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從地球到月亮
2007年11月05日 中央電視台《麵對麵》
《麵對麵》王誌專訪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人物簡介: 歐陽自遠,72歲,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近年來積極參與並指導了中國月球探測的短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製訂,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
可以說準時發射,精確入軌
2007年10月24日晚6時零5分,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在西昌發射升空。作為中國月球探測計劃的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西昌見證了嫦娥一號奔月之旅的成功起航。
主持人:我們現在能對發射來做一個評價了嗎?
歐陽自遠:我們的發射當時提出來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天都可以發射, 那麽最好的發射是什麽,零窗口,就是我要求的哪一個點,哪一個分,哪一個秒你給我完全的按這個時間發射,我以後的校正,基本上用不著太大的校正,變軌也很方便,我就可以節約很多很多燃料,因此要求火箭發射零窗口,一秒鍾都別給我亂拖,準時發射,所以基地的這個發射中心的領導,就奔著一個目標,二十四號我能發射,我一定打了,我才不等二十五號呢,萬一天知道二十五號怎麽樣,二十六號又怎麽樣不知道,隻要天氣好我能打的我就打上去了。所以確定在二十四號,十八點零五分發射,最後檢驗的結果,確實是符合零窗口的要求。他們是立了大功的,是可以說準時發射,精確入軌。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後,順利進入繞地運行軌道。10月25日至29日,嫦娥一號衛星先後三次成功實施變軌。31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第四次變軌,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正式開始了奔向月球的漫漫旅途。從24日成功發射至今,歐陽自遠一直密切關注著嫦娥一號衛星的奔月之旅。
主持人:一切都在計劃當中嗎?
歐陽自遠:對。早就計算好了,那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把這個軌道精細的加以確定,當然中途要修正,讓它別走歪了,別走斜了, 這樣的話前後的行程大約206萬公裏,那麽一共要花十四天到十五天的時間,才到達,到達以後我們逐步的開機,音樂也放回來,告訴大家說我已經到達月球了,另外呢我們把數據逐漸地采集回來,大概在11月底我們能夠得到相關的一些數據,當然不是很全部的,那麽我們做出一部分成果來,拿回來來公布。
主持人:那種種跡象表明一切都正常,但是有消息說,您發射之後反而更擔心了。
歐陽自遠:對。
主持人:沒有說把心頭這塊石頭放下來。
歐陽自遠:沒有放下,路漫漫,太長了,每一個環節假如做得不好,我們都會前功盡棄,所以現在真的是如履薄冰一樣的,我坦白說,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心裏麵一直是惦記著這事情,好像這個心也跟著它一起在轉,心裏麵真的是這種感情吧,現在總體情況來說,確實是非常好,你非常好又擔心,它怎麽啥問題都沒有啊,怎麽會那麽好啊,這個好了也擔心,是不是有問題我們不知道,所以有問題我也覺得是操心,沒問題好像反而也更操心。
主持人:那什麽時候我們能夠說嫦娥一號圓滿成功這一句話?
歐陽自遠: 一年以後,我覺得這是對我們的實際考驗,你把所有的科學目標的要求,你們實現了沒有。
10月24日,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的工作人員鼓掌慶祝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我們力爭比其他國家做過的全一點好一點
在此次繞月探測行動中,嫦娥一號將要實現四大科學目標--為月球繪製一張全麵的立體三維圖、分析月球表麵的有用元素、測量月壤的厚度、勘測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空間環境。歐陽自遠和他的科研團隊經過反複研究、論證之後才最終確定這四大科學目標。
主持人:為什麽確定這四個目標呢?
