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狙擊和反狙擊對抗誰更強 zt

(2007-11-11 15:15:05) 下一個
狙擊和反狙擊對抗誰更強

2007年11月11日 青年參考 常礪天


在現代戰爭中,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敵方狙擊手往往成為各國軍隊的心腹大患。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1月5日報道,為應付伊拉克戰場上日趨嚴重的狙擊手威脅,五角大樓已向國會申請了14億美元的緊急撥款,用來為前線部隊采購包括電子儀器、防彈衣和各種傳感器在內的反狙擊裝備。各國軍方近年來都在硬件方麵投入大量精力,借助先進的聲、光、電技術開發出型號多樣、原理各異的“反狙擊手探測係統”,從技術層次上提高了防禦狙擊手襲擊的能力。

  三大技術各具特色

  當今世界上的主流反狙擊係統可分為聲學探測、紅外探測和激光探測三類。其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是聲波探測儀,這種裝置包括一係列高精度音響傳感器,通過感應及比對由多個分散布置的麥克風接收到槍口音爆的時間差異,再結合多點定位原理,即可精確計算出射擊位置、子彈軌跡乃至槍械口徑。由於原理簡單、成本低廉,聲波探測儀被公認為是性價比最好的反狙擊探測係統,這次采購中被美軍看上的Ears-100型就是其代表性產品。

  紅外探測器是另一種較為普及的裝備。它通常由紅外攝像機、計算機和顯控設備組成,主要借助偵測槍口閃光和跟蹤彈丸飛行軌道反推出狙擊手的藏身位置。此係統能在狙擊手射程2至3倍的距離外有效感知其存在,具有相當的安全性。美國計劃批量部署到伊拉克的WeaponWatch係統就運用了這種原理。

  激光探測技術的特色則在於其“先發製人”能力。以俄羅斯努傑利曼精密機器製造設計局開發的“便攜式自動光電對抗係統”為例,該係統利用所謂“貓眼效應”,首先朝可疑區域連續發射低功率激光,因為狙擊步槍瞄準鏡的反射率比背景環境更高,當激光束照射到其表麵時,就會產生探測係統容易察覺的較強反光,從而在敵人開火之前就判明他們的方位。該裝置不僅能夠獨立完成探測任務,還能在識別目標後換用高能激光直接對狙擊手實施“致盲”攻擊,令敵軍的光學儀器或狙擊手長時間喪失戰鬥力。

  狙擊手也有高招

  毫無疑問,反狙擊裝備的普及令狙擊戰術麵臨嚴峻挑戰。但站在狙擊手的立場上看,作為進攻一方,仍可能從這些係統的固有缺陷入手,發展出相應對抗手段。如果說,反狙擊一方是靠先進技術裝備來助戰的話,狙擊手除了一支射擊精準的步槍外,就更多地靠自己過硬的戰術素養了。

  首先是加強幹擾,爭取亂中取勝。考慮到聲波/紅外探測係統無法快速區分狙擊步槍和其他火器發射特征的弱點,狙擊一方可選擇於雙方激烈交火時行動,將自身隱藏於已方眾多火器之中,增大對手判斷難度,並與其他戰鬥人員互相掩護,將蹤跡隱沒於友軍正規行動中,以便達成進攻的隱蔽性和有效性。在麵對激光探測時,則應事先廣泛收集各種玻璃製品,並將其大量散布於作戰地段上,隱真示假,力爭延長對方甄別時間,從而為真正的狙擊行動創造戰機。

  其次是在陣地選擇上多下功夫。由於時下服役的多數反狙擊裝備實際上並不能做到精確定位,也就無法達成對目標“發現即摧毀”的理想效果。針對這一點,狙擊手應有意挑選處於敵步兵武器射程外,並便於在短時間內脫離接觸的位置設伏,並事先選擇好撤退路線,一擊之後立即逃之夭夭以降低被發現的概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嚐試使用“車輪戰術”,利用多個狙擊小組在不同的地點、方向和時間實施無規律攻擊,令對方顧此失彼。

  總的來講,反狙擊手探測技術的進步,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威脅,但不太可能就此宣告狙擊作戰的死刑。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狙擊與反狙擊這對矛盾在相互鬥爭不休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促進著彼此的發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