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專家訪談:中國軍力究竟幾何 剖析解放軍何處著眼 zt

(2008-01-15 05:41:33) 下一個
專家訪談:中國軍力究竟幾何 剖析解放軍何處著眼

2008年01月14日 新華網


我新型驅護艦編隊進行“縱向”、“雙橫向”補給 [資料圖片]


解放軍自行反坦克炮實彈射擊[資料圖片]


編者按:向來在西方媒體眼裏“強大異常”的中國軍隊,似乎在一夜間“失去了戰鬥力”,從“威脅巨大”變得“不堪一擊”。

“燃油撐不過15天”、“第三代戰機打不了11天”……近來,加拿大《漢和防務》主編平可夫連續在美國合眾國際社發表文章,稱解放軍在對台作戰中不能持久。無獨有偶,近日亦有美國軍事新聞記者發表文章,宣稱“解放軍還不是一支真正的信息化部隊”。

撇開外媒突然唱衰中國軍隊的背後原因不談,對於廣大軍事愛好者來說,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中國軍力問題?在此,新華軍事專門連線軍事問題專家、《世界軍事》雜誌執行總編陳虎先生,為廣大網友作一解讀——

如何看待中國軍力


如今對軍事愛好者來說,關於中國軍力的信息渠道倒也不算匱乏。最權威的當屬官方適時亮相的某些武器裝備,以及新裝備不斷形成戰鬥力的喜人消息。但這些信息絕對不足以讓你全麵、準確地了解我軍戰鬥力。在這一點上,個人的好奇心必須服從於國家利益。戰鬥力細節被對手掌握,無異於失去戰鬥力,尤其是麵對本來就居於領先地位的對手,保持一定的神秘感,無疑更為有利。

實際上,軍事愛好者以至普通公眾對我軍自身實力的猜測,也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心理需求。在國外,各國官方和輿論出於各種目的,對中國軍力也有著更加複雜的猜測和好奇。

於是,這種客觀存在的信息需求迅速得到填補。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些軍事期刊中令人神往的海外談中國欄目,到後來的軍事論壇,再到今天的軍事博客,無論真偽,我軍和外軍武器裝備的性能、數量和戰術的比較,研製實力、發展戰略和最新進展,信息越來越豐富,以至於某些網站軍事頻道的首頁上,個人生產的非官方消息占據半壁江山。從民間消息我們可以看到轟8、殲14、旅洋級等難辨真偽的所謂新裝備,與這些信息相伴的,還有大把言之鑿鑿的我軍裝備已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的豪邁判斷。

從邏輯上說,非官方消息均處在一個荒謬的悖論之中。在軍事愛好者對這些話題的辯論中,要加以否定,你也拿不出真實情況。如果要求持論者拿出證據,一般會遇到兩種情況:簡單的,對方會以不能泄密加以搪塞;複雜的,對方可以展開詳細論證,但依據的知識、數據和觀點均涉及專業或內部信息,雙方均無從考證,結果消息的真偽便取決於氣勢、神秘感和細節感。正如中國興盛一時的民間科學家現象一樣,問題專業到一定程度,專家卻出於職業所限不能或不屑發言,便無人能辯,誰更癡迷,誰便是真理。

第二個使問題複雜化的因素,是媒體吸引眼球的天然動機,尤以網絡媒體為盛。今天的網絡編輯,已經發展出一門極其見效的題目學功力,至於內文的主次、詳略皆可忽略,隻要其中含有刺激性的隻言片語,必揪出來放大,文不對題已成特色。

第三個因素更加重要一些,西方媒體的一些言論時有誇大中國軍力的習慣。最著名者當屬美國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理查德o費席爾先生。最近,國內民間輿論總算逐漸認識到,以費席爾為代表的一些美國智庫不斷驚呼中國軍力日盛,大有為美國加強軍事投入,保持持久優勢造勢之意,在我們一些讀者自豪的同時,美國的應對之策也加速出爐。另一路則是最近幾年的新秀--俄羅斯《生意人報》。同樣,於不時披露中俄軍購細節之中,該報也暗含著既希望保持軍貿市場,又謹防後來居上的複雜心態。