歐陽自遠:因為比如說首先我們要做月球的立體的三維的影像。你中國人到一個新的地方,你不交一張圖是過不了關的,但是人家做了很多圖,不是說人家一點沒做,但是有很多缺陷,第一,立體的圖做得不全,像西瓜皮一樣的有很多空白,一條一條的,另外兩極的地區也做的不是太完善,我想我們既然去了,我們要做一個完整的覆蓋全月球的立體的影像,第二條你要認識月球,它是什麽東西,它是什麽成分,所以我們覺得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不管誰去都得把這個事情做好,別人也做過,因為很多事情不是說別人做了我們就不能做,而是別人做得不完善,我們力爭比他們所有以前的,做得全一點,做得好一點,這是我們追求的。那麽這也確定為一個。第三件事情我們想,這是別人沒做過的,我們冒有很大的風險。
主持人:很刻意地要跟人家不一樣嗎?
歐陽自遠:不是,我們覺得這件事情太重要了。就是測月壤的厚度,因為月壤的厚度,反映了月球演化的一個集中的表現,它不跟地球的土壤一樣的,它都破碎了,那麽這些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它有哪些特征,它有多厚,這些也都是月球演化的基本的參數,另外特別是大家對氦三很感興趣,俄羅斯提出來他們主要的集中的目標是開發月球的氦三,科學家們都認為氦三可以替代氚來進行可控核聚變發電。那麽有人計算過全世界一百多噸,可解決全世界的能源需求,
氦三是可控核聚變的原料之一,它原本大量存在於太陽噴射出來的高能粒子流--太陽風中。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太陽風可以直接到達月球表麵,這使得月壤中氦三的含量十分豐富。
歐陽自遠:我們的地球上計算下來大概有十五噸左右,而月球上有一百萬到五百萬噸。全在土壤裏頭,全在表層的幾米到二十米的那個土層裏頭,為什麽我們這次要探測月球的土層的厚度,就是想粗略地計算一下大概月球表麵一共有多少氦三,它哪兒比較富足,哪兒比較貧乏。
主持人:那無人探測,我們通過什麽樣的手段來實現這個四個任務呢?
歐陽自遠:比如說你要製圖,那麽我安什麽儀器呢,首先是一個立體相機,我這個立體相機,不像一般的立體相機,也是很特殊的,有很多細節上的一些創新吧,我們是三線陣,就是這個衛星飛過去前17度拍一個,衛星底下拍一張,然後後麵拍一張,就後視。然後它一直飛過去,所以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從前視的角度,從後視的角度,和正上方的一個角度拍三張照片,每一個地方都三張照片,這樣今後就可以構架出一個立體的地形來,但是我們覺得這個還不精確,我們又加了一樣東西,叫激光高度計,就是我在衛星上,用一個激光發射器,往底下打一個點打下去,每一秒鍾一個點,打一年,你說這月球上不就密密麻麻的高層的點都知道了嘛,這樣我就可以做各種更等高線的圖,可以精確的知道每一點的高度,把它連起來,實際上我們也是一個立體圖,這樣子兩個累積起來,這樣我們的立體圖就做得好。
當中國的嫦娥一號還在奔月途中,日本的月亮女神號已經先行一步,於10月4日順利進入繞月軌道,而不久之後,印度、俄羅斯和美國也將先後探訪月球。在眾多國家競相參與的探月之旅中,歐陽自遠又如何看待嫦娥一號此次的探月行動呢?
主持人:那你評價一下這一次探月的水平?
歐陽自遠:這個具體的要求,各不相同,我覺得別的國家也有很出色的設想,我非常欣賞我們日本同行他們發射的月亮女神號,它的最突出的一點,它就探測月球的重力場,就是它內部的重力分布的不均勻,以及內部的結構,這是很難做的一件事情。他們甚至發了一個主衛星和兩個小衛星,共同聯合起來,甚至探測月球背麵的重力場,這一招我認為我們沒有這個設想,很多國家也沒有這個設想,這是日本很特殊的一個想法。我覺得俄羅斯也有它的特色,它砸到月球裏麵幾米深,要探測月球內部的結構,但是大家所歸納出來的問題非常相似,表明一個什麽呢,國際上的發展趨勢我們抓的還是對的,
主持人:那作為首席科學家您有沒有設想過大家聯合起來,我們共同探測外太空?
