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開發南極軍事價值 zt

(2007-11-23 12:33:32) 下一個
美國開發南極軍事價值

2007年11月23日 世界新聞報 本報特約記者 曾陽


2006年10月,美國空軍LC-130大力神運輸機從紐約出發,降落在南極


  日前,美國的C-17“環球霸王”戰略運輸機完成了飛往南極的“深凍-2007”飛行任務。

  據美《空軍時報》報道,駐紮在華盛頓州麥科德空軍基地的第304遠征空運中隊的機組人員,從8月中旬開始駕駛著C-17運輸機向南極的麥克默多考察站提供人員和物資補給。實際上,美軍大型運輸機向南極洲的科考隊伍提供後勤支持早在1955年就已經開始,此後美空軍的運輸機都在每年七八月當地冬季的時候飛臨南極上空。

  美軍飛機忙著飛南極

  據執行過此種飛行任務的美空軍飛行員介紹,在飛行過程中,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低溫嚴寒。冬季時,南極的氣溫保持在零下40攝氏度左右,還常伴隨有大風天氣,這對飛機發動機的性能以及空乘人員的駕駛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美空軍方麵常年堅持此項飛行任務,除支持國家的科考活動外,更重要的是對部隊進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訓練,特別是隨著美空軍提出“全球到達、全球打擊”的戰略之後,這種飛越南極的訓練活動就具有特別的意義。軍事觀察人士指出,除了公開透露的信息之外,美軍如此重視南極地區,還有一些其他方麵的重大考慮。

  美國的南極項目是世界上惟一一個以軍人為主的極地項目。最新資料披露,盡管“極地計劃辦公室”掛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旗下,但美國南極活動相當一部分是由美軍實施。

  美軍染指南極已久

  美國對南極的軍事介入最早可以追溯到1839年。海軍上校查爾斯·威克率第一支美國海軍探險隊進入南極水域。1929年,美國海軍上將理查德E·比拉德在小美國島建立第一個海軍基地,開始對南極大陸腹地展開探險,並且首度飛越南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比拉德上將悄悄實施了“跳高行動”,將南極海岸線全都測了個遍。1948年,美國海軍指揮官費恩·羅尼實施代號為“深凍I”號行動,對南極大陸11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實施拍照,為未來的科考行動選擇合適的登陸地點。

  1959年是美國對南極軍事行動決定性的一年:艾森豪威爾總統秘密指示美國國防部,在南極設立常年有人的“科考站”對“保證美國在南極大陸的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美國在南極常設基地由此而來,並由此決定美軍在美國南極“科考行動”中唱主角的地位。

  據《今日美國報》透露,在南極大陸的美軍空中能力十分強大。這支空中力量主要由紐約州空中國民警衛隊第109空運聯隊和太平洋空軍第13航空隊南極支援特遣隊組成。2005年,經五角大樓特批,太平洋空軍專門組建了隸屬第13航空隊的南極支援特遣隊。該部常駐新西蘭,專門負責空軍戰機飛往南極的行動。

  當然,由於《南極公約》規定任何國家都不得在南極大陸駐軍,因此,駐南極的美軍自然不能打出正規軍的旗號,而由國民警衛隊來承擔,並將指揮權歸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科考項目極地辦公室的旗下。

  研發電磁和氣象武器

  在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中,有一種新型武器“電磁武器”的研究開發項目。目前,美國開發研究的電磁武器種類已經不少,南極地區特殊的地球磁場條件,成為美軍用來進行電磁武器研究的一個重要區域。

  此外,美軍還很有可能在南極地區進行氣象武器的研究。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軍方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製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美政府還在佛羅裏達州坦帕灣空軍基地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用以開發氣象武器。

  美軍先後投資的氣象研究項目包括製造地震的“阿爾戈斯計劃”、製造雷電的“天火計劃”和在颶風周圍實施人工降雨以改變風暴方向的“暴風雨計劃”等。美國空軍和海軍曾出資在美國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建成“高頻有源極光研究計劃”試驗基地。今年3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又舉辦了一次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國防安全之影響”的研討會。另據報道,近年來,美國軍方高層人士還在不同場合稱,到2025年左右,美國航空航天部隊將能夠在戰場上控製氣象。

  南極地區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地區。地球極地仿佛是兩個環閉地磁源,控製著全球性的氣候運變,它又是氣象要素的重要行為活動基地,無論是大氣環流,還是氣候變遷,均與其有著直接的關係。一方麵,由於宇宙場、地磁場和環閉地磁場的相互作用,使得環閉磁場發生著頻繁的運變,使大氣環流的頻變產生成為必然;另一方麵,由於地球各地區電磁波動的頻繁發生,便產生了區域性能級差異的頻繁形成,從而又反過來影響極地氣候。因此,這裏是觀察和研製氣象武器的極佳實驗場所。

  瞄準南極的豐富資源

  美軍運輸機如此頻繁地“光顧”南極,除了軍事訓練的考慮外,背後更在意的可能是南極的資源。在七大洲中沒有哪個洲像南極這樣“從頭到腳”處處是資源,而且資源量常常要以天文數字來計量。有觀點認為,南極石油儲量達千億桶之多,天然氣達5萬億立方米,南極地區麵積巨大、冰蓋厚達數千米、自然環境惡劣,導致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南極到底蘊含多少資源知之甚少。

  但就目前科考人員已掌握的資料,在南極蘊含著銅、鐵、鉛、鋅、金、銀、錫等數十種礦藏、大規模油氣田數百處。一些地質學家聲稱,南極蘊藏著世界最大的鐵礦,其儲量初步估算可供全世界開發利用200年。此外,南極還有著世界最大的煤田,估計儲量超過5000億噸。但它們還算不上是南極的能源大戶,南極最具代表性的地下能源是冰蓋之下和周邊海底中的可燃冰,是能夠替代石油或煤炭的清潔能源。

  因此,美國頻繁動用軍事力量來對科考活動進行支持,一方麵是為了加強對南極資源的勘察;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在必要時能夠快速對南極地區進行軍事幹預。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