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宜昌談美國軍工戰略:中層裝備對付中國
2007年09月19日 兵器知識

資料圖:生產線上的F-22隱形戰機 作客專家\宋宜昌
記:前不久,關國國會曾要求政府製定從伊拉克撤軍的時間表,但被布什否決。美軍被拖在中東數年無所作為,失去了咄咄逼人的全球性擴張勢頭,美軍的發展出現了什麽問題?
宋宜昌:總的感覺,美軍現狀是:雖有一些新概念新裝備亮點,但整體上講裝備不斷老化,同時又供養著越來越昂貴的少數幾個軍火企業。隨著時間推移,這個框架越來越清晰。美軍裝備的結構是爭奪和維持全球性霸權,比如從空軍來講,它有各種航程的運輸機、各型戰略戰役戰術運輸機,各型預警機、反潛巡邏機和電子戰機,各類直升機等,這些裝備全部更新是不可能的。因此它隻能更新軍備中處於“刀尖”的那部分,如戰鬥機,但“刀背”、“刀柄”等部分就隻能局部升級以減緩老化度。像KC一135空中加油機已經用了40年了.預計還要再用30年。上世紀80年代生產的A一10可能服役到2030年以後。
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美國議會通過的預算是5600億美元,而預算外開支,按經濟學家斯蒂格裏茨的計算是14000億-16000億美元。戰爭的巨大消耗影響了美國新武器的研製和更新,它的許多裝備已經很陳舊了。比如說它的退役核彈頭、潛艇、艦艇反應堆的核廢料,加上核電站的乏燃料,幾十年積累下來達上萬噸,這些核廢料本應該處理.但美國已經沒錢全部處理了。除了漢福特廠外,大部分處理廠都關閉了。它隻好把一座山挖空,把這些廢料封裝後堆在大山裏麵。但像法國、日本等國都是把核廢料處理後重新提純,再充當反應堆的燃料。美國把這麽重要的核後處理步驟都省略了,可想捉襟見肘到了什麽程度。再如老B一52,最後的型號已服役50年了。“俄亥俄”級核潛艇中有10艘也已服役20年左右了。一般美國的“洛杉磯”級也就服役18-20年,按這個標準美國大約有22艘攻擊型核潛艇也該退役了。核潛艇跟常規潛艇不一樣,反應堆裏很強的原子輻射造成鋼結構件的老化和變脆。管道、泵、閥就容易泄漏,必須定期維護反應堆和其它係統。英國“特拉法加”級核潛艇的泄漏案就是一例。
高中低端
宋:以上是從平麵角度來看美軍裝備。如果垂直地看,我認為它有三個層麵:最高層麵是針對俄羅斯,中間層麵針對中國,最低層麵比較模糊,主要針對那些“流氓國家”,最典型的就是使它深陷其中的伊拉克。
這三個層麵對裝備的研製要求是不同的。在最高層麵上,美國不敢稍微放鬆新概念新裝備的研製,因為俄羅斯隨時有可能玩出某種絕活超越美國。從美國自身講也不能不供養這些軍工機構,在核方麵,如洛斯阿拉莫斯和勞倫斯·利弗莫實驗室。美國一旦放棄核武器的研發,再重新組織人力就十分困難,它隻能不停地推出研製小型核彈、鑽地核彈等項目或種種新概念,讓這些核研究機構的人員有飯吃。再如雷錫恩公司,戰略預警雷達是它搞的,像位於格棱蘭圖勒的“丹麥眼鏡蛇”雷達係統,從上世紀60年代初到今天,就已更新幾次了。從裏根到布什一直不敢放棄更新戰略預警雷達,TMD和NMD計劃實質上就是用國家預算給雷錫恩撥款。雷錫恩公司90%都是軍品,它在民品方麵競爭力不強。雷錫恩是個電子企業.按說其應該在IT和手機數碼產品兩方麵參與市場競爭,但它這兩方麵都沒競爭力,所以沒利潤。雷錫恩曾兼並了一個叫“比奇”的生產小型商務飛機的公司,這個利潤也不高。因此雷錫恩還是靠軍品,隻要軍品訂貨一減.它立刻麵臨生死存亡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很多怪事:這些地基遠程反導雷達先是賣給日本.接著又賣給台灣,現在又賣給捷克.最後都是送給雷錫恩的訂單。雷錫恩還是“愛國者”導彈和“標準”導彈的生產廠商,美國還要靠台灣和盟國的訂貨來供養它。
在高端層麵,由於伊拉克戰爭對國防經費的巨大消耗,美國的研發力量已經不足。