歐陽自遠:我覺得這是今後的必然的趨勢,同時呢我也覺得應該這麽說吧,必須做一個中華牌的嫦娥一號,所以有很多主體的東西,我們是自己研製的,但是你也不能說,因為這麽大的一件事情,必須要有一定的國際合作的支撐,我們現在的測控,就是聯合世界上各個國家,使我們能在全球的範圍內能夠觀測到,能夠測量出來我們這個嫦娥一號的,它的位置,它的軌道,這個需要大家共同合作的。
主持人:我們現在從月球上獲取的數據和資料會不會實現共享呢?
歐陽自遠: 我們已經組織了一個科學家委員會,大概將近60多個大學,還有30多個研究院所,這些科學家們我們共同參與,我們將完全的提供給我們國內所有的各個方麵需要的科學家們,讓他們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去把這個數據充分的利用,這是我們國家納稅人的錢,這是我們國家的項目。我們這個衛星是中華牌的衛星,我們必須把全部的數據還給我們國家。不允許任何單位所占有,也更不允許任何私人所壟斷,我覺得是必須這樣做的。再過一年,我們應該向全世界公布,這是大家共同商定的一種,所以現在美國過去的資料,有一些都公布了,當然我也相信有很多沒有被公布的。
我想我們今後也會遵循這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吧。
圖表:“嫦娥一號”――首次近月製動 新華社發
別人打了一船的魚,絕對不會分給我們中國人一條魚
伴隨著嫦娥一號的奔月之旅,探月受到了人們極大的關注,而在關注探月的同時,人們也在提出疑問,為什麽要探月?探月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一直以來,歐陽自遠都在解答人們的這個疑問,他出版了一係列書籍,並多次受邀舉辦科普講座。
主持人:我們為什麽要去探測月球?
歐陽自遠:我覺得第一嘛,月球它離地球最近呢,平均距離38萬公裏,應該說你要走出地球的大門,跨出門檻總得先看一下,那就是月球了,另外月球呢它確實是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和能源,這些資源和能源咱們現在用是劃不來的,太昂貴了,誰也不會用月球上的資源,但是作為科學家來說你應該了解月球上有哪些資源,甚至是巨大的蘊藏量。
主持人:那這種資源最後會不會引起這種資源的爭奪,導致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局麵?
歐陽自遠:人們很關注月球來說,有人提出來,甚至在軍事上的一些特殊的意義,我們覺得我們應該和平的來利用月球,和平的開發月球,要為人類的福祉,要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要為提高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這是科學家的責任。所以我堅信在這些方麵,今後一定會很好的進行合作,當然呢聯合國也有公約,限製大家的行為,月球不能作為殖民地,月球不能作為某個國家的附屬地,更不能說占有,它是屬於全人類的,
主持人:你對建立這個公平規則有信心嗎?從現在來說不就是優勝劣汰嗎?
歐陽自遠:對,這個我們總指揮欒恩傑講過的,公海也是不屬於任何國家的,但人家有能力開船去打了一船的魚,絕對不會分給我們中國人一條魚吃,我覺得這是現實,假如你沒有能力到達月球,絕對沒有你的發言權,實際上,誰先到達,誰有能力,應該說,對他的利益來說,必然的會有所偏向的,但是所以我們也必須要爭取到這種能力,爭取到我們的發言權,
從1993年開始,歐陽自遠積極呼籲中國啟動探月工程,並進行了長達10年的科學論證。2000年11月,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明確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研究。2004年1月,國務院批準繞月探測一期工程立項,並正式命名為嫦娥工程。而從工程正式立項到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僅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主持人:時間會不會顯得倉促了一些?
歐陽自遠:我認為時間是很緊張,整個的從時間上來說,我們頭一年叫啟動年,把所有的原理都要搞清楚,把原理的樣機要做出來,是很緊張的,更緊張的是第二年,2005年,我們叫攻關年,攻堅年,所有的技術難題必須在這一年裏,要把它解決,集中力量攻堅,很幸運的,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所有的難題,在這一年是解決了。第三年我們叫決戰年,你要研製出產品來,符合要求的產品,我們的大天線要建起來,測控的兩個天線也要建起來,都得要完成任務,而且要準備到能夠執行任務的水平,這很艱難。一直到2007年,我們全是整裝待發,一聲號令,我們都可以全線的來執行任務,大家都準備好了,所以我們叫做決勝年.
