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嫦娥”探月計劃是怎麽出爐的 zt

(2007-10-27 05:22:26) 下一個
“嫦娥”探月計劃是怎麽出爐的

2007年10月27日  解放日報


2002年7月在月球探測工程論證會上,前排右起依次為探月總設計師孫家棟、總指揮欒恩傑、應用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升空之際,本文以翔實的第一手材料,披露了我國“嫦娥一號”探月工程計劃出爐的始末,並展示了一代航天功臣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人格魅力。

月球上有七位中國人的名字

能見到孫家棟實屬不易。作為探月工程五大係統總設計師,他每個月在北京的時間常常不足10天,基本每周都要從這個城市飛到那個城市協調處理工程問題,即便在北京,他的時間也會被會議排滿了。

孫家棟曾經對我說過:“搞了一輩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愛好’一樣,這輩子都不會離開了。”這次見到孫家棟,覺得他臉龐清瘦、麵帶倦容,花白的寸頭來不及梳理顯得有些亂,但他的腰杆挺得還很直。孫家棟年已78歲。

孫家棟說:“最近總是馬不停蹄地在外地跑,感覺到有點累,可有些事情不解決,預定的發射總體計劃會泡湯的。不僅我著急,大家都著急呀。要說腰杆挺得直,那是腰病又犯了,隻能挺著,不能彎著。”

說到探月工程,孫家棟精神一振。他說:“以前幾十年我們所搞的航天工程,全部都是圍繞地球開展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對於探月來講,是飛離地球軌道圍繞月球開展的研究。雖然在方案上盡量繼承以往的成熟技術,但開展探測月球活動是我國的第一次,因此,經常會出現許多第一次遇到的難題。”

這時,孫家棟指著月球儀的坑坑點點說:“為了表彰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月球的環形山上,先後以世界上的1333個科學家名字命名,其中有7位中國人的名字,他們是近代科學工作者高平子、秦鐵,以及古代石申、張衡、祖衝之、郭守敬、萬戶。現在我們做的是中國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大家憋著勁幹了這麽長時間,就是要用我們自己的技術創造奇跡,探月工程是航天深入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未熄滅的探月希望之火

中國古時候把月亮稱為月宮,流傳著嫦娥奔月、吳剛捧出桂花酒等神話和傳說,表達了對月亮的神往。人類仰望天空,憧憬著月球,千百年來浮想聯翩,夢想著長出一對翅膀,飛向茫茫宇宙去探索月球的奧秘。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陪伴著人類的進化、社會的發展,月亮與地球共同分享著天體演變的宇宙滄桑……

縱覽國內外航天科學技術和航天發展曆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我國已經成功地發展了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但深空探測還屬於空白。

其實,我國的一批專家、學者較早時候就在跟蹤國外發展動向,並且把月球探測作為深空探測的起點進行論證。我國有關部門曾在1994年開始組織了相關專家對開展月球探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過初步分析與論證。有人提出用有限的資金發射一顆簡易月球探測衛星的方案。由於當時還難以提出一個完整的月球探測發展規劃,缺乏長期和有深度的科學探測目標,並且當時國家的經濟環境剛剛好轉,航天基礎還不像如今這樣紮實,導致當時的月球探測方案無法完善,探月計劃未能啟動。

孫家棟當時也多次參加了發展月球探測相關的研究討論,他認為,我國已經掌握衛星技術、運載火箭技術、測控網技術和發射技術,擁有一支技術雄厚的衛星技術研製隊伍和空間科學研究隊伍,根據目前對月球探測和月球科學跟蹤研究的儲備以及我國所具備的能力,開展月球探測活動的條件業已成熟。

孫家棟的老搭檔,曾經也擔任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衛星總設計師的閔桂榮院士,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提出了中國也應該進行月球衛星研製的建議。

當時,載人航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論證工作,為了突出重點,搞月球衛星的建議沒有激起大的波瀾,但探測月球的希望之火並沒有在科學家的心中熄滅。

1995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所、空間科學應用中心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歐陽自遠、葉自立、陳康文、褚桂柏、祝等專家經過一年的研究,編製了一個較完整的月球探測可行性報告。

1997年4月7日,中國科學院三位院士楊嘉墀、王大珩、陳芳允發表了《我國月球探測技術發展的建議》。相關研究單位和部門也曾組織專家和研究人員,對中國開展月球探測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科學目標進行過分析與研究,先後向主管部門提交了《中國月球探測發展戰略研究》和《月球資源探測衛星科學目標》等論證報告。

對月球的研究探測是航天領域以及相關科學領域科學家們多年的期盼,孫家棟多次提出,人類對航天研究應用的下一個必由之路就是對月球探索的深入。科學家們對探測月球充滿著激情,這個激情既是對科學無止境的追求,也是對國家技術發展的責任。

航天“三巨頭”聚首,探月計劃呼之欲出



曆史的車輪剛剛邁入2000年,時任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的欒恩傑頻繁地找孫家棟,他非常了解孫家棟這位航天總體大師高超的謀略、敏捷的思維、豐富的經驗、對中國航天的鍾情和在航天界的影響力以及人格魅力。這兩位在業內極具影響力的老航天滿懷神聖的使命感,一起謀劃著中國航天發展的戰略思路。兩人的靈感一經碰撞立即迸發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火花。他們認為,按照國家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完全可以開展對月球研究探測的工程實施,可以著手考慮工程實施方麵的大思路了。孫家棟與欒恩傑兩人一拍即合,他們又把幾十年來對月球資源應用有著極大興趣的中國科學院歐陽自遠院士找來,一起切磋謀劃探月工程實施的事情。

