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俄軍事合作由技術合作取代武器買賣(組圖) zt

(2007-11-06 05:28:58) 下一個
中俄軍事合作由技術合作取代武器買賣

2007年11月06日 軍事文摘


  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已經逐步上升為美國頭號打壓的目標,中日關係也日益複雜化,對歐盟又無法建立軍事合作關係,在全球範圍內可尋的真正有實力、有資格的戰略合作夥伴,隻剩下了俄羅斯。

  ◎餘平

  冷戰結束後,中國同俄羅斯已經沒有了共同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卻因戰略利益趨同反而建立了密切的軍事合作關係。除了軍事貿易作為重要紐帶,兩國軍隊交流頻繁,並於近年上升到共同演習的層次。不過看到已顯得財大氣粗的中國人擁有與自己比肩的裝備,以及更雄厚的財力,還有昔日“老大哥”心態的一些俄國人頗有酸溜溜的感覺,其國內一些非官方輿論也在炒作“未來潛在威脅”。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和軍工水平的大幅進步,十幾年來中俄軍事合作中那種傳統的成品“買一賣”之路,近來也顯得愈走愈窄。兩國想維持並進一步深化軍事關係,就必須排除雜音幹擾,提升合作層次,走出一條互利的新道路。

  武器交易的十字路口

  回首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幾年的軍事裝備發展史,嚴格而論也就是一部吸收、消化蘇聯一俄羅斯的武器技術並加以仿造、改進的曆史。

  近幾年中國軍工戰線推出的新成果不斷,武器裝備水平有了一個跨代的飛躍,如載人飛船的發射和今年初反衛星導彈試驗成功,標誌著航天技術水平已僅次於美俄居世界第三位。中國新列裝的殲10戰鬥機性能已不遜於su一27等俄羅斯的王牌戰機,“中華神盾”驅逐艦和“元”級潛艇的接連下水也顯示出造艦水平在接近俄製新品。由於本國已經能夠生產所需的主戰裝備,目前中國對俄軍貿中主要想引進技術,不想再大批量購買成品。俄方卻產生了矛盾心理,一方麵想出售軍工技術獲利,一方麵又感到中國武器的進步會在國際軍貿中擠了自身的市場。再加上部分俄國人對中國總有戒備心理,許多技術轉讓不順利,造成去年中俄軍貿額出現了下降。國際上一些評論家認為,中俄武器交易目前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若不以新的途徑解決軍貿額下降和技術合作的難題,雙方戰略夥伴關係勢必會受影響。

  熊貓棕熊還會長期攜手

  今年3月,胡錦濤赴俄羅斯參加“中國文化年”,與普京同台上場講演時,舞台背景出現了俄方精心設計的有象征意義的動物圖案——一對可愛的熊貓和棕熊攜手共進。由這兩種標誌性動物所寓意的中俄夥伴關係,受到目前世界大勢的左右,還是會趨向更加親密,軍事合作的一些障礙通過雙方顧全大局並努力想辦法,還是能夠得到克服。

  如今中俄之間早已沒有了當年中蘇那種共同信仰和理想維係的關係,合作都是出於各自的國家戰略利益。蘇聯瓦解後俄羅斯地位嚴重削弱,北約東擴和獨聯體內的離心對其一直構成最大威脅,於是又把中國視為最重要的戰略夥伴,自90年代起的大規模對華軍售也是以此為前提。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已經逐步上升為美國頭號打壓的目標,中日關係也El益複雜化,對歐盟又無法建立軍事合作關係,在全球範圍內可尋的真正有實力、有資格的戰略合作夥伴,隻剩下了俄羅斯。

