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應對解放軍獵星戰略 美國要減少對太空依賴 zt

(2007-12-26 14:13:05) 下一個
應對解放軍獵星戰略 美國要減少對太空依賴

2007年12月26日 星島環球網


【星島網訊】對於解放軍反衛星能力的展示,美國目前並未作出任何因應。有台灣軍事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極有可能采取蘭德公司的建議,降低對太空資產的倚賴,采取太空與地麵軍事資產相結合的方式來因應。

  台灣《東森新聞》報道,軍事分析人士鄭大誠表示,近年來解放軍在“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事戰略指導下,積極發展“天軍”與太空戰略,同時也將掌握“太空權”視為建構其信息戰整體戰力重要的一環。大陸並認為太空偵察、通信、導航及預警等,將構成未來作戰的主要支援力量,是實施聯合航天作戰的基礎。

  中國大陸現階段一個發展重點是藉由衛星來提升C4ISR能力。正積極發展並研製存活率高、可大量生產、造價低廉、可機動發射的小型對地觀測衛星群,遙感技術也已發展出光電傳輸及紅外線遙感。目前大陸具有最佳解析度的資源二號衛星,已能對台灣大部分軍事目標實施偵察與部分識別;烽火係列軍用測地衛星則具有高解析度紅外線熱像傳輸、光學追瞄功能(烽火一號能提供了C段和超高頻(UHF)通訊);而載人航空器,甚至於未來多軍事功能太空站的發展,也將會使得衛星的維修、組裝變成可能,能更加延續衛星戰力。

  大陸另一個有關爭取“太空權”的作為就是發展“反衛星”能力。2007年1月11日,大陸用一枚動能導彈擊落了自己的氣象衛星。此舉不僅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大陸已成為繼美、俄之後擁有此種(即使是很初步的)戰力的國家,更代表對美國軍事獨霸太空與地麵的威脅與挑戰。一些評論家更認為,這次事件在實際上已象征了東亞爭奪“太空權”、進行“太空戰”的鬥爭已經開始。未來的台海戰爭已不能再將“太空權”的因素排除在外,特別是“太空權”在台海上空掌握精準打擊、戰場知覺,以及作戰廣域方麵,將會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鄭大誠表示,如何對抗解放軍反衛星能力的發展,美國官方除了表現“關切”與“憂慮”之外,至今尚未正式發表軍事回應措施。目前美國的“太空權”雖然由“戰略指揮部”總籌,但擁有美國最多太空資產的空軍卻一直堅持太空領域為其“固有疆域”,必須居於“太空權”的主導地位。因此不令人意外地,在2007年度蘭德公司“空軍計劃”小組的年度報告中,蘭德公司率先提出了對抗大陸“反衛星”能力的相關建議。

  蘭德公司的“空軍計劃”一直是美國空軍相當倚重的一個智庫單位,雙方長期有合作關係。鄭大誠認為,“空軍計劃”小組的看法不僅不應被忽略,而且其建議應該有極大可能性會被美國空軍或是國防部納為實際政策。

  在這份報告中,蘭德公司的“空軍計劃”小組指出,如要為了要防製大陸的“反衛星”能力而對美國在太空的資產加強防衛措施,不僅在技術上十分困難,而且在政治上也會相當敏感,更不要說在有限國防預算下,這樣的反製作為會耗掉多少軍費。蘭德公司認為,美軍應該要做的是:

  (一)增進“太空情狀知覺”能力,使美軍能更進一步了解與掌握在太空的各資產的運作情形(包括被破壞),以及在各種情況下影響地麵使用太空係統美軍之程度與情況。

  (二)讓敵人了解到破壞美軍在太空的資產並不會具體影響美軍戰力,如此一來,敵人發展攻擊美軍太空資產的誘因就會降低。

  (三)美國過度發展與倚賴衛星與GPS並不會大幅增加美軍戰力。事實上,根據蘭德公司的研究,隻有將太空與地麵軍事資產形成一體性結合才能發揮最有效的戰力。因為在某些特殊地形的戰場,如城市,衛星所能提供還比不上傳統方式,如使用當地人士引導、實際研判地形,以及新科技,如裝在單兵頭盔上的影像對照相機等所能給予的資訊來的豐富與有效。

  總之,蘭德公司的“空軍計劃”小組認為美軍對抗敵人反衛星作為的上策不應是強化太空資產的防護能力,因為那隻會重蹈冷戰時期部署反導彈係統的曆史,在技術上困難重重且要耗費極大預算。美軍反製的最好方法應該是降低對太空資產的倚賴,采取太空與地麵軍事資產相結合的方式來因應。如此不但能降低敵人攻擊美軍太空資產的誘因,而且也能分擔風險,使美軍戰力不致寄掛在一個籃子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