幾經醞釀,欒恩傑按照行業歸口,大膽地主抓了中國的第一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的編製工作。2000年11月22日,中國政府首次公布了《中國的航天》的白皮書,白皮書在我國未來發展目標中明確指出,將“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中國向國際社會莊嚴宣告了向深空探測的進軍號令。

搞了一輩子航天工程總體的孫家棟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作為進軍月球這樣的航天大工程的實施,首先要獲得國家的立項批準。孫家棟根據自己多次開創大型航天工程擔任總設計師的經驗,在立項之前必須明確工程目的、實現途徑、需求牽引、技術經濟可行性、遠期目標的連續性等原則問題。孫家棟提出,工程起步要先立足於滿足工程的基本條件,在基本條件的基礎上由簡到繁分步實現工程應用的發展目標。

孫家棟不愧是航天工程的總體大師,在航天發展新跨越的重要曆史關頭,又一次發揮了他的獨到見解。按照他的幾輪描繪,龐大繁雜的頭緒清晰起來。孫家棟的想法立即得到了欒恩傑和歐陽自遠的讚同。英雄所見略同,他們三人分頭行動,立即著手組織專家按照新的思路進行專門論證,開展編製技術經濟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工程立項方麵的實質性的前期工作。

2001到2002年間,孫家棟受國防科工委委托,組織全國各方麵力量,開展了我國月球探測衛星的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的研究,對我國月球探測關鍵技術的解決途徑,對月球探測工程的綜合立項工作進行了反複論證。通過為期一年的綜合論證,最後得出結論:科學目標明確、先進,技術能夠實現,沒有顛覆性的技術問題,為國家的最後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大年初二,總理批準了“嫦娥一號”工程

中國的探月計劃從論證開始,就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02年10月17日,國務院第三次會議上,朱鎔基總理批示要抓緊探月工程的論證工作。

2003年2月28日,國防科工委在北京召開了200餘人參加的“2003年民用航天工作會暨探月工程籌備會”。國防科工委邀請孫家棟等20名院士作為正式會議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欒恩傑作了題為《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譜寫中國航天新篇章》的報告。報告中提出了“正式啟動探月工程籌備工作”。時任國防科工委主任的劉積斌宣布了探月工程組織係統名單,任命孫家棟為探月工程籌備階段的總設計師,由他負責組織工程總體方案研究實施的籌備工作,孫家棟的肩上挑起了中國航天又一裏程碑性質的新重擔。

2003年9月,國防科工委向中央專委匯報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具體思路》。

溫家寶總理對開展繞月探測工程十分重視。2004年1月23日(農曆大年初二),溫家寶總理批準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將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一號”工程,繞月探測工程正式啟動。

2004年2月19日,國務院批準成立由國防科工委任組長單位,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總裝備部、中國科學院、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單位參加的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接著,在國務院批準成立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國防科工委便組織召開了繞月探測工程小組第一次會議。

2004年2月25日,國防科工委宣布:繞月探測工程於即日起正式實施。孫家棟參加了會議,他的內心異常激動,中國航天開始了脫離地球飛向月球的挑戰。此時壓在孫家棟肩上的擔子雖然沉重,但作為航天人對中國航天的熱愛,則是一件令人興奮的大事。

  探月領軍人物譜出爐,奔月之夢啟動

2004年3月25日,北京各大報紙以醒目標題發出人們關注的消息:“嫦娥工程”領軍人物確定。

中新社北京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電: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二十五日在北京舉行“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會暨大總體協調會,工程領軍人物一一確定。

“嫦娥工程”領導小組組長:中國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

“嫦娥工程”總指揮: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

工程副總指揮四位,分別是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胡世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馬興瑞、中國國防科工委秘書長孫來燕。

“嫦娥工程”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科院院士孫家棟。

副總設計師三人,分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炳忠、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薑景山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龍樂豪院士。

“嫦娥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天文台高級顧問歐陽自遠院士。

“嫦娥工程”由五大係統組成,發射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分別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徐宏亮、解放軍總裝備部工程設計所於建平;測控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分別是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董德義、解放軍總裝備部測通所於誌堅;應用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分別是國家天文台的艾國祥、李春來;衛星係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葉培建院士;運載火箭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分別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岑拯、賀祖明。

至此,中國航天開始了新的裏程碑,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正式步入軌道,在工程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工程總指揮、總設計師兩條指揮線正式展開工作。

中國目前已具備拓展航天活動領域的基本條件和需求,開展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是必然選擇。國家決定上馬月球探測工程,用最少的投資,在最快的時間裏,“快、好、省”地獲得月球探測第一手資料,為後續更加深入的探測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工程組織指揮體係的建立,標誌著中華民族千年奔月之夢開始啟動。四十多年以來,中國的所有航天試驗都是圍繞地球的活動,而現在月球探測拉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帷幕。孫家棟年屆75歲,他又一次接受了新的挑戰。探月工程將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繼“兩彈一星”、載人飛船之後的第三個裏程碑,“嬋娟從此不寂寞,廣寒期盼故鄉人”。(摘自《奔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王建蒙著,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