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專家:台海局勢敏感 美軍高官到中國摸底 zt

(2008-01-16 15:10:51) 下一個
專家:台海局勢敏感 美軍高官到中國摸底

2008年01月16日 中國評論新聞網


  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此行,一是談台灣問題,二是繼續構建中美戰略互信,其中又以台灣問題更為緊迫。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才隔了8個月,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蒂莫西·基廷就匆匆開始了他的第二次訪華行程。

  據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透露,基廷一行將於1月13日至16日訪華。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廣州軍區和外交部有關領導將分別會見基廷,幷就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台灣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廣泛交換意見。

  時隔8月再次訪華

  
“懂軍事,更懂外交。”這是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對基廷的評價。

  據了解,基廷一行將訪問北京、上海和廣州,與軍事科學院研究人員座談,幷參觀有關部隊和院校。

  這次訪問是基廷就任以來第二次訪華,去年5月他曾訪問北京和南京。當時基廷受到了中國軍政界的隆重接待,還特意參觀了在南京紫金山東麓的南京軍區第179旅。南京軍區,在外界看來,是中國軍方應對“台灣獨立”的重要地區。

  如果說基廷通過去年5月的訪問,與中國軍方建立起聯係,初步了解如何與中國軍方打交道的話,那麽今年1月13日開始的二度訪華,“表情嚴肅、說話直率”的基廷將會做出怎樣“直爽”的會談?

  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邱震海去年6月曾經獨家專訪過基廷。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基廷此行,一是談台灣問題,二是繼續構建中美戰略互信,其中又以台灣問題更為緊迫。鑒於陳水扁之前操弄政治的曆史,在未來兩個月的時間裏,他究竟又會使用什麽計謀來操縱選舉?在這方麵,‘共同管理’台灣海峽的中國和美國,其實都存在著同樣的擔心。”邱震海還進一步分析說,盡管中美雙方對彼此都有戒心,但隨著台灣“大選”的臨近,中美軍方的溝通和交流也會趨於頻密。

  軍事科學院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因時間問題,我不準備參加基廷在軍事科學院的會談了。”但如果有機會,他會問基廷一個問題,“台灣當局搞公投越陷越深,一旦跨過兩岸紅線,大陸將堅決動用《反分裂國家法》。請問那時美國方麵會如何應對?”

  該專家認為,基廷此次訪華的最大原因,還是在台海進入高度敏感期時,到中國大陸摸摸底。基廷抵達中國的當天,正好是台灣“立委”選舉結果出爐的次日。而兩個月後的3月22日,將舉行新一屆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前任司令訪台計劃突然推遲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在基廷訪華的當天,美國前太平洋總部司令、前駐中國大使普理赫將以智庫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名義抵達台灣,了解島內政情和兩岸形勢的最新發展。台當局“外交部”為此還專門召開記者會。但1月9日晚,突然傳出普理赫訪台計劃推遲的消息。

  據台北“中央社”報道,由普理赫等十餘人組成的“選舉觀察團”,多為美國軍方前高層官員。他們將改在3月22日台灣“大選”後抵台,為美方作“大選後台灣政局走向”的第一手觀察。

  1996年“台海危機”時,剛上任5周的時任太平洋總部司令普理赫直接下令向台灣海峽調派航母,而幷非由克林頓親自決定。事後,他也感到有些“後怕”,幷開始積極推動中美交流。1999年他退役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力主與中國接觸。

  普理赫訪台推遲的背後,可見美方在當前台海漸入高度敏感時期的小心翼翼。軍事科學院那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此次普理赫等人到台灣觀察選舉日期的突然推延,應該是擔心“大批美國前高官抵台”的消息會被台灣當局錯誤解讀,才臨時取消的行程。

  太平洋司令訪華已成慣例

  作為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的美國戰區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在美中兩國軍事關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近些年來,太平洋總部司令訪華也已成為慣例。自1996年普理赫後,先後出任太平洋總部司令的布萊爾、法戈、法倫,都多次訪問過中國。

  卸任後的太平洋總部司令,也不會有什麽安穩的退休日子。美國有關方麵往往希望他們發揮“餘熱”,如法戈和布萊爾在退役之後,都曾被派到台灣觀摩台軍的“漢光”軍演,對台軍進行指導,幷向美國國內做出有關台海形勢和兩岸軍力對比情況的匯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