如此複雜之中,澄清關於中國軍力的種種消息已屬不能,但略加梳理,還是可以得出一些宏觀的思考。比如,以新坦克裝甲車輛、艦艇、戰機為代表的裝備改善步伐不小,訓練、指揮控製和電子戰,聯合作戰、精確打擊和部署能力,都有進步,但從軍事革命的標準來看,仍處在奮力追趕,縮小差距的過程中。真正被寄予改變格局希望的一些手段,諸如彈道導彈打擊太平洋中部的某些軍事基地、彈道導彈打航母、反衛星武器等所謂超限戰或殺手鐧,還隻是以個別優勢提前插入更高層次對抗,是一種潛在威懾,還談不上贏得這些更高層次對抗的實力和把握。

這類思考不需要技術細節,因為軍力從來就不是純技術因素所決定。在劣勢之下尋求有利的戰略環境和利益,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現實,並非沒有麵子的事。相反,在國民之中形成小有進展就沾沾自喜,缺少警醒的習慣,在民間幻想中如此迅速、輕易地取得高技術軍事革命的優勢,難道不是一種集體無意識下危險的盲目樂觀嗎?

點評:西方媒體在做出這些論斷時,都帶有“唯武器論”的傾向,似乎裝備先進軍隊就必然強大,反之亦然。但是,中國軍隊與西方軍隊存在很大區別。人民解放軍在裝備極其低劣的情況下,也曾打敗過強大的對手,而在武器裝備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從未威脅或攻擊過誰。

所以,無論是誇大還是唱衰,都有失偏頗。一方麵,誇大中國軍力,渲染“中國威脅論”是沒有真正理解威脅的本質:力量大小本身不構成威脅,動機才是威脅的核心;另一方麵,唱衰中國軍力,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是不理解中國軍隊的表現:武器從來不是這支軍隊的核心戰鬥力所在,解放軍的核心戰鬥力在於英勇無前、不畏犧牲的戰鬥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亮劍”精神。

西方媒體評解放軍 建大海軍增強二炮及太空力量


中國海軍首艘071型船塢登陸艦已經進行海試。[資料圖片]


“大海軍”

《簡防》認為,新版國防白皮書提出了解放軍海軍的戰略發展目標是“逐步增大近海作戰的防禦縱深,提高海上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在此背景下全力打造“海域禁入”能力。因此,防止美國海軍在第二島鏈展開軍事部署已成為中國海軍的發展重點,這也使得解放軍海軍從一支技術上比較落後的“小海軍”,逐步發展成為一支能夠有效執行海上控製任務,打贏弱小對手並可對強大對手進行威懾的地區性“大海軍”。

《簡防》稱,中國海軍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關鍵是建立一支強大的潛艇部隊。在過去5年時間裏,已有20艘先進的常規和核動力潛艇相繼交付中國海軍,這也使得海軍潛艇總數增加到了55艘。為美國《空軍》雜誌撰文的防務專家理查德·哈羅蘭也持同一觀點。

宋級柴電潛艇已成為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主力。《簡防》估計,目前共有10艘可攜帶YJ82反艦導彈宋級潛艇在役。提莫西還援引美國情報官員的消息稱,中國正在建造第二艘元級潛艇,該艇將於2010年左右服役。另一種常規潛艇——中國從俄羅斯訂購的8艘636型基洛級——已全部交付使用。636型基洛不僅裝有SS—N一27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還配備了線導和尾流自導魚雷,因此威力更為強大。俄羅斯目前正熱衷向中國全力推銷其下一代常規潛艇一677阿穆爾級。

