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窮兵黷武---印度:遠洋延伸戰略借助6途徑 欲建世界一流海軍 zt

(2007-11-15 14:46:08) 下一個
印度:遠洋延伸戰略借助6途徑 欲建世界一流海軍

2007年11月15日 東方網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張曉林


圖片說明:印度海軍“維拉特”號航空母艦(資料)


圖片說明:印度海軍德裏級驅逐艦(資料)


  印度認為,“海軍是力量的象征,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國,就必須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要真正達到控製印度洋這一戰略目標,惟有實行“遠洋延伸”戰略,向“遠洋延伸”型海軍不斷邁進。為此,印度把建立一支現代化的“遠洋延伸”型海軍作為實現其海軍戰略目標的主要途徑。

  一,大幅增加軍費,確定遠洋艦隊戰略目標

  印度認為:“強大的經濟基礎是軍事實力的後盾,強大的軍事實力是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這幾年,印度軍費開支得到大幅度增加。其中,海軍軍費在國防經費中所占比例由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4%猛增至目前的18.35%。印度海軍參謀長阿倫·普拉卡什上將曾公開對媒體表示,為了實現“藍色海軍”的夢想,印海軍提出了一項為期22年的海軍現代化項目,準備投資高達620億美元以升級其水麵艦船、潛艇及海軍飛機。印度海軍的近期目標是,將目前印度海軍遠洋艦艇與近岸艦艇的數量比4:6調整到2012年的6:4。

  二,組建三支航母編隊,向遠洋方向拓展

  印度《新海軍作戰理論》提出,海軍必須具備“力量投送”的能力,而這一概念的支柱就是航母戰略。印度海軍認為,若要控製住印度洋,必須擁有兩艘航母分別控製孟加拉灣和阿拉伯灣,同時還要有第3艘航母作為機動力量,以便及時機動支援或到其他“利益攸關”的海域。基於以上考慮,印度海軍製定了雄心勃勃的航母發展計劃,計劃建設一支以3個航母戰鬥群為骨幹,外加200艘戰艦組成的具有遠距離“力量投送”能力的強大遠洋艦隊。目前,印度正對“維蘭特”號航母進行維修和升級計劃,以將其服役壽命繼續延長。新近采購的“戈拉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也在俄羅斯進行現代化改造,並將於2008—2009年完工。印海軍自行建造的航母——“防空艦”(ADS)航母“藍天衛士”號於2005年4月在科欽造船廠正式開工建造,其排水量為3.75萬噸,預計將在2012年前後服役。航母戰略的實施,將使印海軍未來不僅具備“遠海殲敵”的能力,甚至還有能力控製蘇伊士運河、保克海峽、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等5大戰略水道。

  三,擴充大中型水麵艦艇,確保海上優勢

  印度防務專家認為,無論是航母或潛艇,都需要大批具有水下、水麵和空中三維作戰能力的水麵艦艇配合,才能形成海上綜合作戰能力。因而,印度需要建立一直具有防空、反潛、反艦和電子戰四種能力的現代化水麵艦艇。目前印度海軍正在實施代號為“17號工程”的隱形護衛艦建造工程和代號為“15號工程”的德裏級驅逐艦建造工程,預計將先後各建造3艘。同時,俄羅斯為印度建造的3艘“塔爾瓦爾”級導彈護衛艦的前2艘也已於2003年服役。此外,為了提高艦艇的防禦和遠程打擊能力,印度正在對艦艇的電子設備和導彈武器裝備實施換代,並加裝具備隱身能力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和由以色列提供的“巴拉克”反導導彈。此外,為增強遠洋補給能力,2007年1月17日,印度正式從美國接管了排水量為1.7萬噸的“特林頓”號兩棲運輸艦,從而使印度遠洋作戰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發展強大的水下作戰力量,立誌擁有核潛艇

  潛艇是印海軍遠洋作戰的主要兵器之一,是海軍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印度海軍正重點發展水下作戰力量,並立誌擁有核潛艇。

