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發新型戰鬥機 誌在壓製解放軍殲-10 zt
(2007-09-04 05:33:56)
下一個
台灣研發新型戰鬥機 誌在壓製解放軍殲-10
2007年09月03日 星島環球網
【星島網訊】台灣航太工業發展公司目前正在研究開發其F-CK-1自研防禦戰鬥機(IDF)的後繼機,即所謂的F-CKX,如果當局批準的話,該機將在下一個十年末進入服役。分析認為,解放軍殲-10的服役,令台灣軍方如坐針氈。台灣軍方引進和研製新型戰鬥機的目的,都是為了在性能上趕超甚至壓倒殲-10戰鬥機。
英國《飛行國際》報道,據航太工業發展公司董事長Feng說,當局的撥款對該項目的啟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航太可能從2009財年開始申請經費。目前,航太的優先工作是爭取IDF改進型的經費,IDF的改進型稱作F-CK-2。Feng說:“我們希望從2008財年開始獲得預算,開始IDF的改進型工作。”
改進IDF和發展新戰鬥機對台灣空軍來說是必要的,因為其美製F-5戰鬥機需要更換,幻影-2000戰鬥機有一半因缺乏備件而停飛。台灣空軍申請從美國采購66架F-16C/D戰鬥機,但估計要到明年才會獲得批準。而對於F-35隱身戰鬥機,最樂觀的估計是台灣要到2020年以後才能獲得該機。
Feng說:“台灣空軍需要在下一個十年補充新機,而我們的下一代戰鬥機可以作為答案。下一代戰鬥機至少需要十年來開發,所以必須現在開始。投資將是大規模的。如果西方公司願意幫助我們,我們樂於接受。”然而,一位駐台北的觀察家說:“我還看不到立法院會批準這麽龐大的一項計劃,因為很多軍事采購還在等待經費,而到外麵去采購卻便宜得多。這是一項艱苦的任務。”
分析認為,中國大陸批量裝備殲-10戰鬥機的消息受到台灣軍方的高度關注,殲-10的戰鬥性能及軍事意義都受到比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更高的評價。分析認為,由於三代半的設計,殲-10戰鬥機的空戰性能不亞於美國生產的F-16與法國幻影-2000。
早前有報道稱,大陸這款戰鬥機,最早是源自於以色列‘幼獅’戰鬥機的技術轉移,飛行速度可達兩倍音速,具備多重攻擊能力,具有部分的隱形效果。而最受關切的部分,則是殲-10戰鬥機起降距離短,外界預估,一旦大陸擁有航空母艦,它將是最適合的艦載戰鬥機。
與台軍關係密切的台灣《全球防衛》周刊對殲-10的報道則增添了不少刀光劍影的味道。報道不僅羅列了外界對殲-10作戰參數的種種猜測,而且還認為,隨著殲-10的量產,該機將與蘇-30、蘇-27配合,成為解放軍奪取台海空中優勢的“三大王牌”。
在《全球防衛》模擬的台海衝突中,大陸首先“使用導彈發起攻擊”,將台軍的機場跑道、防空陣地、指揮控製中心等戰略目標“摧毀殆盡”,當台灣軍方大部分遠程雷達、遠程高空導彈雷達車、指揮車都已被炸成“廢銅爛鐵”之後,大陸首批突擊的戰鬥機則開始從5000-16000米的高空進入台灣上空。
首批突擊戰鬥機就主要由兩百架殲-10、殲-8、殲-7等組成。這些飛機在大約十至二十分鍾時間後就會到達距離台灣機場五十公裏處,而此時,台灣戰鬥機因機場被炸無法在幾分鍾到幾十分鍾內起飛,升空數量隻有十至二十架。
於是,解放軍飛機對台灣軍方飛機“形成10比1甚至20比1的絕對數量優勢”,並從西、北、南三個方向同時進攻。第一輪空戰在解放軍飛機接近台灣海岸線後的二至十分鍾內結束,兩百多架解放軍飛機“幾無損失”,至此,大陸全麵掌握製空權,而台軍則喪失對五公裏以上空中目標雷達探測和導彈攻擊能力。
分析指出,其實台灣不隻是對大陸戰鬥機的更新感到焦慮,每當大陸有任何軍事演習或發表國防報告時,台灣軍方無不認為是“重大安全問題”而大加渲染。大陸去年年底發表的國防白皮書,也被輿論稱為“兩岸軍事危機”;這是台灣當局試圖造成大陸視台灣為敵的印象,把兩岸軍事風險的責任完全推到大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