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華軍事專訪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秘書楊風安 zt

(2008-01-19 03:49:32) 下一個
新華軍事專訪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秘書楊風安

2008年01月18日 新華網


楊鳳安在新華軍事訪談現場


主持人:
統帥是一支軍隊的靈魂,作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最高指揮員彭德懷元帥,被斯大林稱為當代的天才軍事家。那麽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彭總究竟是如何指揮作戰的呢?

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嘉賓,就是當年誌願軍司令部辦公室的副主任,跟隨在彭總身邊的軍事秘書楊鳳安同誌,楊老您好!

楊鳳安:
你好。

主持人:
您是什麽時候跟在彭總的身邊,做他的軍事秘書的呢?

楊鳳安:
我原來在十九兵團,到了解放戰爭後期,進軍西北的時候,十九兵團歸彭老總指揮,到了西安以後,我就調到彭總身邊,做他的秘書。

主持人: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您都在彭總的身邊嗎?

楊鳳安:
從一入朝開始,一直到停戰簽字,我一直跟在彭總身邊。

主持人:
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前,我們黨中央作出參戰決策的時候,彭總當時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


楊鳳安與主持人在演播室現場


“大不了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

楊鳳安:
中央政治局常委反複討論是否出兵的問題。當時國內的情況是解放戰爭剛剛勝利,百廢待興,所以大家在討論當中,有不同的意見,這是正常的。毛主席傾向於出兵朝鮮,他要聽取大家的意見。但是討論的時候,1950年10月4號彭老總在西安正在開會,北京去了一架飛機,說有緊急問題,讓他馬上回京,會也不要開了。當時他沒有考慮到是出兵朝鮮的問題。因為當時解放大西北,他正考慮大西北的建設問題,所以他當時就帶著一個管地方工作的秘書就來了。

到了北京以後,中央正在開常委會,在那個會上,大家還是有不同的意見。他聽了意見以後沒有發言。回到北京飯店以後,那一夜彭老總沒怎麽睡,翻來覆去的,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後來還是覺得出兵比不出兵好。

所以到第二天開會的時候,彭老總就表明了出兵有利的思路。他說大不了我們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打完了以後,再建設。所以這樣就堅定了毛主席出兵援朝的決心。

主持人:
也就是說,在這個艱難的決策過程當中,彭總發揮了重大作用?

楊鳳安:
彭總確實是發揮了重大作用。彭總講完了這些之後,毛主席就馬上說,彭總表明態度以後,他心裏有底了,所以決定出兵。

彭老總就在跟前呢,毛主席點他的將了。彭總說他服從黨的決定,服從組織決定。這樣10月8號定了以後,彭老總就被任命為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主持人:
當時彭總是什麽時候入朝的呢?


彭德懷在朝鮮戰場前線視察(資料圖片)


冒著雨雪,彭總第一個入朝

楊鳳安:
當時是1950年10月19號黃昏,那個時候正在下小雨,天氣陰沉得很。我們入朝以後,逐漸開始下小雪。

彭總是一個戰略指揮員,向來就是深入第一線,了解第一手材料,所以他當時是冒著嚴寒走在部隊前頭,有我,還有兩個警衛員,後邊跟一輛大卡車,帶著一部電台,還有幾個報務員和譯電員,就這樣過江了。

主持人:
也就是在我們部隊的前頭提前就過江了?

楊鳳安:
對,我們誌願軍部隊正在行動,彭老總帶著我們幾個在部隊前頭就過來了。那個時候彭老總急著見金首長(金日成),也不管空中敵機到處轟炸,就這樣過來了。

金首長介紹情況的時候,朝鮮人民軍主力還在三八線以南,還沒有完全回來,被美軍隔到敵後了。敵人那個時候就肆無忌憚的,如入無人之地,甚至以整連的兵力分頭沿著公路向鴨綠江邊前進。

主持人:
當時彭總進入朝鮮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冒著很大危險?

楊鳳安:
當然是。當時我們估計朝鮮人民軍還有一道防線,可是我們進去以後發現,這道防線已經沒有了。我們部隊進去以後,實際上已經在敵人後邊有50、60公裏了。也就是說彭總進到朝鮮之後,實地考察了,才發現當時朝鮮戰場的真實情況。

主持人:
我看到有些史料講,彭總在進入朝鮮之前,當時中央已經有一個作戰方案了?

楊鳳安:
是的,後來彭總到了現場之後,根據現場的情況,又改變了這個作戰方案。

主持人:
最初的方案是什麽樣的呢?

