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年前美國伊朗流血衝突 美軍波斯灣建海上基地 zt

(2008-01-14 05:27:54) 下一個
20年前美國伊朗流血衝突 美軍波斯灣建海上基地

2008年01月14日 《世界軍事》


伊朗海軍現役的隱形快艇[資料圖片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資料圖片]


1987年7月23日深夜,美軍駐中東部隊司令官--海軍少將哈羅德·伯恩森接到情報,在北波斯灣伊朗法西島周邊海麵,有大量異常活動,他不禁愁眉緊鎖。在接下來的幾小時內,重要意誌行動即將打響,3艘美國軍艦將首度為2艘科威特油輪護航。擔心果然成為事實,第二天清晨,法西島以西32公裏處,布裏奇頓號油輪的船長弗蘭克·賽茲聽到一聲巨響,似乎一個重達500噸的巨錘砸下,該艦撞到了伊朗昨晚布下的9枚觸發式水雷中的一枚,甲板被撕開了一個2.5米的大洞。

這不啻重重摑了華盛頓一記耳光,美國政府立刻做出反應,在2艘改裝後的油駁(載油駁船)上,部署一支特殊的聯合行動部隊。此後一年多,這支部隊和伊朗的小型武裝船艇以及布雷艦,進行著日複一日的明爭暗鬥,試圖控製巴林北部的海上交通路線。一場不為人知的非常規作戰,在怒吼的波濤下已成洶洶之勢……

新奇計劃出籠

伊朗和伊拉克持續8年的衝突陷入僵局時,雙方都開始著手打擊對方的石油產業。作為伊拉克最主要的經濟後盾,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海上航運,也遭到了伊朗的襲擊。伊朗早期的攻擊依賴的都是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但由於備件缺乏和戰鬥中的損耗,空中攻擊最終變得有氣無力。1986年9月,伊朗革命衛隊派出高速巡邏艇和小型武裝船艇,在航線上來回巡邏,襲擊過往船隻。盡管這支船隊配備的107毫米火箭炮、RPG-7火箭筒和機槍等火力,尚不足以擊沉船隻,但仍對往來船隻及人員造成嚴重傷害。伊朗人最常用的手段是偷偷接近目標,爾後一擁而上,利用自動武器和火箭筒攻擊艦橋及甲板的薄弱處。他們共製造了43起襲擊,還使得載重4.2萬噸的散裝貨輪大西洋諾曼號沉沒。同時,他們布下的水雷也使來往船隻損失慘重。12月23日,科威特正式向美國提出請求,希望在它們的油輪上懸掛星條旗。3個月後,美國答應為科威特11艘油輪護航,並給他們配備武器以抵禦來自伊朗的襲擊。

布裏奇頓號油輪遭到攻擊後,華盛頓曾火速向出事地區增派武裝力量,但即使部署反水雷艇,也未能解決問題。北波斯灣呈現的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海上威脅,此處島嶼、淺灘和采油平台密布,使得船隻隻能在一條狹窄的通道裏航行;另一方麵,船隻的吃水深度必須變淺,以躲避水下4-5米處的水雷。該地區隸屬於伊朗布什爾省的海軍轄區,他們把法西島作為前沿作戰據點。美國的軍艦從設計和裝備上,都很難應付伊朗的小型船艇襲擊,對水雷更是束手無策。

針對這種情況,美軍製定了一個計劃,頻繁巡邏以防止攻擊。1987年8月6日,伯恩森將自己的計劃大綱報告給美國海軍陸戰隊總司令喬治·克萊斯特,我認為,要在北波斯灣取得勝利,我們必須密集地巡邏,防止伊朗在航線上布置水雷。他還總結說,應該因地製宜,摒棄常規海軍艦船,改用直升機和小型船艇巡邏,輔以海豹突擊隊,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如此操作,不僅可以將控防麵鋪展得更廣,麵對非常規威脅也更有針對性,裝備的造價比大型軍艦低得多。