  出於這種利益關係的背景,當年在蘇聯以反共禁共為標榜的葉利欽,在90年代反而成了中國的最好朋友。他在1996年訪華時以空前友好的姿態私下說明,是自己下令對華出售了過去向任何國家都沒有賣過的最新型Su一30型戰鬥機(亦可兼作戰鬥轟炸機)。葉利欽還大力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使中俄及中亞五國有了軍事上的合作關係。從1999年科索沃戰爭起,俄羅斯又一再希望吸引中國加入軍事聯盟,特別是在俄阿西方關係出現緊張背景下屢屢表達出這種願望。近來伊朗在麵對美國采取軍事打擊的威脅時,也一再提出想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其實是想托庇於中俄的軍事保護之下。中國出於和平崛起的目標,不想與美國為首的西方處於公然對立的狀態,對伊朗的要求和俄羅斯的結盟希望都沒有答應,不過加強合作當是應有之義。

  從曆史、文化和戰略地緣的角度看,歐美對俄羅斯的對立將長期難以消除,一個走向複興的俄羅斯同西方利益肯定要發生衝突。蘇聯瓦解後,俄國人縱然放棄了西方視為洪水猛獸的共產主義信仰,傳統的東正教也被天主教和新教視為異端、“鄉巴佬”和“野蠻人的宗教”。一向有著尊大心態的俄羅斯人,對強大的蘇聯瓦解也有著嚴重的失落感,不能忍受美國一超獨霸。不過如今的俄羅斯實力,已遠不足以同西方抗衡。以國民生產總值而論,去年俄羅斯靠石油升價才剛剛突破1萬億美元,美國卻有12萬億美元,西歐的總量也在10萬億美元以上。找到國民生產總值在去年已達到2.6萬億美元的中國作為夥伴,俄羅斯才有對西方叫板的實力。對於俄內部叫嚷“中國威脅”的少數政團和媒體,俄官方和主流輿論還一直不以為然,看來也不能形成大氣候。

  從90年代後期至今,北約實行的東擴一再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加上前年獨聯體內的“橙色革命”,都惡化了普京政府同西方的關係。今年上半年美國在波蘭和捷克籌建反導彈防禦係統,引起俄羅斯在軍事上的強烈反應,甚至宣布廢除蘇聯末期簽訂的限製常規武器條約。對俄羅斯傳統的武器市場,最近美國也直接出麵進行爭奪。去年,印度提出在十年內要為空軍換裝,需要采購價值60億美元的126架戰鬥機,並表示不再專門屬意於傳統的俄製裝備而是麵向世界招標。美國便打破常例,提出願出售F一18戰鬥機給印度,以改變那裏幾十年蘇俄製品的壟斷地位。作為對印度的警告,俄羅斯對印武器銷售和技術轉讓方麵都采取了一點報複措施。這一傳統的最大軍售市場受到衝擊,也會使俄方更重視中國這個最大的軍火主顧。

  從中國下一步發展軍事技術的需求來看,尋求同俄羅斯加強合作也顯得尤為重要。自2003年以後,法國、德國曾連續兩年努力推動歐盟對華解除軍品禁售規定,中國曾一度對此抱有較大希望,希望能實現軍購渠道多樣化,改變俄羅斯所持的“隻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心態。然而自去年以來,隨著德國、法國大選後執政者政治傾向變化,推動歐盟對華軍售解禁的動力又已大減,不僅近期不能指望買西歐武器,高端技術引進的限製也大大增加。究其原因,除了美國繼續保持壓力外,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威脅論”在歐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中歐之間不存在現實的安全利益衝突,然而充斥世界各地市場的“中國製造”,也已經使西歐工商界感到有些不快。中國下一步的科技強軍,有力的合作夥伴也隻能是俄羅斯,軍貿和能源仍將是中俄兩國加強關係的重要紐帶。


中國海軍列裝國產新型051C級戰艦性能已接近俄國貨


  技術合作取代武器買賣

  在世界範圍內,軍事演習除了技術交流的作用之外,主要是加強國家關係特別是信任關係的一種狀態。此次在車裏雅賓斯克州的切巴爾庫爾演習場等地舉行大規模的“和平使命一2007”聯合軍事演習,有中俄兩國領導人參加,說明雙方都認為這對國家合作關係具有特別的意義。再聯係到今年3月問胡錦濤訪俄達成的加強友好合作的一係列協定,說明兩國的軍事合作還會發展,並且能夠邁上一個新台階。