楊鳳安:
最初我們在北京確定的方案,是部隊先進到新義州、德川以北的山地,先組織防禦,然後打起一個小的殲滅仗,取得經驗以後,奪取平壤。

但是彭老總進入朝鮮的時候,朝鮮人民軍的防線已經不存在了,我們沒辦法進到那兒了,所以彭老總根據地形,審時度勢,改變了方案。

彭老總起草電報以後很著急,趕快和金首長見麵,了解情況。我們在前麵開著小車,結果後麵的大卡車跟不上,掉隊了,他們還險些被敵人俘虜了。

起草電報以後,發不出去。跟軍委聯係不上,跟毛主席、跟部隊也聯係不上,彭老總這個時候是很著急的,但是作為一個戰略指揮員,他也是非常鎮定的。到了下午4點多鍾,這個電台才到,電報才發出去。到了第二天,我們的先頭部隊四十軍118師鄧嶽帶著部隊才趕到。

我那個時候也很著急的,我老向咱們國家這個方向看,看著看著,路口就出現了咱們誌願軍的服裝。彭老總見到他們以後,是非常高興呀,還給他們倒水,讓他們喝水,然後他把起草的電報,給118師張政委和師長鄧嶽看了。兩個人看了以後,彭老總交代,你們要打好出國的第一仗。現在情況變了,你們進到溫井這個地區隱蔽起來,敵人已經過去了嘛,後邊再來了敵人以後,就可以把它掐斷了。所以第一次戰役實際上是打了一次伏擊性的遭遇戰。當時彭老總指示部隊晚上行軍,天快亮了就停下來,所以我們20萬軍隊敵人沒有發現。結果一開打,敵人就被打得暈頭轉向。

主持人:
楊老,當時您跟著彭總剛進到朝鮮的時候,接觸過美軍嗎?

楊鳳安: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我們以後是發現了美軍,但是他們沒有發現我們,因為他們在大路上走,我們在山溝裏隱蔽著。那時候金首長也沒有電台,也沒有部隊,所以情況是很危急的。

彭總根據這個情況,改變戰略,在運動中分別殲滅敵人,叫部隊組織汽車把司令部運到妙香山地區,那是敵人東西兩路的一個界限,中間有80裏的一個空隙地,那裏沒有敵人。彭老總就起草了這麽一個電報,毛主席當時同意了。這一仗一開打,敵人稀裏糊塗就退到清川江以南了。本來當時還可以繼續打,但是彭總命令停止追擊。

主持人:
為什麽要停止追擊呢?


彭德懷與金日成在朝鮮戰場(資料圖片)


停止乘勝追擊,釣魚清川江

楊鳳安:
彭總的智慧就在這裏。一個原因是我們主力沒暴露,敵人沒發現;第二個原因就是,進一步驕縱敵人,將計就計,誘敵深入。

當時麥克阿瑟是想感恩節11月23號之前占領全朝鮮的,我們這一次戰役粉碎了他的計劃。但是麥克阿瑟經過仁川登陸之後就驕傲了,頭腦膨脹了,所以彭老總估計他還會繼續派兵過來。後來在聖誕節的時候,他果真就派來了一個連。所以當時我們初戰告捷之後,彭老總命令停止追擊,後退20來公裏,主要就是要進一步誘敵深入。

主持人:
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在我誌願軍的曆史上,應該說是打的很漂亮的一仗了?

楊鳳安:
對,第二次戰役扭轉了朝鮮戰局。第二次戰役是分東、西兩線,以西線為主。西線六個軍,以42、38軍兩個軍為主力。用戰役戰術迂回到敵人側後,也就是說38軍進入到山樹裏、龍源裏,把敵人卡住。

實際上這次戰役,主要殲滅的敵人是南朝鮮的近2個師,偽2師基本上失掉了戰鬥力,美7師也受到了重大的打擊。

主持人:
當時彭總是怎麽樣來設計和規劃第二次戰役的呢?

楊鳳安:
當時彭總估計麥克阿瑟還會發起攻擊,所以我們就後撤,我們驕縱敵人,使他更加地焦躁;另外我們還有一些小部隊,故意丟掉一個小鍬、小鎬,甚至把背包行李都丟了,敵人一看,更加覺得我們沒有什麽戰鬥力。這就叫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因為第一次戰役,38軍在熙川也想插到敵後,如果是那樣的話,第一次戰役收獲的成果肯定就更大。所以第二次戰役,彭總就用兩個軍插到敵後去。

主持人:
當時插入敵後要插到多深呢?

