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布什的“病態懷疑症” zt

(2007-12-08 13:42:36) 下一個
布什的“病態懷疑症”

2007年11月01日 《環球人物》 作者:黃 晴


最近有消息披露,布什執掌的白宮,懷疑國防部的455名工作人員可能與恐怖活動有染,因此,五角大樓製定了所謂的“國家安全函”,允許美國特工不必通過法院批準,就能收集犯罪嫌疑人包括財政方麵的秘密證據。美國國防部證實,“國家安全函”是針對他們自己的工作人員發布的,這些工作人員可能是五角大樓的工作人員、軍人或者自願超期服役並簽訂合同的軍人。“這就意味著,從2002年起,美國國防部有理由懷疑455名工作人員與恐怖活動有關。”此事直到現在才被詳細披露,足見其隱秘程度。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布什總統知道這事兒,因為它事關重大。

這一消息讓人聯想到二戰結束後,美國杜魯門政府的“忠誠調查”運動。1947年底,杜魯門政府開始對聯邦政府、武裝部隊和國防訂貨承包商進行“忠誠調查”。其後,調查範圍不斷擴大,總共約有2000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調查。有個3歲的小姑娘為商店做完模特後,也必須簽“忠誠宣誓書”才能領取報酬,讓人感到匪夷所思。此後,美國參議員麥卡錫“炮打國務院”,誓言要揪出“國務院裏的共產黨”,在美國掀起一股反共、恐怖、迫害、懷疑的狂潮,形成美國曆史上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時期。

應該說,美國當前進行的反恐秘密調查,與上世紀中的“忠誠調查”、麥卡錫主義盛行有某種相似之處,表現出一種社會性的“懷疑狂”、一種高度敏感化的“防衛心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新麥卡錫主義。如果說,麥卡錫主義的意識形態背景是冷戰初起時社會主義思潮高漲而引起的美國右翼“防衛心理”,那麽,新麥卡錫主義的背景,則是在“9·11”事件之後美國出現的右翼“安全防衛心理”。

曆史上,美國因得天獨厚的地緣位置,未遭外敵對本土的直接入侵。“9·11”事件是美國本土首次遭受攻擊。盡管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外敵入侵”,但對美國社會的心理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9·11”事件後,中國學者喬良有個推論:美國社會將加速向右轉,甚至會出現第二個麥卡錫主義時期。現在看來,在一定程度上,這一推論得到了驗證。“9·11”事件之後,美國收緊對社會的控製,在反恐的名義下實行了許多侵犯私人權利的監控、調查措施,對五角大樓人員的秘密調查隻是其中冰山一角。美國社會底層民粹式的“愛國”狂潮也在發揮彈壓輿論的作用。另一個中國學者王湘穗認為,不應把麥卡錫主義視為美國曆史上的孤立現象,而應看成是一個社會為了整合力量、排除異己,逐步進入全麵戰爭狀態的必然前奏,也可以說是病態化的危機反應。這也在事態發展中得到驗證。麥卡錫主義和朝鮮戰爭是前後相聯的,新麥卡錫主義則與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直接相關。

美國政府在五角大樓進行新“忠誠調查”的消息,在美國社會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風波。這同美國當前的反戰思潮再度興起有關。美國社會有產生麥卡錫主義的土壤,但也有保護個人權利和隱私的強烈意識,有反戰和孤立主義的傳統。這一切,構成了美國社會情緒此起彼伏的“政治生態”。一般來說,極端右翼思潮張揚的時間不算長,也就是“一次七八年”。當前,美國的右翼思潮出現了式微跡象,當是不爭之事,但是否已走到拐點,還有待觀察,特別是要看明年的總統大選結果。觀察美國是否要打大仗,一個重要的視角是觀察美國社會的“情緒”狀況——如果美國社會出現了麥卡錫式的病態反應,其可能性和危險性就比較大;反之,其可能性就比較小。在某種意義上,美國是個相當“情緒化”的國家,而特定的國際事件則常是引導這類“情緒”的風向標。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