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上九天攬月 下五洋捉鱉---中國科考隊員將再赴南極"不可接近之極" zt

(2007-11-06 04:37:08) 下一個
第24次南極科考隊員做客新華網

2007年11月06日 新華網


6日14時30分,國家海洋局極地辦黨委書記、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魏文良、國家天文台首席科學家周旭和新華社記者張建鬆做客新華網坐談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圖為訪談現場。新華網 郭小天 攝

“雪龍船”改造後能滿足未來科考需求

10月6日下午,我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員做客新華網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國家海洋局極地辦黨委書記魏文良回答網友改造後的雪龍船具有什麽樣的特點時說,“雪龍號,首先我們主要是從自動化程度上加以提高的;第二是從實驗室重新布局和設備的更新;三是對通信導航設備的更新換代;第四是對隊員在船上生活的空間和臥室進行了改造和更新。可以說雪龍船改造後是我國一個現代化的基地科學考察船。它的實驗室功能可以滿足我國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海洋和南極科學考察的需求。”

我國科考服裝有較高科技含量

科考領隊魏文良說,我國的科考服裝有了較高的科技含量,現在科考隊員們的服裝應該說和國外考察隊員在極地工作的服裝沒有差別。

魏文良說,隊員的行裝是完全給準備齊的,這套行裝我們是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配備不同的服裝。我說的不同行裝是指越冬、渡夏和進入內陸冰蓋的不同而配備不同的服裝。內陸地區我們從飽暖等方麵考慮很充分,一切行動最重要的就是飽暖,也就是說進入那個地區他所有的皮膚都不能外露,因為畢竟是在零下50度環境下工作,所以充分考慮透氣性和飽暖性。有些東西我們是一次性的,比如鞋墊是一次性的,一天一換是要保證的。還有越冬的裝束,越冬由於在南極待的時間比較長,所以越冬這套服裝我們配備是比較齊的。還有渡夏的人員由於不在南極越冬並且不進入內陸冰蓋,所以這套服裝是滿足渡夏的要求,所以不同區域、不同時間的工作要求服裝是不同的。

能通過嚴格訓練的科考隊員很榮幸
 

國家天文台首席科學家周旭在回答網友科考隊員都需要經過哪些訓練和嚴格體檢時說:不但是身體上,還有組織紀律、耐受力等方麵的考察,很嚴格,最後能夠通過的我覺得很榮幸。最後這15天去西藏的高原訓練具體內容包括:一是身體條件的檢查,看這個隊員在平原的環境轉移到高原的環境身體方麵發生什麽樣的變化,適不適合在高原活動,因為我們要去的內陸是一個海拔4000米的高原環境,尤其在低溫環境下就相當於西藏5000米的環境,而且在高原上從事體力工作也需要了解這個人的耐受能力或體力條件是不是允許。

二是對集體生活的訓練,我們要每天在那裏爬山、走路,看大家能不能適應集體的生活,隊員來自各個部門,尤其我們做科研的自由散漫慣了,到了這種環境下能學到很多東西、也了解很多東西,知道在南極的環境下,在一個半軍事的集體當中如何生存,如何和大家合作,這也是一個學習。

科考隊員吃的不全是罐裝食品 非常豐富

科考隊員新華社記者張建鬆在回答關於去南極吃的是否都是罐裝食品時表示,“不全是罐裝食品,我曾經到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采訪過,我把他們的清單拿來數了一下,一共有300多項的副食品、蔬菜、食品,非常豐富。” 

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魏文良補充說,我們無論叫航空餐還是叫快餐也好,我們所說的航空餐還不像我們乘坐飛機那麽簡單,我們的航空餐是非常豐富的,也是一個盒子裝起來,大米、大蝦、各種魚經過冷凍、處理以後在特殊環境下微波爐一微就可以吃了,所以這些東西在保鮮、營養方麵都是經過充分論證的。隊員通過航空餐和特殊的飲料可以滿足一天的能量需要。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