楊鳳安:
100多華裏。

主持人:
這麽大的部隊,沿著這樣的一個地形,插入敵人縱深這麽遠,其中的危險性,彭總當時考慮到沒有呢?

楊鳳安:
當然考慮到了,他非常著急。38軍113師一夜一天沒聯係上

38軍113師突然失蹤

主持人:
為什麽呢?

楊鳳安:
因為38軍插入敵後的時候,電台不能發報,如果發信息的話,敵人就發現了,所以沒發電報。

還有一個原因,38軍插到敵後以後,走了一夜。第二天天明,113師的師長指揮部隊丟掉裝備,偽裝成為敵人的軍隊。敵人的飛機正鋪天蓋地飛著,誤認為我們這個部隊是他的部隊了,所以我們部隊就沿著公路,一下插到了山樹裏、龍源裏,比敵人提前5分鍾。如果再晚一點,敵人就可能退回去了。

主持人:
我們現在看抗美援朝很多史料的時候會發現,許多部隊基本都是白天隱蔽、晚上行軍?

楊鳳安:
對。

主持人:
113師的穿插行動,實際上是白天完成的?

大搖大擺的穿插行動

楊鳳安:
對呀,他們把偽裝都丟了,大搖大擺地走,敵人的飛機誤認為是南朝鮮的部隊,所以敵機轉了幾圈以後就走了。這一個白天我們部隊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主持人:
可是當時113師已經把它的電台關閉了,和我們的總部沒有聯絡,這時候你們應該是很著急了?

楊鳳安:
這時候彭總當然著急呀,彭總和解方參謀長都蹲在電台那兒,跟電台台長一起聽信號。結果113師插到山樹裏的時候,發了一個信號,也沒說到了哪裏,發來以後,通信處長一查坐標,結果已經到了山樹裏了。這個關鍵性的一招成功了,彭總才放了心。

主持人:
據說在整個戰爭期間,彭總最高興的時候,就是收到了二次戰役勝利消息的時候。

楊鳳安:
38軍插到了山樹裏,打了一天一夜。兩天以後,38軍來了一個戰果的電報,匯報繳獲了多少汽車、坦克,彭總一看非常高興,他就親自起草了一個嘉獎令,表揚他們,希望他們再接再勵。叫我送電台去發,彭總又把電報拿回來,看了看,他親自拿起筆來在電報後麵用毛筆寫了一行字“中國人民誌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後來韓副司令員他們看了,都感到很驚訝,誇獎一個軍萬歲,這是第一次。38軍“萬歲軍”這個稱號,就是從這個時候來的。

主持人:
二次戰役打的這麽好,接下來應該是我們一直追著美軍打下去了?

楊鳳安:
二次戰役打了以後,我們就已經把敵人打殘了,它已經退到三八線以外,等於和我軍一下脫離接觸了。

主持人:
二次戰役打完之後,您到戰場上去看過嗎?

楊鳳安:
看過。

主持人:
當時打完仗的戰場是什麽樣的情形?

楊鳳安:
一千多輛汽車,都在馬路上,敵人的一些物資堆積得到處都是,那些都是繳獲的戰利品。

主持人:
二次戰役結束之後,到了三次戰役的時候,彭總當時又是怎樣的一個決策過程呢?

楊鳳安:
彭總當時就考慮,他準備以後再突破三八線,因為當時二次戰役之後我們的部隊需要修整和補充。但是當時考慮到政治上的需要,要乘勝一下把它拿下,所以還是發起了第三次戰役。

這個戰役的決心是穩紮穩打,占領漢城。在第三次站役開始打的時候,敵人就出現了部署上的錯誤。敵人把南朝鮮軍放在第一線,美軍放在第二線。這樣一打,南朝鮮軍隊一下子就垮了,美軍也沒辦法,也就隨著垮下去了。我們一下子打到37度線,占領了水原。在戰爭中,指揮員在勝利麵前頭腦要冷靜是十分關鍵的。彭老總在乘勝追擊的時候,叫部隊停止追擊,主力後撤,準備敵人的反擊。

主持人:
那麽當時彭總發出這樣的命令之後,大家能理解嗎?