在中端層麵.美國麵臨的問題是找不到明確的對策。因為在高端,俄羅斯和美國的遊戲規則基本是一樣的:就是你有轟炸機我也有轟炸機,你有分導多彈頭我也有分導多彈頭,你有一定數量某個武器係統我也有一定數量的該係統,頂多是你有航母那我加強導彈,基本上和你形成一個大致平衡。而中國不是跟它搞軍備競賽,中國到底要發展什麽它看不清,所以在中端這塊它不敢放鬆。美國對付中國和俄羅斯的招數中除反導以外很難共用,它又總在恐嚇中國,比如“不許攻擊其衛星,若攻擊等於宣戰.美國還要多發射許多衛星和航天武器”等,其實真要做到並不容易。
美國這個龐大而陳舊的軍事係統實際上很像它的航天飛機。它的航天飛機已經20多年了還在用,發射一次肝顫一次,很可能它的國際空間站最後像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一樣成為雞肋。美國的思維還延續舊的,在新的方麵它還不知道怎麽幹,錢也不夠。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美國的民用船生產量已經為零,它就保留五個大的和幾個中小型的海軍船廠,專門生產軍艦。
中國大飛機如製造成功美國軍機生產將受限製

資料圖:美國海軍弗吉尼亞級德克薩斯號核潛艇準備下水 記:它的民用船需求靠什麽?
宋:就靠國際市場,具體說就是買日本、韓國、中國的船。由於人工太貴,它自己造的民船肯定賣不出去。美國的民船製造業早就喪失競爭力了。而軍船完全是靠軍費來養著,所以它再笨也不可能停止造航母。如果紐波特紐斯船廠造航母的這些高級焊工一散,美國就再也沒法恢複航母的生產能力了。這次普京在八國峰會上提議共用阿塞拜疆的俄羅斯雷達,美國不可能接受,表麵是戰略原因,現實中更多的是商業原因。美國在捷克部署自己的雷達最起碼可以保證自己企業的收益。當年雷錫恩曾欠了1億多美元的債務,運轉有些困難。在反導攔截彈還未試驗成功的情況下,布什就迫不及待地部署反導係統,因為這個錢再撥不下去雷錫恩就得關門(美國國會、政府、軍隊、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極複雜,一個公司中標背後有很多原因)。至於是否真要同俄對抗不是美國的首要問題,反正軍工大企業得養。總之美國在麵對中國這樣一個新興的資金充足而又富有智慧的國家時,拿不出什麽像樣的東西對抗.可是從心理上、習慣上講它又不得不對抗。美俄像食肉動物,它們之間無非是你的牙尖一些而我的爪利一些,但思維和習性是相通的。而中國就像食草動物或雜食性動物,美國到底是用牙還是用什麽對付中國,自己也想不清楚。
反過來也可設想中國對它的影響。比如中國長期放棄了民用大飛機領域,從現在開始發展,如果10年後我們能造一部分民用大飛機,再加上歐洲空客和其它國家的生產量,會大大擠壓波音的市場。波音的利潤被壓縮後,生產軍機和軍品的能力也就受到製約。
記:但國產大飛機即使搞出來,安全信譽度問題也非短期能解決。
宋:這是中國人的心理問題。中國人把大飛機當成一個整體。其實它是分成幾部分的.飛機出事主要是在發動機,而這方麵可以外購,這樣故障率就要下降很多。我舉一個例子,運10當時研製很順利,因為它用了波音707的發動機,當時中國買了很多台備用。中國人對噴氣飛機的理解還停留在螺旋槳飛機上,因為噴氣飛機是後掠機翼,後掠機翼在空氣中的顫動與平直機翼完全不同,它受力點的分布很奇怪,對翼身結合部的強度要求不像想像的那麽高,因此這部分結構比想像的要簡單,也就是說隻要按要求做出來就能保證安全。當年我們組裝MD82和MD90時,發現MD82的翼身結合部很輕,MD90的更輕,但是它安全沒問題。到目前為止,還很少有翼身結合部出問題導致飛機出事的。中國造的大飛機一定很安全。如果中國造的民用大飛機型號和數量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中國的民機製造業就會大大地促進軍機製造業,軍事實力就會得到實質提升,美國再想遏製中國,它的成本將高得難以承受。美國養的四個大軍火商中,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民品也很少,民品越少軍品的成本就會越高。美軍的負擔就會更重,投向科研的經費就更少了。
記:它為什麽不能實行中國軍工企業軍轉民的做法?