主持人:那麽浩繁的一個工程,那麽高的效率,是因為我們技術水平達到這個實力了呢,還是你們感受到某種壓力?
歐陽自遠:不是,我覺得這個,我非常敬佩我們國家航天五十年來它所積累的經驗,它所訓練的隊伍,它的嚴格的管理,我覺得這是這五十年以來,它所取得的一個共同的結果的體現,包括兩彈一星的精神,包括載人航天的精神,我很敬佩航天界他們所做的貢獻,這樣的話有了這麽一個基礎,再加上其它部門,包括航天科技集團,包括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咱們共同的努力,
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之後,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工程被譽為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三個裏程碑,與以往重大的航天活動不同,此次嫦娥工程第一次設立了首席科學家的位置。
主持人:為什麽要設立這樣一個位置呢?
歐陽自遠:因為這次很明顯,是由科學發展的需要,技術發展的需要而牽引出來的這樣的一項工程,比所有的其它的工程,科學的分量是非常重的,它的目標也是要求非常高的,在這種背景下,光有以前的總指揮和總設計師,看來還需要補充一個在科學上一個共同的組合,才能更好的把這項工程做的更完美,所以第一次設立了一個首席科學家的位置。
主持人:你的職責是什麽?
歐陽自遠:第一中國為什麽要去探月球,你得給我說清楚,第二,怎麽去探測月球,幹什麽事情你得給我說清楚,所以要有科學目標,要有儀器配製,要有所有的技術要求,你得給我都說清楚,甚至包括你的軌道要求,另外你幹這個事情有沒有多大意思,你得給我說清楚,國家花那麽多錢,你隨便設置怎麽行呢,一定要對科學上對技術上有比較大的推動,對我們的技術,對我們的產業上,也有很好的推動,而科學上也能獲得很多創新的一些成果,你得講個道理呀,你得說清楚這件事情。
除了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嫦娥工程的另外兩位核心人物分別是總指揮欒恩傑和總設計師孫家棟,孫家棟是兩彈一星的元勳,欒恩傑擔任過中國載人航天的副總指揮,他們和歐陽自遠一起組成了嫦娥工程的鐵三角。
主持人:怎麽和其他兩位配合?
歐陽自遠:我覺得我們三個人的分工,我想是非常清晰的,我們的總指揮,他是行政的首長,發號施令,調動隊伍,如何安排隊伍,執行計劃,總指揮的擔子非常重的。第二,總設計師,他的任務是什麽,是構築所有的工程資源和我們技術的能力,來實現科學家提的各種各樣的苛刻的,甚至是非常難做的一些要求,等於他延長了科學家的眼睛,延長了科學家的手,延長了科學家的智慧,親自到月球上,你得給我回答這些問題,所以我們大概三個人是如此的密切配合,我覺得從他們的身上,真的,我學習到太多的東西,
主持人:那麽首席科學家為什麽是您,而不是別人。
歐陽自遠:我覺得幾個方麵的因素促成的,我並不是學航天的,我絲毫不懂,我也不是學天文的,我是學地質的,是拿著地質錘在地球上走來走去的,你搞地球好好搞就是了,你幹嗎折騰到天上去搞呢,我一件事情對我的震動很大。這個是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個地球人造衛星,這是人類的空間時代的開始,這以後搞這個地球你可以在天上看,幹嗎咱們成天在地球上爬來爬去的,而且最後並沒有整個地球的一個整體的觀念,很少,假如能夠站在地球以外來研究地球的話,這不就更全麵更好嗎?
