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聽聽孩子們是咋說的---美高中生眼中的中國:中國崛起意味著美國落幕?

(2007-11-30 02:06:58) 下一個
美高中生眼中的中國:中國崛起意味著美國落幕?

2007年11月29日 中國日報網站


  英文《中國日報》報道:一群美國學生對於中國如何影響他們未來抱以既惶恐又向往的態度。



來自西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的400名高中生上周就“中國:未來之路”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俄亥俄州高三學生布雷威·拉格納薩(Braveen Ragunathan)回答得含糊不清:“誰知道呢,未來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而正因為背後的困惑,中國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他還指出所有的美國人總是與中國千絲萬縷的關係。

匹茲堡世界事務委員會聯同國際扶輪社舉辦論壇,旨在幫助美國學生更了解外麵的世界。今年的議題是中國,而在匹茲堡這座昔日工業中心,中國對人們生活影響極大。

匹茲堡世界事務委員會主席斯凱勒·弗斯特(Schuyler Foerster)說,許多學生的長輩在農村長大,在鋼鐵廠工作,憧憬晚輩在全球市場的未來。他還說:“這些孩子不會做苦力而會從事其他職業。我們希望他們能明白,無論以後幹什麽,必定會與全世界的公司合作,競爭,或者都有。”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中國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及項目主任裴敏欣成立了名為“替亞洲巨龍把脈”討論小組。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主任威廉·歐荷特博士(William Overholt)著有關於美國、中國和國際政治的新書,也參加了討論。裴博士選擇了美國關心的話題並且用挑釁的言論總結了論壇的重要性。她說:“一個成功的中國不會令人恐懼,反而一個衰退的中國會威脅我們。”

鄰裏學會高二學生艾略特·布萊克威(Elliott Blackwell)對此深有體會。鄰裏學會是一所資助貧困學生的私立學校。他通過論壇更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將來如何影響美國。在學校,他從研究中國商朝(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入手,慢慢地了解到中國經濟的起伏。他希望能到中國,親自請教那些計劃搶占美國市場的企業家。

有些學生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崛起,但仍對其行為以及兩國商業和政治的差異性表示不安。奧依市高二學生保羅·阿莫(Paul Amon)閱讀了介紹外交政策和中國投資策略的書籍,還推斷中國經濟會趕上美國。奧依市位於俄亥俄州依爾瑞市和匹茲堡之間。他母親是中國人,因此他多次拜訪在華的長輩,有在中國學習的念頭。阿莫說:“我想,麵對勢頭強勁的中國,美國應該警惕——我們一直是世界第一,中國會發起挑戰。我真心希望兩國能成為夥伴,但國家差異決定了衝突。”

那麽美國學生對中國是否抱有積極的態度?為什麽是,又或為什麽不是?

有位教師認為美國媒體對中國有偏見,所以鼓勵學生閱讀國際報章的關於美國的報道,從而了解美國“自己的國家所作所為”。位於匹茲堡北部的波特阿倫格利高中的教師喬治·賴利(George Riley) 主講世界曆史、心理和美國內戰,表明立場:“我的家鄉是小圈子,有種族主義者,對待異族頑固不化。對於中國的觀點通常是消極的,歸結於媒體,還有工作流失到中國,一個重要雇主裁員。”

賴利已經六次參加匹茲堡論壇的國際學院,認為來自中國人的競爭是重大問題。匹茲堡康寧玻璃公司麵對廉價的中國產品,一直在裁員。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簡·貝瑞絲(Jan Berris)是特別來賓發言人,讚同賴利的看法.她說:“麵對自身問題,責人容易,責己難——很難控製局勢。如今,美國人過於責備他人而忽視壯大自己。”她還指出了美國有可能加大投資教育或是工程研究和發展。從1971年在全國委員會工作的貝瑞絲致力於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崛起是否意味著美國的落幕?”

無論來自哪所學校,多數學生隻知道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和龐大的人口,而對於中國社會、社會和國內發展認知甚少。位於匹茲堡北部的東阿勒格尼高中三年級學生梅麗·艾貝(Merri Ebel)在很多地方生活過,在搬到這裏前住在舊金山。她說:“中國過去隻是人口眾多而又封閉的大國,加之教育注重美國曆史,所以沒有人真正了解和討論中國。我能拚寫中國之前就知道美國憲法了。中國隻是個大大的問號。”

論壇結束前,一位年輕婦女向來賓發言人查爾斯·弗裏曼(Charles Freeman)提出一個問題。弗裏曼是主管中國事務的美國貿易前副代表和中國聯盟的前執行主任。她提到外包服務問題:因為所在的公司放棄美國而在中國建廠,她的父母失業。弗裏曼敏感盡量給出安撫性的答案,解釋事情也朝另一麵發展。但他總結出大膽的想法或許更有效。他說:“這就是全球經濟。我不是政治家,不會為了讓他人不受傷害而改變我的想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