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布什稱可考慮撤出部分駐軍不承認已失敗 zt

(2007-09-04 14:49:24) 下一個
布什稱可考慮撤出部分駐軍不承認已失敗

2007年09月05日 京華時報


  美國總統喬治·布什3日率國務卿、國防部長、國家安全顧問等“戰爭班子”突訪伊拉克。這是布什首次與高級幕僚們同時踏上伊拉克土地。布什透露,可以考慮削減駐伊美軍規模的可能性,但強調撤軍前提是伊拉克安全形勢“繼續好轉”,且撤軍並不意味著政府認可“憂慮和失敗”。

  核心層全出動

  布什乘坐“空軍一號”從美國本土的安德魯空軍基地出發,經12小時飛行後,降落在位於伊拉克安巴爾省偏遠地帶的美軍阿薩德空軍基地。

  這是布什總統第三次訪問伊拉克,前兩次分別在2003年11月和2006年6月。

  此番訪伊,布什的核心決策層傾巢而出。與布什同機飛抵伊拉克的有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和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而在此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彼得·佩斯、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威廉·法倫等軍界要人乘空軍專機從華盛頓飛抵阿薩德基地。

  在約5個小時的短暫逗留中,布什等人聽取了駐伊拉克美軍最高指揮官戴維·彼得雷烏斯、美駐伊大使瑞安·克羅克的匯報。

  五角大樓發言人傑夫·莫雷爾在阿薩德基地告訴記者們,這是布什“戰爭班子”的一次大集合。而《紐約時報》說,這是布什首次與高級幕僚同時出現在伊拉克。

  有意削減駐軍

  在與彼得雷烏斯和克羅克交談後,布什說:“如果我們現在所見的成功得以繼續,(我們)就可能憑更少美軍兵力維持現有安全水平。”

  美聯社記者注意到,布什沒有提及撤軍數量,也沒有說明年春季前是否會撤軍,隻強調任何兵力削減都將視形勢而定。

  美軍現階段在伊拉克駐紮的總兵力為16.2萬人,其中包括今年2月開始增派的3萬人。

  布什短暫訪伊後飛往澳大利亞,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途中,他承認,撤軍言論引發外界關注。他在機艙會議室內告訴隨行記者:“也許我有意要達到這種效果。”

  布什說:“如果你回顧我過去8個月的言論,(會發現)它們從安全形勢出發,說明我們要麽撤出(伊拉克),那裏就會發生混亂;要麽增兵……(但)現在形勢已經轉變,使我能夠思索這種(撤軍)假設(的可能性)。”

  美國防部長蓋茨說,決策者需作幾個月評估,以確定伊安全形勢好轉程度是否足以讓布什下令撤軍,而他本人“比上任以來任何時候都樂觀。”

  不承認已失敗

  布什在阿薩德空軍基地內告訴大約700名美軍官兵,決定駐軍規模“會以軍事指揮官從實地情況出發作出的冷靜評估為依據,與華盛頓政治人物(議員)看到民意調查結果後作出的緊張反應無關。”

  “當我們開始從伊拉克撤軍時,是出於實力和勝利,而非憂慮和失敗。”布什以這次訪伊地點安巴爾省為例,說它原本“一度成為(我們的)失地,現在卻是伊拉克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布什希望美國國會先聽取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和駐伊大使克羅克的報告,再評判他向伊增兵3萬的決定。他說:“我敦促國會議員們傾聽他們的話。我們不能在指揮官和大使作出報告前下結論。”

  勉勵馬利基

  與放出撤軍口風同時,布什還勉勵伊總理努裏·馬利基。

  布什對伊拉克政治和解進程緩慢表示失望,但他說:“我向馬利基傳達的信號是,‘你已做了許多工作,無論華盛頓作出何種決定,都旨在助你完成工作’。”

  在約5個小時的短暫逗留中,除了與馬利基見麵,布什還與總統賈拉勒·塔拉巴尼和副總統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等伊拉克領導人會晤。布什還接見了當地的遜尼派部族領導人。

  為促使伊拉克方麵盡快通過新石油法案等立法,布什說他告訴馬利基:“你是我的朋友……你在最近會議中獲得進展,是讓這些法律通過的時候了。”

  布什今年2月宣布增兵計劃時說,增兵意在給馬利基所領導的民族團結政府實現各派政治和解創造安全環境和爭取時間。但馬利基政府卻陷入危機,近半數內閣部長抵製或退出政府,在實現通過新石油法案等政治目標方麵進展緩慢。