圖表:“嫦娥一號”將於11月5日到達月球 新華社發
阿波羅飛船的計算處理能力,還不如現在的手機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飛船實現了人類曆史上的首次載人登月。當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瞬間,無數人通過電視鏡頭目睹了那一曆史性的時刻。
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大步
從那時起,歐陽自遠就一直追蹤著阿波羅的探月行動。阿波羅曾先後實現了6次載人登月。但時至今日,對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依然眾說紛紜。
主持人:那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質疑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
歐陽自遠:對。
主持人:您的看法?
歐陽自遠: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而且所有的樣品我們也研究過,別人也研究過,誰都沒有任何懷疑,嚴肅的科學家沒有任何,一個人懷疑過阿波羅是假的。
主持人:那我們怎麽麵對那麽疑問呢?
歐陽自遠: 比如說他們的國旗,美國的國旗迎風招展,那麽月球上是真空狀態,怎麽會有風嘛,當然這是假的,隻能在攝影棚裏麵拍攝出來,但是他卻忘記了,我們都可以看到阿波羅的宇航員把國旗插在月球上的時候是用了一點勁的,然後一鬆這根杆子,他那個國旗是,原來像我們傘一樣的,沒有撐開來以前是收著的,然後把這個竿子一搭上去這個國旗就舒展開來了,一插這個旗杆的話,一晃動,那個旗杆就在那動了,您知道在地球上一個物體假如在振動的話,因為有空氣有阻力,他會慢慢慢慢振幅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就停下來了,在真空當中是沒有阻力的,所以老長的時間老在那晃動,它一直晃動,整個錄像的時候它還在那晃動,那個國旗不就這麽飄嘛,所以你拍下來的所有錄像片都飄著,隻能證明它是在真空狀態下,沒有阻力的作用,它長時間的晃動。這恰恰證明隻有在月球上才有,你比如說拍照片,月球的天空是漆黑的,是漆黑的,星星是極其閃爍的,是很亮的,那麽你所有的照片怎麽一顆星星都沒有,這顯然是假的。似乎也有道理,但是你要知道,宇航員是白天到達月球,月球是太陽光照射的,表麵溫度一百三四度左右,非常非常熱,光照非常非常強,它沒有雲彩啊,太陽直射在月球表麵,在那麽一個條件下你去照相,那個時候技術水平也不是很高,在漆黑的天空裏麵,你是照不出星星來的。這很自然的。比如說影子有長有短,這個東西顯然不是一個光源,隻有一個太陽你怎麽出來幾個方向呢,有些是飛船的反射,另外呢月球表麵坑坑窪窪的,這個影子經過窪坑的時候,要比那個影子要短一點。所以影子的長短不能代表說他是在攝影棚裏攝的,這是真實的,所有的證據都能說明,他是在月球上,是在真空條件下。
受到美、蘇兩國探測月球的啟示,歐陽自遠將研究的視角轉向天體,而他研究的對象首先就是地球上的天外來客--隕石。1976年3月,中國的吉林出現極為罕見的隕石雨現象,後來在當地搜集到了一百多塊隕石。歐陽自遠帶隊主持了係統性的隕石研究,並取得了一係列具有國際水準的研究成果。兩年之後的1978年,美國將1克月球上的岩石樣本作為禮物送給中國,具有豐富天體研究經驗的歐陽自遠獲得了親手接觸這塊樣本的機會。
主持人:那你們發現什麽呢?
歐陽自遠:首先得做它的是什麽成分,什麽結構,它是哪一次采回來的,它是什麽石頭,它有哪些特征,各種微量元素,甚至還要測它當時產出的環境等等等等這些都得做。做完了以後發表了14篇文章,所以後來碰見他們(美國人),他們說你們真不簡單,對吧,居然把這塊石頭,我們可以點出來,你是阿波羅時期,第二百九十幾塊標本裏麵的一部分。他們就說是的,你們真的是,是做出來了這些。
主持人:那在你的探月生涯當中,來自阿波羅的那一克月球的岩石起到什麽樣的作用?
