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地野戰48小時:轉型 zt
(2008-01-17 15:23:31)
下一個
高寒山地野戰48小時:轉型
2008年01月17日 新華網 來源:《解放軍生活》
初夏,大涼山海拔3000多米的成都軍區某合同戰術訓練場依然寒氣沁人,某團信息化條件下邊境反擊戰鬥演習如火如荼。擔任藍軍和演習總導演的軍區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一邊運用多種信息手段與部隊頑強對抗,一邊運用部隊演習評估係統對演習進行定量評估……
8年亮劍,8年思變,基地成立至今,走出一條全新的訓練轉型之路。他們赴雲南、下重慶、進西藏,當好部隊磨刀石,先後成功組織14個師旅團檢驗性演習考核,保障了15萬餘人(次)的基地化訓練,使部隊戰鬥力發生質的躍升。
使命感催生訓練新思路
8年前的春天,基地成立。他們建成一座含6個訓練廳、1個導調大廳的導調大樓,搭建了12個網絡係統,綜合信息平台具有當時全軍先進水平。此時,基地初步具備組織整師整旅進行合同戰術演練的水平。然而,那年到基地訓練的卻隻有為數不多的兵種部隊,他們來的主要目的僅是依托基地的訓練場組織實彈射擊。高標準組建的基地,卻成了單一的訓練保障機構,這種局麵讓基地黨委一班人徹夜難眠。等任務也是一種失職,我們不能坐等部隊上門,要主動向上級要任務。黨委會上,基地司令員張培敏的一席話讓大家產生共鳴。接著,一份組織某師進行檢驗性演習的報告上報軍區。
這年10月,經軍區批複同意,某師信息化條件下實兵實裝實彈檢驗性演習在大涼山上演。演練一開始,調理員輕點鼠標,一份份敵情通報、調理文書發往紅軍指揮中心,令紅軍指揮員應接不暇。演習下來,這個師的師長深有感慨:這次演練真像打仗,好多年都沒有搞過這種實戰化訓練了。演練結束了,但留下來的思考還在延續。基地司令員張培敏在總結會上說:這次演練回答了兩個問題:一是基地完全有能力有條件組織集團軍以下部隊進行合同戰術演練;二是基地化訓練能真正練部隊、出戰鬥力。一場演練推動的是一次思想解放。從此,多兵種聯合訓練、一體化指揮等觀念深入人心。基地也由單一的訓練保障機構變成逼部隊成為戰場利劍的磨刀石。
現代訓練呼喚科學評估
米數、秒數、環數……這一直是過去考核部隊的慣用指標,然而對於合同戰術訓練來說,考核的內容、對象等更加廣泛和複雜,評估的難度要大得多。如何對一支部隊的戰鬥力進行客觀的評估,這一直是困擾基地的一個難題。
以往基地考核評估部隊,導調人員憑借個人經驗打印象分。總結講評時,大多采用大部分、大多數、一些等模糊詞匯,這種演習評估,定性成分多,定量成分少,不僅結果難以令人信服,也使部隊難以看清自己的短板。
2004年,總裝和某軍事院校聯合研發了一套部隊演習評估係統,這對基地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們立即選派骨幹遠赴北京取經。半年後,基地幹部對係統操作和考核的內容、標準爛熟於心。
這年夏天,基地首次運用該係統對某師戰鬥力進行評估。他們組成一支約40人的導調隊伍和信息采集小分隊,遠赴部隊駐地,對部隊從營區的戰備轉級,到遠程開進演習地域,以及整修戰鬥進程進行全程導調和評估。伴隨演習進程,信息采集小分隊分布在各個演習單元,進行緊張的信息采集工作。他們通過聽、看、問、錄、查等方法,對部隊演練行動的信息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係統輸入。導演部通過數字集群、無線網等技術手段,進行隨機采集。整個演習他們共采集到3200多條演練信息,為全麵、客觀、公正評估部隊作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這些數據經過係統綜合處理,形成了部隊整體作戰能力的量化成績。這也是全軍第一家運用演習評估係統對部隊演習進行定量評估。
質量建設納入戰鬥力體係
