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軍事形象各國解讀不同 外媒憑主觀“塑造” zt

(2008-01-02 04:36:51) 下一個
中國軍事形象各國解讀不同 外媒憑主觀“塑造”

2008年01月02日 環球時報


我新型驅護艦編隊進行“縱向”、“雙橫向”補給 [資料圖片]


  對中國的軍事形象,不同的國家做出的解讀相差很大

對中國的軍事發展、中國的安全形象,戰略利益和安全利益不同的國家做出的解讀相差很多。俄羅斯著名的《軍事巡禮》雜誌軍事評論員博拉尼斯基這樣說道:“大多數俄羅斯人,尤其是軍界人士對中國的軍事發展給予積極評價。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大對國防的適當投入理所應當”。俄《國外軍事評論》雜誌首席軍事評論員庫滋涅佐夫則認為:“‘中國軍事威脅論’是西方一些媒體和人士主觀臆造出來的,中國的軍力雖然有了很大提升,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還差之甚遠,而且,我們注意到,中國的發展戰略是和平崛起。中國目前實行的是和平的防禦軍事戰略。”

曾參加過中韓軍事交流的一位中國軍方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韓軍高級軍官都對他說,中國軍隊在維護本地區的和平和穩定上,是一支可以信得過的舉足輕重的力量,韓國需要在韓美、韓中安全關係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

美國卡耐基和平基金會的中國部主任裴敏欣告訴記者,在美國,中國的軍事發展並不是普通大眾關心的話題,大眾媒體中與中國軍事相關的報道也不多,因此,普通美國人眼中的中國軍事形象是比較模糊的。真正關注中國軍事的,是美國的精英層和戰略界,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的軍力近些年提高非常快,美國對中國現在仍保持著相當程度的軍事優勢,但雙方差距有所縮小。裴敏欣說,盡管中國一再表明自己選擇的是一條和平、和諧的發展道路,但美國還是堅持認為中國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具有不確定性,中國現在的表態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當前的實力還不夠強大。因此美國對中國的軍事發展,既有在戰略上防範的一手,同時也有在戰術、技術上合作的一麵。這種複雜性其實是統一的,美國政策的最大特點就是保持戰略靈活性,隨時可以轉向。隻要美國的總體實力優於中國,它就有資本、有能力既和中國合作,又為自己投一份戰略保險。

外國媒體根據本國利益“塑造”中國軍事形象

中國的軍事戰略專家也有自己解讀美國對華安全部署的角度。國防大學的張召忠少將說,冷戰結束後,美國突然失去了軍事對手,軍費曾驟減近一半,這對美國的軍工產業造成了巨大打擊。美國軍工集團這下不幹了,大量軍工人員的失業也讓美國政府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所以,美國必須製造出一個足夠強大的敵手,哪怕是虛擬的,以便美國發展軍備,拉動經濟。同時,美國要在全球範圍內重新進行力量布局,也必須找到一個理由。誰夠格?恐怖勢力和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家,加在一起分量也不夠,而中國呢,無論從塊頭、實力到意識形態,都很符合美國為對手製定的標準。包括中國軍事威脅在內的中國威脅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構想”出來的。

至於說中國軍事形象的複雜性,張召忠將軍特別提到了一件事,就是今年美國新成立了兩支部隊——網絡戰部隊和媒體戰部隊。他說,中國在國際上的軍事形象,很多時候是被其他國家的媒體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塑造”的,媒體已成了現代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中一個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像美國這樣善於用巧妙手段操縱媒體的國家,常常會通過一係列的主動策劃來實現自己想要的、對自己有利的輿論。中國軍事威脅論不斷,其中就有這樣的原因。哪怕像中國軍事威脅這樣在美國國內已經不能讓公眾產生信任和興趣的老話題,美國都能想方設法在國際上營造出某種輿論壓力,這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對中國防範和牽製對策中軟牽製的一個手段。