歐陽自遠:我覺得並沒有起太大的作用,第一每年的會議上阿波羅的資料不知道有多少,其它國家的探測,基本情況全了解,不是說我靠這一克樣品我知道了,這一克樣品隻證明了一點,我們中國的研究水平,研究能力是可以實現月球的岩石的全麵的比較細致的,精細的研究,我們具備了這個能力,這個事情我們中國完全可以拿得下來,即使我們采樣回來了以後,照樣可以做出很好的工作來,我想這一點是可以說明的。
在搜集國外探月資料的基礎上,歐陽自遠相繼寫出了《月質學研究進展》、《天體化學》等科學專著,為未來的中國探月進行著科學準備。他一直留心世界探月活動的進展,但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停止了阿波羅計劃,其它國家也不再去探訪月球。
主持人:為什麽停下來。
歐陽自遠:那個時候美國覺得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另外美國把注意力都關注到什麽呢,要研製航天飛機,可往返的空間的運輸工具,另外要構建空間站,、所以把阿波羅停下來了,這個火箭也不用了,全部精力和經費投入到研製航天飛機和空間站上麵,還有一些其它的新技術。那麽2005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局長對國會有一個講話,他說這20年以來,我們犯了一個戰略性的大錯誤,我們把注意力都注意到航天飛機和空間站上麵,長期以來把美國限製在低空,因為這隻是幾百公裏,而喪失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去探索遙遠的空間,所以我們現在要改過來了,把整個的戰略改變過來,那麽2004年布什發表了演說,宣布航天飛機在2010年停飛,不要了,空間站投資到2010年,就是國際空間站現在正在投資建的,再不投資了,把全部的經費和發展的需求轉入到什麽地方呢,重返月球,因為他們喪失了這麽好的機會了,現在要盡快彌補,美國人已經認識到,我們是在九十年代末就提出來,中國要探測月球,我們在2002年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國月球探測的具體的計劃,科學目標,載荷配製,我們一點,毫無隱瞞的公布了,緊接著別的國家一個一個公布。
主持人:那為什麽一夜之間那麽多的國家對探月這件事情如此熱衷呢?
歐陽自遠:月球又是一個很好的跳板,可以到火星,到更遙遠的空間,在地球上發射火箭到達火星,能量耗費要比月球上大多了,所以月球因為它的引力很小,隻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另外你在月球上適應於這種空間的環境,以利於載人登上火星,所以對於月球來說已經刻不容緩了,現在參與的國家已經越來越多。
在新一輪探月熱潮到來之際,歐陽自遠便提出中國應該進行探月。經過長達十年的醞釀和論證,中國探月計劃最終形成,並將經曆探月、登月、駐月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探月又分為繞、落、回三步,嫦娥一號衛星是實現繞月探測的第一步,但也有人懷疑中國的探月活動是否在重複過去美、蘇的探月過程。既然美國已經有航天員登上月球,為什麽中國才開始繞月探測?
主持人:那我們今天做的,不但沒有前進,反而倒退了,不是做的無用功嗎?
歐陽自遠:不是,現在我們叫重返月球,重新認識月球,以前那個時候的技術和條件是極其有限的,所以美國提出來要重返月球,歐洲、日本,俄羅斯,歐空局,甚至包括巴西、英國、美國都要,大家都要去探測月球,
主持人:為什麽?
歐陽自遠:因為那個時候的技術能力,技術條件跟現在沒法相比,據他們說,阿波羅那個時候的飛船的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也許還不如你的現在那個手機,所有的這些新技術,美國都想在新的火箭和飛船上,來把它灌注進去,而且做出一個最高水平的飛船和火箭來,這是新的層次,這是更高的要求,更難的要求,這將會帶動更大的發展,我們中國也是這樣。
主持人:那為什麽一定要發射(嫦娥一號)探測器呢,我們用別的手段來研究月球可不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歐陽自遠:中國人應該離開地球,奔向月球,我們第一次到月球去,我覺得最主要的一個任務是什麽呢,要全麵的,全球性的整體性的了解月球,第一步你不能做的很細,第二步等我們知道比較全麵的情況以後,我們選擇一個最關鍵的地區,降落下去,這樣的話我們精細的了解月球。第三步,因為我們終究是要載人的,終究是要到月球上,我們得訓練一下我們自己能不能回來呀,所以第三步,我們降落下去探測,你還得給我采樣,最後你還得給我安全把所有的樣品帶回地球。這個全是無人探測,我們大概要花十多年的時間。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責任,而且你還得少花錢,盡量的做得好一點。
10月24日,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緊張工作。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十四億,隻是北京修兩公裏地鐵的錢
少花錢、辦大事,一直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鮮明特征,但探月工程在中國尚屬首次,究竟需要多少錢才能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歐陽自遠從一開始就參與了經費的核算過程,最後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工程獲得的預算是14億元人民幣。
主持人:十四億的預算對你來說是多還是少,這樣一個工程?