《簡防》還聲稱,解放軍海軍目前正在采購5艘不同類型的核動力和常規潛艇。2艘商級攻擊核潛艇和1艘金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即將服役。如今,海上交通線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還處於防禦真空狀態,因此海軍分析家們猜測中國海軍也可能用商級核潛艇來保衛中國的海上交通線。提莫西認為,對海上交通線的日益重視並且在海上控製方麵投入力量表麵中國的海洋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這也是解放軍海軍由近海防禦型的“小海軍”向遠洋控製型的“大海軍”轉變的重大標誌。

在談到解放軍海軍水麵艦隊時,《簡防》認為2艘新近交付解放軍海軍的956EM型現代II級導彈驅逐艦與上世紀90末的2艘早期現代級相比性能有了大幅提升。目前,中國海軍所有的現代級驅逐艦都集中部署在東海艦隊。過去兩年中國海軍也接收了多艘高性能國產水麵艦艇,其中包括2艘052C洛陽II級驅逐艦、2艘051C盧州級驅逐艦和3艘054A江凱級護衛艦。盧州級驅逐艦裝有一套“頂板”雷達係統和俄製“裏夫一M”艦空導彈係統。第三艘江凱級護衛艦裝有多套俄製裝備,其中包括“頂板”和MR一90“前罩”雷達,而這與前兩艘江凱級護衛艦安裝國產同類武器形成了鮮明對比。

西方媒體非常關注解放軍海軍水麵主戰艦艇數量的增長,《簡防》指出,中國海軍的艦艇數量近年有較大幅度攀升。《簡防》估計解放軍海軍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的水麵主力艦艇總數約為75艘。此外還有約45艘海岸導彈巡邏艇,50艘中型和重型兩棲運輸艦。2003—2005年,中國大約建造了27艘兩棲艦。《簡防》援引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指出,從2005—2006年中國海軍兩棲部隊的艦艇總數擴大了14%。改進型092大型登陸艦和玉海級中型登陸艦如今已經現役。與此同時,2006年12月21日,第一艘071船塢登陸艦也在上海滬東一中華造船廠正式下水。中國也正在與俄羅斯進行談判,要求購買6—8艘野牛級大型攻擊氣墊船。野牛級氣墊船能夠承載3輛主戰坦克或10輛裝甲運兵車和230名乘員。

美國國防郜的報告指出,解放軍“目前似乎一直在研究遠程阻斷能力,大力發展能夠部署到西太地區的航母和遠征打擊群。”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持續引進精確打擊武器係統的舉動,會威脅到美國西太地區空軍基地、港口和水麵艦艇群的安全。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認為解放軍海軍目前麵臨著六大核心任務,主要包括海上封鎖、攻擊海上交通線、導彈對陸攻擊、反艦作戰、保護中國的海上運輸、保衛中國的海軍基地。


海軍新型054護衛艦與江衛II級護衛艦編隊演習[資料圖片]


元級核潛艇[資料圖片]


中國海軍巨浪型導彈[資料圖片]


二炮部隊一一中國非對稱性戰略的王牌

西方媒體認為,彈道導彈部隊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威懾力量,在未來中國的非對稱戰略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簡防》就援引中國新版國防白皮書的原文——“中國堅持自衛反擊和有限發展的原則,著眼於建設一支滿足國家安全需要的精幹有效的核力量,確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戰略威懾作用。”——來說明它的觀點。

解放軍二炮部隊的現代化建設一直都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情報機構關注的焦點。美國情報機構在其2006年底提交的報告中聲稱,中國以每年100枚的速度在台灣當麵的東南沿海地區部署了900枚射程為600英裏(約1000公裏)的常規導彈。不僅如此,解放軍也已開始裝備中程常規彈道導彈,打擊範圍增加到1800英裏(近3000公裏),即能對美國軍艦和基地實施精確打擊的射程。除此之外,中國目前也在大力研發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並為其炮兵裝備精確打擊彈藥。

