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軍民融合:國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zt

(2007-11-08 15:56:46) 下一個
軍民融合:國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007年11月8日 解放軍報 作者:柴永忠


  訪談嘉賓:李明海,國防大學參謀,軍事學碩士餘愛水,戰略學者,經濟學博士

  編者按 胡錦濤同誌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係、軍隊人才培養體係和軍隊保障體係,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把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戰略全局,是全麵落實和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適應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和打贏現代戰爭的客觀需要。當代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使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結合越來越廣,融合越來越深;信息化戰爭正呈現出軍民一體、前後方一體的趨勢。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積極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發展,既是強國、強軍之道,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課題。

  軍民融合是一道深刻的戰略命題

  問: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進一步加強軍民結合、寓軍於民,是胡主席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對這個問題應該怎麽理解?

  餘愛水:關於軍民融合,胡主席有一係列重要論述和戰略決策,為我國國防力量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根本道路和前進方向。軍民融合,是世界國防力量發展的趨勢。國防消耗無論對哪個國家來講都是一定的負擔,為了保持國防力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合理、持續發展,同時又使國家負擔相對降低,一條根本的道路就要使軍與民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融合起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這種融合度越高,國防發展的支撐力就越強,國家的負擔就越小;國家負擔越小,就越有利於對國防事業的支持。

  李明海:在信息化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把軍隊的信息化建設自覺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努力實現我軍信息化建設的軍民融合。我軍信息係統建設,與發達國家軍隊相比,其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落後,因此,走寓軍於民、軍民融合之路,充分利用我國民用信息係統規模大、分布廣、發展快的優勢,來彌補我軍信息係統建設與發展中的不足是一個明智之舉。我軍信息化建設應在信息係統、信息網絡、信息技術和裝備發展、信息人才建設等方麵強化軍民融合度,注重樹立全民國防意識,統一技術標準和指標測評體係,規範信息體係安全程序。

  軍民融合推動建設創新型國家步子邁得更快

  問:軍民融合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哪?

  餘愛水:在國防需求長期存在,並不斷增大的情況下,軍民融合度不斷加深,對經濟社會發展將會產生人們難以預料的多方麵的輻射和溢出效應。在科技領域軍民融合,不僅會使科技攻關的力量更加集中,也更容易取得重大突破。同時,也會降低科研的投入和成本。軍民融合所產生的最新科技成果,往往是一舉多得,既益於軍又益於民,以較低成本獲得最大效益。目前,無論是在國防科技領域還是在民用科技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整體水平還是很低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軍民融合度不夠,軍民科技力量沒有實現大融合、大整合。各自為政,力量分散,很難有大作為。改變這種局麵,必須靠大深度的軍民融合,把整個國家的科技力量組合起來,集聚到若幹戰略方麵和關節點上,以強強聯合進行強力突破。軍民融合所帶來的國防和民用科技的雙突破,將會使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邁得更快。

  軍民融合是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的集中體現

  問:軍民融合在不同的國家是不是有著不同的特點?

  餘愛水:軍民融合,各國有各國的情況,在中國,軍民融合的過程,就是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再現的過程、人民戰爭位移的過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所在。通過軍民融合,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又會使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充分展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軍民融合,會成為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紐帶,奮發向上的橋梁。由此可見,軍民融合不是一般性要求,它從一定意義上反映著國家的戰略選擇,是一個國家智慧的象征,也是對人民利益的一種有效維護。

  軍民融合是提高軍隊戰鬥力的有效途徑

  問:有人講,“全民兼兵”將是未來信息化戰爭最顯著的社會特征,那麽軍民融合與戰鬥力究竟是什麽關係?

  李明海:軍隊戰鬥力主要是由人、武器裝備、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三大要素組成。著眼時代的發展,適應信息戰爭的要求,要提高信息化軍隊戰鬥力,首先要培養和造就大批懂得信息化戰爭和信息化建設的軍事人才,而提高人的素質,必須改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層麵,麵向社會、麵向世界,這是軍民融合的基點。其次,發展具有高新技術含量的信息化武器裝備,需要汲取信息技術的精華,賦予武器裝備智能化,這是軍民融合的關鍵。如空間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大大拓展了作戰空間,為未來戰爭奪取信息優勢奠定了基礎。其三,適應信息時代、信息戰爭要求所進行的編製體製(軍事人員與武器裝備及戰場的靜態結合)調整和軍事活動(軍事人員與裝備在戰場上的動態結合),需要大量的社會化參與和保障,這也是軍民融合的重要環節。

  軍民融合不是單向融合

  問:軍民融合是一項內涵豐富的戰略命題,那麽,它涉及麵究竟有多寬、應該怎麽去做?

  李明海:首先是信息係統建設要軍民融合,講求整體籌建,軍地共享。如人防、交通、鐵路、機場、碼頭等係統設施的信息化建設,既要從服務信息社會著想,也要考慮未來防空、機動、運輸保障等作戰需要。其次,信息網絡建設要軍民融合。如幹線通信網、衛星通信網、氣象預報網等軍地可以共建共用。其三是信息技術和裝備發展要軍民融合。信息技術與傳統軍用技術相比,兩用性更加突出。它既可以大量用於軍隊,又可以大量用於百姓。著眼信息技術發展,軍地在汲取新技術、利用新設備方麵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其四是信息人才建設要軍民融合。在我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裏,很多高素質的人才蘊藏於社會的各個領域,需廣開渠道、招賢納才。餘愛水:軍民融合不是單向融合,是軍與民互兼互容。在目前情況下,最主要的是要調動社會資源來促進國防力量發展。教育、人才、運輸、能源等方麵需要融合,生活方麵更需要、更有可能加快融合,實現社會化保障和服務,不僅是軍隊建設發展的趨勢,也是當前的迫切需要。這是實現軍民融合的一個最容易做到、最能突破的缺口。問:除了上麵講的這些,還有哪些可以融合?

  餘愛水:軍民融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在融資方麵要解放思想,樹立新的觀念,允許各類資金包括民營融資加入到國防力量建設中來。隻要有利於國防力量增強,又符合國家法律要求,不違犯國際慣例,這樣的事就可大膽地去做。這既可解決目前因為軍費不足帶來的國防力量發展受限的問題,又可避免因為軍費的增加而帶來國際上的爭議和反對。這種由多種融資渠道進入國防建設的資金,不是國家財政撥款,誰也無權說三道四。在這方麵我們大有文章可做。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