歐陽自遠:是很艱難的,每年也就三億多,我說過十四億,確實是北京修兩公裏地鐵的錢,但是我們覺得做這項事情,一定要精打細算,盡量的用好所有的這些錢,那麽事實證明,還是做下來了,我們現在也發射了,我們也沒有超支啊,當然不是說夠了,真的是很多單位自己也墊了一些錢,一定要支撐這個工程能夠很完美的來實現。
11月5日,嫦娥一號衛星即將進行發射後的第五次變軌,進入繞月軌道,並逐步實施預定的科學目標。隨著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工程的順利實施,人們也在期待著中國下一步的探月計劃。
主持人:下一步已經開始了嗎?
歐陽自遠:早就開始了,第二期、第三期大概三四年以前,就已經在論證了,通過國家的評審,現在呢必須還要有一個立項的批準,批準了以後,我們就幹起來了。
主持人:那到那個什麽你已經80多歲了?
歐陽自遠:我覺得我是八十多歲了,那個時候,隻要不倒,我就小車不倒隻管推吧,還是會盡力的,
主持人:你們的梯隊建設是否完備?
歐陽自遠:應該說這嫦娥一號最大的收獲是什麽呢,我們的隊伍成長了,這是無價之寶啊,我覺得非常有希望,也很有信心,他們現在全是在實幹第一線,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是歐陽自遠現在的辦公地點,在他的辦公室裏擺放著月球儀、月麵圖和各種與月球有關的書籍,還有目前在國內唯一的一張火星圖。從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科學家已經提前描繪出人類深空探測的軌跡。
主持人:有計劃往火星上發嗎?或者我們能夠展望嗎?
歐陽自遠:現在在國內,有不少部門的科學家,提出來我們國家應該去探測火星,而且應該說,再經過一點努力,我們也是有能力去探測火星的。火星應該說是離地球算第二近的行星,火星非常像地球,應該說是地球的最像的一個姐妹,火星也有大氣層,火星的表麵絕對沒有像月球一樣那麽嚴酷,一會兒正一百多度,一會兒負一百多度。月球上是沒有大氣,所以溫度不能傳導,聲音也不能傳導,是個死寂的世界,沒有任何聲響。而火星不同,它畢竟有點大氣,它大約是相當於我們在40公裏高空的那個大氣的密度,當然很稀薄,它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針對這麽一個天體,現在科學家有很多想法。還是希望能夠改造這個火星,改造得像地球,作為我們地球人類的第二個棲息地,
何況我們2009年還要跟俄羅斯合作,去探測火星,當然這主要靠人家,最重要的我們必須自己要有能力去探測。
主持人:那這種探月熱的背後是否反映包括科學家在內,大家對地球已經失去信心了?
歐陽自遠:不,我們地球畢竟是有限的, 月球是我們的近鄰,她一直伴隨著我們地球,可以說幾十億年以來,經曆過千辛萬苦,她對於保衛地球發揮了巨大作用,她表麵砸的坑坑窪窪的,那還不是給地球擋了一點,對吧,但是更重要的,月球的資源能源環境等等,對地球是有幫助的。所以現在人類不僅僅是充分的用好我們的地球,使人類社會能夠得以更好的發展,同時也更好的把月球,把火星,把自己臨近的這些鄰居們都充分調動它的積極性,為人類的後輩的需要做相關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