美國《空軍》雜誌認為,中國已研製出了射程為4350英裏(7000公裏)的“東風一31”車載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它是中國戰略核成懾力量的王牌。在此基礎上,中國又推出了東風-31的改良產品——“東風一31A”,其有效射程達6760英裏(近11000公裏),可覆蓋日本、印度和美國的部分地區。中國目前正在研製能夠安裝在金級核潛艇上的“巨浪一2”型潛射彈道導彈,由於核潛艇具有機動性和隱蔽性,因此“巨浪一2”的威懾力要遠遠超過中國所擁有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6月1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鑫諾三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第100次發射。 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太空領域一一中國新軍事變革的核心

中國一直在太空領域積極製定軍用和民用發展計劃,並將其視為綜合國力的核心要素和民族自豪感的主要來源。航天部門如今已經日益成為推動解放軍信息戰能力提升的科技先鋒。《簡防》估計,中國正在研發15種類型的衛星,其中包括圖象偵察、電子情報偵察衛星;執行繪圖、導航和通信等任務的小型或微型衛星;以及反衛星武器。預計,中國將在本世紀頭20年裏至少需要200顆軍用、民用和軍民兩用衛星。

美國《空軍》雜誌的防務專家理查德‘哈羅蘭認為,解放軍發展太空戰能力目標是美國。今年1月,美國媒體報道了解放軍進行了反衛星試驗。哈羅蘭認為,這一事件不僅成為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中的分水嶺,而且也透射出中國在太空方麵的雄心壯誌。在未來中美發生衝突時,中國必將會首先摧毀或削弱美國的衛星係統。

《空軍》雜誌聲稱,中國已經全麵製定了一項為期5年的太空發展計劃,其主要內容包括5點一是提高“長征”火箭的可靠性;二是啟動高分辨率地球觀測係統三是開發地麵遙感係統四是向對地靜止軌道發射衛星;五是改進“北鬥”導航衛星的性能,並發射新型科技試驗衛星。《簡防》則認為,雄心勃勃的“月軌飛行探索計劃”是中國航天工業當前各項工作的重心,該計劃的目標是在2013年向月球發射一顆無人探測器,因此所需各項技術都極為超前。該計劃雖然表麵上看是為了滿足民用科技發展,但衛星、火箭運載工具和地麵支持係統也可用於軍事目的,而且解放軍也積極參與了月軌計劃和“神舟”載人太空飛行計劃。中美必然衝突嗎?

按照近期美國國防部的估計,中國“將在2010年左右具備擊敗中等對手的現代化軍事實力。”中國的領導人著重強調發展非對稱性戰略的重要性,謀求在爆發軍事衝突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國優勢。美國國防部的報告也反映出了美國對中國的擔心,因為解放軍的軍事現代化進程雖然已取得巨大進步,但“錯誤認知必然會引起雙方的誤判或危機”。

短期來看,美國雖然對中國仍擁有絕對性的軍事優勢,但是中國的戰略新目標以及地區局勢的緊張也有可能會引起美方的軍事誤判,因為亞太地區一個新崛起的強國,必然會與美國的盟友和利益發生衝突。(新浪軍事-《國際展望》雜誌)

西方評解放軍:陸軍發展全域機動 空軍轉向進攻


解放軍陸軍主戰坦克部隊集火力攻擊[資料圖片]


2005年,中國購買34架伊爾一76MD重型運輸機和4架伊爾一78加油機擴充運輸機部隊[資料圖片]


《簡防》為殲-10下的評語是新一代中國國產戰鬥機的頂尖之作,性能可與美國F-16升級型媲美 [資料圖片]

編者按:2007年是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隨著大批新型武器裝備部隊,新式軍裝配發三軍,解放軍在邁向機械化信息化的道路上實現了階段性突破。向來關注解放軍現代化建沒的西方媒體借機掀起了新一輪的“中國軍事威脅論”。他們不僅繼續對解放軍正常的裝備現代化進行誇大報道,還對中國政府於2006年底公布的旨在加大軍事透明度的國防白皮書進行歪曲解讀。

