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一個舊聞:大陸第二代“油氣彈”使台軍十分不安

(2007-09-26 15:11:39) 下一個
大陸第二代“油氣彈”使台軍十分不安

2002年11月15日??中國台灣網??


台灣媒體15日消息:據台“東森新聞網”報道,台灣軍方情報官員指出,中國大陸自從在1995年向俄羅斯購買1萬具“施米爾”(SHMEL)單兵火箭油氣彈,供空降兵部隊及特種部隊使用,並獲得授權在大陸生產(不包含發射裝置)。

消息稱,此項軍購合約已於1996年完成,而且目前已進入量產階段,將其列入空軍空降第15軍製式裝備,並在1995、1996年空降兵實兵演習中公開亮相,由於使用效果讓解放軍總參謀部高級幹部相當滿意,因此情報單位已得知這項裝備已準備在近期內大量生產,普遍配賦各部隊使用。對攻擊機場、通訊中心等重要軍事設施之目標,及運用在城市巷戰中,尤具殺傷力。

台情報官員說,據中國大陸所編“登陸戰役”一書顯示,中國二炮部隊於未來對台作戰時,主要用於參加奪取製空、製海權和預先火力準備,支援登陸作戰。因此解放軍總參謀部在1999年全力落實“科技建軍”的同時,也指示進行戰術導彈裝配“油氣彈”彈頭的研究。 這項研究成果在去(2001)年夏季完成。

台軍方情資顯示,中國北方公司(NORINCO)於1990年曾研製發展出一種具高燃燒與高爆震之新型“油氣彈”,主要係藉其瞬間引爆彌漫在廣大區域上空之油氣雲產生摧毀作用,對被攻擊地區造成毀滅性破壞與短暫性真空狀態,局部取代戰術性核子武器,此種武器解放軍稱為“高阻炸彈”或“雲爆武器”,屬於第二代“油氣彈”。1991年中國完成子母型“油氣彈”產製,並於同年在法國巴黎公開展示250公斤與500公斤兩型彈種,內裝3枚子炸彈。可掛載於強五、殲五、殲六、殲七、殲八及蘇愷廿七等機種上。

1996年3月中國進行第三波“聯合96”軍事演習,在大陸西北新式武器威力展示演練中,由蘇27型戰機以時速650~1,100公裏航速、航高100~200公尺投擲4枚“油氣彈”,該型“油氣彈”人員殺傷範圍為半徑50公尺,地雷摧毀範圍為40公尺,停放地麵之飛機摧毀範圍為50公尺。一次投彈威力範圍可達1,600×400平方公尺。

台軍方人士聲稱,解放軍以“衛士一型”為基礎發展出“衛士二型(WS-2)”,據了解此型火箭彈徑較大,精度高,火箭終端裝置有全球衛星定位係統(GPS)實施終端彈道修正,每具火箭(4枚火箭彈)射擊最大散布誤差不超過500公尺。

情資顯示,解放軍一個配賦6具一個火箭連一次齊射爆炸範圍,概約在3,000平方米,特別適合對麵狀目標做攻擊,即使對點目標,也能在密集火力下命中。對攻擊機場、港口及機甲部隊等目標,比東風導彈更具威力,可大幅提高解放軍犯台火力強度,有效降低作戰成本。 再由於其最大射程可達360公裏,部署於福建沿海,均可涵蓋台灣西部地區,對台極具威脅。

台灣“東森新聞網”的消息:台軍方一份來自軍情單位的“技術情報”資料卻也顯示,中國解放軍在距台400海裏範圍內的4個戰術導彈發射單位,已有部分導彈彈頭在今年秘密換裝“油氣彈”彈頭。
  
報道稱,由於油氣彈比傳統高爆藥(TNT)破壞力強得多,一般可達3~5倍TNT當量。加上TNT是點爆炸,油氣彈是麵爆炸,使得油氣彈特別適用於對爆震壓力敏感的軟性目標,十分適合使用在台灣這個人口高度密集而軍事營區逐漸走向集中的戰鬥環境。因此台軍方已準備在下一年度的國防預算中,增編反製“油氣彈”的相關預算。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