去年7月,軍區在基地首次組織4個師遠程網上戰術作業。這天早晨,演練即將開始,前來觀摩的軍區首長和專家入座導調大廳,千裏之外的參演部隊實況通過網絡傳輸到基地。突然,顯示屏圖像消失,大廳燈光熄滅。不好,停電了!擔任總導演的張司令員心頭一緊。保障人員忙著查線路、看設備,足足用了10分鍾時間才排除故障,恢複供電。原來是一個空氣開關老化導致電路短路。一個小的失誤導致演習推遲,演練結束後,基地進行深入反思,發動大家查原由、擺教訓。不少人說,組織這樣大的活動,發生點小插曲,犯點小錯誤在所難免。針對這種錯誤難免論,基地開展討論,讓大家明白一個細節上的失誤可能導致一場戰爭失敗。基地黨委形成共識:加強質量建設勢在必行!他們很快出台了加強質量管理體係建設的決定。為此,他們組建了質量建設辦公室,請專家做輔導報告,廣泛借鑒外單位的先進管理經驗。經過半年的集體攻關,一份基地加強質量管理體係建設的報告形成。基地按照這個規劃,逐項落實,逐步推進。如今,每一名官兵都牢固確立了細節決定戰爭勝負的觀念,精細化管理、把小事做細,把細節做到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等先進管理理念付諸實踐。綜合信息網絡係統是組織演習的重要平台,基地曾有幾次演習都因該係統零部件損壞受到幹擾。質量管理實施後,他們嚴格落實定人、定崗、定責任、定標準製度,對網絡係統的操作、日常檢測、維護保養與改造升級等細小環節進行全員額、全過程、全時段和全方位的嚴格規範,保證該係統時刻保持良好狀態。在去年組織幾次重要演習中,該係統沒有發生過絲毫差錯。基地政委任進喜欣喜地說:質量管理體係讓我們初嚐甜頭,下一步基地將把質量管理體係引入戰鬥力建設的方方麵麵。
在敗的積累中實現勝的質變
筆者近日參加了基地的一次演練總結。30頁的演習講評稿,23頁是講問題,令雙方的指揮員如坐針氈。像這樣充滿火藥味的講評,基地的每場演練都概莫能外。正如基地指揮員常說的,演練就是為了挑毛病、找問題,敢於揭短亮醜就是為明天在真正的戰場上不出醜。隨手翻開基地的一份演習講評記錄,挑出的問題躍然紙上:指揮員定下機動與防禦決心時,缺少陣地編成要素;部隊機動中無應對電磁幹擾的預案,通信聯絡中斷,指揮員的命令不能傳達到部隊;炮兵群陣地火力配置過於密集,如此等等,全都是指名道姓,一針見血。不僅如此,基地還把每一場演練的錄像評估資料製作成光碟,送給參演部隊,幫助他們在每次演習過後進行戰例分析,用實戰的尺子查找平時訓練的短板,使自己一步一步提高。
某師在總結時這樣分析自己的敗因:我們關在營房裏想出來一些絕招、鮮招,在演示場博得一些彩頭,就盲目認為戰鬥力水平提高了,結果到基地就吃敗仗,現在看來,閉門造車、圖好看搞出來的東西,是經不起實戰檢驗的。一段段戰例回放,一番番思想交鋒,讓屢受挫折的官兵們眼睛更亮,思路更清,一係列帶著新思路的補短舉措相繼出台。幾年過後,當這些部隊重新踏入基地應考時,從戰法應用到指揮手段,從行動方式到思想觀念,都已發生了深刻變革。
推動練兵向明天的戰爭對接
在組織部隊進行基地化訓練中,這些年他們積累了不少經驗,榮譽、掌聲也紛至遝來。然而,黨委一班人卻沒有陶醉,他們站在軍事變革的浪尖上,思考著一個重大的課題:軍事訓練正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部隊演習和訓練不能在昨天的模式裏作簡單重複!
這一年,某師實兵檢驗性演習以未傷一兵一卒而取得圓滿成功,人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然而基地黨委一班人卻高興不起來,他們在想:這場演習離實戰到底有多遠?隨後,一場導調手段的變革拉開序幕。他們依托基地現有的信息優勢,自籌100多萬元資金與某科研所合作,不到一年就成功研製了移動導調係統,實現傳統導調向全程導調轉變。這是基地組織演習導調的又一次超越,這年,他們抽調幾十名導調骨幹,遠赴雲南深入某師部隊實施全程導調。設在營區的導演部一聲令下,演習正式開始。毫無準備的師指揮員緊急召開作戰會議,首長機關快速搜集情報信息,部隊迅速戰備轉級。正在緊張時刻,藍軍強大的空中火力打擊、遠程精確打擊鋪天蓋地襲來,使紅軍防不勝防,喘不過氣來。接下來的遠程機動,藍軍不放過一個戰機,不分晝夜地對紅軍實施猛烈的立體打擊,電磁襲擾和網絡攻擊更是從不間斷。部隊快速機動到預定地域後,立足未穩又遭敵一陣猛烈攻擊……這場演練,讓紅軍指揮員感慨萬千:沒想到基地下手又快又狠,這種全程導調讓我們如臨實戰,不敢掉以輕心呀!近年來,基地運用這套移動導調係統,下重慶、進西藏、赴阿壩,全麵考核了一支支部隊,極大提高了部隊戰鬥力。這種全新的演習模式被官兵們稱為全時空、全天候的移動戰場。 《解放軍生活》/舜 堯 楊三平 院 浩 李 芸 趙丕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