  今年3月胡錦濤訪俄時,兩國簽署了包含發展中俄鐵路、銀行、通信等多項內容在內的九項合作文件,據報道稱金額達到了“近幾年來的曆史最高數字”,卻沒有提到雙方軍事合作和武器交易的內容。其實中俄過去武器貿易數額巨大,如“蘇霍伊”戰機的出售及技術轉讓金額累計上百億美元,中國官方從不公開報道,俄方高層領導在公開場合也不宣傳,其原因在於雙方都不願張揚此事以刺激美國。不過胡錦濤訪俄簽訂的一係列重要科技合作協定明顯包含著可轉化為軍事應用的內容,如兩國聯合發射飛船對火星及其衛星“火衛一”進行探測,被雙方新聞界評價為“中俄兩國航天合作曆史上的重要裏程碑”。凡是了解中俄兩國航天業情況的人都明白,雙方這一領域都由戰略火箭部隊管理,發射的衛星、飛船既可軍用也可民用,在未來戰爭中太空爭奪已成為頭號焦點,這一合作明顯含有軍民兩用目的。何況現代空間技術通用性很強,目前中國財力雄厚而科技能力相對不足,俄方的情況正恰恰相反,雙方合作開發技術正可取長補短。

  除了航天技術外,俄羅斯國防部長也聲稱,不排除中方參與和俄羅斯方麵一起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可能,隻是雙方還有一些在軍事技術知識產權方麵的法律細節需要磋商。中國研製航空母艦的工程啟動後,這一投資可觀的項目也引起俄方很大興趣,認為在艦體製造、艦載機的選擇方麵能開展合作。去年末,中俄達成一項購買兩架su一33型艦載戰鬥機進行試驗的協議,看來如中方滿意,俄方就能承攬向中國航空母艦出售艦載機的大額生意。

  中國對本國軍隊的主戰裝備,從來是立足於自己研製和生產,外購數量不可能太大,中國的軍工企業也要向海外開拓市場。這種發展趨勢,決定了中國對俄購買的武器成品肯定會減少,雙方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也難免會產生競爭和利益摩擦。不過雙方從互利、雙贏的角度來思考,仍可以找到合作的路子。例如自90年代軍貿恢複後,中國不再買“米格”戰鬥機而隻買“蘇霍伊”戰機,使生意冷淡的米格公司感到氣惱。近年中國同巴基斯坦合資研製的“梟龍”戰鬥機在國際軍貿市場上推出,對M一29的銷路又明顯有不利影響。不過中方為該機型采購了米格公司的RD一93型發動機(單價260萬美元),多出售一架也可使俄方多有一份利益可圖。盡管印度一再抗議,今年普京還是親自簽署批準書,如約對華出售RD一93型發動機。下一步中俄軍貿改變單純的買賣關係,進入合作研製、生產和共同對外推銷的渠道,軍事合作就能真正進入高級階段。雙方的利益更緊密聯係在一起,也可以使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得到加強。

  中俄兩國經曆了曆史上的恩恩怨怨,出於雙方共同的戰略利益又走到一起。不論是聯合軍演還是軍事技術合作,都表明兩國從長遠合作的角度考慮,想進一步加強關係。昔日中國人曾最不放心的北方邊界,如今成了最寬心的地域,這對於改善中國自身的國際地位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年在蘇聯以反共禁共為標榜的葉利欽,在90年代反而成了中國的最好朋友。他向中國出售了最新型Su一30型戰鬥機


中國海軍國產新型054A級遠洋護衛艦



中國國產梟龍戰機的發動機是由俄羅斯提供



俄羅斯在利益驅動下不顧印度反對將RD-33發動機出售給中國



新型054A護衛艦對空對海警戒雷達有濃厚俄國痕跡



中國已可以將早先引進的俄國武器技術轉為已用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