宋:咱們和俄羅斯都經曆了一個痛苦的軍轉民過程,但美國現在的高工資情況導致它任何軍轉民做法都將是失敗的。比如讓洛克希德去生產汽車是不可能的,它的三大汽車公司自己都經常虧損.還要負擔工人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美軍現在是用極高昂的裝備去養著每個公司。其實像它海軍的作戰任務,傳統的“伯克”級、“佩裏”級等完全能完成,但光靠“伯克”、“佩裏”養不起這些企業了,於是啟動LCS濱海戰鬥艦,濱海戰鬥艦屬於新概念艦艇,價錢比傳統的“佩裏”級貴很多。看美國政府的戰略其實很簡單,哪個公司告急了,就上哪個項目。
現在再講講低端層次,美國為對付伊拉克路邊炸彈,請了雷錫恩公司來研製對付遙控器的幹擾裝備。伊拉克的特點是沙漠多樹很少,很遠就能看見軍用運輸車隊,伊拉克的抵抗分子是用各種簡易遙控器、手機和洗衣機上的定時器來遙控和定時炸彈的。原來美軍傷亡的30%是由簡易炸彈、路邊炸彈造成的,現在布什增兵後,簡易炸彈和路邊炸彈的殺傷率達到50%。美國先用電子幹擾手段破壞簡易炸彈的遙控部分;抵抗分子於是改用紅外遙控,美國又改用掃頻式幹擾。在伊拉克的美軍用了很多懸掛氣球和無人機來實時監控公路和戰區,同時又用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提前幹擾引爆炸彈,掩護軍用運輸車隊。抵抗分子的策略是:看到美軍監視幹擾機群到來時,將炸彈上的遙控係統關機以避免被幹擾起爆;等監視機群過去後,再去人為接通接收係統,這樣就可以炸掉車隊。它還可以計算車隊到達的間隔時間,用洗衣機上的定時器來定時起爆或定時啟動遙控裝置。美國習慣幹請遠離戰場的大公司、研究機構和大學來解決戰區的實際問題。它寧願花大價錢采用高新技術手段來減少人員的傷亡。美國原來的軍車隊屢屢被炸,現在改成了V型底盤的軍車和裝甲車以減輕路邊炸彈爆炸衝擊波。V型底盤車一訂就是幾十億美金。現在伊拉克抵抗分子又改進了地雷戰鬥部,使高速飛行的金屬片能穿透V型底盤車輛。這幾萬輛車是否又要重新改裝?
任何國家在可預見未來都無法挑戰美國製海權

資料圖: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CVN72)發射海麻雀導彈 原來駐伊美軍的兵營是在城市的郊區.有些是在沙漠,比較安全。現在布什增兵,彼得雷烏斯將軍在巴格達修築隔離牆.把巴格達的遜尼派和什葉派聚居區隔離開來,這樣抵抗分子的炸彈就不好運進運出。美國為對付簡易炸彈和路邊炸彈,光正式的預算就30億美元。伊拉克抵抗分子等於用人命和智力來和美國的財政金庫進行長期的拉據戰。
關於伊拉克戰爭我再說兩句。戰爭的第一年是抵抗較弱的時候,第二年是抵抗較強的時候。美國從這時實行“耗血”戰略.就是和伊拉克抵抗組織比誰耗得起血,伊拉克反美武裝攻擊美軍,自己的損耗也很大.等它的人員物資耗光後自然就不打了。基地組織一開始是不斷地往伊拉克補血,後來發現失血最多的環節是攻擊美軍。美軍裝備精良,防護很強。這時基地組織就將目標轉移到什葉派上.因為什葉派人多,掌握著政權。攻擊什葉派等於變相地削弱了美軍的力量。大量殺傷什葉派群眾的實際效果:一是減少了投票人數,二是造成恐怖,美軍就得增加治安成本,什葉派就無暇進行經濟建設並行使政府職能。
這樣一來,什葉派的薩德爾民兵就報複遜尼派.遜尼派又反報複,無形中達到了基地的目的。當薩德爾民兵過分強大.美國又控製不了時,就想借聽美國話的什葉派政府武裝力量把薩德爾民兵滅了。但薩德爾號召力很強,背後又有伊朗.一時也滅不了,就形成了極複雜的政治和宗教局麵。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矛盾,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矛盾,什葉派內部不同宗派的矛盾,再加上基地的摻合以及阿拉伯國家的攪和,因為敘利亞等國支持遜尼派,伊朗支持什葉派,所以美國就陷入了泥潭。它的對策先是幹擾電子化.然後是汽車裝甲化。為減少車隊在野外行駛中的傷亡,就要減少車隊補給次數,因此一段時間以來它集中運輸儲備了大量物資,足夠支撐半年。美軍如撤出伊拉克,這些物資很難運走,放棄就是很大的損失。如美軍撤至海灣別處,還得在當地重新建立這些儲備倉庫,國內還得撥預算。美駐伊大使館就是長遠打算的,防護設備非常完善。這些都要大量花錢。