出於政治敏感,無論是科威特還是沙特阿拉伯,都不可能放手讓美軍中央司令部在自己的領土上設立基地。因此,行動基地最理想的位置是在巡邏地區中央,橫跨海上交通航線並靠近法西島。目標很快聚焦到法西島附近的2艘用於建設海上石油平台的駁船--大力英雄號和威布朗VII號上。這2艘駁船當時停靠在巴蘭的一個造船廠內,十分堅固、有可注水的夾層,有助於抵禦水雷襲擊。同時,它還擁有大型的後勤支持係統和直升機飛行甲板。長120米、寬42米的大力英雄立即被征用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油駁之一,威布朗VII號長76米,寬21米,經過改裝後也將投入使用。

按照伯恩森的計劃,需護衛的航線長達160公裏,2艘駁船各負責一半,直升機和巡邏艇在他們周邊40公裏內巡回。巡邏艇24小時巡邏,以防止小型船隻的滲透,而直升機則提供快速反應部隊,並擔負夜間守衛工作。每艘駁船上將配備在越南河川作戰時使用過的巡邏艇、海豹突擊隊、和一個海軍排。海軍排的裝備也很先進,他們配有12.7毫米機槍、MK-19榴彈發射器、陶式反坦克導彈、81毫米迫擊炮、毒刺防空導彈。駁船上還將駐紮一支爆炸軍械組、一支隸屬於海軍陸戰隊的無線電偵察特遣隊。

每隔幾天,這2艘駁船就會在沙特的島嶼和海上石油平台之間隨機移動位置。同時,計劃還部署了一個分層防禦係統,直升飛機負責監視80公裏以外的目標,MK- III巡邏艇負責中長距離的防禦,小型的長尾鮫巡邏艇和江河巡邏艇,則負責8公裏以內的防衛。如果這些都未能抵擋住敵方的襲擊,海軍士兵將會用機槍、步槍和貼身武器,進行最後的肉搏。


F-4戰鬥機[資料圖片]


毒刺防空導彈[資料圖片]


移動基地引爭議

1987年8月中旬,移動海上基地基本部署完畢,中央司令部的計劃也上報至參謀長聯席會議等待批準。但該計劃卻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海軍上將李o伯格特、大西洋盟軍司令部、以及第六及第七艦隊的司令官等,都認為移動基地目標過大,又缺乏有效的空中防禦,很容易遭到海上及空中打擊。此外,由於基地上部署的特種部隊的種類和數量過於蕪雜,指揮控製是個問題。

中央司令部緊急召開會議,意欲尋求措施以平息爭議。9月9-11日,來自反水雷部隊、海軍海上係統司令部、海軍空戰係統司令部的代表在坦帕市碰頭,就作戰策略、彈藥儲備、駁船防禦、防損、電磁戰等--進行了討論。但討論並未扭轉反對者的意見。

伯恩森認為:反對者並沒有弄清北波斯灣地區的現實威脅。伊朗僅有20架F-4戰鬥機,且全部投入到對伊拉克的作戰,缺乏真正的空戰能力,而其海軍也僅有1枚可以使用的魚叉反艦導彈,德黑蘭的軍械庫裏沒有任何武器可以讓那2艘大型駁船沉沒。美國麵對的是非常規威脅,移動海上基地是最有效、也是代價最低的方式。伯恩森堅稱:除非在十分極端的情況下,否則伊朗仍將避免正麵衝突。

克萊斯特則反問參謀長聯席會議:你是願意冒損失2艘油駁,還是願意犧牲一艘價值十億元的油船?私底下,克萊斯特也和國防部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理查·阿米蒂奇,緊鑼密鼓地四處做工作,以使計劃得以順利通過。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威廉o克勞,在9月17日視察了大力英雄號後,開始全力支持該項計劃,他認為:這2艘油駁是控製北部海上航線的最佳方式。有了他的支持,計劃最終得以推進。


“超級德沃拉”MK-III高速巡邏艇[資料圖片]


MK-19式榴彈發射器[資料圖片]