  路透社報道說,布什敦促馬利基政府“加快步伐”。

  據新華社專電 記者馮武勇 吳錚

  -解讀

 突訪伊拉克“摸家底”

  布什此次訪伊,選擇的時機和地點頗為耐人尋味。一星期後,美國國會將就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舉行一場重要聽證會。

  時機敏感

  圍繞伊拉克增兵的評估問題,白宮與民主黨控製的國會即將進入攤牌階段。9月10日,駐伊拉克美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和美駐伊大使克羅克將在國會作證。而9月15日前,白宮必須向國會提交有關增兵效果的評估報告。

  美國媒體說,聽證結果和評估報告將決定伊拉克政策的下一個篇章。布什希望事先從彼得雷烏斯等人口中了解,作為前線指揮官,他們對布什增兵3萬這一決策的評估意見。

  布什此訪的背景是,伊拉克迄今依然頻繁發生暴力事件,安全局勢不斷惡化,這成為困擾美國、伊政府和其他有關各方的痼疾。自今年初以來,美國陸續向伊拉克增兵3萬人,先後實施了代號為“法律與秩序”“幻影打擊”“閃電錘”等軍事行動,但這些軍事行動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伊安全問題。同時,隨著駐伊美軍死亡人數超過3700人,美國國內外要求布什從伊拉克撤軍的呼聲日益高漲。

  精心選址

  把地點選擇在安巴爾省,而不是巴格達,更是大有深意。分析人士認為,布什希望通過此舉向外界表明,在增兵政策和軍事行動的作用下,安巴爾省已從過去的安全“重災區”變為“示範區”。

  路透社說,安巴爾是伊拉克遜尼派反美武裝最活躍的地區,也是美軍除巴格達外投入兵力最多的地區。最近,安巴爾的安全局勢出現緩和跡象。當地遜尼派部落在美軍支持下,開始調轉槍口,向滲透的伊拉克“基地”組織成員發起攻擊。

  美聯社說,對布什而言,選擇訪問安巴爾具有重要“象征意義”。首先,安巴爾局勢好轉,本身就是增兵政策“奏效”的鮮活例子。

  其次,把什葉派出身的馬利基總理拉到遜尼派的心髒地帶,既能給人留下重視伊拉克政治和解進程的印象,還能給一直對馬利基有怨言的遜尼派“麵子”。最近,美國國內對馬利基的不滿和批評越來越多,認為馬利基沒有能力團結遜尼派。

  與羅伯特·蓋茨同行的一名國防部高官告訴《紐約時報》,布什和蓋茨想方設法拉近遜尼派與馬利基政府的關係,但許多人擔心,這隻是一廂情願的“拉郎配”。

  國會角力

  造成伊拉克當前亂局的原因錯綜複雜,包括不同宗教派別間的宿怨、駐伊美軍的存在及其引發的反占領暴力活動、恐怖主義和外來勢力的滲透和影響等。駐伊美軍和伊政府要解決這些問題困難重重。

  此外,馬利基領導的伊拉克政府麵臨內部分裂的危機。這對布什政府的對伊政策是一個直接打擊,也成為美國國內抨擊布什政府對伊政策的一個把柄和要求布什從伊拉克撤軍的最新理由。

  分析人士稱,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裏,布什政府很可能還會繼續堅持增兵計劃,白宮和國會之間將繼續上演針鋒相對的拉鋸戰。但不管怎樣,美國不可能無限期維持現有駐軍規模,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作出業績的時間越來越少。據新華社電

  -鏈接

  兩大派別製訂和平路線圖


  據新華社電 伊拉克什葉派和遜尼派代表3日結束了在芬蘭為期4天的秘密會談。與會代表在借鑒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基礎上,製訂了伊拉克和平路線圖。

  8月31日,在芬蘭前總統阿赫蒂薩裏的主持下,伊拉克什葉派和遜尼派重要人物聚首芬蘭,在首都赫爾辛基附近的一個度假村就如何解決伊教派衝突問題舉行秘密會談。據芬蘭媒體報道,包括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的代表等在內的16名伊重要人物出席了這次會談。

  根據處理危機辦公室3日晚公布的“赫爾辛基協議”文本,與會代表在會談中提出並通過了一係列建議,包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結束所有暴力行為;以非暴力和民主手段解決所有政治問題;在談判進程中禁止所有武裝派別使用武力;建立一個所有黨派同意的獨立委員會來監督對非政府武裝派別解除武裝的進程。與會代表承諾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磋商,以便啟動旨在達成民族和解的談判。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