勝利麵前止步,眾人不解

楊鳳安:
我們這些彭總身邊的人能理解,但是很多人不能理解,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彭總的雄才大略了。

實際上敵人是有準備、有組織的撤退,他們準備在大田、大丘這一帶建一個防線,在我們進到那裏以後,我們的戰線就拉開好幾百公裏了,在這個時候,敵人想來第二次仁川登陸。彭老總在關鍵時刻總是能識破了敵人的野心,為什麽他下令要停止追擊?如果這一次我們追下去,會很危險的。因為我們後邊部隊還沒跟上來,還都在西南、山東這些線上呢。

主持人:
也就是說第二線部隊還沒完成集結呢?

楊鳳安:
所以說彭老總是深謀遠慮。打了這幾仗以後,麥克阿瑟就敗在彭老總的手下了。

主持人:
當時彭總下令部隊停止追擊之後又發生了什麽呢?

楊鳳安:
當時打了幾次戰役以後,從領導到戰士,大家頭腦都有點發熱了,認為應該一鼓作氣,把敵人趕下海去。

在第三次戰役結束以後,誌願軍開了一個中朝高級幹部會議,總結經驗。在這會議之前,蘇聯駐朝鮮大使拉佐瓦耶夫去致詞,他說古今中外,沒看到過在勝利麵前停止追擊的。彭老總就給他分析了敵我的情況,說敵人雖然遭幾次打擊,但主力還沒完全消滅了,他們還有海、空軍優勢。再說我們部隊打過這幾仗,需要恢複和補充,特別是戰線拉得這麽長的,我們補充更困難了。分析了情況以後,拉佐瓦耶夫大使還是搖頭。後來也不知道這個情況怎麽反映到斯大林那裏了,斯大林就寫了個電報,說一切由彭德懷做主,說彭德懷是久經考驗的天才軍事家。彭老總的天才軍事家的稱號就這麽來的。

主持人:
那麽後來實際的作戰情況,是不是也證明了彭總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楊鳳安:
當然。1951年1月25號我們部隊撤回來了,27號敵人就開始進攻,如果之前我們再繼續追下去就麻煩了。事實證明,彭總這個決定非常正確。彭總在指揮上運籌帷幄,每一仗都是勝敵一籌。我們以那樣落後的裝備,戰勝這樣強大的敵人,彭老總高超的指揮藝術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主持人:
後來我們在進攻漢城的時候是背水作戰,後麵就是漢江嗎?

楊鳳安:
是的,後麵是漢江南岸。

主持人:
彭老總當時用什麽樣的策略對付敵人這種攻勢呢?

楊鳳安:
彭老總是有準備的。因為我們那個時候的部隊打得特別艱苦,38軍有的一個連就剩一、二十個人了。在這個時候,彭老總改變了方針,我們采取運動防禦,就是間接抗擊,我們以空間換取時間。在這個時候,彭老總回了北京一趟,我是跟著彭老總一起的。我們在2月19號回到北京,3月初再回去朝鮮。彭老總到北京主要是將朝鮮戰場的情況向毛主席匯報,建議不用速勝的策略。這個時候就部署了第四次戰役,我們間接抵抗、遲滯敵人,準備第二梯隊到達後再進行反擊。所以四次戰役打了將近一個月,敵人也傷亡了好幾萬人。

主持人:
當時彭老總是怎麽對戰場形式作基本判斷的?

楊鳳安:
彭老總根據敵我情況作了整體判斷,抗美援朝這個戰場必須要持續打,速勝是不可能的,要在持續當中,不斷地消耗敵人。在2月19號晚上,彭老總到金日成那兒去,兩人確定了以後的作戰方針,就是持續作戰的方針。主持人:我們現在研究抗美援朝戰爭史發現,好象從中間一下子就一分兩段了,前麵一段是運動戰階段,後麵就成了陣地防禦了,那麽這個轉換是怎麽樣一個過程呢?楊鳳安:這四次戰役運動防禦結束以後,第二線部隊都上來了,就發起了第五次戰役。本來這次戰役是可以打好的,但是因為我們19兵團和3兵團新進去,沒經驗,所以我們消滅的敵人和我們自己的傷亡都很大,但是粉碎了敵人兩邊登陸、向北推進這麽一個計劃。打完了以後,實際上雙方力量是旗鼓相當的。美國想向北進,再想占領別的地方已經不可能。但是我們想著把敵人打敗,整個解放朝鮮,也不行。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美國和聯合國提出停戰談判,在談判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轉入38線附近陣地防禦了。