構建海上堡壘

得到威廉o克勞的首肯後,建設移動海上基地所需的人力物力,被源源不斷運送過來。9月3日,一艘運輸船送來了2艘MK-III巡邏艇,同時到來的還有海軍上尉保羅·埃文柯,他被任命為移動基地的司令官。MK-III巡邏艇船體為鋁製,在風大浪急的海麵上僅勉強敷用,但在當時卻是唯一的選擇。與此同時運來的一係列武器,包括由弓形底座加固的40毫米雙管炮、12.7毫米機槍,MK-19榴彈發射器等,用來對付伊朗的任何船隻都綽綽有餘。但安裝大量武器使得巡邏艇的最大速度降到了25節以下,比敵方的攻擊船艇要慢。

海軍陸戰隊本想請命執行空中巡邏,但他們的飛機過於龐大,飛行員的夜間飛行訓練也稍顯不足。最終決定由來自坎貝爾堡的第160特遣隊提供直升機及夜間海上監視,該部隊的AH-6攻擊直升機和MH-6直升機,裝備有前視紅外係統和夜視鏡,夜間作戰能力較突出。更重要的是,直升機機身較小,更適合布置在駁船上。

埃文柯還下令對大力英雄號進行大規模改裝,包括在炮位周圍放置2萬個沙袋,把船員居住區和鑽探設備改造成鋼製彈藥艙、停機坪等。

9月9日,2艘MK-III巡邏艇進行了第一次巡邏,此次任務持續了5天,共巡邏850公裏,還包括一次從巴林北部到科威特的護航。這次試航反映出不少問題--海麵風高浪急,巡邏艇船體難以承受,船員也飽經折磨,因為這種巡邏艇本來就不是為在開闊洋麵長時間航行而設計的。

9月底,大力英雄號即將改造完畢。10月1日,衛星顯示有許多小船聚集在一條長達72公裏的航線上,似乎準備對沙特卡夫吉油田發動襲擊,警戒狀態再次升級。盡管這次襲擊預謀未能得逞,但美軍從此堅信伊朗人在北波斯灣必將有所圖謀。

10月6日,大力英雄號被部署至海上航線,距其32公裏之外的撒奇號護衛艦,負責對大力英雄號空中預警。


107毫米火箭炮[資料圖片]


美製AH-64D型“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資料圖片]


第一次流血衝突

1987年10月8日,埃文柯派出3艘巡邏艇,前往法西島搜集伊朗的情報。他計劃在法西島24公裏以西,大力英雄號東北12公裏外的某浮標處建立一個監聽站。3架輕型直升機將趕在巡邏艇之前到達浮標,而一艘載有無線電偵察隊的長尾鮫巡邏艇殿後。

21時,行動正式開始。在巡邏艇離浮標還有6公裏時,直升機率先到達。通過前視紅外鏡,他們看到令人震驚的一幕--已經有3艘小船聚集在浮標處,一名飛行員發現那是1艘伊朗快艇和另外2艘小型船隻。

這時,一名伊朗人開始衝著飛機開火,美軍直升機立即反擊。2艘小船的引擎被擊爆,迅速沉沒,燃料引起的熊熊大火鋪灑海麵。伊朗快艇一邊加速前進,一邊向美軍發射107毫米火箭。一架AH-6直升機想要靠近,卻遭遇了一枚防空導彈。第二架AH-6直升機的火箭彈,直接擊中了伊朗快艇的左舷,炸死了包括指揮官在內的數名船員,快艇在30秒內沉沒。埃文柯宣布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2艘巡邏艇靠近浮標,尋找其他船隻和幸存者。6名伊朗人被從水中拖上來,傷勢都很嚴重,另有2人已經死亡。一名海軍士官發現遠處漂浮著一隻泡沫箱子,他跳進海裏將它撈起,發現裏麵是一顆美製毒刺防空導彈的電池,美方後來得知那是伊朗人從阿富汗購得的。據悉,這次行動是由伊朗革命衛隊的一名軍官擔任指揮,成員盡是些臨時拉來的散兵遊勇,甚至還包括一名不識字的廚師。他們在黃昏時分從法西島出發,那位軍官向隊員吹噓說:他們要去執行一項偉大的任務。

又過了一會兒,雷達發現20-40艘左右的小船由北直衝駁船開來,這使得大力英雄號上的人們都認定,剛才在浮標處遭遇的小船隻是先遣部隊,一場更大規模的戰鬥即將來臨。埃文柯火速部署兵力,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惡戰。他命令剛從浮標處返回的2艘巡邏艇向北進發,同時向本部請求增援。很快,3架AH-6攻擊直升機從波斯灣南部飛來增援,緊隨其後的是撒奇號護衛艦。