《簡氏防務周刊》(以下簡稱《簡防》)是西方權威軍事期刊,多年來,《簡防》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進入2007年,《簡防》對中國的報道一改此前對以裝備動態為主的報道形式,刊發了提莫西·胡撰寫的對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綜合報道。該報道極具煽動性,它將中國正常的國防現代化稱之為“大躍進”式的擴軍。報道稱,2006—2007年,中國一大批新式國產武器相繼亮相。這批新式武器的性能與解放軍現有裝備相比至少要領先一代。其中包括殲一10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WS一10渦扇發動機和彈道反衛星武器。這些新式武器,特別是反衛星武器係統,驗證了中國軍用高科技的非凡實力。《簡防》還危言聳聽的聲稱,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不安。

有著美國空軍背景的《空軍》雜誌更是將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與所謂的中國“擴張”聯係在·起。為《空軍》雜誌撰文的理查德·哈羅蘭聲稱,中國希望能夠擁有壓倒性的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實力,使亞洲各國要想有所作為,必須首先得到中國的肯定,這實際就是中國古代朝貢製度的重現。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已逐步打造出了一支世界級的軍隊。

  ◎新版《國防白皮書》

2006年12月,中國最新版的國防皮書比以往更為明確的規劃出了中國未來的戰略目標。白皮書指出,世界正由美國一超主導的單極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一些發達國家加大軍事投入,加快研發高新武器裝備,搶占新的軍事製高點”,而且“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是影響國際安全的重要因素。”白皮書直言不諱地稱,“美國加快調整軍事部署,增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能力。美日強化軍事同盟,推進軍事一體化”,而且“日本謀求修改和平憲法和行使集體自衛權,軍事外向化趨勢明顯。”

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目標是“依據國家總體規劃,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在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美國國防部認為,在此思想指導下,解放軍的軍事發展重點已發生了重大轉變,其中:空軍的目標是“加快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海軍的目標是“逐步增大近海作戰的防禦縱深”;陸軍的目標是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並以遠程機動作戰、快速打擊和特種作戰為重點。

◎動因一一複雜的周邊安全環境

2006年,中國新版國防白皮書指出,“台灣當局實行激進‘台獨’路線,加緊通過推動所謂‘憲政改造’謀求‘台灣法理獨泣’,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台海及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反對和遏製‘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鬥爭複雜嚴峻。”西方主流媒體由此認為,周邊安全環境曆來是中國國家戰略環境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推進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內在動力。

《簡防》對中國國防白皮書做了進一步解讀,他們認為,中國當前的軍力建設重點基本都集中在了台灣,必要時中國會動用武力來粉碎台灣任何形式的“台獨”舉動。對於中國會使用何種模式武力攻台。《簡防》認為,導彈攻擊結合海軍封鎖是中國武力攻台最有可能采用的模式。空中打擊和兩棲登陸是對台作戰的第二階段。《簡防》同時也認為解放軍武力攻台將很有可能成為引發中美衝突的導火索。原因是美國的《與台灣關係法》規定,美國有義務“保衛”台灣。美國雖然對其台海作戰計劃秘而不宣,但美軍部署在關島的重型轟炸機和潛艇,衝繩的各類戰機,以及西太平洋的航母在台海爆發危機時最有可能首先做出反應。

盡管中國目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台灣,但中國也在努力強化其空中和海上力量投送能力,將其軍事活動範圍進一步向“藍色防線”擴展,以深入到目前美國海、空軍所控製的太平洋海域。

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聲稱,中國一再抱怨,東南亞、南亞以及歐洲等國都企圖“遏製中國”,因此為了打破包圍圈,中國正在逐步擴大其防衛範圍。中國的防線正由以往的“第一島鏈”向“第二島鏈”推進。這些防線都是中國戰略規劃中的概念性目標。中國正試圖獲得足夠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將美軍擋在防線之外。