總的講.美國在目標的高端有它的麻煩,還得養高端的軍工企業;在中端又麵臨著不確定性,連對手的遊戲規則都不清楚,為此它已動用官方和民間大量人力財力來研究中國;低端又整天流血。因此它現在的思維隻能倒過來,即不是想要做什麽,應該做什麽,而是現在能做什麽。我總結出下麵幾點。
控製海洋
宋:海洋是它的立身之本。中國也好.日本也好,其它國家也好,再強大也得靠海洋的貿易通道。而美國依靠海軍就可以隨時捏住這些國家的海運線。實際上它現在是不從各國海運上“抽稅”,但隻要它想抽隨時可以抽。別瞧現在總說航母又是活靶子又是什麽的,但關鍵時候航母能卡斷你。它是用古老的方式來維持美元的金融穩定。一條艦可以在海上航行半個世紀,艦艇舊了它仍然具有威脅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國家有實力和能力向美國的製海權挑戰。
太空進退
宋:太空方麵它是有進有退。以前太空衛星和各種先進係統,它都要努力爭先.壓別國一頭。結果太空霸權的建造成本和維持成本使它不堪重負,好在電子技術幫了它。其中之一是小衛星技術,英國薩瑞大學的通信專家馬丁·斯威廷發現.光學衛星把圖像發到地麵上時有很大失真,傳統上的做法為了消除失真的影響隻能把鏡頭做得更大更貴以得到更好的照片質量,而斯威廷的研究是把這種傳輸失真降低幾個數量級,這種情況下衛星的原有拍攝效果已足夠了,也就不用再加大鏡頭成本和重量了。另外衛星上已裝有數據處理係統,衛星就可做得更小,省了不少發射費用。但這一點是世界共享的,各國隻要花錢就能買到斯威廷的小衛星,從而獲得高質量照片。
小衛星的普及還導致航天運力需求減少,火箭行業不好養了。波音兼並了麥道的“德爾塔”火箭,洛克希德兼並了馬丁後擁有了“大力神”和“宇宙神”火箭。“德爾塔”火箭的運力在低軌道是10噸左右.在同步軌道是3~4噸,“大力神”在低軌道達到20噸左右,在同步軌道是7噸。“德爾塔”的優勢是推力組合靈活,因此美國大多數發射活動給了“德爾塔”火箭。而歐洲的發射,重型衛星給了“阿裏安”。輕型衛星給了俄羅斯。俄羅斯的退役導彈總的發射可靠性達80%。以前各國通信隻能靠通信衛星,現在地麵光纜和水下光纜的數據通信量遠超過衛星,
而且價錢便宜很多,所以通信衛星的訂貨下降很大。美國的火箭發射量一下來,成本就又上去了,現在隻有“德爾塔”係列被經常使用。總的來講,美國在太空方麵有進步,也有後退。
美軍空軍機型老化程度很高 陸軍開始遊擊化

資料圖:伊拉克戰火中的美軍M1A1主戰坦克
空軍收縮
宋:美軍空軍機型的老化程度很高。近30年來,龐大的美國航空工業一直在萎縮。1988年美國軍機產量1305架,1996年就隻有555架,其中還有316架是為外國生產的。直升機方麵,CH-47等摔了多次,太老舊了。它還是1956年研發、1961年首飛的,生產線早停了。現有的CH一47延壽過幾次了。二戰時美國年產上千萬噸艦船,現在年產也就20萬噸.而中國現在都已年產1000多萬噸船。在大型運輸機方麵,洛馬的C-5“銀
河”已經該退出了,這型機原來質量也不是太好.C一5B曾換過整個機翼。現在它在巨型運輸機上麵已經空缺,完全靠c一17。昂貴的結果促成了空軍的萎縮。
陸軍遊擊化