外界的猜疑和責難,反而使解放軍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從容


隻要別人不威脅中國,中國對別人就不是威脅

中國軍隊究竟具備什麽樣的實力?再明確不過的一點是,中國軍隊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戰略力量。中國軍事科學院的彭光謙少將說,中國軍隊是有戰略反擊能力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始終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但中國的核力量作為威懾和反擊還是足夠的。按照美國人的說法,中國有約200枚核彈頭和大約20枚洲際彈道導彈,而美國有近1萬枚核彈頭和超過820枚洲際彈道導彈,這些洲際彈道導彈大多是多彈頭的。至於中國軍隊的常規作戰能力,張召忠將軍說,解放軍正處在向信息化軍隊轉變的過程中,從裝備和體製的角度看,中國軍隊現在是一支由機械化走向信息化的兵種齊全的軍隊,而且中國軍人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觀念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在現職的軍、師、旅、團指揮官中有不少是博士、碩士。從軍隊建設的投入來看,中國的軍費目前達到了每年30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居世界第三位,但如果按軍隊員額計算,中國人均軍費不及美國的1/20。不過彭光謙將軍強調,軍隊實力的比較不是武器和武器的簡單比較,如果是那樣,大家把裝備一擺勝負就明了了,還用得著交手嗎?在曆史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直是以弱勝強的,中國軍人的意誌力、戰鬥力、紀律性、堅韌性從來都為國際同行所尊敬。

談到中國軍事的具體形象,彭光謙將軍說,中國的軍事形象有一個文化符號,那就是長城。長城的軍事文化內涵非常明確:中國軍事是防禦性的、後發製人的。彭光謙說,中國數千年的傳統軍事戰略文化就是“愛和平、重防禦、求統一”,長城這種外在的軍事形象正是植根於這種悠久的內在文化。當代中國軍事戰略繼承了中國的傳統軍事文化,無論國際戰略環境怎麽變,國際軍事力量如何消長,中國軍事的積極防禦戰略都不會變。中國軍隊的任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保衛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的一些軍事思維在國際上是非常獨特的,那恰恰是中國和平、和諧戰略思想的體現。比如,在處理領土爭端問題上,中國創造性地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哪怕是對小國、弱國也不靠武力優勢來以強淩弱。

彭光謙將軍打了一個比方,中國的軍事發展相當於把長城修得更堅固,因為別人的進攻力量在不斷提高,當然我們的防禦力量也要跟得上,否則怎麽能保護好國家?而對中國發展軍事力量的指責,就像有人站在長城外麵喊,你不是說沒有威脅嗎,為什麽要把牆修得這麽厚?這麽高?這麽長?其中叫得最響的還是自己手裏槍炮最利和有過侵入長城曆史的那幾個人。因此,誰想威脅中國,中國的軍事力量對它就是一種威懾。換言之,隻要別人不威脅中國,中國對別人就不是威脅。

張召忠將軍告訴記者,中國軍事威脅說來說去,就是中國軍費增長快,軍事透明度不高。從投入來看,我們的發展確實快,但中國國防過去的欠賬太多了,很長時間軍費都隻有七八十億美元,其中買裝備的錢隻有1/5,那十幾億美元能買什麽,一艘好軍艦都買不到。現在中國發展了,往國防上多投入一些是理所應當的。另外,中國的安全利益也在拓展、延伸,保衛力量必須要跟得上。所以,基於中國正當的安全需要和新的國際安全觀,中國的軍事發展不僅不過分,而且還不足。

張召忠將軍說,外界從曆史上的大國崛起中得出經驗,就是新興大國都是靠軍事擴張來稱霸的,因此,他們覺得中國的迅速發展是一種威脅。但現在的世界不同了,全球之間是互相依存的,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共贏來實現快速的發展。基於這樣的認識,中國提出了和平、和諧發展的主張,願意更好地開展國際安全合作,多交朋友,為創造一個真正和平、穩定、安全的世界而盡自己的力量。(記者 程剛 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穆二青)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