2007年初亮相的殲一10依舊是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


中國新式主戰坦克[資料圖片]


◎全域機動陸軍

西方防務觀察家認為,盡管解放軍陸軍現代化建設的腳步相對緩慢,但一條行之有效的跨越式發展之路已經浮出水麵。《簡防》指出,解放軍陸軍已經製定了雙軌發展戰略,即在有限提升機械化部隊現代化作戰能力的同時,重點組建一支機動能力更強的網絡化部隊。

《簡防》特約評論員提莫西·胡稱,自從2000年以來,解放軍隻采購了約200輛99式主戰坦克,這證明,目前解放軍陸軍發展重心並沒有放在維持一支規模龐大但缺乏機動力的重裝機械化部隊上。

解放軍目前正在擴建14個師級或旅級快速反應部隊,使其能夠快速反應能力和更強大的遠程投送能力,其中包括3個空降師、2個兩棲步兵師、2個海軍陸戰旅和7個特種作戰大隊。為了確保快速反應部隊具備足夠的火力,解放軍也大量購買了A一100和WS一2等多管火箭發射係統,有效射程可達100—200公裏。提莫西·胡為證明他的觀點還援引2006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解放軍地麵部隊已由“地區防衛向跨地區機動作戰”的方向轉變,著力提升“空地一體化作戰、遠程機動作戰、快速打擊和特種作戰”能力。

2006年大裁軍後,解放軍陸軍兵力已由160萬下降到140萬,裁軍對象包括150個軍級單位。解放軍地麵部隊的作戰結構也三經曆了大幅度調整,集團軍數量由21個下降到18個,師級單位也由40個減少到37個(包括25個步兵師和12個裝甲兵/炮兵師)。

美國國防部預計,解放軍陸軍裝備有7000輛坦克和1 1000門火炮。《簡防》則估計解放軍陸軍目前擁有59個步兵、裝甲兵和炮兵旅,還有2個海軍陸戰旅。解放軍地麵部隊的30%,約40萬兵力都部署在南京、濟南和廣州軍區,這三大軍區主要負責對台應急作戰任務。美國國防部2006年的報告指出,解放軍自從2005年起又向這三大軍區增派了2.5萬人以及200輛坦克和2300門火炮。除此之外,這三大軍區還享受武器升級的優先待遇。

《簡防》認為,由於陸軍高層已經將建軍重點轉向提升部隊在某些特殊領域(如特種作戰部隊,兩棲作戰部隊和陸航部隊)的戰鬥力。因此,解放軍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來提升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能力,其中包括建立了三軍聯合後勤保障體製。地麵部隊的演習和訓練任務基本也都集中在強化兩棲作戰訓練以及提升一體化作戰能力上。自2000年伊始,解放軍每年都要舉行兩場規模龐大的兩棲登陸作戰演習,其中多次演習在福建近海的東山島進行,演習多以灘頭攻擊任務為主。除此之外,解放軍也已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幾個其他島嶼建立了三軍聯合登陸演習場。幾乎所有的針對眭訓練都是在特意組建的聯合戰術訓練中心裏進行的。解放軍希望這些訓練中心能夠使用真槍實彈並提高模擬戰場環境的真實性。中國自從70年代末以來沒有經曆過一場戰爭,因此提高訓練水平,對於提升專業化作戰能力至關重要。

◎進攻型空軍

鑒於空中力量在現代戰爭中的特殊地位,西方對解放軍空軍的關注由來已久。或許因為空軍是最具技術含量的兵種,因此,西方媒體在報道解放軍空軍現代化建設方麵始終集中在技術領域,並以此揣測解放軍空軍的發展方向。《簡防》在對中國公布的新版國防白皮書進行解讀後認為隨著中國航空工業推出一批新一代戰鬥機、偵察機和預警機,解放軍空軍向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這些新式飛機將使空軍“加快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提高空中打擊、防空反導、預警偵察和戰略投送能力。”

