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新型防空導彈首次低空攔截獲突破 zt

(2007-11-23 03:40:36) 下一個
中國新型防空導彈首次低空攔截獲突破

2007年11月22日 中國評論新聞網


中國改進型S-300PMU導彈發射。(資料圖)


  海灣戰爭以來,地空導彈精確製導、精確抗擊的名詞頻繁出現,人們在關注地空導彈兵實施精確抗擊時,很少知道還有一群為地空導彈裝備調試性能、校對參數的導彈檢驗兵。蘭空某導彈裝備檢驗所就是擔負為未來戰爭提供精良裝備的保障部隊。近日,記者懷著好奇的心理,走進了這支充滿神奇色彩的部隊,采擷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從膠片判讀到自動化處理

  昨日回放:上世紀80年代,該所檢驗車間裏,百餘名官兵像流水線一樣在堆積如山的飛行數據膠卷上忙碌著。一個架次飛行就需要一個中隊的官兵用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各項數據檢驗。這種老舊手段,嚴重影響了檢飛進度。

  今日點擊:在該所數據分析室裏,一套先進的數字錄取處理係統正在運行著。隻見技術人員輕輕敲擊鍵盤,一部兵器的所有檢飛的數據繪製成彎彎的誤差曲線呈現出來,技術人員通過曲線對比分析,可以快速判斷出兵器存在的相關故障,完全實現了自動化處理。

  實現這個跨越的關鍵是攻克數據錄入的難題。為此,他們研製了《電子效果幹擾檢測儀》,初步實現了自動化處理。隨後,又攻克了某型導彈《數據錄取處理係統》,全麵集成了數據分析、誤差判定等多項功能,實現了檢驗效率與質量的飛躍。

  從單次校飛到兩站同步

  昨日回放:用目標機的實際飛行對製導雷達進行檢驗校飛是檢驗武器係統技、戰術性能的重要環節。在以往,飛行十多個架次,才能收集一套武器係統檢驗所需的數據。但飛行部隊能抽出來保障檢驗飛行的架數十分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導彈檢驗的需求。

  今日點擊:走進該所某導彈檢驗陣地,記者發現,百米大小的陣地上,竟然分布著兩套製導係統。當目標機淩空而過時,陣地上兩套武器係統同時開機。盡管完全相同雷達係統在相近頻率上同時對目標機進行跟蹤識別和數據傳送,但絲毫不影響檢驗精度。自從這套“兩站同步”係統開發成功之後,使檢驗效率成倍提高,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

  從技術保障到技術創新

  昨日回放:我軍某型防空導彈係統改進後,出現低空攔截和打擊目標精確度較低的技術問題,製約了地空導彈部隊戰鬥力提高。為此,該所組織成立攻關小組,反複進行實踐論證,提出數百項改進方案,僅用了3個月時間,便攻克了數十項技術難關,取得了圓滿成功。

  過去的幾十年來,他們在檢驗中先後發現設計和製造缺陷十多項,幫助廠家解決技術難題多達百餘個,經他們檢驗合格的兵器,在曆次國土防空作戰任務中屢立奇功。

  今日點擊:戈壁某靶場,突然警報傳來,遠方發現“敵機”超低空高速飛行對紅軍陣地進行突襲。說時遲,那時快,早已彎弓待發的“紅方”導彈立即發射,迅速將“敵機”摧毀。國產某新型導彈裝備部隊後首次打靶成功!

  該型導彈采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各種技術檢驗要求極為嚴格。為此,他們在改型導彈尚未定型之前,就開展了大量預研和技術儲備工作。經過艱苦的科研探索,該型導彈檢驗的核心設備:指令傳輸錄取係統終於研製成功。專家們評價這套係統設計合理、構思新穎、自動化程度高、性能穩定,完全可以滿足新裝備的檢驗需要。為全麵檢驗改型導彈製導雷達抗幹擾能力,該所又自行立項,自主研發。今年6月,一種新型機載幹擾係統誕生了,為我軍開展複雜電磁環境下演練提供了重要的設備保障。

  近年來,他們先後完成了100餘項科研任務,僅自主科研項目就多達36項,為國土防空和地麵防空兵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貢獻。(來源:解放軍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