量全優,就是對我最好的獎賞!”

這是一次工程驗收,劉向軍陪同總部工作組。讓人沒想到的是:一路下來,劉向軍竟“胳膊肘向外拐”,一會提示工作組這沒驗到,一會提醒工作組那要注意……

有人拉他袖子:“萬一驗出問題,你就不怕查找你的責任?”

劉向軍說:“怕,但又不怕!老想自己的得失就怕,多想肩負的使命就不怕!讓工作組全麵驗收,既是對上級負責,更是對戰鬥力負責!”在他的建議下,工作組在計劃驗收的項目之外,增加了8個項目,驗收時間增加了2天。

“與其躺著活5年,不如豁出命來幹一年”

2005年國慶長假,長期忙碌的劉向軍破天荒答應妻子回老家。10月1日上午,全家人高高興興地踏上了開往撫順的火車。

“到了!到了!再過兩個小時就到家了!”劉向軍高興得像孩子似的。這時,手機響了。接完電話,他愧疚地對妻子說:“部裏有事,我得馬上回去!”

劉向軍中途下車返京,這是他惟一一次打算休長假,卻沒有休成。

2006年初,劉向軍經常夜間流鼻血,部領導幾次安排他住院,同事和家屬反複勸他到醫院去查一查,他怕耽誤工作,一拖再拖。

2006年3月20日,劉向軍發高燒,部領導硬是把他送到了醫院。主治醫生劉向群告訴他,病情已經很嚴重,肝部也開始硬化,要他注意休息。

劉向軍依舊剛強,內心的波瀾誰也沒有察覺。他悄然在筆記本電腦上寫下:“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厚度,與其躺著活5年,不如豁出命來幹一年……”

他要求出院,醫生拒絕了。一連幾天,他強打精神,裝著沒事兒似的對醫生說:“我感覺好多了!”醫生對他觀察幾天後,以為病情穩住了,開了一些藥,就讓他出院了。

有人勸他:“你這是何苦啊!”劉向軍說:“時不我待啊!能往前搶一天是一天!”

“假如有來生,我依然選擇萬裏海防線”

2007年8月22日,南國某軍港,海軍在此召開某項工程總結表彰大會。

劉向軍來了,他明顯比以前黑了、瘦了。

登台領獎後,劉向軍沒有立即返京。某洞庫返潮和排水問題讓他放心不下:“工程直接關係到戰鬥力,絕不可留下一絲隱患,洞庫存在的問題解決不完我不走!”

8月25日,劉向軍走進洞庫查看現場。在洞壁與山體岩石的夾縫中,一片漆黑。他順著管線通道一點一點地爬,一寸一寸地摸,直到將冷卻循環水管道係統全部摸遍。

出來時,他臉色蠟黃、嘴唇青紫、呼吸急促,大家勸他休息,他卻踉蹌著準備去鑽通風管道,向上攀了幾步,鼻孔就流出鮮血,被大家硬架了出來。

兩天後,劉向軍又一次不顧大家勸阻,鑽進洞庫,掙紮著摸上爬下整整一個下午。終於,洞內返潮的原因被他查明:山體泉水中碳酸鈣凝集阻塞了過濾水道……

8月27日,劉向軍發著低燒,渾身被虛汗濕透,他拖著病體主持召開論證會。經專家會診,解決洞庫通風降濕方案拿出來了。

返回北京後,劉向軍依然幾乎每天加班。當他把自己起草的《海軍戰備工程綜合保障效能評估》等5份重要文案送到部領導的案頭時,部領導禁不住讚歎:“好快呀!”

9月9日是星期天,劉向軍像往常一樣到辦公室加班。中午妻子打電話催他回家吃飯,他對妻子說:“我正在處理急件,午飯請駕駛員送過來吧。”

下午,妻子又來電話:“兒子發燒了,哭著要找你!”劉向軍說:“我正忙得脫不開身,你先哄哄!”

晚上8點左右,劉向軍才回到家。嶽父說:孩子已送到門診部了,高燒39.2℃。劉向軍匆匆趕到門診部,妻子長歎一聲:“你總算來了!”劉向軍吻了吻孩子滾燙的額頭,淚水在眼裏直打轉轉。走出輸液室,他又走進辦公室。

晚上10點左右,劉向軍的頭突然劇痛。10日淩晨1時許,頭痛折磨得劉向軍再也受不了,他吃力地給營建辦副主任李誌打電話,聲音斷斷續續:“老李……我身體……不好……你到辦公室來幫……幫我一下!”

李誌以最快的速度送劉向軍去醫院。路上,劉向軍開始大口大口地吐血。醫生診斷為肝硬化失代償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在搶救過程中,劉向軍從昏迷中醒來,對著聞訊趕來的戰友說:“處裏的事很多,你們趕緊回去吧。”

2007年9月10日17時28分,劉向軍永遠離開了他執著熱愛的工作崗位。

整理遺物,戰友們看到劉向軍生前最後一篇日記上寫著:“假如有來生,我依然選擇萬裏海防線……”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