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僑報》:中國探索外太空無關國威 zt

(2007-10-26 02:43:39) 下一個
僑報 中國探索外太空無關國威

2007年10月26日 星島環球網 來源:美國《僑報》


  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衛星於北京時間24日18時05分發射升空,奔向38萬公裏以外的月球,進行繞月探測飛行任務。這是繼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和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後,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重要裏程碑。

勿忽視複雜的外部環境


  “嫦娥一號”的升空,不僅再次證明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更為中國未來高新技術尤其是航天科技發展及以科技帶動經濟提供了無窮的動力。當然,此舉更為重要的意義,還在於文化層麵,它讓中國人的嫦娥奔月夢由神話變成了現實,讓炎黃子孫今後“舉頭望明月”時,更添自豪感與歸屬感,並且,無限拓展了中國人的思維與想象空間。

  不過,在自我陶醉的同時,中國同時還應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不要忽視了這次登月計劃所麵臨的外部環境。那就是,雖然中國開展探月工程,源於人類“走出地球奔向廣袤宇宙”的樸素願望,是經濟與科技發展後水到渠成的結果,中國政府也一再重申“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原則。然而,一些國家仍然對中國的探月工程抱持猜疑的態度,甚至要與中國公開較勁,一爭長短。

  繼在言語上含沙射影,指“中國的探月工程是太空軍事計劃的一部分”之後,華府還公布了更為宏大的“重返月球”計劃,準備於2020年左右在月球南極建立永久性太空基地,並且指明此舉是為了“在外太空軍事技術上領先於中國”;同樣,印度政府則不顧國會反對,宣布“即使勒緊褲帶也要比中國先一步派人登上月球”;更甚的是,長期以來一直與中國有著“一山二虎”心結的日本,則趕在“嫦娥一號”升空前一個月,急急忙忙地將“月亮女神”送上了太空……

  包括月球在內的所有外太空都屬於全人類,而不是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府。因此,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有和平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在內的所有外太空的權力。但是,人們在這一波的探月競賽中,卻可以明顯聞到一股變了味的氣息。這股氣息,顯然是源自陳腐的“中國威脅論”和“後冷戰心態”。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月球上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可以作為核聚變燃料的“氦 Ⅲ”,這種互相較勁的勢頭持續下去,難保各國之間不會發生“月球爭霸戰”及太空軍備競賽。畢竟,一些國家已經在地球上養成了爭霸的習慣性思維。

開放胸襟 和平利用外太空

  對中國政府來說,無端被別人當成假想敵,雖然不是自己的錯,但是,這一局麵顯然又是立誌走和平發展道路、倡導和諧世界觀的中國所不願意看到的,同時也是不能視而不見的。因此,如何未雨綢繆,化解其它國家的心結,防止最壞的情況出現,已經成為了中國政府必須麵對的一大考驗。

  與此同時,人們注意到,雖然中國官方層麵對待探月工程一直抱持理性、務實的態度,並未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樣,為其附加了太多的政治或軍事因素,這從中國官方坦然麵對日本“月亮女神”的搶先發射中,已可見一斑,但中國官方的坦然,並非意味著民間的坦然,無論是從傳媒的正式報道中,還是從網民在論壇上的留言中,人們都可以讀出民間亦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衛星上天,趕英超美”的急迫心態和民族主義情緒,尤其是對於日本和印度幾次衛星發射失敗,不少中國人更抱有幸災樂禍的態度。這說明,通過衛星發射來開展國力競賽及向別國展示實力的冷戰思維,並非個別國家所獨有,在中國尤其是民間亦相當程度地存在著。這種情緒假如蔓延至官方甚至是相關科研人員,不僅會使得中國的外太空探索工程本身出現變質走樣的危險,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中國威脅論”的產生。

  事實上,在茫茫宇宙中偶然存在的人類,麵臨著的不僅僅是地球資源可能枯竭及居住環境遭到破壞的威脅,同時亦麵臨著地球本身遭受外來星體侵襲的威脅。人類探索外太空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為困守地球的自身尋找和開拓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從這一層麵上來說,地球上的所有國家都屬於一個共同的大家庭,本應同甘苦共命運,相互合作,一致對外,而不應各自為政,消耗人類共同的成本,更不應互相猜疑與敵對,做出利用外太空來進行軍備競賽以消滅對方的愚蠢行為。因此,無論是將中國的探月工程視為威脅的論調,還是中國人將其視為是“壯國威”的想法,都偏離了人類探索外太空的實質,是心態和目的都沒有擺正的表現。

  人類不應該將在地球上相互消耗、自相殘殺了幾千年的悲劇,再次延伸到純淨的太空。因此,我們在呼籲相關國家放棄“冷戰思維”和“中國威脅論”論、促進外太空探索合作的同時,中國人也應該打開自己的心結,放棄“攀比”與“競爭”的心態,以開放的胸襟來祝福其它國家的每一次探月行動。(作者 劉和平)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