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高調暗示中國空軍突破大機群升空戰管能力
2007年12月18日 蜀中行軍情觀察室
12月18日新聞聯播通過采訪空3師部隊高調暗示中國空軍突破大機群升空戰管能力,改變以往那種多機起飛地麵引導人員圖上作業手忙腳亂的曆史,戰機起降和空中引導全部實現自動化作業.
二是暗示空軍王牌部隊全麵形成戰鬥力,由過去一備一飛到現在的一備多飛\\一備多天的作戰能力.
三是從電視畫麵上看中國王牌空軍三代戰機海上超低空作戰能力非常令人稱道! 據官方報道,中國海空軍各型戰機能以50米海上超低空飛行作戰。
中國軍隊空中交通管製實現一體化自動化指揮 隨著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空中交通管製平台的高效運轉,中國軍隊空中交通管製依靠人工動態推算的曆史宣告結束。
據新華社報道,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軍隊空中交通管製一直采用純手工作業,靠鉛筆、尺子在空域圖上進行人工指揮,各級管製中心缺乏統一的信息平台,空中管製組織難度大、效率低,嚴重影響軍事訓練和民航運輸安全。
中國空軍裝備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誌傑帶領科研團隊不懈攻關13年,成功研發了適合本國特點的自動化空中交通管製係統。
這一科研項目於2007年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展示了諸多創新成果:整個工程以國際最先進的通信、導航、監視、計算機、網絡、信息處理等技術為主體,通過網絡集成、信息集成、業務集成,建成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全軍一體化自動化空中交通管製係統﹔製定頒布了4個國家軍用標準、10個行業標準和全國空管基礎數據﹔研製的多測點信號采集自動監控係統等4項先進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有關專家介紹說,這項自主創新成果,使中國及軍隊航空管製技術的進步幅度實現了30多年的大跨越,與西方發達國家空中交通管製協調和集成係統基本相當。目前,依托這項創新成果建成的全軍空中交通信息傳輸服務網絡已在空軍、海軍、陸航各級航空管製部門安裝投入運行,極大提高了飛行保障能力,提高了空域的利用率,增加了飛行流量。
中國戰機從“一備一飛”到“一備多飛”轉變 如何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進一步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是當前我軍麵臨的重大課題。從 “一備一飛”到“一備多飛”,空軍航空兵部隊組訓模式的變化,從一個側麵折射出我軍戰鬥力增長模式正在發生可喜的變化。
閆國有、記者譚潔報道:“我們這次參加空中高強度對抗演練,一次飛行準備後,連續飛行了5個場次。”今天,駕馭新型戰機剛落地的空軍航空兵某師特級飛行員李景高手指訓練周表對記者說,他們改革組訓方式,實現一次準備可多次飛行,縮短了戰鬥力成長周期,提升了整體訓練效益。
在資料室,記者翻閱該師前些年飛行訓練周表看見,過去通常采取一次準備飛行一個場次的組訓模式,有時遂行一次演練任務,至少需要反複準備三四次以上。而隨著裝備信息化程度提高和訓練難度強度加大,這種傳統的組訓方式已難以適應信息化戰爭的要求。對此,他們探索“一備多飛”模式,實行一次飛行準備連續飛行多個場次的保障辦法,不僅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益,更重要的是為空軍航空兵部隊訓練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
從“一備一飛”到“一備多飛”,組訓模式的變化使部隊的戰鬥力建設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訓練節奏加快,針對性更加突出。打開3月份的訓練周表,記者發現每一批次的訓練內容均有所不同,由晝間到夜間,從儀表特技到戰術對抗,從空中布陣到精確打擊,不同時段的必訓課目和試訓課題交叉進行,高難課目、綜合課題一個接一個。目前,該師實戰課題訓練的比重已達到80%左右,每一架次訓練的針對性更加突出。
訓練強度加大,訓練質量明顯提高。多場次飛行滾動實施,每一組飛行日的訓練強度達到了極限,充分利用了場道空間,始終保持了較高的人員參訓率。同時,也便於對飛行質量的連續監控,促使機務後勤保障官兵不斷提高保障質量,戰機無故障返航率、完成任務率持續提高。
從“一備一飛”到“一備多飛”,得益於武器裝備的更新發展,得益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得益於官兵素質的提高。而航空兵部隊組訓模式的變化,從一個側麵折射出空軍航空兵部隊戰鬥力增長模式正在從“單項突破”向“整體跨越”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