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真懸!---飛豹戰機總設計師:戰機研製曾險些夭折[組圖] zt

(2007-11-25 13:09:58) 下一個
飛豹戰機總設計師:戰機研製曾險些夭折

2007年11月25日 東方網 來源:東南快報


圖片說明:海軍航空兵的“飛豹”殲擊轟炸機。中新社發攝


圖片說明:7月中旬,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吸引眾多民眾參觀。圖為中國自行研製的飛豹戰機亮相展會。中新社發 鄒憲 攝

  今年8月6日,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第一次實兵合練在俄羅斯拉開了序幕,被譽為中國“飛豹”的戰機,第一次在異國空域參加實兵演習,在眾多外國軍人麵前,展示了我國空軍的先進機種。

  得知這一消息,“飛豹之父”陳一堅院士,會心地笑了。

  近日,麵對家鄉媒體,今年77歲的福州籍院士陳一堅首次敞開心扉,向記者一一揭秘了“飛豹”研發過程中,種種不為人知的內幕。

  “飛豹之父”陳一堅

  與新中國的航空事業共同成長

  1930年,陳一堅出生在福州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陳昭奇是一位愛國學者,在福州大學任教。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到了福州,幼小的陳一堅,隻得隨父親的學校撤到南平。

  “千裏南疆霧茫茫,故國土,自難忘。狂濤駭浪,幾處設國防。狼煙四起曾相識,淚如傾,氣填膺。”這首《江城子》是陳一堅院士在上個世紀90年代寫下的。那時的陳一堅,早已把畢生的心血和青春全部奉獻給了共和國的航空事業,而他第一次看見飛機,卻是前來狂轟濫炸的日本飛機,以至於半個世紀過去了,一提起航空和飛機,陳一堅的第一印象就是“淚如傾,氣填膺。”

  讓陳一堅欣慰的是,他的航空生涯與新中國的航空事業共同成長,他是新中國第一批飛機設計員,參與了我國第一架殲擊機的仿製研製工作;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發動機空中試車台;參與設計了我國第一架大型飛機。而其中,讓他最為自豪的,就是“飛豹”。

  “飛豹”全稱殲擊轟炸機,它既能夠承擔殲擊機爭奪製空權的作戰任務,也能夠擔當轟炸機對地對海攻擊的職責。它的“出世”不僅填補了我國戰鬥機種的空白,而且與當時世界同類第三代先進戰機性能不相上下,一舉跨越了國外殲擊轟炸機幾十年的發展曆程。

  但就是這架“飛豹”,在數十年的研製過程中幾上幾下,差點中途夭折;就是這架“飛豹”,在第一次實彈演習中,遭遇意外變故,讓在座的人員無不心驚膽戰。而這些故事從來都沒有公開發表過,麵對家鄉媒體,陳一堅院士向記者講述了這其中一個個不為人知的內幕。

  “飛豹”研製曆經波折差點中途夭折

  上世紀70年代,我國急需研製一種在平時能對敵人起威懾作用,戰時能取得局部戰爭勝利的“撒手鐧”武器。殲擊轟炸機的研製因此提上日程。國家首先考慮這個新機種能夠和國外友好國家聯合研製。1979年,陳一堅奉命隨團出國談判、考察。外國人的方案很快出爐了,但是合作條件很苛刻,核心技術不給,要價21個億,研製碰到了困難。

  1983年4月19日,因為鄧小平的批複,“飛豹”列入國家重點型號飛機,研發工作轉入全麵詳細設計階段。時年53歲的陳一堅,開始了他人生中最重要、最輝煌,也是最艱苦的日子。

  當時,陳一堅以總設計師的膽識和戰略眼光,大膽決策,選用國際上先進的軍用飛機設計規範,組織設計人員學習,消化新規範,並用老規範對照驗證,使飛機設計水平躍上了新台階。

  研發過程中,“飛豹”雖說小問題不斷湧現,但是並沒有出現致命的、顛覆性的缺陷,可是試飛時,“飛豹”卻出現了一個致命的缺陷:隻要飛機一跨入0.95到1.05這個馬赫數區間,方向舵就開始了莫名地震動,結果全機都在震動,最後飛行員連儀表都看不清楚,非常危險。

  為解決這個問題,陳一堅冒險要求飛行員在方向舵上裝傳感器,停留在問題區間測量震動的頻率,振幅和時間。測試時,因為停留太久,方向舵整個振飛了,最後飛行員將沒有方向舵的“飛豹”安全降落在機場,才沒有引發更大的事故。事後,陳一堅運用試驗數據對飛機進行了改進,從而避免了“飛豹”再次出現震動。

  如今,“飛豹”早已正式設計定型,並裝備部隊使用。“飛豹”研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陳一堅是第一獲獎人。但是陳一堅仍然說,“飛豹”不是他個人的功勞,是中國航空人的成就。

  “飛豹”首次實彈演習遭遇意外變故

  上個世紀90年代,在我國一個海上靶場,一艘靶船在七八級的海浪中上下顛簸,忽隱忽現。遠處一架新型戰機全副武裝呼嘯而至,這是“飛豹”的第一次實彈演習。

  在演習觀測室內,我國黨和軍隊的高層領導端坐在大屏幕前,密切注視著演習的每一個細節。“飛豹”的研發代表、總設計師陳一堅也在觀摩人員之中。當時在靶船不遠處,正停泊著一艘我國海軍的軍艦。結果在“飛豹”的雷達上,靶船的信號很微弱,而軍艦的信號卻很清晰。導彈發射還是不發射?陳一堅說,那一陣子,他的手心全是汗,就怕出事,要是真的把自己的軍艦給打了,責任太大了。

  經過權衡,指揮部最後決定放棄演習。幾天後,演習再次開始。這一次“飛豹”表現得很出色,演習非常順利,靶船在衝天火光中緩緩沉沒,而經曆了實彈考驗的“飛豹”卻一飛衝天,拉開了它充滿傳奇色彩的軍旅生涯。1998年11月,在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飛豹”第一次公開亮相,成為本屆航展上的頭條新聞。1999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建國50周年盛大閱兵中,6架“飛豹”組成的空中梯隊,成箭形編隊整齊地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

  陳一堅說,看著“飛豹”從天安門上空飛過,一個背負了十幾年的沉重包袱總算卸了下來,回想十幾年來“飛豹”的研發曆程,酸甜苦辣各種滋味湧上心頭。而最大的感觸就是“飛豹”來之不易。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