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戰爭”為何屢觸而未發?
2007年12月21日 《環球》雜誌
2007年似乎注定就是“伊朗戰爭”年。多次事先張揚的“伊朗戰爭”即將爆發的預言未能實現,但直至歲末人們還在念念不忘地問:美國會不會馬上發動“伊朗戰爭”?即便是美國情報部門12月3日明確說明伊朗早在4年前就已停止“核武器研究計劃”,但美國總統布什仍堅持,伊朗仍然危險,不能排除對伊朗發動戰爭的可能。
資料圖片:2006年11月2日,在伊朗中部城市庫姆附近沙漠舉行的軍事演習中,伊朗革命衛隊在試射“流星-3”型中程導彈。伊朗軍方在當天開始的軍事演習中成功試射了多枚“流星-3”型中程導彈,導彈射程可覆蓋以色列全境及美國設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新華社發
在美國情報部門發布伊朗核問題報告後,有分析認為,報告“嚴重損害了一直宣揚伊朗威脅論的布什政府的信譽”,布什政府發動一場伊朗戰爭的理由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不複存在。
然而,布什總統似乎已認定他要發動這個既定的“伊朗戰爭”。布什12月4日聲稱,伊朗仍然想要學會如何提煉濃縮鈾,如果伊朗找到能夠用於秘密研製核武器計劃的這類知識,一定會對全世界安全構成威脅。布什這句話道出了很多玄機,最為直接的一點是,“伊朗戰爭”陰雲仍在。
“伊朗戰爭”理由仍存
美國政府發動戰爭,是需要通過戰爭的手段來解決某個或某些通過其他手段難以解決的政治問題。這就是美國官員多次強調的:戰爭是最後的選擇。
那麽,美國人需要在伊朗解決什麽問題?雖然人們在不斷談論伊朗核問題,而事實上伊朗核問題隻是美國與伊朗關係的一個表象問題,並不是美國和伊朗對峙的直接問題,更不能是“伊朗戰爭”的直接理由。美國人不斷強調的是,伊朗在試圖發展核武器,威脅著世界安全。布什4日講話也再一次明確表明,布什政府關心的並不是伊朗的核問題,而是所謂的伊朗威脅問題。
在伊拉克問題上,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雖然有著不同的借口和理由,但對於美國政府來說,非常明確的一點是要推翻“對美國利益有危險的”伊拉克薩達姆政府。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未能通過軍事手段將薩達姆推翻,但經過10多年的醞釀準備,美國終於在2003年解決了這一問題。改變伊拉克政權的顏色是美國政府的真正目的。
而在伊朗,美國需要解決的並不是伊朗是否發展核計劃,是否研製核武器問題——美國一直默許、縱容、甚至幫助一些國家研發核武器。美國對於伊朗的真正擔憂是,伊朗這樣一個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背道而馳的國家,一旦擁有核武器是否會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威脅。既然美國認定伊朗會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危險,那麽美國政府就必須著手解決這一問題。與同伊拉克問題一樣,清除危險是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根本。有了對伊朗現政權的基本認識,美國在解決伊朗問題上可以尋找各種借口。
美國情報部門的報告稱,伊朗4年前就已經終止核武器研製計劃,而且迄今可能也沒有重啟核武器項目,即使伊朗重新啟動核武項目,也要到2015年才有可能製造第一枚原子彈。這一報告似乎消除了布什發動戰爭的借口,但同時卻從反麵認定了伊朗現政府擁有核武計劃,伊朗的領導人曾試圖製造核武器,隻不過經過與歐盟的談判停止了。
正如布什所說,隻要伊朗人有研製核武器的想法和計劃,他們隨時可以重啟這一計劃,那麽伊朗仍然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威脅。這種理由比當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而引發海灣戰爭的理由,要有說服力多了。
開戰條件成熟了嗎