而美國《空軍》雜誌也援引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指出:一大批第二代和第三代戰鬥機的退役,為解放軍空軍平穩地裝備第四代戰鬥機鋪平了道路。並且解放軍已將戰鬥機、100個地空導彈藎地和16000門防空火炮有效整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個囊括陸、海、空、天的四維防空網。“解放軍防空部隊已由以往對軍事、工業和政治等核心目標的定點防禦,逐步發展成新型攻防作戰一體化的防空體係”,而且“其打擊目標已超出了中國的領空範圍,能有效打擊敵方基地(包括航母)和後勤補給,進而削弱敵方的空戰實力。”

2007年初亮相的殲一10依舊是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簡防》為殲一10下的評語是新一代中國國產戰鬥機的頂尖之作,性能可與美國F—16升級型媲美。《簡防》的專家團認為殲一10在未來20年時間裏將會是解放軍空軍的主力戰機,也將成為解放軍軍購計劃的重點。它將與200多架蘇-27/殲一11、100架蘇一30MKK多用途戰鬥機以及殲一8II一起構成解放軍空軍的核心力量。美國國防情報局顯然也支持這一觀點,他們估計,解放軍空軍未來所需的殲一10戰鬥機數量將達到1200架。

對於解放軍空軍裝備的大量俄製戰機,《簡防》的專家認為,中國近年引進的蘇一30多功能戰鬥機經過兩次加油,其作戰半徑可達2100多英裏,不僅完全具備對關島、印度洋進行空中打擊的實力,而且還能有效對南中國海實施空中監視。它的服役對於中國建立一支進攻型的空軍具有重大意義。

對一支肩負進攻任務的空軍而言,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和運輸機構成的支援力量必不可少。《簡防》指出,中國的空中預警機研製進展極為迅速。“空警一2000”預警機不僅具備空中早期預警控製功能,而且還可執行情報搜集和海上監視任務;在戰略運輸機方麵,2005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購買34架伊爾一76MD重型運輸機和4架伊爾一78加油機的協議,使得解放軍的運輸機隊(現有18架伊爾一76MD)又得到了進一步擴充。

《簡防》專家提莫西-胡還認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研發部門正在加緊研製J-X戰鬥機。沈飛已率先提出了方案,並且已經通過風洞測試。J-X是一種裝有兩台WS一10發動機的隱形戰鬥機,也是中國“十一五”國防發展計劃的重點項目。J-X戰鬥機研製計劃一上馬,便獲得了軍方和政府高層的全力支持。而由於俄羅斯一直比較熱心於讓中國參與其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因此也將從俄羅斯的技術援助中受益斐淺。

美國科學家分析:中國反衛星武器已達最尖端水平


美國太空武器設想圖[資料圖片]


美國太空武器係統設想圖 [資料圖片]


整整一年前,中國在一次太空試驗中擊毀了一顆報廢的氣象衛星,美國一些人陷入恐慌,認為中國的試驗預示著一場未來太空戰的開始——而這樣的衝突將會癱瘓依賴高技術的美軍。

美國著名科技雜誌《連線》網站1月10日發表了對麻省理工學院安全項目高級研究科學家、前聯合國武器檢查員、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戰略武器分析專家傑夫裏·費登(Geoffrey Forden)的采訪,他通過公開的材料對這次試驗中使用的反衛星攔截彈的性能進行了自己的分析。

