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這可不是YY---中國分量重嗎?美候選人不敢輕視 zt

(2007-11-05 13:18:35) 下一個
中國分量重嗎?美候選人不敢輕視

2007年11月05日 中國評論新聞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評論員 丘巒)美國總統候選人如何看待中國,這是當前中國與世界十分關注的問題。中國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對於這些可能成爲未來的美國總統的政客來説,也是煞費思量的問題。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所出版的《外交事務》季刊從7/8月號起,連續3期,以“大選2008“為專題,每期分別邀請聲勢領先的一位民主黨與一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撰寫專文,闡述他們的外交理念。民主黨的希拉裏、歐巴馬、愛德華茲、以及共和黨的朱利安尼、馬侃、羅姆尼,都談及中國議題。

  對兩黨總統侯選人涉及中國問題的言論作一分析,可以發現其中的特點:一民主黨候選人對於美中關係普遍看重,並抱有極大的期待,且抱有合作的決心,態度是積極向上的。二,共和黨候選人則明顯對中國帶有猶豫顧慮,甚至出言不遜,缺乏陽光心態,主要訴求在於防止中國的威脅或者危害。

  試看民主黨候選人的有關言論的重點意思:

  第一,中美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希拉裏的專文題目是《廿一世紀的安全與機會》,她表示,“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將是本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她認為,美、中之間的價值觀和政治製度存在重大差異,但即使在貿易、人權、宗教自由、勞工權益、西藏等議題上有很深的歧見,“仍有很多事務,美、中兩國能夠、而且必須共同完成”。例如“要解決北韓核子問題,中國的支持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在這個框架上建立東北亞安全機製”。 美國必須說服中國,讓中國不但加入全球機製,也要支持全球規章,構建共同利益,並縮小歧見。

  第二,美國要鼓勵中國承擔責任,美中合作要呈結構化,美中共同對付世界麵臨的問題。民主黨緊追在後的歐巴馬參議員,則在《更新美國的領導》專文中表示,一方麵要強化北約組織,一方麵“必須在其他地區建立新的同盟關係”。他說,麵對中國崛起與日、韓自主性增強,他期盼建立更有效的架構,而不隻是雙邊協定或臨時的高峰會。他也要鼓勵中國扮演負責任的角色,一起麵對共同的問題。

  第三,美國對華要執行兩手策略,既要遏製又要接觸。民主黨民調排名第三的是2004年的副總統候選人愛德華茲,他在《重新與世界交往-回歸道德領導》中的結論是:美中關係必須細緻處理。“麵對中國有增無減的重要性及影響力,我們的整體目標必須是讓中國信守治國規範”。

  而共和黨候選人的主要論調則是:

  第一,中國危害國際利益,必須將美國的理念、價值觀加諸中國,中國必須加入國際遊戲規則。共和黨排名第一的朱利安尼,以《朝向務實的和平-讓國際體係發揮作用以捍衛文明、擊敗恐怖分子》為題表示,美國不願重現冷戰緊張,其實中、俄兩國可以像美國一樣,經由健全的國際體係而獲益,“可是這兩國的政府常常太短視,為了短期利益而傷害了在國際規章下的長期利益”。朱利安尼表示,美國必須立場堅定,“必須清楚表示,中國與俄羅斯唯有走向民主、自由、開放、清廉,才能從全球提供的各種機會中獲益”。

  第二,中國崛起對美國是重大挑戰,美國必須採取圍堵中國的戰略,必須利用台灣遏製中國大陸。共和黨居第二位的馬侃參議員專文標題是《持續的和平建立在自由之上-確保美國的未來》。這位前太平洋美軍總司令之子指出,“亞太地區正在崛起”,因此美國必須強化與盟邦合作。他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他也主張建立美澳印日“四方合作”的安全架構。馬侃說,崛起的中國將是下任美國總統的重大挑戰,中國要強調“和平崛起”,那就不妨在軍事上也透明化。他說,“當中國以大量飛彈及言詞恫嚇民主的台灣時,美國必須注意”。

  第三,中國經濟對美國是重大的挑戰。共和黨位居第三的前麻薩諸塞州州長羅姆尼的專文標題是《在全球挑戰中崛起的新世代》。他說:“中國的經濟崛起及亞洲其他國家,形成了另一種型態的挑戰”。

  當然,上述的比較不能説明什麽美國未來政策,因爲這是選舉之前的一種政治理念闡述,更大的目的在於吸引選民的關注。理念歸理念,實務歸實務。我們相信,不管什麽人接任美國總統,他都無法迴避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更是無法迴避中美兩國利益緊密結合的現實。識時務者爲俊傑。沒有人逃得出這一定律。所以,當前中國不可為好話者喜,更不可為惡言者怒。

  上述的參選人無論觀點如何,立場如何,麵對中國,他們的態度都是認真的,具有共同的特點:一,沒有人不把中國放在眼中,沒有敢忽視美中關係。二,沒有人不期望中國的變化對美國利好。三,沒有人不想把中國納入到美國主導的國際體係之中。中國分量在未來的美國總統心目中之重,已可知一斑!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