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軍關注解放軍強化空戰力 恐台海軍力平衡 zt

(2007-11-17 13:05:05) 下一個
台軍關注解放軍強化空戰力 恐台海軍力平衡

2007年11月16日 星島環球網


【星島網訊】最新出版的美國國防大學《聯合力量》季刊專文指出,解放軍正在研發包括“空警-2000”等三型先進空中預警機,以提高作戰能力。在此之前,俄羅斯媒體對此也有相關報導,兩國媒體先後刊載此一訊息,顯示解放軍軍力擴張速度及其影響,已引起國際重視。

  台灣軍事新聞社報道稱,對台灣而言,值得關注者,是解放軍強化空戰軍力對台海權力平衡及區域穩定的潛在威脅。受到阿富汗戰爭及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的震撼,早在1992年,解放軍便開始與俄羅斯談判購買伊爾-76運輸機,同時在機上安裝以色列“費爾康”雷達係統,預定改裝為A-50I預警機,中俄以三方在1994年達成相關協議,但最後在美國反對並向以色列施壓下,這個計劃胎死腹中。但解放軍仍以伊爾-76運輸機為載台自行研發預警機,美方分析代號“空警-2000”的預警機應早已完成研發並部署,使得解放軍逐漸掌握空中監視、指揮控製和戰場情報處理的能力。此外,解放軍還積極以運八運輸機進行兩型預警機的研發,其一是“平衡木”預警機,另一是“碟盤”預警機。

  報道說,從時間來看,這是一段逐步推進的過程,時程約與解放軍大幅提升軍事預算的時間同步。顯示解放軍徹底改變作戰思維,推動軍事事務革命,企圖趕上西方國家軍事水平的意圖。解放軍前總書記江澤民1999年在解放軍空軍成立五十年集會場合,強調要建立一支“攻守兼備的空軍”,顯示解放軍舍棄本土防衛傳統思想,朝向進攻型空中力量的建置。在此作戰方針下,解放軍一方麵開始修訂戰略、戰術和作戰指令,另一方麵也大量外購、自製新型戰機。

  報道指出,為滿足“攻守兼備的空軍”條件,解放軍除了向俄羅斯采購蘇-27、蘇-30新型戰機,並研發且部署了新型殲-10戰機,據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導,解放軍另外一型新型戰機殲-11B,即將進入量產,此型戰機可配備霹靂12型空對空導彈,將對台灣空防形成嚴峻挑戰。

  除了戰鬥機,解放軍也亟欲建立遠程戰略打擊能力,因此在第一次波灣戰爭結束後,即曾向俄羅斯提出購買圖廿二遠程戰略轟炸機的要求,這表明解放軍希望仿效美國建立一支戰略空軍,這一企圖在解放軍生產轟6K後,向前跨越了一步,此型轟炸機作戰半徑達到三千公裏以上,配合解放軍改裝部分轟六成空中加油機,向俄采購伊留申七十八型加油機,讓解放軍更為接近此一目標。但要落實“攻守兼備”,還必須要有強大的空中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這是解放軍積極發展預警機的目的。

  報道稱,解放軍的發展腳步非常值得重視,因為這顯示雖然美國極力阻止軍事科技及軍民兩用科技流入解放軍,歐盟對解放軍的武器禁運政策也未解禁,但解放軍還是想盡辦法取得在“信息化條件”下打贏高技術戰爭所需的科技和設備。如“空警-2000”配備的三麵式相控陣雷達天線罩,據信為仿製以色列的“費爾康”係統,“空警2000”采用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製的PWl50B型螺旋槳和霍尼韋爾公司的航電係統,據稱該機外觀同瑞典愛立信公司研製的“愛立眼”空中預警機極其相似。

  報道稱,為了遏製解放軍擴張,美國已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部署強大的攻擊力量,包括B52、B1和從未在本土以外地區部署的B2戰略轟炸機,這些轟炸機,以及其它部署在日本、韓國和夏威夷的美國空軍戰鬥機,對解放軍的蠢動有一定的嚇阻作用。

  報道分析說,雖然解放軍軍力仍不足以顛覆亞太及全球的戰略均勢,但未來趨勢不容輕忽。解放軍正在努力發展全球戰略打擊能力,除了上述極具侵略性的空中武力外,解放軍也在積極發展航天產業,預計到2020年,解放軍自製大型客機將能夠實現量產,也就表示解放軍距離自製戰略轟炸機的目標更為接近(沒有戰略轟炸機的空軍就稱不上是一隻有戰略威懾能力的空軍,而具有威懾能力的戰略空軍是用任何金錢也都買不到的,這就是中國為什麽要自己製造大飛機的根本所在!---我was一個兵)。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