宋:美國陸軍已為適應遊擊戰而轉變,原來它是為應對大規模戰爭的,而現在轉為準備一種政治和宗教戰爭。它整個調整了訓練內容,如學習阿拉伯語,形象得體,不能發怒要尊重婦女,要給民眾羊肉或散錢等等,等於是美國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樣陸軍有點不像軍隊了,變成一種政工人員。但這樣做成本很高,因為需要培訓大量人員,請阿拉伯語教師,編政治教材,戰區的生意上還得平衡照顧各個派別,讓大家都有收入,等於以前的軍隊訓練完全沒用上,但它不這樣做馬上就會被趕出阿拉伯去。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士兵的生命也仍是難點。本來陸軍的任務是消滅敵人,現在變成了保衛自己。軍隊編製也變成政治性。錢撥下來首先確定買什麽樣的禮品,建立什麽樣的情報機構,原來的後勤部變成了給居民派活、給人散錢的一種類包工頭組織。遊擊戰的內容是保衛士兵生命。布什的一個不聰明之處是原來他已把軍隊都收進軍營裏了.現在為了維持治安,建隔離牆,又把士兵放到大街上了。原來那些路邊炸彈已經沒目標了,現在又出現大量活靶子。美軍為了政治任務得犧牲生命,陸軍就變成了這種狀況。
綜上所述,美軍主要是各種人工成本大幅上升。軍人工資、保安工資、醫療費、退休金、部隊招募費全部上升。過去2000美元能拉來一人,現在得4000美元。培訓費也上升,現在人都嬌氣,不能受苦,因此心理醫生等費用也上升。美軍的燃油費和化工製品費隨全球油價上升而上漲了。它各行各業成本都在上升。所以美軍隻能少采購新裝備,這樣部隊就愈加老化。更不明智的是美國議員和一部分政治家逼人民幣升值,人民幣一升值中國就要大量采購石油、天然氣、木材、糧食、金屬、礦石等原材料能源,這樣相對美元的全球油價就要上升,各種原材料木材、紙漿、糧食、大豆、鐵礦石、其它金屬礦的均價都要上升。中國出口的廉價日用品就會變貴,就會誘發新一輪通脹。美國的工資一般按通脹率提升,各種費用都會上漲,反過來會造成美國軍費縮水,同樣的錢隻能買更少的裝備了。
人民幣升值當然也會造成中國的調整,但中國經濟結構和人民能吃苦的素質早晚能應對這一調整。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和美軍造成的壓力一點兒也不比中國小。大手大腳慣了的美國人和軍隊怎麽適應這種調整還有好戲可看。當年通脹幾乎把“俄亥俄”級潛艇擠掉了。美國議員的出發點是各州利益而非國家利益。他們逼人民幣升值想挽救本州工人的就業崗位,結果恐怕既挽不回就業崗位,反招來通脹。通脹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和歐洲的惡夢,自從中國產品大量進入世界市場,通脹消失了近20年,如果卷土重來,所有人都會受波及。
伊戰是個轉折點,你能感受到美軍的新裝備在減少。布什自比越戰時的約翰遜總統,他們的共同點是打大仗、花大錢,但約翰遜的大炮加黃油政策是有成就的。而布什不但不反思伊戰成敗,卻想繼續打出個人模狗樣。他把二戰後美軍占領日本的例子與伊拉克等同起來,實際上兩者在國際環境、宗教環境、發展階段方麵都不可比。布什自比十字軍,想把伊拉克變成埃及那種溫順的跟隨者。我覺得如果美軍不介入伊拉克,盡管它依然會老化和衰落,但速度要慢得多。
記:以前您曾寫過關國的戰略思維要比那些老牌海洋帝國高明,但感覺它現在不是這麽回事。
宋:美軍一離開伊拉克,日子會好過很多。裏根時代花的軍費都落在了美國本土,轉換成了現在這些裝備;而布什花的錢完全打了水漂。如果他縮回到大西洋堡壘裏麵,養精蓄銳幾年可能又恢複回來了。美國老牌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最近放話,稱如果美國適時從伊拉克收縮,這個帝國還有最後一次機會。本文觀點僅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不代表本刊觀點與立場。——編者注

資料圖:美軍第8特別行動中隊CV-22傾轉旋翼飛機

資料圖:美國NASA的X-43A型實驗航天器

資料圖: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群

資料圖:美國最新型F-35A戰機空中加油