《連線》雜誌題為《中國是怎樣輸掉未來空間戰爭的》的文章稱,如今太空中已經沒什麽秘密可言,眾多太空愛好者們可以在自己家的後院跟蹤著大部分美國的軍事衛星,並把它們的位置公布在網絡上。民間組織NORAD可以跟蹤到直徑4英尺大小的目標,事實上這個組織已經把把2007年1月中國反衛星試驗產生的殘骸信息公布在網絡上了。通過跟蹤這些太空碎片的軌道參數,可以還原攔截試驗的碰撞現場,這樣就可以了解到中國的反衛星武器最重要的兩個信息:中國是怎樣擊毀這顆衛星的,這種衛星殺手的性能到底如何。

這次攔截中攔截彈與目標的相對速度接近驚人的1萬8千英裏每小時。在遠高於衛星本身速度的衝擊下衛星被撞擊成了碎片。這意味著中國成功完成了一次最尖端的太空戰演習:一次精確的狙殺,就象用一枚子彈擊中另一枚飛行中的子彈一樣。這次試驗的先進程度相當於美國正在發展的國家彈道導彈攔截係統,並且已經遠遠超越了1980年代前蘇聯發展的反衛星武器——前蘇聯的反衛星技術是通過一枚太空飄雷慢慢接近到目標附近然後爆炸殺傷目標。

文章稱,可以斷定,中國的反衛星武器具有很高的可操縱性能。沒錯,目標衛星軌道在攔截之前是已知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衛星的位置已經精確到反衛星攔截器不需要機動變軌就可以直接命中的程度。事實上,反衛星攔截器為了能命中目標,有很大的可能需要在高速中以六倍重力加速度進行末段機動。

目標衛星的軌道線速度取決於它的軌道高度,這也給我們了解反衛星攔截器的性能提供了依據。攔截碰撞前的相對速度,是目標衛星的軌道速度與攔截器本身的速度之和,相對速度的大小決定了攔截器進行末段機動反應時間的長短。舉例來說,在碰撞前一秒,攔截器與目標衛星相距僅5英裏,攔截器必須在最後一秒內完成末段變軌機動以直接命中直徑不超過6英尺的目標。顯然,攔截器與目標相對速度的降低一定會大大降低攻擊的難度,而這次中國攔截是低軌道衛星,由於軌道越高衛星速度越低,中國的反衛星攔截器在攔截更高軌道的衛星目標時會更加輕鬆。

到最後,為了能作出正確的變軌機動以命中這顆氣象衛星,攔截器是一定要具備跟蹤目標的能力的。中國反衛星武器最可能跟蹤飛來的衛星的方式是在攔截器上安裝通過可見光探測的太空望遠鏡。這種跟蹤方式與美國的彈道導彈攔截器的跟蹤方式相反,美國反導攔截器是通過觀測目標發出的紅外信號來進行跟蹤,中國的反衛星攔截器係統會因此在作戰中受到很大限製。在中國研製出紅外跟蹤係統前,通常情況下中國的反衛星攔截係統隻能攻擊那些暴露在太陽光下的衛星。但的確,很多時候雖然反衛星攔截器發射陣地還被黑夜籠罩,但高空中的目標衛星卻已經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了。無論如何,在中國研製出更好的探測係統前,可見光探測的跟蹤方法確實限製了反衛星係統攻擊衛星的全天候能力:反衛星係統必須等到低地球軌道衛星進入太陽光照射下才能發動攻擊。當然,在攻擊軌道高的多的GPS衛星或者其他靜止軌道衛星時,這些限製將不符存在,因為這些衛星幾乎永遠暴露在太陽光照下。

文章稱,在為了這次試驗的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和政治代價後,中國不可能徹底放棄此次試驗的成果。對中國來說,它可以繼續發展這套係統,將研製成功的攔截器彈上跟蹤、製導和控製係統應用到導彈防禦係統中。這樣,就象美國進行的反導試驗一樣,中國的反導攔截器可以用與2007年試驗中相當甚至更高的攔截速度,在更低的高度內進行攔截試驗,而不必再擔心試驗產生的碎片會留在軌道中威脅自己和其他國家的衛星。(環球時報·環球網/郝珺石)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