主持人:
在進入陣地防禦階段之後,曾經有一個很形象的戰術,叫做“零敲牛皮糖”,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毛澤東與彭德懷在中南海(資料圖片)


零敲牛皮糖,領袖人物的創舉

楊鳳安:
如果我們一下子包圍敵人一個師、一個團,那我們一個夜晚都不能戰鬥,第二天敵人來了飛機,地麵坦克一接應,它又可以跑出去了,在第五次戰役的時候這樣的情況挺多的。

在這個情況之下,毛主席就提出來了,我們打敵人一個軍的時候,最多殲滅它兩個營,這樣小口小口的,一點一點地吃掉敵人,零敲牛皮糖指的是這樣的打法。

在陣地防禦當中,我們誌願軍是越來越主動。彭老總這個時候就確定了一個方針,那就是談判要認真地談,戰場上要積極地打,以打促談。

開始談判的時候,美國是很驕傲的。要求我們後撤12000公裏,要我們從38線附近撤到元山、德川、新義州這一線。當然我們要反對,所以就停止談判了。緊接著李奇微發動了夏季、秋季攻勢。夏季攻勢是在東線,打了50來天,敵人傷亡很大,打出個傷心嶺了,就是傷亡了一大堆,也沒有怎麽前進。

西線是在馬良山,我們64軍陣地,也打了很長時間,把敵人部隊都消滅了,它寸土未得。在那個時候,我們就發明了貓耳洞,然後又改成地道。貓耳洞開始是挖洞子,以後是兩個洞子連起來,最後幹脆就是地下長城、地道。在這以後我們是越戰越強了。

彭老總的方針是談判當中,誰不老實就打誰。李承晚不老實,我打南朝鮮軍,美英軍不老實,我打你美英軍。這時候我們不打則已,一打就趕緊給它殲滅。所以在這一階段,我們是越來越主動,敵人越來越被動。

本來談判在1953年4、5月間已經很順利了,彭老總準備6月份簽字停戰的。但是李承晚破壞談判,所以彭老總這時候向毛主席建議,我們晚停戰一個月,再給李承晚一個懲罰,所以就有了最後的金城反擊戰。

主持人:
這個期間好象彭總一度回國了?

彭總染疾,突然回國

楊鳳安:
1952年4月份,彭老總身上長了一個包,越來越疼。大家很擔心,就給毛主席給軍委發了一個電報,毛主席和周總理讓他回去,他不聽,說這種小毛病死不了人。最後毛主席派了衛生部長親自到朝鮮去。後來1952年的4月份彭老總回北京了。回來以後,到醫院檢查不是惡性瘤,很快就可以好了,就留下彭總管軍委的日常工作。但是他還指揮朝鮮戰場,停戰簽字的時候,他得去,因為他一直是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主持人:
到了金城反擊戰的時候,彭總又重新回到朝鮮戰場上了?

楊鳳安:
對,彭總當時是在平壤,說再給李承晚一個懲罰,要殲滅他一萬五千人。實際上這一仗,是殲滅了他七萬多人,超過預計的五倍。打完了這仗以後,不但李承晚老實了,美國也老實了。在談判桌上,我們提出什麽條件來,他們都同意。到最後簽字的時候,有記者問克拉克有什麽感受?他說他是曆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戰爭勝利的停戰書上簽字的美國指揮官。彭老總在簽字的時候,也發表了肺腑的感言,他說我們在戰場上正準備就緒,還沒有給敵人很大的殺傷就停止了,感覺可惜。

主持人:
也就是說如果停戰協議再晚簽幾天的話,可能我們還會給敵人更大的殺傷?

楊鳳安:
對呀,還可以有更大的殺傷。彭老總說,為了和平,在這個時候停戰,人民還是滿意的。

主持人:
我們在一些文學作品上看到,彭老總性格很耿直,脾氣也是很暴躁,您感覺是這樣嗎?

楊鳳安:
我做彭老總的軍事秘書有五、六年的時間,感覺他沒怎麽發過火。彭老總非常愛護下級,愛護士兵,簡直是愛兵如子。但他對高級幹部要求嚴,他總說高級幹部指揮前邊人馬,如果指揮不好,就要犧牲一大堆人,人家父母把年輕的孩子交給我們,我們要負責。他是出於這樣的愛心。

主持人: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正是彭德懷元帥以他過人的軍事指揮藝術,率領誌願軍將士,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為我們贏得了勝利與和平。

感謝楊鳳安同誌的精彩講述,再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