  一是加快對常規潛艇的購買和建造力度。目前,印海軍正在實施潛艇發展計劃,即“75號工程”。根據該計劃,印海軍將在30年內自行生產24艘裝備遠程巡航導彈的常規動力潛艇。而印度與法國簽署的12艘“鮋魚”級潛艇交易也在進行中,協議規定6艘由法國建造,其餘6艘由印度引進法國技術自行建造。此外,印度還擬耗資11億美元再向俄羅斯購買3艘基洛級潛艇和3艘“阿穆爾”-1650型潛艇。

  二是立誌擁有核潛艇,具備水下核威懾能力。2002年1月,印海軍在孟買開始秘密建造其第1艘國產核潛艇——“先進技術艇”(ATV),據透露:“整個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在2025年前建造5艘ATV核潛艇。”ATV核潛艇的排水量是6500噸,將攜帶20枚核導彈。如果一切順利,預計首艇將於2007年下半年下水,2012年具備全麵作戰能力。此外,印度還於近期與俄羅斯簽署協議,向俄羅斯租借兩艘船齡不超過20年的971型“阿庫拉”級核潛艇,使用期限為5年。預計到2010年左右,印海軍將至少擁有3—4艘核動力潛艇。屆時,印度將繼美、俄、英、法、中之後,成為世界上第六個擁有陸、海、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

  五,加強航空兵建設,提高海空立體作戰能力

  印度海軍航空兵目前總兵力約為5000餘人,19個中隊,擁有198架各類戰機。為增強反潛、偵察、海上及空中打擊能力,印度海軍計劃在2010年前,新組建2個海軍航空兵站和2個海軍航空兵中隊,使海軍航空兵中隊增至21個,飛機達220架,並把“米格—31”和“幻影—2000”係列戰機作為其空中主要突擊力量。為努力提高偵察、反潛等方麵的作戰能力,印度海軍還計劃引進俄製卡—31型艦載海上遠程無線電偵察機、卡—50與卡—52型武裝直升機和美製E-2C預警機和P—3C反潛機等作戰性能更為先進的飛機。

  六,構築前進基地,實施遠洋鉗製

  一是組建“東方海軍司令部”,扼守馬六甲西部出口。2001年7月,印度正式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組建遠東海軍司令部,總部設在布萊爾港。該群島距離印度本土1000餘公裏,位於馬六甲海峽的西部出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印度海陸空三軍在該群島地區共部署了近萬人的兵力。在印度軍方的構想中,還計劃布置一艘航母編隊,使該司令部逐步建成繼孟買、維沙卡帕特南之後印度海軍的第三個作戰中樞,進一步擴大印度在此方向的影響。

  二是欲在非洲建軍事基地,落實“遠洋延伸”型戰略。據悉,為在印度洋中部形成有力的戰略支撐點,印度海軍將在非洲的兩個島國毛裏求斯和馬達加斯加建立海軍基地。目前,印度軍方正計劃先在位於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建立一座海軍監聽站,爾後再建立海軍軍事基地。該監聽站將配備先進的通信和偵察係統,能使印度海軍的監控範圍一下子向南延伸近4000公裏。此外,印度還計劃在非洲海島小國毛裏求斯建立海軍基地,與馬達加斯加的海軍基地一起構成印度海軍在印度洋中部的基地群。這一係列舉動,無疑將使印度對印度洋的監控能力得到極大提高,也為印度海軍向“遠海延伸”提供良好的戰略依托。

  目前,印度海軍總兵力接近7萬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1000餘人,有各類艦艇近150餘艘,其中主戰艦艇約70餘艘。據《簡氏防務》預測,到2020年,印度海軍兵力將發展成為10萬人,擁有各類新式艦艇和潛艇200餘艘,海軍活動範圍也將擴大到從阿拉伯海北部至南中國海,海軍勢力將從印度洋延伸至太平洋中部。印度的“遠海延伸”戰略不僅改變了印度洋地區周圍海軍力量的對比,還會進一步加劇該地區的動蕩。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