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1世紀經濟報道》:石油美元北京秋獵

(2007-11-10 04:24:23) 下一個
石油美元北京秋獵

2007年11月09日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柯誌雄 見習記者 陸振華

  
  油價飛漲季節的北京中國大飯店有點像“中東大飯店”。未來5年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約有2500億美元將流向中國。
    
  11月7日,一名印度商人剛剛跨進下榻的中國大飯店的大堂,忽然一陣驚喜——他發現,迎麵走來的那個橢圓臉型的大個子,就是巴林主管招商的最高長官——巴林經濟發展局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本·艾沙·阿勒·哈利法。

  這名印商有意到巴林投資,正在通過各種渠道希望結交穆罕默德,沒想到此番在北京邂逅,得來全不費功夫。

  11月7日的北京中國大飯店,有點像“中東大飯店”。這一天,在這裏舉行的《商業周刊》第十一屆CEO年會,很像是一場海灣合作理事國的聚會。電梯門裏走出一撥又一撥裹著頭巾和白長袍的中東人士,你還有機會遇上一些本國人士都難得一見的當地重量級人物,比如沙特阿拉伯的圖爾基·費薩爾親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經濟部部長魯卜娜·阿勒卡西米,以及諸多的商界巨頭--沙特阿拉伯Xenel Industries公司的董事、阿聯酋Istithmar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巴林Alzayani投資公司主席、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管理局首席執行官或阿聯酋Majlis Capital、迪拜航空企業集團的高管……

  也是在這一天,亞洲匯市尾盤,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維持在曆史低點附近。受美元持續走軟影響,同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盤中達到創曆史新高的每桶97美元,100美元油價已觸手可及。

  手捧著數量暴漲而價值卻一天天縮水的石油美元,這些來自產油國的富商巨賈們一個個如坐針氈。他們焦急地尋找著一個能把快速融化中的冰棒保存起來的冰窖--這也是他們這次中國之行的目的。

  “過去我們對中國有些害怕,現在我們改變過來了”,穆罕默德說:“以前我們向西看,現在我們向東看。”
  
  “油”資掉頭

  “我們的資金現在很充裕,”阿聯酋Istithmar公司首席執行官David Jackson在年會上說,“而且每年有巨量美元在尋找收購的目標。”

  飛漲的油價給了海灣產油國一場“美元暴雨”。高盛全球機構11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預計,隨著油價上漲,到2030年海灣國家石油收入將達到5.1萬億美元,人均國民收入將達11.5萬美元,是目前人均國民收入2.05萬美元的將近6倍,超過7大工業國。

  不過,上世紀80年代的“荷蘭病”令石油輸出國們明白,石油美元的過度輸入可能導致國內石油業之外的其他產業萎縮,以及本幣快速升值等問題。於是,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海灣國家將大量的石油美元通過投資,重新“返還”到美國、歐盟等石油消費大國。

  今天,美元的走弱使得過去這種“取之美國投資美國”的保值增值方式的有效性被削弱。

  去年年底,阿聯酋將近2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98%以美元持有,美元疲軟促使阿聯酋央行行長蘇維迪下決心將其中的8%轉化為更為強勁的歐元。這預示著其他海灣國家央行也有可能采取類似的行動,以降低持有美元所遭受的損失--根據此前的公開數據,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阿曼等6個海灣合作理事國,2006年經常賬戶盈餘為2200億美元。

  “中東國家整個資金的流動從3.4萬億美元上升到了3.8萬億美元,過量的流動容易造成經濟性危機”,熟悉產油國經濟狀況的中遠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家福認為,石油產出國同樣把流動性過剩看作一個棘手的問題。

  “那麽,大家就最好把錢拿到中國來投資吧”,魏家福在年會的午餐會上向中東富豪們笑道。
  
  中國“保險箱”

  “我上世紀70年代就來過北京,住在當時最好的酒店--北京飯店。那時門前隻有自行車,而現在這裏隨時會堵車”,現任海灣金融所主席的卡利德是最早來中國經商的第一代海灣商人之一,他的家族名下的產業如今每年向中國出口大量光纜,同時從中國采購一汽集團的卡車和華晨的轎車。

  和年輕時相比,卡利德現在越來越不感到孤單。6年前的9·11事件成為一個轉折點,“雞蛋與籃子”的考量加上人民幣的升值浪潮,把越來越多的海灣資金吸引來了中國。僅近期公布的計劃中就有石油巨頭沙特阿美公司收購天津煉油項目的新一輪談判、中東最大石化企業之一的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將與中方就煉油一體化基地合作等。

  而一些投資中國股票和地產的海灣機構則發現,當他們中東的同行正在為美國的次級債風暴而徹夜失眠時,他們卻在為自己手頭不斷增值的中國資產而歡欣。

  “我們三四年前開始與新加坡的凱德置地等公司合作”,穆罕默德在談到巴林以往在中國的投資時說。在這段時間中,凱德置地在中國的幾乎所有項目均價都有高比例的增長。巴林經濟發展局顯然受到鼓舞,現在,它又將巴林銀行和中信銀行聯係在了一起--這兩家將合作在中國進行房地產等項目的投資。

  在中國大型企業IPO的豪華盛宴上,中東的股神們更是揮金如雨。2006年5月,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一擲20億美元認購中行。當工行在迪拜路演時,科威特投資局認購額高達7.19億美元,卡塔爾投資局認購了2.06億美元。今年3月,中信銀行的招股說明書公布時,阿爾瓦利德的身影再次出現。

  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管理局首席執行官納瑟·薩利第一次來中國是在去年,但短短一年中已經來了五六次。根據他所在的中心測算,未來5年以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為主的中東地區投資者,在亞洲地區的投資額將高達3000億美元,而其中約有2500億美元將流向中國。
  
  嘿,別光盯著我們的油

  羅伯特·布什,一個居住在中東的美國人,現在是迪拜一家名為Majlis
 Capital的私人股權基金的CEO。這個論壇顯然讓他忙壞了,午餐隻吃了一道菜就匆匆離開。

  4年前,羅伯特在迪拜政府工作時,發現中東一些大的家族企業為了讓投資組合多樣化和規避風險的考慮,開始關注起中國。“他們希望維持家族的聲譽和企業的長期發展。”

  這誘使羅伯特從政府跳槽到了基金,並來到了中國。他花了不少力氣在積累中國人脈和經驗上。“交易是很容易找到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好的合作夥伴。”

  現在,他終於如願以償。Majlis Capital最近與北京市政府達成了一項投資計劃。這是他經過了漫長的4年得到的第一個成果。

  來自迪拜的信托服務公司Waqf是剛剛來到中國的最近一批中東公司之一。公司CEO法漢說:“從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要走向世界。”

  把眼光投向中國眾多大家族財產管理業務的Waqf信托服務,希望成為中東信托業在中國的先驅,“見麵非常好,但是要做成生意,還需要時間”。

  “現在我們對中國還隻是好奇”,羅伯特拿印度來做比較。雖然中國改革開放30年了,但印度開放得更早,印度的家族企業在中東大多有數十年的經營史,而中國還隻是一個後來者。

  “我從迪拜到北京要7個小時,到印度隻要3個小時。”羅伯特聳了聳肩說道:“除了石油以外,如果要給中國和中東目前的其他貿易往來下個定義,隻能是Friendly,but just beginning(友好,但隻是開始)。”

  “我個人在這裏正式邀請中東的金融機構和專家來中國考察”,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說:“東方與西方不僅是彼此見麵,更為重要的是將來要進行經濟體製的整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