但預想中的惡戰並沒有到來,伊朗人莫名其妙地戛然掉頭,返回了布什爾。情報機構則確信伊朗的小船隊確實曾準備采取行動,但不知為何放棄。後來,撒奇號護衛艦的指揮官斷定:所謂來襲的伊朗小船隻是雷達的誤判,其實這些小船從來沒有出現過。至今為止,那天晚上的真實情形仍是個謎。


韓國KM-29A型81毫米迫擊炮[資料圖片]


海爾法Ⅱ空地導彈[資料圖片]


應對非常規作戰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美軍不斷完善戰術。夜晚,MK-III巡邏艇成對地沿著預定路線巡邏4-12個小時。直升機戰術也有所改進,1架MH-6直升機和2架AH-6直升機編為一組,每晚進行1-2次巡邏,每次巡邏持續2小時。這些巡邏通常和MK-III巡邏艇配合進行。同時,裝備有輕型機載多用途係統和高精度海麵搜索雷達的海軍直升機,也提高了他們指揮、導引各級作戰係統的能力。

12月,威布朗VII號投入使用。盡管最初的計劃是將其部署在更北地區,但最終還是停靠在離大力英雄號16公裏處,這樣兩者可以互為進退。威布朗VII號投入使用,使美軍巡邏範圍擴大到以前的2倍,不堪重負的大力英雄號也得以喘息片刻。

1988年2月,美軍駐中東部隊和中東聯合特遣部隊開始聯手行動。中東聯合特遣部隊,被授權指揮重要意誌行動在波斯灣內外的所有行動。駁船被改造一新,船上裝備了更多的金屬板和沙袋,直至威布朗VII號的甲板與海麵齊平。此外,甲板四角布置了25毫米機關炮和其他大口徑武器,到7月,2艘駁船都裝上了最新研製的反導彈係統。已經精疲力竭的AH-6和MH-6,被來自118特遣隊的OH-58偵察直升機所取代,它們裝備有前視紅外雷達係統和海爾法導彈。

伊朗方麵再也不敢貿然進犯,隻是偶爾派出小船試探著高速靠近駁船,隻要美軍直升機或巡邏艇有任何動作,他們立即掉頭撤退。他們有時還派一些小漁船在沙特海岸遊弋,試圖混淆視聽。3月4日晚上,伊朗派出一艘海麵小艇,試著衝向威布朗VII號,但駁船上士兵端起機關槍一陣掃射,小艇就迅即退回到法西島。

1988年7月12日,伊朗在巡邏區內發起了唯一一次對油輪的進攻,目標是科威特油輪巴拿馬環球君主號。為了逃避美國的報複,小船迅速逃回伊朗隔離區。按照國際公約,美軍的艦船和飛機都不能在隔離區開火。但威布朗VII號和大力英雄號,還是派出了2架OH-58武裝偵察直升機,追入隔離區將伊朗小船擊沉。

由於在波斯灣北部的進攻均遭到美軍阻擊,伊朗人將注意力轉移至靠近阿布穆薩島南方。不過,美方期間進行的襲擊,削弱了伊朗艦隊一半的兵力,並摧毀了2處用以協調布雷與小艇襲擊的伊朗海上石油平台。隨著美軍在南波斯灣部署的擴大,以及石油平台的摧毀,伊朗人幾無藏身之所。

1988年8月20日,伊朗-伊拉克停火決議生效,2個移動海上基地仍然堅守海上航線。1988年聖誕夜,威布朗VII號撤出。1989年7月,大力英雄號撤出,而此時距離其被部署到波斯灣已有21個月。

在北波斯灣的移動海上基地,從最初設想到付諸實施僅僅60天,以至於戰後,即使最激進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次非常高效的海上控製行動。未來,移動海上基地的運用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它將呈現聯合化的趨勢,通過人們意料之外的方式,應對突如其來的戰爭。(美國《聯合部隊季刊》雜誌文章/蔣璐)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