2007年,世界媒體多次爆料“伊朗戰爭”即將爆發,甚至某個具體的日子都說得清清楚楚,但最終白宮那裏沒有動靜,伊朗那邊也沒有傳出爆炸聲。美國政府要發動一場戰爭,除了需要一個響當當的理由外,還需要一個相對適宜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目前,美國大量軍隊仍然陷於伊拉克的泥潭之中;美國國內反戰的呼聲十分強烈;美國即將麵臨政府改選,兩屆將滿的布什政府不得不麵臨離開白宮;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石油和軍火兩大集團是否已經感到需要發動一場戰爭?現在是否適宜發動一場戰爭?畢竟當今的伊朗與2003年的伊拉克有著天然的差別,這些是美國不可忽視的問題。
伊朗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當年的伊拉克是一個事實上分裂多年的國家。1991年海灣戰爭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盟國在伊拉克南北設立了所謂禁飛區,其結果導致伊拉克北緯36度以北的庫爾德人實現自治,南部北緯32度以南的什葉派阿拉伯人也實現了半自治狀態。從政治和軍事上來說,薩達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之前實際上控製的僅是北緯32度和36度之間的狹窄區域,其中還包括西部廣闊的沙漠地帶。而伊朗不僅不存在國土分裂問題,長期以來還一直處於統一狀態,支持西方的反對派和持不同政見者多流落國外,不能對伊朗政權構成直接的威脅。
另一個更為敏感而又現實的問題是,伊朗是一個實行政教合一體製的國家。不像伊拉克由於曆史原因,占人口少數的遜尼派阿拉伯人處於統治地位,長期以來什葉派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一直從事反對巴格達政權的鬥爭,民族矛盾和教派矛盾交織在一起,大大削弱了其國力。伊朗從人口上來說,起主導作用的波斯人和阿塞拜疆人占人口的絕對多數;從教派上來說,什葉派穆斯林占總人口的90%以上。這種民族和教派的分布大大減少了國內的矛盾,使伊朗經常出現麵臨外敵入侵時擱置內部矛盾一致對外的情況。
而伊朗的政教合一體製使得伊朗政權得到宗教方麵的大力支持,宗教勢力在政治領域的影響力使得“伊朗戰爭”有著轉為“宗教戰爭”的危險。
重複伊拉克之道?
回顧從1991年海灣戰爭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曆程,不難看出,伴隨著聯合國和美國不斷加強的政治和經濟製裁,伊拉克從一個石油強國走向弱國,走向四分五裂。顯然,美國今年來三番五次的軍事威脅,不斷傳出五角大樓擬定“伊朗戰爭”計劃,做好戰爭準備,所謂“不排除戰爭手段”,這種“狼來了”的信號無非是為未來的“伊朗戰爭”進行鋪墊。
但美國要發動伊朗戰爭,必須還要解決幾個重要問題:
一、大幅削弱伊朗國力。孤立、製裁伊朗是削弱伊朗綜合國力的一把軟刀子,20多年來美國單方麵的製裁已經阻礙了伊朗的發展,近年來美國推動聯合國對伊朗進行製裁,必然能夠進一步大幅削弱伊朗的國力,尤其是將伊朗革命衛隊等宣布為“恐怖組織”,有助於美國進一步遏製伊朗。
二、擾亂伊朗國內穩定。伊朗目前的政權基本上是穩定的,雖然伊朗政壇之中長期以來存在派別之爭,美國也曾經寄希望於某個派別來攪亂伊朗政壇的基礎,但為了發動戰爭,最終推翻伊朗現政權,美國仍需要進一步激化伊朗內部矛盾,甚至推動伊朗國內曆史上已存在的民族、教派矛盾,以使伊朗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況。
三、尋找最低損失之路。伊朗畢竟扼守世界能源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如果在伊朗戰爭爆發之前控製這個石油通道,確保美國乃至世界能源供應不受太大影響,確保世界經濟不受重挫,必然是美國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可以預見,2007年未結的“伊朗戰爭”大戲在2008年仍將繼續進行。盡管美國情報已經確認伊朗已停止核武研發計劃,但美國仍將繼續推動國際社會對伊朗實施更嚴厲的製裁,並將不斷製造“伊朗戰爭即將爆發”之類的新聞。(榮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